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脚气的外用中药组合物、制备方法和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21399阅读:28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治疗脚气的外用中药组合物、制备方法和应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治疗脚气的外用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脚气在医学上又称“足癣”,俗称“香港脚,”是足部真菌感染。表现为趾间或足底皮肤瘙痒、红斑、丘疹、脱皮,或有水泡,严重可糜烂,渗出。如不及时控制会波及其他部位,引起体癣、股癣或“灰指甲”。医学上通常将脚气分三型糜烂型、水疱型、角化型脚气。糜烂型好发于第三与第四,第四与第五趾间。初起趾间潮湿,浸溃发白或起小水疱,干涸脱屑后,剥去皮屑为湿润、潮红的糜烂面,有奇痒,易继发感染。水疱型好发于足缘部。初起为壁厚饱满的小水疱,有的可融合成大疱,疱液透明,周围无红晕。自觉奇痒,搔抓后常因继发感染而引起丹毒、淋巴管炎等。角化型好发于足跟。主要表现为皮肤粗厚而干燥,角化脱屑、搔痒,易发生皲裂。本型无水疱及化脓,病程缓慢,多年不愈。西药治疗脚气,常以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常用产品有达克宁、兰美抒、派瑞松、皮康王和足光散等。临床效果较好,但易引起手感染。另外,多数是治标不治本,停药后易复发,切较重患者很难治愈。在中医理讼中,从病因病理来看,脚气属于长期浸湿难以逶发肌表而引起的疾病。但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无论根据中医理论还是根据西医理论研制的治疗脚气的药物均为外用药,且现有的脚气药物均难于达到根治脚气病的目的。如何在中医领域内探求一种新的药物组合,能达到疗效显著,标本兼治,治愈率高,不易复发,已成为备受人们关注的一个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用于治疗脚气的外用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采用这种中药组合物对脚气治疗具有疗效显著,标本兼治,治愈率高,不易复发等优点。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脚气的外用中药组合物,其包括土牛膝,苦参,黄岑、蛇床子,蒲公英,柴胡、麦冬、大青叶、白术、鱼腥草、玄参、葛根、天麻、甘草、牛蒡子、紫草、金银花、虎杖、贯众、乌梅、连翘、三七、常山、青蒿、黄芪、龙胆草、薏苡仁、槟榔。其中,所述中药组合物中的各组分的重量份数比为,土牛膝20 30重量份,苦参10-20重量份,黄岑15 20重量份、蛇床子2 6重量份,蒲公英10 15重量份,柴胡10-20重量份、麦冬4 10重量份、大青叶4 6重量份、白术10-15重量份、鱼腥草10 15重量份、玄参10-20重量份、葛根20 30重量份、天麻10-15重量份、甘草15 20重量份、牛蒡子10 20重量份、紫草10-15重量份、金银花I 10重量份、虎杖10-20重量份、贯众10 12重量份、乌梅4 6重量份、连翘10 20重量份、三七10-15重量份、常山10-15重量份、青蒿1-10重量份、黄苗5-10重量份、龙胆草5 10重量份、薏该仁10-15重量份、模榔10 50重量份。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脚气的外用中药组合物,所述中药组合物是通过如下方法制备而成的
第一步,将各组分按所述比例混合并粉碎;
第二步,将第一步获得的粉碎后的混合物加入乙醇中浸泡并煎煮,合并煎煮液并浓缩至稠状;
第三步,将第二步获得的稠状物质加少量乙醇、麻油、醋,充分搅拌混匀成膏状。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的外用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包括
第一步,将各组分按所述比例混合并粉碎;
