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式负压引流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5139阅读:378来源:国知局
充气式负压引流球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为一种能够折叠压缩携带方便、负压压力大,同时兼具负压引流球及呼吸球功能的一种充气式负压引流球。它包括负压腔体,负压腔体的外壁上设有与负压腔体密封连接的第一接头,第一接头与负压腔体内腔连通;负压腔体外表面覆设有充气后能够形成立体形状的充气支架,充气支架覆盖于负压腔体的外表面并形成一个整体。较之前技术而言,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能够折叠压缩且携带方便满足军队作战的需求。采用充气支架充气后弯曲拉伸负压球体形成负压真空后,增加了压真空的压力且负压球体的容积也可根据具体需求调整。在进液接头与排液接头的前端或尾端设置单向阀、并在排液接头处接上呼吸机转接头后即可作为医用呼吸球使用,实现一物多用。
【专利说明】充气式负压引流球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为一种充气式负压引流球。

【背景技术】
[0002] 当前国内适用于军用的单兵医疗救护医疗设备匮乏,特别是适用于单兵医疗救护 的负压引流器械及呼吸球这个两样常用的医疗器械目前尚不存在。闭式负压引流是医学上 普遍使用的引流方法,特别是对于受战创伤的战士能否能够尽快进行引流手术对于提高战 士的战场存活率有重大的意义,然后现有的负压引流器械均不能满足战场的需求。目前医 疗领域所采用的负压引流球根据其负压产生的原理大致可分为两类:
[0003] 1.第一类是利用了材料的弹性恢复性能例如具有较强弹性的硬质塑料或硅胶等 形成负压,使用时先是对引流球的按压将球体内部空气挤压出球体外然后再利用材料的弹 性恢复性能使引流球体内部形成负压真空,例如目前最常见的灯笼式负压引流球或球体式 引流球如CN2013207133838公开的一种负压引流球和CN2011103082353公开的一种改良式 一次性负压引流器,然而这些引流器械所采用的材料通常较重且不能压缩折叠造成携带不 便,与此同时如果这类引流器械改用质地较为轻薄的材料制作又难以达到所需要的弹性回 复力,因而上述缺点无法通过材料替换来解决;其次,这些材料的弹性回复力及可形变程度 较小造成负压压力不足。
[0004] 而作战采用的医疗器械最基本的要求是轻便、易于携带,最好能够一物多用以节 约空间,因而以上所述的引流器械完全不能满足以上的要求。
[0005] 2.第二类是依赖抽真空器械将引流球内部抽真空而形成负压真空,这类的负压引 流球需采用弹性及形变程度较低的硬质材料制作,这类的负压引流球与第一类引流球相比 其便携性更低、质量更大,同时其还需依赖额外的抽真空器械设备才能使用,因此这类的引 流球与作战采用医疗器械的最基本要求差距更加巨大,也无法胜任军队作战的需要。
[0006] 同时,目前医学上采用的呼吸球与上述的第一类引流球原理相似,其所存在的缺 点也相同,仍不能满足军用医疗器械的要求。


【发明内容】

[0007]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克服【背景技术】中所述缺陷,可以满足军队作战的需 求、能够折叠压缩携带方便、负压压力大,同时兼具负压引流球及呼吸球功能的一种充气式 负压引流球。
[0008] 本发明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发明它包括负压腔体,负压腔体的外壁上设有 与负压腔体密封连接的第一接头,第一接头与负压腔体内腔连通;
[0009] 负压腔体外表面覆设有充气后能够形成立体形状的充气支架,充气支架覆盖于负 压腔体的外表面并形成一个整体。
[0010] 较之前技术而言,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0011] 1、负压球体内部的负压真空是靠充气后的充气支架将负压球体拉伸成橄榄球状 后形成的,并不需要依靠外部的抽真空器械或者是材料自身的弹性回复力,因而本发明可 以摆脱传统引流器械材料上的束缚,采用轻薄且易于压缩折叠的材质如质地柔软的轻质塑 料制作,因而本发明能够折叠压缩且携带方便满足军队作战的需求。
[0012] 2、采用充气支架充气后弯曲拉伸负压球体形成负压真空这一方式后大大地增加 了压真空的压力且负压球体的容积也可根据具体需求而扩大。
