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治疗癌症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具体涉及一种治疗癌症的中药。
背景技术:
癌症(Cancer),亦称恶性肿瘤(Malignant neoplasm),为由控制细胞生长增殖机制失常而引起的疾病。癌细胞除了生长失控外,还会局部侵入周遭正常组织甚至经由体内循环系统或淋巴系统转移到身体其他部分。死亡率高达97%。目前主要采用放化疗或者手术方式进行治疗,放化疗或者手术治疗都需要花费高昂的医疗费用,且对身体伤害极大,并且治愈率也不闻。目如尚缺乏公认有效的治疗药物。因此提供一种能够安全有效治疗癌症的中药将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本发明中药所涉及药材的研究现状如下
地榆来源本品为蔷薇科植物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 L.或长叶地榆Sanguisorba off icinalis L. var. Iongifolia (Bert. ) Yu et Li 的干燥根。后者习称“绵地榆”。春季将发芽时或秋季植株枯萎后采挖,除去须根,洗净,干燥,或趁鲜切片,干燥。性味苦、酸、潘,微寒。功能主治凉血止血,解毒敛疮。用于便血,痔血,血痢,崩漏,水火烫伤,痈肿疮毒。用法用量9 15g。外用适量,研末涂敷患处。黄岑来源本品为唇形科植物黄岑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后撞去粗皮,晒干。性味苦,寒。归经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用于湿温、暑温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用法用量3 9g。防风来源本品为伞形科植物防风Saposhnikovia divaricata (Turcz.)Schischk.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未抽花茎植株的根,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性味辛、甘,温。归经归膀胱、肝、脾经。功能主治解表祛风,胜湿,止痉。用于感冒头痛,风湿痹痛,风疹瘙痒,破伤风。用法用量4. 5 9g。蒲公英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碱地蒲公英Taraxacum sinicum Kitag.或同属数种植物的干燥全草。春至秋季花初开时采挖,除去杂质,洗净,晒干。炮制除去杂质,洗净,切段,晒干。性味苦、甘,寒。归经归肝、胃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用于疔疮肿毒,乳痈,瘰疠,目赤,咽痛,肺痈,肠痈,湿热黄疸,热淋涩痛。用法用量9 15g。外用鲜品适量捣敷或煎汤熏洗患处。地丁来源为堇菜科植物紫花地丁、犁头草;豆科植物米口袋、小米口袋或龙胆科植物华南龙胆的带根全草。性味苦,寒.归经入心、肝经。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解毒消肿。治疔疮,痈肿,瘰疬,黄疸,痢疾,腹泻,目赤,喉痹,毒蛇咬伤。翻白草来源蔷薇科委陵菜属植物翻白草Potentilla discolor Bunge,以全草或根入药。夏秋采集,洗净晒干。性味甘、微苦,平。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用于肠炎,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吐血,衄血,便血,白带;外用治创伤,痈疖肿毒。用法用量I 3钱;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或干品研末敷患处。
徐长卿来源本品为萝蘑科牛皮消属植物徐长卿Cynanchum pani cuIatum (Bge. )Kitag.的干燥根及根茎。秋季采挖,除去杂质,阴干。性味辛,温。归经归肝、 胃经。功能主治祛风化湿,止痛止痒。用于风湿痹痛,胃痛胀满,牙痛,腰痛,跌扑损伤,荨麻疹、湿疹。用法用量3 12g,入煎剂宜后下。
漏芦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祁州漏芦Rhaponticum uniflorum (L. ) DC.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性味苦,寒。归经归胃经。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消痈,下乳,舒筋通脉。用于乳痈肿痛,痈疽发背,瘰疬疮毒,乳汁不通,湿痹拘挛。用法用量5 9g。
节菖蒲本品为毛茛科植物阿尔泰银莲花(Anemone altaica Fisch. ex C. A. Mey.) 的干燥根状茎。性味辛;温归经心;肝;脾经功能主治化痰开窍;安神;宣湿醒脾; 解毒。主热病神昏;癫痫;气闭耳聋;多梦健忘;胸闷腹胀;食欲不振;风 湿痹痛;痈疽;疥癣。用法用量内服煎汤,I. 5-6g;或入丸、散;或鲜品捣汁服。外用适量,煎水洗;或鲜品捣敷;或研末调敷。注意阴虚阳亢、烦躁汗多、精滑者慎服。
茜草来源本品为茜草科植物茜草Rubia cordifolia L.的干燥根及根茎。春、 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干燥。性味苦,寒。归经归肝经。功能主治凉血,止血,祛瘀, 通经。用于吐血,衄血,崩漏,外伤出血,经闭瘀阻,关节痹痛,跌扑肿痛。用法用量6 9g。
