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9162阅读:36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中药。
背景技术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由于肺、胸廓或肺动脉的慢性病变所致的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进而引起右心室肥厚、扩大,甚至发展为右心衰竭的疾病。临床上以反复咳喘、咳痰、水肿、紫绀等为特征。可分为代偿及失代偿两个方面。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本病常年存在,急性发作以冬春季多见。肺心病病程中多数环节是可逆的,通过适当治疗,心功能可有一定程度的恢复;后期病情危重。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属中医“喘证”、“痰饮”、“肺胀”、“水肿”等范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中药,其针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内在病邪,辨症施治,针对性强,疗效快,成本低,且无毒副作用,能达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中药,以重量份计,包含以下组分附子7-11,桂枝9-15,茯苓9-15,白术9-15,生姜7_11,赤芍9-15,泽泻12-18,车前子12-18。本发明中药物的机理分析
附子辛;甘;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除湿。用于亡阳欲脱,肢冷脉微,阳痿宫冷,心腹冷痛,虚寒吐泻久痢,阴寒水肿,阳虚外感,风寒湿痹,阴疽疮疡。《本草汇言》附子,回阳气,散阴寒,逐冷痰,通关节之猛药也。桂枝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气。用于风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经闭,关节痹痛。《本草汇言》:桂枝,散风寒,逐表邪,发邪汗,止咳嗽,去肢节间风痛之药也。茯苓甘;淡;平。归心;脾;肺;肾经。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吐,脾虚食少,泄泻,心悸不安,失眠健忘,遗精白浊。《本经》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白术味苦;甘;性温。归脾;胃经。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用于脾气虚弱;神疲乏力。《本经逢原》白术,生用有除湿益燥,消痰利水,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散腰脐间血,及冲脉为病,逆气里急之功;制熟则有和中补气,止渴生津,止汗除热,进饮食,安胎之效。生姜辛、微温,归肺、脾、胃经。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鱼蟹毒,解药毒。用于风寒感冒,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呕吐,痰饮喘咳,胀满,泄泻。《本草拾遗》:本功外,汁解毒药,自余破血,调中,去冷,除痰,开胃。赤芍味苦,性微寒。归肝经。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用于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目赤肿痛,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症瘕腹痛,跌扑损伤,痈肿疮疡。《日华子本草》治风补劳,主女人一切病并产前后诸疾,通月水,退热除烦,益气,天行热疾,瘟瘴惊狂,妇人血运,及肠风泻血;痔瘘、发背、疮挤,头痛,明目,目赤,胬肉。泽泻味甘;淡;性寒。归肾、膀胱经。利水渗湿;泄热通淋。主小便不利;热淋涩痛;水肿胀满;泄泻;痰饮眩晕;遗精。《纲目》泽泻,气平,味甘而淡,淡能渗泄,气味俱薄,所以利水而泄下。车前子性味甘、淡;性微寒。归肺、肝、肾、膀胱经。清热利尿;渗湿止泻;明目;祛痰。主小便不利;淋浊带下;水肿胀满;暑湿泻痢;目赤障翳;痰热咳喘。《滇南本草》消上焦火热,止水泻。针对脾肾阳虚所致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中医认为阳气衰微汽不化水冰邪泛滥则面浮肢肿;水饮上凌心肺,故心悸喘咳,咯痰清稀;脾阳虚则脘痞,纳差,便溏;肾阳虚则形寒肢冷,腰膝酸软,小便清长;舌胖质黯,苔白滑,脉沉细为阳虚水停血瘀之征。
方中之选者,温肾健脾,化饮利水。附子补火助阳,桂枝助阳化气,茯苓利水安神,白术健脾益气,生姜温肺止咳,赤芍清热凉血,泽泻利水渗湿,车前子渗湿祛痰。全方共奏,温肾健脾,化饮利水,平衡机体阴阳。针对脾肾阳虚所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辨症施治,疗效快,成本低,疗效确切,防治效果显著,兼治标本。本发明的中药剂型可以采用片剂、颗粒剂、丸剂、胶囊剂、溶液剂、口服液、口含片、颗粒剂、冲剂、散剂、混悬剂、粉剂。优选地,可以采用溶液剂、颗粒剂、丸剂和胶囊剂。使用效果
对50名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年龄40-60)使用本发明的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中药,持续治疗I个疗程(I个月),其中16例完全治愈,指标恢复正常;29例症状缓解;无效5例,总体有效率达90%,且无复发。实例