[0013] 3、本发明在进液接头与排液接头的前端或尾端设置单向阀、并在排液接头处接上 呼吸机转接头后即可作为医用呼吸球使用,实现一物多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 图1为实施例1示意图;
[0015] 图2为图1截面图;
[0016] 图3为在图1的基础上增加第二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0017] 图4为图3截面图;
[0018] 图5为充气支架为球形时的截面示意图;
[0019] 图6为图5未充气状态示意图;
[0020] 图7为图1带有环状气囊的示意图;
[0021] 图8为带有呼吸机转接头的示意图。
[0022] 标号说明:1-负压腔体、2-第一接头、3-第二接头、4-充气腔体、5-充气阀、6-充 气支架、8-第一单向阀、9-第二单向阀、10-呼吸机转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下面结合【专利附图】
附图
【附图说明】对本发明做详细说明:
[0024] 实施例1 :
[0025] 如图1、2、5、6所示,它包括负压腔体1,负压腔体1的外壁上设有与负压腔体1密 封连接的第一接头2,第一接头2与负压腔体1内腔连通;
[0026] 负压腔体1外表面覆设有充气后能够形成立体形状的充气支架6,充气支架6覆盖 于负压腔体1的外表面并形成一个整体。
[0027] 其中它还包括充气腔体,所述的负压腔体为膨胀后形成球形的负压腔体,所述充 气支架6由三个或以上均匀分布的长条状气囊构成,长条状气囊的前端汇聚至充气腔体并 与充气腔体联通,所述的充气腔体设于负压腔体表面,充气支架充气后形成外轮廓为球状 的结构,在充气腔体上设有充气阀5。
[0028] 长条状气囊的数量可具体根据负压腔体1的容积、负压压力需求来设置,同时也 要考虑实际加工难度及其成本来合理设置,充气支架6的数量六个为最佳方案。
[0029] 这里,充气腔体4的作用是将各长条状气囊相互连通起来以方便对充气支架6进 行充气。
[0030] 其工作原理如下:
[0031] 使用时,将已经在人体内置管完成后的引流管与第一接头2密封连接,由于人体 内的胸腹腔是一个全封闭的腔室,因而保证了负压腔体1在充气前是一个全封闭的腔体, 然后利用便携式压缩气体充气瓶对充气支架6进行快速充气,待充气支架6充气膨胀成型 后逐渐弯曲形成立体形状的框架,充气支架6充气弯曲后迫使与充气支架6 -体式连接的 负压腔体1展开形成一定的立体形状,此时负压腔体1内部便能形成负压真空。
[0032] 实施例2 :
[0033] 如图3-4所示:所述负压腔体1的外表面还设有与负压腔体1密封连接的第二接 头3,第二接头3与负压腔体1内腔连通;第二接头3内设有向外打开的第二单向阀9,所述 第一接头2内设有向负压腔体1的内腔一侧打开的第一单向阀8。
[0034] 第二接头3作为负压腔体1内的引流液的排液口,使得使用更加方便。分设在第 一接头2和第二接头3内的单向阀使得在按压负压腔体1的过程中空气能够从进液接头2 处进入并从排液接头3处流出形成单向的空气或液体的流动,并防止回流。
[0035] 如图1、2所示:所述充气支架6为充气后形成一个橄榄球状的框架,所述的负压 腔体为膨胀后形成橄榄球状的负压腔体,充气腔体位于橄榄状负压腔体的前端头且长条状 气囊的前端汇聚至充气腔体并与充气腔体联通,长条状气囊的尾端汇聚至充气腔体的后端 头;在负压腔体上设有的第一接头也位于负压腔体的前端头上且第一接头穿过充气腔体与 与负压腔体1内腔连通。这里采用橄榄球形状是因为橄榄球形的负压腔体1在未充气状态 下大致为长条形状便于压缩折叠方便携带。
[0036] 实施例3 :
[0037] 如图7所示,图7为图1带有环状气囊的示意图,其中省略了若干根长条状气囊, 实物中需要存在,在实施例1或2的基础上,充气支架还包括环状气囊,所述的环状气囊与 长条状气囊交错分布且相互联通,环状气囊固设于负压腔体外表面。
[0038] 通过增加环状气囊进一步提高充气支架的支撑能力,确保负压腔体的膨胀度。
[0039] 实施例4 :
[0040] 如图8所示,在实施例2或实施例3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所述排液接头3上还套 设有呼吸机转接头10使得本发明能够充当呼吸球使用,这里所述呼吸机转接头10是指目 前医院呼吸机上专用的转接头俗称"人工鼻"。
[0041] 本发明在充气的状态下还能充当水面救生球使用,正真做到一物多用尤其适合充 当单兵医疗救护设备来使用。
[0042] 其工作原理如下:
[0043] 使用时,利用便携式压缩气体充气瓶如压缩空气、压缩二氧化碳气体、压缩氮气等 通过充气阀5对充气支架6进行快速充气,充气支架6充气膨胀成型后,空气从第一单向阀 8处涌入负压腔体1内而鼓起,此时即可将本发明作为呼吸球使用。
