一种治疗哮喘病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8483阅读:38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哮喘病中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医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治疗哮喘病中药。
背景技术
哮喘病是一种多发常见病,其症状表现咳嗽、气喘、痰多,感冒受凉病情加重,目前治疗哮喘病的中西药很多,西医以针剂或口服西药医治,中医则用水煎中药或中成药治疗,医法虽多,但疗效好的药品较少。发明人在多年工作实践中,对运用中药治疗哮喘病,进行了认真的研究总结,优选出一种疗效显著可靠,无毒副作用的中药配方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中药及重量如下款冬花6-12克(9克)、麻黄3-12克(9克)、白果6_12克(9克)、苦杏仁4-10克(8克)、桑白皮5-10克(8克)、地骨皮6_15克(12克)、紫苏子5-12克(10克)、半夏5-10克(9克)、马兜铃3-10克(9克)、黄芩5-12克(10克)、钟乳石9-15克(12克)、揮菜10-15克(12克)、枇杷叶10-15克(12克)、甘草3-10克(7克)。本发明最佳重量为括弧内数字。本发明各位药物的药理分析如下款冬花一入肺经。功能润肺止咳,化痰下气。主治肺虚久咳,咳逆气喘,痰吐不利。麻黄一入肺、膀胱经。功能发汗,平喘,利水。主治感冒,风寒发热,怕冷无汗,咳嗽气喘,水肿。白果一入肺经。功能敛肺定喘,涩精止带。主治喘咳,气逆,痰多,小便频数等。苦杏仁一入肺、大肠经。功能止咳,平喘,润肠。主治痰吐不利,气喘,大便燥结。桑白皮一入肺经。功能泻肺平喘,利尿消肿。主治肺热咳喘,痰多,浮肿,小便不利。地骨皮一入肺、肝、肾经。功能清热,凉血。主治阴虚发热,肺热咳喘,口渴盗汗等。紫苏子一入肺、大肠经。功能止咳平喘,润肠通便。主治痰壅气逆,咳嗽气喘,肠燥便秘。半夏一入脾、胃、肺经。功能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主治咳嗽气喘痰多,胸脘胀满,反胃呕吐等。马兜铃一入肺、大肠经。功能清肺降气,止吐平喘。主治肺热咳嗽,气喘,痰吐不利。黄芩一入肺、胆、胃、大肠经。功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主治湿热所致黄疸、泻痢、热淋、内热亢盛等。钟乳石一入肺、肾经。功能温肺平喘,化痰。主治咳嗽气喘,肺肾虚寒等。揮菜一入肺、肝经。功能止咳化痰,清热利尿,利湿退黄。主治咳嗽痰喘,咽喉红肿,小便不利等。枇杷叶一入胃、肺经。功能下气,化疲止咳,和胃止呕。主治咳嗽疲桐,气喘,呕吐呃逆,胃热口渴。甘草一入心、肺、脾、胃经。功能和中益气,缓急止痛,解毒,祛痰。主治中气不足,气短乏力、食少便溏、脾胃不和、腹痛、胃痛、脘腹挛急作痛。从上述各位中药的入经、功能、主治分析可以看出,在药物的选择上,以理肺、平喘、化痰为主药,部分药物有调和药性,疏热润肠,解毒等功效,诸药共用,可增强疗效,是治疗哮喘病的有效中药。本发明的制备方法I、按配方及重量选取原料中药,装入砂锅,加适量水,煎一遍复一遍,煎成口服药汁450-500毫升,为一剂。
2、本发明的服法及用量每日一剂,早中晚饭后温热各服三分之一。忌生、冷、辛辣食物。本治疗哮喘病中药,配方合理,制备方法简单,服用方便,经多年临床应用验证,疗效可靠,药性平合,无毒副作用,有效率达85 %,治愈率达75 %。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II、一种治疗哮喘病中药,由下列中药及重量组成款冬花6克、麻黄3克、白果6克、苦杏仁4克、桑白皮5克、地骨皮6克、紫苏子5克、半夏5克、马兜铃3克、黄芩5克、钟乳石9克、揮菜10克、枇杷叶10克、甘草3克。