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持式输液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20896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手持式输液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儿童进行静脉输注的手持式支架。
背景技术
对于儿童患者,静脉输液是一种常见的治疗行为。静脉输液时常常需要将输液瓶(袋)置于患者头部上方,通过重力作用保证输液瓶中的液体顺利进入人体。由于静脉输液常常需要较长的时间,而儿童天性好动,整个静脉输液过程中很少会安静的停留在一个地方,经常四处走动。因此,患儿家属常需要举着输液瓶(袋)陪同患儿一起走动,存在以下不便
1、患儿家属要将输液瓶(袋)举起到一定高度,长时间下来会手臂容易发酸发麻,非常
难受;
2、患儿家属长时间握住输液瓶(袋),手心容易出汗,易造成输液瓶(袋)的滑落,给患儿的输液治疗造成一定程度的困扰。其实,在治疗中不仅儿童患者及其家属会遇到此类问题,成年人患者及其家属同样存在类似的问题。因此,市场上迫切的需要一种输液辅助装置,解决现有静脉输液给患者和患者家属带来的种种不便。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手持式输液架,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静脉输液时长时间举起输液瓶(袋)导致手臂酸麻和输液瓶(袋)易从手中滑落等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手持式输液架,包括主杆、伸展臂和活动挂钩;所述主杆和伸展臂均为中空柱状体,伸展臂一端套接在主杆一端内,且套接处的主杆上设有螺孔,有调节螺栓穿过该螺孔,且螺栓旋紧时其尾端顶住套接处伸展臂的外壁,从而固定住伸展臂;所述活动挂钩与伸展臂的另一端活动连接。设有伸展臂的作用是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调节输液架的整体高度,使得手持输液架的使用者在使用时更加方便;在不使用的时候可以节省占用空间。进一步,所述伸展臂与主杆未套接的一端上设有缺口 ;所述活动挂钩一端为钩体,另一端设有一条形孔,活动挂钩的最大高度小于伸展臂的内直径,所述条形孔的长轴与活动挂钩的长边方向相一致,;一转轴穿过该条形孔,且轴两端分别固接在伸展臂上。设置条形孔和缺口的目的是在不需使用输液架时,可以将活动挂钩部分收入伸展臂内腔中,以避免活动挂钩对周围物体或患者带来伤害或不便。进一步,所述伸展臂包括第一伸展臂和第二伸展臂;第一伸展臂一端套接在主杆一端内,套接处的主杆上设有第一螺孔,有第一调节螺栓穿过第一螺孔,且第一调节螺栓旋紧时其尾端顶住套接处第一伸展臂的外壁,从而固定住第一伸展臂;第二伸展臂一端套接在第一伸展臂另一端内,套接处的第一伸展臂上设有第二螺孔,有第二调节螺栓穿过第二螺孔,且第二调节螺栓旋紧时其尾端顶住套接处第二伸展臂的外壁,从而固定住第二伸展臂。设有多级伸展臂的作用是为了更好的节省占用空间。进一步,所述主杆、伸展臂和活动挂钩均由铝合金制成。进一步,所述主杆未与伸展臂套接的一端,其外壁包有一硅胶套或橡胶套。其作用是增加手持部位的表面摩擦力,以避免长时间使用导致的手滑等问题。进一步,所述主杆高度为3(T50cm。进一步,所述硅胶套或橡胶套高度为8 15cm。进一步,所述主杆内壁和伸展臂内壁均为粗糙表面。其作用是增加主杆与伸展臂 之间、伸展臂与伸展臂之间的摩擦力,从而更好的将主杆与伸展臂、伸展臂与伸展臂固定在一起。进一步,所述主杆外壁和伸展臂外壁均为粗糙表面。其作用是增加表面的摩擦力,使得主杆与硅胶套或橡胶套之间能稳定连接,伸展臂与伸展臂之间更好的固定在一起。本发明手持式输液架的使用步骤如下
1、将活动挂钩与伸展臂的顶端连接在一起;
2、将伸展臂从主杆内腔的上端拉出至输液架整体高度合适时,将调节螺栓穿过主杆上的螺孔,旋紧调节螺栓,直至螺栓尾端顶住主杆内伸展臂的外壁;
3、将输液瓶(袋)挂在活动挂钩上,手持主杆下端,即可进行正常的输液;
4、输液结束后,旋松调节螺栓,将伸展臂收入主杆内腔即可。本发明手持式输液架的优点是
1、结构简单,使用省力而且方便;
2、固定输液瓶(袋)的效果好,避免给患儿的输液治疗造成困扰。


图I所不为本发明一种手持式输液架的结构不意 图2所示为本发明一种手持式输液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标号的对应关系如下
1:主杆;
2:硅胶套;
301:第一伸展臂;
302:第二伸展臂;
401:第一螺孔;
402:第二螺孔;
501:第一调节螺栓;
502:第二调节螺栓;
6:活动挂钩;
601:钩体;
602:条形孔;
7:转轴;
8:缺口。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提供本发明一种手持式输液架的具体实施方式
。图1、2所示均为本发明一种手持式输液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本发明一种手持式输液架,包括主杆I、伸展臂、活动挂钩6和硅胶套2。所述主杆I为中空圆柱体,下端套有硅胶套2。所述伸展臂包括第一伸展臂301和第二伸展臂302,均为中空圆柱体;第一伸展臂301 一端套接在主杆I 一端内,套接处的主杆I上设有第一螺孔401,有第一调节螺栓501穿过第一螺孔401,且第一调节螺栓501旋紧时其尾端顶住套接处第一伸展臂301的外壁,从而固定住第一伸展臂301 ;第二伸展臂302 —端套接在第一伸展臂301另一端内,套接处的第一伸展臂301上设有第二螺孔402,有第二调节螺栓502穿过第二螺孔402,且第二调节螺栓502旋紧时其尾端顶住套接处第二伸展臂302的外壁,从而固定住第二伸展臂302。所述第二伸展臂302与第一伸展臂301未套接的一端上设有两个缺口 8,两个缺口8关于第二伸展臂302内腔的中心线对称设置。所述活动挂钩6 —端为钩体601,另一端设有一条形孔602,活动挂钩6的最大高度应小于伸展臂的内直径,所述条形孔602的长轴与活动挂钩6的长边方向相一致,;一转轴7穿过该条形孔602,且轴7两端分别固接在伸展臂上。所述主杆I、伸展臂和活动挂钩6均由铝合金制成,且主杆I高度为40cm,第一伸展臂301和第二伸展臂302高度均为20cm,硅胶套2高度为15cm。所述主杆I内壁和伸展臂内壁均为粗糙表面。本发明手持式输液架的使用步骤如下