第二步,将第一步获得的粉碎后的混合物加入乙醇中浸泡并煎煮,合并煎煮液,过滤并浓缩至稠状;所得稠状物可以直接使用,可选的,可以进行第三步处理;
第三步,将第二步获得的稠状物质加少量乙醇、麻油、醋酸中的至少一种,充分搅拌混匀成膏状。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的中药组合物在制备用于治疗脚气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用于治疗脚气的药物,采用这种中药组合物对脚气治疗具有疗效显著,治愈率高,不易复发等优点。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提供了这样一种用于治疗脚气的中药组合物,其包括土牛膝,苦参,黄芩、蛇床子,蒲公英,柴胡、麦冬、大青叶、白术、鱼腥草、玄参、葛根、天麻、甘草、牛蒡子、紫草、金银花、虎杖、贯众、乌梅、连翘、三七、常山、青蒿、黄芪、龙胆草、薏苡仁、槟榔。土牛膝味苦酸,平,入心、肝、大肠三经。功效主治活血散瘀,祛湿利尿,清热解毒。治淋病,尿血,妇女经闭,症瘕,风湿夫节痛,脚气,水肿,痢疾,疟疾,白喉,痈肿,跌打损伤。苦参味苦;性寒。主治清热燥湿;祛风杀虫;肠风便血;黄疸;小便不利;水肿;带下;阴痒;疥癣;麻风;皮肤瘙痒;湿毒疮疡。黄芩味苦、性寒,入心、肺、胃、胆、大肠经,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安胎,止血的作用,主要用于湿热所致之腹泻、痢疾、黄疸、热淋;肺热咳嗽,口渴咽痛,还可用于胎热不安,热毒火邪侵淫皮肤之疮痈毒肿之证。黄芩有解热、镇静、降血压、利尿、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抑制肠管蠕动等作用,对葡萄球菌、血溶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伤寒杆菌、痢疾球菌、新城疫、绿脓杆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上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气管炎、菌痢等有较好的疗效。蛇床子性温,味辛、苦;主治温肾壮阳,燥湿,祛风,杀虫。用于阳痿、宫冷、寒湿带下、湿痹腰痛;外治外阴湿疹、妇人阴痒、滴虫性阴道炎。川穹.味辛,温,归肝、胆、心包经。主治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蒲公英味甘,微苦,寒,主治上呼吸道感染,眼结膜炎,流行性腮腺炎,高血糖,乳痈肿痛,胃炎,痢疾,肝炎,胆襄炎,急性阑尾炎,泌尿系感染,盆腔炎,痈疖疔疮,咽炎,治急性乳腺炎,淋巴腺炎,瘰疠,疔毒疮肿,急性结膜炎,感冒发热,急性扁桃体炎,急性支气管炎、尿路感染。柴胡性味归经性微寒、味苦、辛、归肝经、胆经,透表泄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主要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肝郁气滞,胸肋胀痛,脱肛,子宫脱落,月经不调。麦冬味甘、微苦,微寒,归心、肺、胃经,有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的作用,主要用于肺燥干咳,阴虚痨嗽,喉痹咽痛,津伤口渴,内热消渴,心烦失眠,肠燥便秘。大青叶味苦,寒。归肝、心、胃经。具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功能。主温病热盛烦渴,流行性感冒,急性传染性肝炎,菌痢,急性胃肠炎,急性肺炎,丹毒,吐血,衄血,黄疸,痢疾,喉痹,口疮,痈疽肿毒。白术味苦、性寒,入肝、胆经,有清热燥湿、降泄肝火和利胆的作用,主要用于肝经湿热所致之胸胁作痛,口苦耳聋,目赤肿痛;湿热黄疸;肝火上炎之头晕目肿;肝火化风之高热经抽;湿热下注之白带、小便不利等证