2、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将上述中药装入砂锅,加适量水,煎一遍复一遍,煎成口服药汁450-500毫升,为一剂。。 3、服法及用量每日一剂,早中晚饭后温热各服三分之一。忌生、冷、辛辣食物。实施例2I、一种治疗哮喘病中药,由下列中药及重量组成款冬花9克、麻黄9克、白果9克、苦杏仁8克、桑白皮8克、地骨皮12克、紫苏子10克、半夏9克、马兜铃9克、黄芩10克、钟乳石12克、揮菜12克、枇杷叶12克、甘草7克。2、本发明的制备及服法同实施例I。实施例3I、一种治疗哮喘病中药,由下列中药及重量组成款冬花12克、麻黄12克、白果12克、苦杏仁10克、桑白皮10克、地骨皮15克、紫苏子12克、半夏10克、马兜铃10克、黄芩12克、钟乳石15克、揮菜15克、枇杷叶15克、甘草10克。2、本发明的制备及服法同实施例I。一种治疗哮喘病中药临床疗效总结。I、一般资料本发明治疗哮喘病中药,配方合理,制备方法简单,服用方便,经多年临床应用验证,疗效可靠,药性平合,无毒副作用。2、本发明治疗哮喘病中药,有效率达85%,治愈率达75%。病例介绍I、郭XX,男,56岁,2009年12月上旬就诊。患哮喘病多年,近日因感冒引发哮喘病加重,先后服西药和中成药有所缓解,但病情仍不稳定,每逢天冷时咳嗽,气喘,吐痰加重,服用本发明2剂,咳嗽气喘减轻,再服2剂咳嗽吐痰基本好转,又连服3剂气喘停止,其他症状消失,痊愈。2、耿XX,女,42岁,2010年11月初就诊。患重感冒10天,经治疗发烧咳嗽好转,但哮喘,吐痰仍较严重,诊断为哮喘病,服用本发明2剂,症状减轻,又连服3剂,哮喘,吐痰症状消失,痊愈。3、王XX,男,67岁,2011年2月就诊。患哮喘病3年佘,每到冬季寒冷季节病情加重,咳嗽气喘,吐痰不止,面部水肿。止咳润肺,消炎平喘药常用,仍未根治,服用本发明3齐U,咳嗽,面部水肿减轻,再服3剂。诸症消失痊愈。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哮喘病中药,其特征是由下列中药及重量组成款冬花6-12克(9克)、麻黄3-12克(9克)、白果6-12克(9克)、苦杏仁4-10克(8克)、桑白皮5-10克(8克)、地骨皮6-15克(12克)、紫苏子5-12克(10克)、半夏5-10克(9克)、马兜铃3-10克(9克)、黄芩5-12克(10克)、钟乳石9-15克(12克)、揮菜10-15克(12克)、枇杷叶10-15克(12克)、甘草3-10克(7克)。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治疗哮喘病中药,其特征是由下列中药及重量组成款冬花9克、麻黄9克、白果9克、苦杏仁8克、桑白皮8克、地骨皮12克、紫苏子10克、半夏9克、马兜铃9克、黄芩10克、钟乳石12克、揮菜12克、枇杷叶12克、甘草7克。
全文摘要
一种治疗哮喘病中药,由下列中药及重量组成款冬花6-12克(9克)、麻黄3-12克(9克)、白果6-12克(9克)、苦杏仁4-10克(8克)、桑白皮5-10克(8克)、地骨皮6-15克(12克)、紫苏子5-12克(10克)、半夏5-10克(9克)、马兜铃3-10克(9克)、黄芩5-12克(10克)、钟乳石9-15克(12克)、蔊菜10-15克(12克)、枇杷叶10-15克(12克)、甘草3-10克(7克)。本发明中药,配方合理,制备方法简单,服用方便,经多年临床应用验证,疗效可靠,药性平合,无毒副作用,有效率达85%,治愈率达75%。
文档编号A61K36/8888GK102895443SQ201210422379
公开日2013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13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13日
发明者袁小芬, 王晓恆, 丛铭, 高丽超, 刁宁, 刘鹏 申请人:袁小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