1、拉住钩体601,使得条形孔602相对于转轴7向上做垂直运动,再将钩体601绕转轴 7顺时针转动90度,直至活动挂钩6固定在一个缺口 8上;
2、将第一伸展臂301从主杆I内腔的上端拉出至合适高度时,将第一调节螺栓501穿过第一螺孔401,旋紧第一调节螺栓501,直至螺栓尾端顶住主杆I内伸展臂的外壁;
3、将第二伸展臂302从第一伸展臂301内腔的上端拉出至合适高度时,将第二调节螺栓502穿过第二螺孔402,旋紧第二调节螺栓502,直至螺栓尾端顶住第二伸展臂302的外壁;
4、将输液瓶(袋)挂在钩体601上,手持主杆I上的硅胶套2处,即可进行正常的输液;
5、输液结束后,旋松第一调节螺栓501和第二调节螺栓502,将第二伸展臂302收入第一伸展臂301中,再将第一伸展臂301收入主杆I内腔即可;
6、拉住钩体601,将钩体601绕转轴7逆时针转动90度,再将条形孔602相对于转轴7向下做垂直运动,直至活动挂钩6卡在缺口 8上为止。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手持式输液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杆、伸展臂和活动挂钩; 所述主杆和伸展臂均为中空柱状体,伸展臂一端套接在主杆一端内,且套接处的主杆上设有螺孔,有调节螺栓穿过该螺孔,且螺栓旋紧时其尾端顶住套接处伸展臂的外壁,从而固定住伸展臂; 所述活动挂钩与伸展臂的另一端活动连接。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手持式输液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伸展臂与主杆未套接的一端上设有缺口 ;所述活动挂钩一端为钩体,另一端设有一条形孔,活动挂钩的最大高度小于伸展臂的内直径,所述条形孔的长轴与活动挂钩的长边方向相一致,;一转轴穿过该条形孔,且轴两端分别固接在伸展臂上。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手持式输液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伸展臂包括第一伸展臂和第二伸展臂;第一伸展臂一端套接在主杆一端内,套接处的主杆上设有第一螺孔,有第一调节螺栓穿过第一螺孔,且第一调节螺栓旋紧时其尾端顶住套接处第一伸展臂的外壁,从而固定住第一伸展臂;第二伸展臂一端套接在第一伸展臂另一端内,套接处的第一伸展臂上设有第二螺孔,有第二调节螺栓穿过第二螺孔,且第二调节螺栓旋紧时其尾端顶住套接处第二伸展臂的外壁,从而固定住第二伸展臂。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手持式输液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杆、伸展臂和活动挂钩均由招合金制成。
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手持式输液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杆未与伸展臂套接的一端,其外壁包有一硅胶套或橡胶套。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手持式输液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杆高度为3(T50cm。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手持式输液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硅胶套或橡胶套高度为8 15cm。
8.如权利要求r7任一所述的手持式输液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杆内壁和伸展臂内壁均为粗糙表面。
9.如权利要求r7任一所述的手持式输液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杆外壁和伸展臂外壁均为粗糙表面。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手持式输液架,包括主杆、伸展臂和活动挂钩;所述主杆和伸展臂均为中空柱状体,伸展臂一端套接在主杆一端内,且套接处的主杆上设有螺孔,有调节螺栓穿过该螺孔,且螺栓旋紧时其尾端顶住套接处伸展臂的外壁,从而固定住伸展臂;所述活动挂钩与伸展臂的另一端活动连接。设有伸展臂的作用是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调节输液架的整体高度,使得手持输液架的使用者在使用时更加方便;在不使用的时候可以节省占用空间。本发明手持式输液架的优点是1、结构简单,使用省力而且方便;2、固定输液瓶(袋)的效果好,避免给患儿的输液治疗造成困扰。
文档编号A61M5/14GK102973995SQ20121052519
公开日2013年3月20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10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10日
发明者陆兆辉, 陆一帆 申请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