鱼腥草性微寒,味苦,归肺经、膀胱、大肠经,有清热解毒;排脓消痈;利尿通淋的作用,主要用于肺痈吐脓;痰热喘咳;喉咙;热痢;痈肿疮毒;热淋。玄参味甘、苦、咸;性微寒。归肺,胃,肾经,有清热凉血,泻火解毒,滋阴的作用,主要用于温邪入营,内陷心包,温毒发斑,热病伤阴、舌绛烦渴、津伤便秘、骨蒸劳嗽、目赤、咽痛、瘰疬、白喉、痈肿疮毒。葛根味甘、辛,性凉,入脾、胃经,有鼓舞胃气,清热生津,解肌发表,生阳,渗疹的作用,主要用于外感发热,头痛,项背强痛,热病口渴,消渴;脾虚泄泻,清阳不升等证,葛根轻清透泄湿中蕴热。天麻味甘,性平,入肝经,有平肝熄风,解痉,通络止痛的作用,主要用于肝火上炎之眩晕头痛;肝阳上亢、肝风内动或风痰壅塞所致之惊风抽搐,癫痫等证,还用于风湿痹痛,关节不利,肢体麻木不仁等证,天麻具有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和细胞免疫、体液免疫的作用。甘草味甘,性平,入十二经,有清热解毒,调和药性,祛痰止咳的作用,并能健脾和中,缓急止痛,主要用于脾胃虚弱之腹胀纳呆,乏力;能缓解腹中拘挛性疼痛,缓和某些药物的烈性和毒性,减轻药物对机体的毒副作用或对胃肠道的刺激,通过加入甘草能起到补气中和,调和各组分的作用。牛蒡子味微苦,性微寒、归肝、胆、肺经,有祛风利湿、散瘀定痛、化痰止咳的作用,用于关节痹痛,湿热黄疸,经闭,癥瘕,咳嗽痰多,水火烫伤,跌扑损伤,痈肿疮毒。牛蒡子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卡他球菌、新城疫、变形杆菌、绿脓杆菌等具有抑制和杀灭作用。紫草性味性寒,味甘、咸,归心、肝经,主要用于血热毒盛、斑疹紫黑、麻疹不透、疮疡、湿疹、水火烫伤等。
金银花味甘、性寒,入心、肺、胃、大肠经,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兼能凉血止痢。主要用于外感风热、温热病热毒较盛,或温病初起热邪尚在上焦而未下行时;热毒下痢、大便下血;暑温证;热毒积聚之疮痈初起、掀热肿痛者等,金银花有较好的退热作用,能抗炎,控制炎症的渗出和炎性增生,能促进白细胞的吞噬功能,对多种化脓性球菌及肠道致病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包括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脑膜炎双球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新城疫、绿脓杆菌、结核杆菌等。虎杖味微苦,性微寒、归肝、胆、肺经,有祛风利湿、散瘀定痛、化痰止咳的作用,用于关节痹痛,湿热黄疸,经闭,癥瘕,咳嗽痰多,水火烫伤,跌扑损伤,痈肿疮毒。虎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卡他球菌、新城疫、变形杆菌、绿脓杆菌等具有抑制和杀灭作用。贯众味辛,苦,寒。归肺经。具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杀虫的功能。主治时邪感、偏热者、发热重、恶寒轻、头痛、咽红、咽肿、口干而渴、舌质红、苔薄白、脉浮。乌梅味酸、潘,平,入肝、脾、肺、大肠经,有敛肺,涩肠,生津,安蛔的作用,主要用于肺虚久咳;虚热烦渴;久疟;久泻;痢疾;便血;尿血;血崩;蛔厥腹痛;呕吐;钩虫病等证
连翘味苦,微寒,入心、肺、小肠经,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疏散风热的作用。主要用于温热,丹毒,斑疹,痈疡肿毒,瘰疬,小便淋闭,清心火等症。三七味甘、微苦,性温,入肝、胃经,有止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主要用于咳血、崩漏等各种出血证,扩张血管、降低血压,改善微循环,增加血流量,预防和治疗心脑组织缺血、缺氧症;促进蛋白质、核糖核酸(RNA)、脱氧核糖核酸(DNA)合成,强身健体;促进血液细胞新陈代谢,平衡调节血液细胞;双向调节中枢神经,提高脑力,增强学习和记忆能力;止血、活血化瘀;保肝、抗炎。常山味辛;寒;苦;有毒,入肺、心、肝经,有治疗胸中痰饮;疟疾的功效。青蒿味苦,辛,寒。归肝、胆经、三焦、肾经。具清透虚热,凉血除蒸,除蒸,截疟的作用。用于暑邪发热,阴虚发热,夜热早凉,骨蒸劳热,疟疾寒热,湿热黄疸。黄芪味甘,性温,入脾、肺经,有补益脾土,升举阳气、固表止汗,托疮生肌等作用,主要用于脾肺气虚所致之乏力食少便溏,心悸气短,中气下陷之脏器下垂,气不摄血之崩漏便血,久泻脱肛;表虚不固之自汗盗汗,气血不足等证。