红紫苏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走茎龙头草的全草。性味味辛;性微温功能主治发表散寒;消肿解毒。主风寒感冒;跌打损伤;疮疡肿毒;蛇伤用法用量内服 煎汤,3-9g。外用适量,捣敷。
天花粉来源本品为葫芦科植物括楼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或双边括楼Trichosan-thes rosthornii Herms的干燥根。秋、冬二季采挖,洗净,除去外皮,切段或纵剖成瓣,干燥。炮制略泡,润透,切厚片,干燥。性味甘、微苦,微寒。归经归肺、胃经。功能主治黯热生津,消肿排脓。用于热病烦渴,肺热燥咳,内热消渴,疮疡肿毒。用法用量10 15g。
丹参来源本品为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的干燥根及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干燥。性味苦,微寒。归经归心、肝经。功能主治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积聚,胸腹刺痛,热痹疼痛,疮疡肿痛,心烦不眠;肝脾肿大,心绞痛。用法用量9 15g。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治疗癌症的中药,通过选择合适的药材及其配比,达到安全有效治愈癌症的目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治疗癌症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药材制备而成地榆9 15 份、黄芩3 9份、防风4 9份、蒲公英9 15份、地丁 I 3份、翻白草I 3份、徐长卿 3 12份、漏芦5 9份、节菖蒲I. 5 6份、茜草6 9份、红紫苏3 9份、天花粉10 15份、丹参9 15份。
其中优选地榆12份、黄芩8份、防风6份、蒲公英10份、地丁 2份、翻白草2份、 徐长卿9份、漏芦6份、节菖蒲4份、茜草8份、红紫苏8份、天花粉12份、丹参12份。
下面结合临床实验数据说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1.一般资料发明人于2005年10月-2010年10月间共收集80例医院确诊为癌症的门诊患者(男 35例、女45例,年龄12-72岁),其中胃癌患者8例、大肠癌患者7例、肝癌患者15例、肺癌患者12例、乳腺癌患者13例、宫颈癌患者8例、白血病患者17例。
2、试验方法2.I治疗方法对照组口服安慰剂胶囊,每日2次。疗程I个月。
治疗组口服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按照具体实施例I制得的胶囊,每日2次。疗程 I个月。
2. 2观察项目治疗前后患者贫血、疼痛、消瘦、乏力、食欲不振、发热、呕吐、便血等症状的变化。实验室检查癌组织大小变化和恶化情况。记录停药两年后患者生存情况。
3、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3.I疗效标准痊愈临床症状逐渐好转甚至消失,试验室检查癌组织消失或转为良性,生存两年逐渐恢复健康且未见复发。好转临床症状减轻,实验室检查癌组织停止扩散或生长,继续生存两年以上。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好转或继续加重,实验室检查癌组织继续扩散或生长,两年内死亡。
3. 2治疗统计结果见表I。
表I两组疗效比较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癌症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药材制备而成地榆9 15份、黄芩3 9份、防风4 9份、蒲公英9 15份、地丁 I 3份、翻白草I 3份、徐长卿3 12份、漏芦5 9份、节菖蒲I. 5 6份、茜草6 9份、红紫苏3 9份、天花粉10 15份、丹参9 15份。
2.按照权利要求I所述的治疗癌症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药材制备而成地榆12份、黄芩8份、防风6份、蒲公英10份、地丁 2份、翻白草2份、徐长卿9份、漏芦6份、节菖蒲4份、茜草8份、红紫苏8份、天花粉12份、丹参12份。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癌症的中药,它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药材制备而成地榆9~15份、黄芩3~9份、防风4~9份、蒲公英9~15份、地丁1~3份、翻白草1~3份、徐长卿3~12份、漏芦5~9份、节菖蒲1.5~6份、茜草6~9份、红紫苏3~9份、天花粉10~15份、丹参9~15份。临床实践证明,本发明能够安全有效治疗多种癌症。
文档编号A61K36/86GK102920855SQ201210489930
公开日2013年2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27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27日
发明者刘泰, 刘少利 申请人:刘少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