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丸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21905阅读:28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用于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丸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丸剂。
背景技术
坐骨神经痛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病症,是指坐骨神经病变沿坐骨神经通路,即腰、 臀部、大腿后、小腿后外侧和足外侧发生的疼痛症状群。坐骨神经是支配下肢的主要神经 干,因此坐骨神经痛又属于腰腿痛的范畴,有部分是由腰椎突出压迫坐骨神经所致。根据 致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坐骨神经痛和继发性坐骨神经痛,前者是指坐骨神经的炎症引起的疼 痛,以单侧者居多,可常和肌纤维炎同时发生;后者是由于邻近病变的压迫或刺激引起,又 分为根性和干性坐骨神经痛,分别指受压迫部位是在神经根还是在神经干,根性多见,病间 以椎间盘突出为最常见。坐骨神经痛发作时,常在用力、弯腰或剧烈活动等诱因下,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疼 痛常自腰部向一侧臀部、大腿后、胭窝、小腿外侧及足部放射,呈烧灼样或刀割样疼痛,咳嗽 用力时疼痛加剧,夜间尤甚。坐骨神经痛目前在临床上的治疗方法相对保守,一般是采用运动疗法、推拿疗法、 针灸疗法和食疗法,这些治疗方法虽有一定的效果,但通常仅仅是暂时缓解患者的疼痛症 状,不能根治疾患。现有的中西医结合疗法,则是借助机械的刺激,松解软组织的粘连、挛缩 和瘢痕,通过促进血液回流的方法,治疗效果不能让人满意。传统中医理论认为,坐骨神经痛是风寒湿邪侵袭或劳伤筋脉所致的气血两虚、寒 湿闭阻,应选用驱湿逐寒、活血化瘀、舒筋通络、缓急止痛的中药材,依据药材的药性分类炮 制,以求固本清源之功,调动人体自身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的活性,达到标本兼治的功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丸剂,具有驱湿逐寒、活血化瘀、舒筋通 络、缓急止痛之功效,对舒缓腰肌、缓解疼痛有较好的疗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实施如下一种用于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丸剂,制成所述丸剂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 为白芷80 110份鸡血藤70 90份肉桂60 80份薏苡仁55 75份独活50 65份千年健45 60份桂枝42 58份威灵仙38 54份细辛34 50份海风藤30 46份防己28 44份乌梢蛇25 40份川芎22 36份川牛膝18 32份秦艽15 28份土鳖虫12 25份丹参10 22份制川乌8 18份皂刺5 15份鹿角霜3 12份制成所述丸剂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白芷85 100份鸡血藤75 85份肉桂65 75份薏苡仁60 70份独活52 62份千年健48 58份桂枝45 55份威灵仙42 50份
细辛36 46份海风藤33 43份防己30 40份乌梢蛇28 36份川芎25 33份川牛膝21 29份秦艽18 26份土鳖虫15 23份丹参12 18份制川乌10 16份皂刺8 12份鹿角霜5 9份制成所述丸剂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白芷92份鸡血藤80份肉桂70份薏苡仁65份
独活57份千年健53份桂枝50份威灵仙46份
细辛41份海风藤38份防己35份乌梢蛇32份
川芎29份川牛膝25份秦艽22份土鳖虫19份
