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闭式引流用负压引流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19632阅读:14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胸腔闭式引流用负压引流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负压引流瓶,尤其涉及一种胸腔闭式引流用负压引流瓶。
背景技术
目前临床医疗上普遍使用的胸腔闭式引流瓶均为双瓶松散组合而成,所以都存在以下缺点(1)每个瓶有各自的两个连接口,共有四个连接,加上各瓶又大多有瓶盖,总共有六个连接部位,使用时极易出错,也不利于密封。(2)负压液瓶的截面太小,如果液体加入太少,当液柱随负压上升时,负压管下端面易露出在液面上而吸入空气进入胸腔,若液体加入过多,又不利于胸腔内气、液的引出。(3)加液口也往往是朝上,易被污染负压液瓶。(4)两瓶横截面不大,放置不稳定(有的在底部设几根长条,使用时张开,但也易脱落,使用也不方便),没有手提装置,不利于提携行动。为了彻底解决上述几个问题,特发明本新型负压引流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胸腔闭式引流用负压引流瓶,解决了目前临床上使用的闭式引流瓶密封性差、易错误接管、引流效果不好、易污染、放置稳定性差、提携不便等问题。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它包括引流液腔、负压液腔、负压管、引流管接口、加液口、加液管,其特征是由单瓶双腔组成,下腔横截面较大为负压液腔,上腔横截面较小为引流液腔,引流液腔和负压液腔之间连有负压管,负压管的一端伸入负压液腔,负压管的另一端连接引流液腔的上侧部,负压液腔设有一加液管,加液管与负压管做成一整体且不相通,加液管上设有一加液孔,引流液腔上部有一引流管接口。本发明的技术效果是加液孔设于加液管侧壁,不易被污物进入;负压管直接连通负压液腔和引流液腔,整个装置只有一个连接口,避免使用时管子连接出错和尽可能减少密闭不良现象,并可看到负压液柱,且便于提携;下腔比上腔横截面大,不易倾倒;整个装置密封性好、只有一个接口接管而不会造成接管错误、引流效果极佳、不易被污染、放置稳定、便于提携,使用简单、安全、高效。


图I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在图中,I、引流液腔2、负压液腔3、负压管4、引流管接口 5、加液口 6、加液管
7、封闭液(生理盐水)8、引流物。
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I所示,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由单瓶双腔组成,下腔横截面较大为负压液腔2,上腔横截面较小为引流液腔1,上下腔之间连有负压管3,负压液腔设有一加液管6,加液管6与负压管3做成一整体且不相通,上设有一加液孔5,引流液腔I上部有一引流管接口
4。效果是加液孔5设于加液管6侧壁,不易被污物进入;负压管3直接连通负压液腔2和引流液腔1,避免使用时管子连接出错和尽可能减少密闭不良现象,并可看到负压液柱,且便于提携;下腔比上腔横截面大,不易倾倒。使用时从加液孔5加入封闭液(生理盐水)7至高出负压管下端面以上约O. 8-1. 2cm则可,做好胸穿后,通过管子与连接管4相连接,引出胸腔引流物8,随着胸腔内气液的引出,生理盐水沿负压管3上升到管中压力与胸腔内压力平衡时止并随胸腔内压力变化而上下搏动,即使液柱较高,因负压液腔横截面大,容器中液面下降下明显,不会造成负压管下端露出液面的危险。整个装置密封性好、只有一个接口接管而不会造成接管错误、引流效果极佳、不易被污染、放置稳定、便于提携,使用简单、安全、1 效。
权利要求
1.一种胸腔闭式引流用负压引流瓶,它包括引流液腔、负压液腔、负压管、引流管接口、加液口、加液管,其特征是由单瓶双腔组成,下腔横截面较大为负压液腔,上腔横截面较小为引流液腔,引流液腔和负压液腔之间连有负压管,负压管的一端伸入负压液腔,负压管的另一端连接引流液腔的上侧部,负压液腔设有一加液管,加液管与负压管做成一整体且不相通,加液管上设有一加液孔,引流液腔上部有一引流管接口。
全文摘要
一种胸腔闭式引流用负压引流瓶,由单瓶双腔组成,下腔横截面较大为负压液腔,上腔横截面较小为引流液腔,引流液腔和负压液腔之间连有负压管,负压管的一端伸入负压液腔,负压管的另一端连接引流液腔的上侧部,负压液腔设有一加液管,加液管与负压管做成一整体且不相通,加液管上设有一加液孔,引流液腔上部有一引流管接口。避免使用时管子连接出错和尽可能减少密闭不良现象,并可看到负压液柱,且便于提携,下腔比上腔横截面大,不易倾倒。整个装置稳定,密封性强,接管方便,使用简单、安全、高效。
文档编号A61M1/00GK102908684SQ20121044654
公开日2013年2月6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10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10日
发明者周勇飞 申请人:江西源生狼和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