黄芪使心脏收缩能力增强,能改善全身的血液循环,能扩张冠状动脉、肾血管及拳参末梢血管、使皮肤血液循环旺盛;能提高机体的非特异免疫力,有保肝和降低血糖的作用,对葡萄球菌、血溶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痢疾杆菌等有抑制作用。黄芪可显著影响脾淋巴细胞信息传导,实现免疫调节作用。龙胆草味苦、性寒,入肝、胆经,有清热燥湿、降泄肝火和利胆的作用,主要用于肝经湿热所致之胸胁作痛,口苦耳聋,目赤肿痛;湿热黄疸;肝火上炎之头晕目肿;肝火化风之高热经抽;湿热下注之白带、小便不利等证。薏苡仁性凉,味甘、淡,归脾、胃、肺经。具有健脾渗湿、清热排脓、除痹、利水的功能,用于脾胃虚弱,便溏腹泻,或妇女带下病,脾虚湿盛水肿,小便不利,或脚气肿痛;湿热痹痛,手足拘挛,酸楚疼痛;肺痈咳唾脓痰,或肠痛拘急腹痛。槟榔味苦、辛、涩,性湿,无毒,主治消谷逐水,杀肠道寄生虫、伏尸、寸白虫;除湿气,通关节,利丸窍,除烦,破腹内结块;还可治脚气、水肿、胸痛、痢疾、腹胀腹痛、大小便不能、痰气喘急,疗恶性疟疾,抵御瘴疠。
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对治疗脚气的应用机理尚不明确,可能通过药物的抑菌、止痒、清热、除湿、活血化瘀、疏通经络等的综合作用发挥药效,以达到治瘙痒,清除湿热,达到根治的目的。所述用于治疗脚气的中药组合物中,各种组份的重量份数比可优选为土牛膝22 28重量份,苦参12-18重量份,黄岑16 20重量份、蛇床子4 6重量份,蒲公英10 12重量份,柴胡10-15重量份、麦冬6 10重量份、大青叶4 6重量份、白术10-15重量份、鱼腥草10 12重量份、玄参15-20重量份、葛根20 25重量份、天麻10-12重量份、甘草15 20重量份、牛蒡子10 15重量份、紫草10-12重量份、金银花3 10重量份、虎杖10-12重量份、贯众10 12重量份、乌梅4 6重量份、连翅10 15重量份、三七10-12重量份、常山10-12重量份、青蒿5-10重量份、黄芪5_8重量份、龙胆草6 10重量份、薏苡仁10-15重量份、槟榔20 50重量份。所述用于治疗动物脚气的中药组合物中,各种组份的重量份数比也可进一步优选为土牛膝25 28重量份,苦参12-15重量份,黄岑16 20重量份、蛇床子4 5重量份,蒲公英10 12重量份,柴胡10-15重量份、麦冬6 8重量份、大青叶4 6重量份、白术10-12重量份、鱼腥草10 12重量份、玄参15-20重量份、葛根20 25重量份、天麻10-12重量份、甘草15 20重量份、牛蒡子10 12重量份、紫草10-12重量份、金银花3 5重量份、虎杖10-12重量份、贯众10 12重量份、乌梅4 6重量份、连翘10 12重量份、三七10-12重量份、常山10-11重量份、青蒿5-10重量份、黄芪5-8重量份、龙胆草6 10重量份、薏苡仁10-15重量份、槟榔20 30重量份。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用于治疗脚气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包括
第一步,将各组分按所述比例混合并粉碎;
第二步,将第一步获得的粉碎后的混合物加入乙醇中浸泡并煎煮,合并煎煮液,过滤并浓缩至稠状;所得稠状物可以直接使用,可选的,可以进行第三步处理;
第三步,将第二步获得的稠状物质加少量乙醇、麻油、醋酸中的至少一种,充分搅拌混匀成膏状。其中,乙醇、麻油、醋酸的比例可以任意调节,上述物质除了调节粘度外,乙醇、醋酸的还能起到消炎、杀菌的作用。本发明中的外用中药组合药物剂型为膏剂。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外用中药组合物在制备用于治疗脚气的药品中的应用。
以下采用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发明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效果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实施例I中药组合物I的制备