丹参15份制川乌13份皂刺10份鹿角霜7份一种用于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丸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步骤(I)将薏苡仁、防己、土鳖虫、丹参放入锅内,用文火炒至表面呈焦黄色,取出放凉后粉碎研末,过120目细粉,备用。(2)将白芷、川芎、制川乌粉碎后研末,过120目细粉,备用。( 3 )将肉桂、千年健、桂枝、海风藤、秦艽、皂刺放入容器中,加入五倍量的水,浸泡10 12小时后,取浸液;在剩余的药渣中再加入四倍量的水,浸泡7 9小时后,取浸液;合并两次所得浸液,加热蒸发为60°C环境下相对密度I. 15 I. 20的稠膏,备用。(4)将鸡血藤、独活、威灵仙、细辛、乌梢蛇、川牛膝放入容器中,加入四倍量的乙醇,浸泡6 8小时后,取浸液;在剩余的药渣中再加入三倍量的乙醇,浸泡3 4小时后,取浸液;合并两次所得的浸液,加热蒸发为60°C环境下相对密度I. 05 I. 10的稠膏,备用。(5)将鹿角霜粉碎后,用细纱布包好放入两倍量陈醋中,浸泡3 4小时后,取浸液;再加入一倍量的陈醋浸泡2 3小时后,取浸液;合并两次浸液,加热蒸发为50°C环境下相对密度I. 20 I. 25的稠膏,备用。(6 )将步骤(I)、步骤(2 )所得的细粉,与步骤(3 )、步骤(4)、步骤(5 )制得的稠膏混合均匀,速冻为干粉,以现代科学工艺制备为7g/粒的的药丸。本发明所用中药的药性如下白芷味辛;性温。归肺;脾;胃经。祛风除湿;通窍止痛;消肿排脓。主治感冒头痛;眉棱骨痛;牙痛;鼻塞;鼻渊;湿胜久泻;妇女白带;痈疽疮疡;毒蛇咬伤。《纲目》载“治鼻渊、鼻衄、齿痛、眉棱骨痛,大肠风秘,小便出血,妇人血风眩晕,翻胃吐食;解砒毒,蛇伤,刀箭金疮。”现代医学研究证实,白芷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兴奋作用,可抑制肝药物代谢酶系统,此外还具有解热镇痛、抗炎、抗菌、降血压等功效,能活化交感系统激素,抑制脂肪合成。鸡血藤味苦;微甘;性温。归心;脾经。活血舒筋;养血调经。主治手足麻木;肢体瘫痪;风湿痹痛。《饮片新参》载“去瘀血,生新血,流利经脉,治暑痧,风血痹症。”现代医学研究证实,鸡血藤具有补血作用,能增加血细胞数量,升高血红蛋白,有抗噬菌体作用。肉桂味辛;苦;性热。入肾;脾;心;肝经。补火助阳;引火归源;散寒止痛;温经通脉。主治肾阳不足;命门火;畏寒肢冷;腰膝酸软;小便不利或频数;短气喘促;浮肿尿少诸证;命门火衰;火不归源;戴阳;格阳;及上热下寒;面赤足冷;脾肾虚寒;脘腹冷痛;肾虚腰痛;寒湿痹痛;寒疝疼痛;阴疽流注;或虚寒痈疡脓成不溃;或溃后不敛。《药性论》载“主治九种心痛,杀三虫,主破血,治软脚,痹、不仁,除咳逆,结气、拥痹,止腹内冷气,痛不可忍,主下痢,鼻息肉。杀草木毒。”现代医学研究证实,肉桂含有肉桂醛、醋酸肉桂酯、醋酸苯基丙酪等成分,具有芳香健胃、解热镇痛、抗菌消炎的作用。薏苡仁味甘;淡;性微寒。入脾;肺;肾经。利湿健脾;舒筋除痹;清热排脓。主治水肿;脚气;小便淋浙;湿温病;泄泻带下;风湿痹痛;筋脉拘挛;肺痈;扁平疣。《本草正》载“味甘淡,气微凉,性微降而渗,故能去湿利水,以其志湿,故能利关节,除脚气,治痿弱拘挛湿痹,消水肿疼痛,利小便热淋,亦杀蛔虫。以其微降,故亦治咳嗽睡脓,利膈开胃。以其性凉,故能清热,止烦渴、上气。”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薏苡仁是一种热稳定的胰蛋白酶抑制剂,有显著的抗肿瘤作用,降血糖、血钙、血压,对子宫颈癌及腹水型肝癌实体瘤有明显抑制作用,此外还有较强的免疫作用。独活味辛;苦;微温。归肝;肾;膀胱经。祛风驱湿;散寒止痛。用于风寒湿痹;腰膝疼痛;少阴伏风头痛;头痛止痛。《本草图经》载“桑枝辅独活,独活搜风散寒,止痛而通痹,桑枝祛风湿而通经络横行四肢,二者合用,治疗风寒湿痹功能增强,尤其是上肢疼痛、肩关节周围炎。”现代医学研究证实,独活能抑制ADP体外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具有拮抗钙通道阻滞剂受体的活性,内含的香柑内酯、花椒毒素、异欧前胡素有明显的解痉作用,此外还具有镇痛、镇静、抗炎、抗菌作用。千年健味苦;辛;性温;小毒。入肝;肾;胃经。祛风湿;舒筋活络;止痛;消肿。主治风湿痹痛;肢节酸痛;筋骨痿软;跌打损伤;胃痛;痈疽疮肿。《本草再新》载“治痈瘘疮疽,杀虫败毒,消肿排脓,入血分,祛风湿痹痛,强筋骨,治肢节酸痛。”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千年健挥发油有显著的抑制布氏杆菌的功效,多用于风湿痹痛、腰酸脚软、手足拘挛麻痹等症。桂枝味辛;甘;性温。入膀胱;心;肺经。散寒解表;温通经脉;通阳化气。