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821097阅读:3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中医中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慢性胃炎为临床常见消化系统疾病,其发病率高,有反复发作性,在临床上分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目前,慢性胃炎分为中医治疗和西医治疗,西医治疗副作用大,效果不明显;中医治疗由于方剂不同,疗效千差万别,如何合理的选配中药,取得最佳疗效,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治疗效果好,没有副作用,解决背景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
本发明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制剂,由川军、枳壳、煅瓦楞子、白芨和花生内皮制备而成,各原料药组分比例如下川军I. 8g-180g,枳壳2. 0g-200g,煅瓦楞子 12. 5-1250g,白芨 I. 7g-170g,花生内皮 3. 0g_300g。
一种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包含如下步骤①原料药为川军、枳壳、煅瓦楞子、白芨和花生内皮,各原料药组分比例如下川军1.8g-180g,枳壳2.0g-200g ,煅瓦楞子12. 5-1250g,白芨1.7g-170g,花生内皮3. 0g_300g ;②川军、枳壳、白芨、花生内皮磨成药粉,放入器盘内,然后水煎煅瓦楞子,取其剂,与盘内的药粉搅拌均匀晾干,再粉成末即制备成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制剂。
制备成的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制剂,每Ig含干药为2. lg,所述的干药即原料药总和。
本发明每味药的味与性及功效川军味苦,性寒,功效泻热通便,凉血解毒,逐瘀通经。临床常用于实热之邪积滞于肠田冃
枳壳味苦,性寒,功效破气消积,化痰除痞。临床用于胸腹气滞,痞满胀痛等症。
瓦楞子味甘,甜,性平。功效消痰化瘀,制酸止痛。临床用于胃酸过多,胃痛等症。
白芨味苦、甘、涩,性微寒。功效收敛止血,消肿生肌。临床用于内外伤出血痈肿疮毒等。
花生内皮味甘,性平。功效养血益阴。用于胃炎,胃溃瘍。
本发明的积极效果本发明诸药配合,理气消痞,通顺健胃;治疗效果好,没有副作用,总有效率98. 18%。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川军10g,枳壳20g,煅瓦楞子25g,白芨17g,花生内皮30g。
实施例二川军80g,枳壳50g,煅瓦楞子250g,白芨70g,花生内皮100g。
实施例三川军100g,枳壳IOOg,煅瓦楞子850g,白芨100g,花生内皮180g。
实施例四川军160g,枳壳180g,煅瓦楞子IOOOg,白芨150g,花生内皮280g。
本发明称之为“川军枳壳散”,治疗慢性胃炎,是针对六腑的生理病理特点而立的方剂。六腑是“传导化物,泻而不藏,实而不能满,以通降为顺”。传导是其生理功能,满而不泻是其病理现象。而慢性胃炎主要的临床表现上腹部灼热胀闷疼痛,恶心呕吐,嗳气、纳呆等。是胃气传导失司,造成了满滞的病理现象。本方川军、枳壳导滞行气,使胃气通;煅瓦楞子重降制酸,降气止哎,有助于胃气通顺。白芨止血生肌;花生内皮补血益阴,又能防止炎性充血,又利于溃疡的愈合。诸药合用,行气导滞,通顺健胃之功。
本发明临床疗效I、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内科学疾病诊断标准》关于本病诊断标准有典型的上腹部灼热胀闷疼痛, 恶心呕吐,嗳气口苦,嘈杂似饥,纳呆,不为碱性药物所缓解等临床症状,胃镜下可见不同程度的胃黏膜粗糙,并呈弥漫性充血、水肿、糜烂,有黄色黏液附着,或见中等量、少量胆汁自幽门反流入胃。组织学改变有比较特征性的病理变化。活检证实为慢性胃黏膜炎症性改变。所有病例均经纤维胃镜检查排除占位性病变。符合其标准,本门诊共接治了 20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10例,男60例,女50例,年龄21 — 54岁,病程I 一 9年;对照组108例,男59例,女49例,年龄22 — 53岁,病程I 一 8. 5年。两组资料在年龄、性别、病程上差异不大,具有可比性。
2、治疗方法治疗组口服本发明,每日3次,每次3g,饭前半小时,温开水送下。对照组给予吗丁啉片,每次20mg,每日3次,饭前半小时口服。2组疗程均为30天,疗程结束后复查胃镜。
3、疗效观察疗效标准参照《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辩证和疗效标准》制度,近期临床治愈临床症状消失,胃镜检查活动性炎症及黏膜充血,溃疡消失;显效临床症状消失,胃镜复查,炎症好转,疼痛胀满消失;有效临床症状减轻,胃镜复查炎症有所减轻,疼痛反酸减少;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变,胃镜复查无变化。
4、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110例,近期临床治愈78例,显效10例,有效2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8. 18%。
对照组108例,近期临床临床治愈45例,显效17例,有效14例,无效30例。总有效率为72. 2%ο
典型病例李某某,男,50岁。某年3月8日就诊。自述胃脘胀痛2年余,伴反酸、嗳气,饭后加重。曾经某医院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糜烂性胃炎([I]级)。曾服用吗丁啉片,健胃片等药,疗效不佳。故来本门诊求治。舌淡红,脉滑细,证属胃部气郁湿阻,治当行气导滞,通顺健胃用本发明每日3次,每次3g,饭前温开水送服,服之半月,诸症减轻。服之一个月诸症消失。为了巩固疗效加服了半个月。药尽后用胃镜检查,无异常发现。一年后回访未复发。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由川军、枳壳、煅瓦楞子、白芨和花生内皮制备而成,各原料药组分比例如下川军1.8g-180g,枳壳 2. 0g-200g,煅瓦楞子12.5-1250g,白芨 I. 7g-170g,花生内皮 3. 0g_300g。
2.一种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如下步骤①原料药为川军、枳壳、煅瓦楞子、白芨和花生内皮,各原料药组分比例如下川军1.8g-180g,枳壳2.0g-200g,煅瓦楞子12. 5-1250g,白芨I. 7g_170g,花生内皮 3. 0g_300g ;②川军、积壳、白芨和花生内皮磨成药粉,放入器盘内,然后水煎煅瓦楞子,取其剂,与盘内的药粉搅拌均匀晾干,再粉成末即制备成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制剂。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中医中药技术领域。技术方案是原料药为川军、枳壳、煅瓦楞子、白芨和花生内皮,各原料药组分比例如下川军1.8g-180g,枳壳2.0g-200g,煅瓦楞子12.5-1250g,白芨1.7g-170g,花生内皮3.0g-300g;川军、枳壳、白芨和花生内皮磨成药粉,放入器盘内,然后水煎煅瓦楞子,取其剂,与盘内的药粉搅拌均匀晾干,再粉成末即制备成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制剂。本发明诸药配合,理气消痞,通顺健胃;治疗效果好,没有副作用,总有效率98.18%。
文档编号A61K36/898GK102935175SQ20121050763
公开日2013年2月20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3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3日
发明者王绍昌, 王蕊, 王悦军 申请人:王悦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