[〇〇44] 尽管本发明采用具体实施例及其替代方式对本发明进行示意和说明,但应当理 解,只要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范围内的各种变化和修改均可实施。因此,应当理解除了受随 附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条件的限制外,本发明不受任何意义上的限制。
【权利要求】
1. 充气式负压引流球,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负压腔体(1),负压腔体(1)的外壁上设有 与负压腔体(1)密封连接的第一接头(2),第一接头(2)与负压腔体(1)内腔连通; 负压腔体(1)外表面覆设有充气后能够形成立体形状的充气支架¢),充气支架(6)覆 盖于负压腔体(1)的外表面并形成一个整体。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式负压引流球,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充气腔体,所述的 负压腔体为膨胀后形成球形的负压腔体,所述充气支架¢)由三个或以上均匀分布的长条 状气囊构成,长条状气囊的前端汇聚至充气腔体并与充气腔体联通,所述的充气腔体设于 负压腔体表面,充气支架充气后形成外轮廓为球状的结构,在充气腔体上设有充气阀(5)。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式负压引流球,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腔体(1)的 外表面还设有与负压腔体(1)密封连接的第二接头(3),第二接头(3)与负压腔体(1)内腔 连通;第二接头(3)内设有向外打开的第二单向阀(9)。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气式负压引流球,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支架(6)为充气 后形成一个橄榄球状的框架,所述的负压腔体为膨胀后形成橄榄球状的负压腔体,充气腔 体位于橄榄状负压腔体的前端头且长条状气囊的前端汇聚至充气腔体并与充气腔体联通, 长条状气囊的尾端汇聚至充气腔体的后端头;在负压腔体上设有的第一接头也位于负压腔 体的前端头上且第一接头穿过充气腔体与与负压腔体(1)内腔连通。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气式负压引流球,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腔体(1)的外表 面还设有与负压腔体(1)密封连接的第二接头(3),第二接头(3)位于橄榄状负压腔体的后 端头,第二接头(3)与负压腔体(1)内腔连通;第二接头(3)内设有向外打开的第二单向阀 (9)。
6. 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充气式负压引流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头(2)内 设有向负压腔体(1)的内腔一侧打开的第一单向阀(8)。
7.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气式负压引流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头(3)上还套 设有呼吸机转接头(10)。
8.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气式负压引流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头(3)上还套 设有呼吸机转接头(10)。
9.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气式负压引流球,其特征在于:充气支架还包括环状气囊, 所述的环状气囊与长条状气囊交错分布且相互联通,环状气囊固设于负压腔体外表面。
【文档编号】A61M1/00GK104083807SQ201410362539
【公开日】2014年10月8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28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28日
【发明者】王烈, 邹忠东, 林新颖, 祁亚峰 申请人:林新颖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