患者I :汪某,男性,57岁,面浮肢肿,心悸喘咳,食欲差,小便清长,肢寒。舌质黯,苔白滑。经诊断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服用本发明的中药2周,症状好转,浮肿减轻,心悸咳喘缓解,但仍然食欲差,脾虚。继续服药2周,上述症状完全消失,至今半年无复发。患者2 :张某,男性,40岁,近来出现咳嗽气喘、多痰胸闷、脘痞纳差、形寒肢冷、腰膝酸软的症状,未及时采取治疗措施,近来症状加剧,经诊断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后服用本发明的中药4周,上述症状全部消失,至今3个月未见发作。患者3 :孙某,女性,48岁,胸闷、心悸,心悸喘咳,咯痰清稀,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诊断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后来使用本发明的中药进行治疗,半个疗程后,胸闷、喘咳症状好转,心悸缓解,继续用药2周,上述症状均消失,至今无复发。患者4:陈某,男性,54岁,半个月前出现咳嗽气促、下肢浮肿、心悸、小便清长、腰膝酸软、大便稀溏等症。未及时采取治疗措施,最近症状加剧,出现气促憋闷,咳嗽不断,严重心悸。经诊断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使用本发明的中药进行治疗,2周后症状稳定并好转,继续用药2周,症状消失,无复发。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通过实施例来描述本发明。
实施例I
一种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中药,以重量份计,包含以下组分附子7,桂枝9,茯苓9,白术9,生姜7,赤芍9,泽泻12,车前子12。其制备方法为
以重量份计,取附子7,桂枝9,茯苓9,白术9,生姜7,赤芍9,泽泻12,车前子12 ;将上述中药洗净,去杂质,放入容器加水没过药材浸泡,30分钟后,大火煎煮至沸腾,然后文火慢熬I小时;将药汁滤出,分袋包装,一袋200ml,早晚各服一袋。实施例2
一种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中药,以重量份计,包含以下组分附子11,桂枝15,茯苓15,白术15,生姜11,赤芍15,泽泻18,车前子18。
其制备方法为
以重量份计,取附子11,桂枝15,茯苓15,白术15,生姜11,赤芍15,泽泻18,车前子18 ;洗净,干燥,将上述药材混合,每公斤加入大约IOL水,文火煎0. 5-1小时,大火煎1-2小时;取煎液过150目筛,后用浓缩器浓缩至相对密度I. 10-1. 20的清膏,取2/3清膏在120°C下喷雾干燥,得清膏粉末,将粉末与剩余1/3清膏混合,制粒;颗粒分装机分装,即得颗粒剂。实施例3
一种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中药,以重量份计,包含以下组分附子9,桂枝12,茯苓12,白术12,生姜9,赤芍12,泽泻15,车前子15。其制备方法为
以重量份计,取附子9,桂枝12,茯苓12,白术12,生姜9,赤芍12,泽泻15,车前子15 ;洗净,干燥,将上述药材混合,用粉碎机粉碎为150-180目细粉,加入适当蜂蜜混合,制丸机制丸,低温干燥,分装,即得丸剂。实施例4
一种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中药,以重量份计,包含以下组分附子9,桂枝12,茯苓12,白术12,生姜9,赤芍12,泽泻15,车前子15。其制备方法为
以重量份计,取附子9,桂枝12,茯苓12,白术12,生姜9,赤芍12,泽泻15,车前子15 ;洗净,干燥,将上述药材混合,每公斤加入大约IOL水,文火煎0. 5-1小时,大火煎1-2小时;取煎液过150目筛,后用浓缩器浓缩至相对密度I. 10-1. 20的清膏,取2/3清膏在120°C下喷雾干燥,得清膏粉末,将粉末与剩余1/3清膏混合,制粒;将颗粒用胶囊填充剂制成0. 4g/粒胶囊。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中药,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计,包含以下组分附子7-11,桂枝9-15,茯苓9-15,白术9-15,生姜7-11,赤芍9-15,泽泻12-18,车前子12-18。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中药,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计,优选包含以下组分附子9,桂枝12,茯苓12,白术12,生姜9,赤芍12,泽泻15,车前子15。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采用片剂、颗粒剂、丸剂、胶囊齐 、溶液剂、口服液、口含片、颗粒剂、冲剂、散剂、混悬剂、粉剂。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优选采用溶液剂、颗粒剂、丸剂和胶囊剂。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中药,其以重量份计,包含以下组分附子7-11,桂枝9-15,茯苓9-15,白术9-15,生姜7-11,赤芍9-15,泽泻12-18,车前子12-18。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中药针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内在病邪,辨症施治,疗效快,成本低,且无毒副作用,效果显著,兼治标本。
文档编号A61P9/00GK102961699SQ20121044490
公开日2013年3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9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9日
发明者刘进生 申请人:成都绿迪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