将土牛膝20g,苦参10g,黄芩15g、蛇床子2g,蒲公英10g,柴胡10g、麦冬4g、大青叶4g、白术10g、鱼腥草10g、玄参10g、葛根20g、天麻10g、甘草15g、牛蒡子10g、紫草10g、金银花lg、虎杖10g、贯众10g、乌梅4g、连翅10g、三七10g、常山10g、青蒿lg、黄苗5g、龙胆草5g、薏苡仁10g、槟榔IOg混合并粉碎;将粉碎后的混合物加入2000ml乙醇中浸泡40分钟,并煎煮2次,每次煎煮I小时,合并煎煮液过滤并浓缩至稠状;随后加入少量乙醇,调成膏状。
7
实施例2中药组合物2的制备
将土牛膝30g,苦参20g,黄芩20g、蛇床子6g,蒲公英15g,柴胡20g、麦冬10g、大青叶6g、白术15g、鱼腥草15g、玄参20g、葛根30g、天麻15g、甘草20g、牛蒡子20g、紫草15g、金银花10g、虎杖20g、贯众12g、乌梅6g、连翘20g、三七15g、常山15g、青蒿10g、黄芪10g、龙胆草10g、薏苡仁15g、槟榔50g混合并粉碎;将粉碎后的混合物加入2500ml乙醇中浸泡40分钟,并煎煮2次,每次煎煮I小时,合并煎煮液过滤并浓缩至稠状;随后加入少量乙醇和醋酸(体积比I :1),调成膏状。
实施例3中药组合物3的制备
将土牛膝22g,苦参12g,黄芩16g、蛇床子4g,蒲公英10g,柴胡10g、麦冬6g、大青叶4g、白术10g、鱼腥草10g、玄参15g、葛根20g、天麻10g、甘草15g、牛蒡子10g、紫草10g、金银花3g、虎杖10g、贯众10g、乌梅4g、连翅10g、三七10g、常山10g、青蒿5g、黄苗5g、龙胆草6g、薏苡仁10g、槟榔20g混合并粉碎;将粉碎后的混合物加入2000ml乙醇中浸泡40分钟,并煎煮2次,每次煎煮I小时,合并煎煮液过滤并浓缩至稠状;随后加入少量乙醇和麻油(体积比I :1),调成膏状。
实施例4中药组合物4的制备
将土牛膝28g,苦参18g,黄芩20g、蛇床子6g,蒲公英12g,柴胡15g、麦冬10g、大青叶6g、白术15g、鱼腥草12g、玄参20g、葛根25g、天麻12g、甘草20g、牛蒡子15g、紫草12g、金银花10g、虎杖12g、贯众12g、乌梅6g、连翘15g、三七12g、常山12g、青蒿10g、黄芪8g、龙胆草10g、薏苡仁15g、槟榔50g混合并粉碎;将粉碎后的混合物加入2500ml乙醇中浸泡40分钟,并煎煮2次,每次煎煮I小时,合并煎煮液过滤并浓缩至稠状;随后加入少量麻油,调成膏状。实施例5中药组合物5的制备
将土牛膝25g,苦参12g,黄芩16g、蛇床子4g,蒲公英10g,柴胡10g、麦冬6g、大青叶4g、白术10g、鱼腥草10g、玄参15g、葛根20g、天麻10g、甘草15g、牛蒡子10g、紫草10g、金银花3g、虎杖10g、贯众10g、乌梅4g、连翅10g、三七10g、常山10g、青蒿5g、黄苗5g、龙胆草6g、薏苡仁10g、槟榔20g混合并粉碎;将粉碎后的混合物加入2000ml乙醇中浸泡40分钟,并煎煮2次,每次煎煮I小时,合并煎煮液过滤并浓缩至稠状;随后加入少量乙醇、醋酸和麻油(体积比I :1 :1),调成膏状。实施例6中药组合物6的制备
将土牛膝28g,苦参15g,黄芩20g、蛇床子5g,蒲公英12g,柴胡15g、麦冬Sg、大青叶6g、白术12g、鱼腥草12g、玄参20g、葛根25g、天麻12g、甘草20g、牛蒡子12g、紫草12g、金银花5g、虎杖12g、贯众12g、乌梅6g、连翅12g、三七12g、常山llg、青蒿10g、黄苗8g、龙胆草10g、薏苡仁15g、槟榔30g混合并粉碎;将粉碎后的混合物加入2000ml乙醇中浸泡40分钟,并煎煮2次,每次煎煮I小时,合并煎煮液、过滤并浓缩至稠状;随后加入少量麻油和醋酸(体积比I :1),调成膏状。临床实验举例脚气病例69例,其中男性49例,女性20例,年龄12 — 68岁,糜烂型38例、水疱型15例、角化型16例,轻度患者10例,中度患者41例,重度患者18例,使用本发明的膏剂涂抹患处,反复揉搓,每日两次,3天后69均出现明显好转(症状未完全消失,但皮肤已经基本恢复正常,蜕皮明显减少,搔痒程度及次数均减少或减轻),10天后治愈(症状完全消失)42例,15天后治愈总计达到68例,三个月后进行随访,总计4人复发,半年后随访总计5人复发。所有上述的首要实施这一知识产权,并没有设定限制其他形式的实施这种新产品和/或新方法。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利用这一重要信息,上述内容修改,以实现类似的执行情况。但是,所有修改或改造基于本发明新产品属于保留的权利。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发明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治疗脚气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土牛膝,苦参,黄岑、蛇床子,蒲公英,柴胡、麦冬、大青叶、白术、鱼腥草、玄参、葛根、天麻、甘草、牛蒡子、紫草、金银花、虎杖、贯众、乌梅、连翘、三七、常山、青蒿、黄芪、龙胆草、薏苡仁、槟榔。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土牛膝20 30重量份,苦参10-20重量份,黄岑15 20重量份、蛇床子2 6重量份,蒲公英10 15重量份,柴胡10-20重量份、麦冬4 10重量份、大青叶4 6重量份、白术10-15重量份、鱼腥草10 15重量份、玄参10-20重量份、葛根20 30重量份、天麻10-15重量份、甘草15 20重量份、牛蒡子10 20重量份、紫草10-15重量份、金银花I 10重量份、虎杖10-20重量份、贯众10 12重量份、乌梅4 6重量份、连翘10 20重量份、三七10-15重量份、常山10-15重量份、青蒿1-10重量份、黄芪5-10重量份、龙胆草5 10重量份、薏苡仁10-15重量份、槟榔10 50重量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中,所述中药组合物中的各组分的重量份数比为,土牛膝20 30重量份,苦参10-20重量份,黄芩15 20重量份、蛇床子2 6重量份,蒲公英10 15重量份,柴胡10-20重量份、麦冬4 10重量份、大青叶4 6重量份、白术10-15重量份、鱼腥草10 15重量份、玄参10-20重量份、葛根20 30重量份、天麻10-15重量份、甘草15 20重量份、牛蒡子10 20重量份、紫草10-15重量份、金银花I 10重量份、虎杖10-20重量份、贯众10 12重量份、乌梅4 6重量份、连翘10 20重量份、三七10-15重量份、常山10-15重量份、青蒿1-10重量份、黄芪5-10重量份、龙胆草5 10重量份、薏苡仁10-15重量份、槟榔10 50重量份。
4.如权利要求I至3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药物剂型为膏剂。
5.一种用于治疗脚气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是通过如下方法制备而成的 第一步,将各组分按所述比例混合并粉碎; 第二步,将第一步获得的粉碎后的混合物加入乙醇中浸泡并煎煮,合并煎煮液,过滤并浓缩至稠状;所得稠状物可以直接使用,可选的,可以进行第三步处理, 第三步,将第二步获得的稠状物质加少量乙醇、麻油、醋酸中的至少一种,充分搅拌混匀成膏状。
6.权利要求I至5任一项所述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步,将各组分按所述比例混合并粉碎; 第二步,将第一步获得的粉碎后的混合物加入乙醇中浸泡并煎煮,合并煎煮液,过滤并浓缩至稠状;所得稠状物可以直接使用,可选的,可以进行第三步处理, 第三步,将第二步获得的稠状物质加少量乙醇、麻油、醋酸中的至少一种,充分搅拌混匀成膏状。
7.所述权利要求I至5任一项所述的外用中药组合物在制备用于治疗脚气的药品中的应用。
全文摘要
一种用于治疗脚气的外用中药组合物、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脚气的外用中药组合物,其包括土牛膝,苦参,黄芩、蛇床子,蒲公英,柴胡、麦冬、大青叶、白术、鱼腥草、玄参、葛根、天麻、甘草、牛蒡子、紫草、金银花、虎杖、贯众、乌梅、连翘、三七、常山、青蒿、黄芪、龙胆草、薏苡仁、槟榔。采用这种外用中药组合物对脚气的治疗具有疗效显著,标本兼治,治愈率高,不易复发等优点。
文档编号A61K36/8994GK102920955SQ20121051498
公开日2013年2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5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5日
发明者胡海波 申请人:胡海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