主治风寒表证;寒湿痹痛;四肢厥冷;经闭痛经;癥瘕结块;胸痹;心悸;痰饮;小便不利。《长沙药解》载“入肝家而行血分,定经络而达荣郁。善解风邪,最调木气。升清阳之脱陷,降浊阴之冲逆,舒筋脉之急挛;利关节之壅阻。入肝胆而散遏抑,极止痛楚,通经络而开痹涩,甚去湿寒。能止奔豚,更安惊悸。”现代医学研究证实,桂枝能有效扩张血管、促进发汗,所含的桂皮醛、桂皮酸钠有解热、镇痛、镇静、抗惊厥作用,此外桂枝还有抗菌、抗病毒的功效。威灵仙味辛;咸;性温;有毒。入肺;肾二经。祛风除湿;通络止痛;消痰水;散癖积。主治痛风顽痹;风湿痹痛;肢体麻木;腰膝冷痛;筋脉拘挛;屈伸不利;脚气;疟疾;症瘕积聚;破伤风。《开宝本草》载“主诸风,宣通五藏,去腹内冷滞,心隔痰水久积,症瘕痃癣气块,膀胱宿脓恶水,腰膝冷痛及疗折伤。”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威灵仙有显著的镇痛作用,能明显增强葡萄糖同化。细辛味辛;性温;热。入肺;肾经。解表散寒;祛风止痛;温肺化饮;通鸾。《别录》载“温中下气,破痰,利水道,开胸中,除喉痹,齄鼻,风痫癫疾,下乳结。治汗不出,血不行,安五脏,益肝胆,通精气。”现代医学研究证实,细辛水浸剂和醇浸剂能阻断坐骨神经的冲动传导。海风藤味辛;苦;性微温。祛风湿;通经络;理气;止痛。主治风寒湿痹;肢节疼痛;筋脉拘挛;脘腹冷痛;水肿。《开宝本草》载“主风血,补衰老,起阳,强腰脚,除痹,变白,逐冷气,排风邪。亦煮汁服,亦浸酒服,冬月用之。”现代医学研究证实,海风藤能增加心肌营养血流量,降低心肌缺血区侧枝血管阻力,减轻内毒素血症对肺血管壁通透性增高引起的肺水肿。
防己味苦;辛;性寒,平。归肝;脾;肾;太阳经。祛风止痛;清热利水。主治湿热身痛;风湿痹痛;下肢水肿;小便不利;脚气肿痛。《别录》载“疗水肿、风肿,去膀胱热,伤寒寒热邪气,中风手脚挛急,止泄,散痈肿恶结,治诸搞疥癣虫疮,通腠理,利九窍。”现代医学研究发现,防己所含的木防己碱有镇静、消炎、镇痛和降温等中枢抑制作用,有广泛的抗过敏作用,既是过敏介质的拮抗剂,也是过敏介质的阻滞剂,能加强心脏的收缩力,对心肌梗死有保护作用,能扩张冠状血管,降低血压,松驰横纹肌,抗病原微生物,以及显著的抗癌 作用。乌梢蛇味甘;性平。入肝;肾经。祛风止翳;解毒消肿;祛风;通络;止痉。主治风湿顽痹,麻木拘挛,中风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抽搐痉挛,破伤风,麻风疥癣,瘰疬恶疮。《纲目》载“治风毒气,眼生醫,唇紧、唇疮。”现代医学研究证实,乌梢蛇能抑制琼脂性关节肿胀和二甲苯性炎症,醇提液对不同程度的热刺激和化学性疼痛有一定的镇静、镇痛作用。川芎味辛;性温。归肝;胆;心包经。活血祛瘀;行气开郁;祛风止痛。主治癥瘕肿块;胸胁疼痛;头痛眩晕;风寒湿痹;跌打损伤;痈疽疮疡。《本草正》载“散风寒,治痛,破瘀蓄,通血脉,解结气,逐疼痛,排脓消肿,逐血通经。”现代医学科学研究发现,川芎提取液对抑制白血病细胞有一定作用,制剂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尤其是对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霍乱弧菌、绿脓杆菌及致病性真菌等均有抑制作用,川芎所含的川芎嗪、阿魏酸纳具有活血化瘀功效,可扩张冠状动脉,增进冠脉流量,缓解心绞痛,并具有抗血栓形成作用,所含的川芎内酯有平滑肌解痉和抑制肠肌、子宫收缩等作用。川牛膝味甘;微苦;性平。入肝;肾经。活血祛瘀;祛风利湿。主治血瘀经闭;难产;胞衣不下;产后瘀血腹痛;热淋;石淋;痛经;风湿腰膝疼痛。《四川中药志》载“祛风利湿,通经散血,治淋病,尿血,失溺。”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川牛膝所含的昆虫变态留体具有较强的蛋白质合成促进作用。秦艽味辛;苦;性微寒。归胃经;肝经;胆经。祛风湿;舒筋络;清虚热。用于风湿痹痛;筋脉拘挛;骨节酸痛;日哺潮热;小儿疳积发热。《本草经疏》载“苦能泄,辛能散,微温能通利,主寒热邪气,寒湿风痹,肢节痛。燥湿散热结,除阳明风湿,及手足不遂;养血荣筋;好古泄热,益胆气。咸以其除湿散结,清肠胃。”现代医学研究证实,秦艽碱能抑制甲醛性关节炎,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升肝糖降血糖,有较强的抗菌消炎作用。土鳖虫味咸;性寒;小毒。入肝经。破血逐瘀;续筋接骨。主治血瘀经闭,症瘕积块,跌打瘀肿,筋骨骨折,木舌重舌。《分类草药性》载“治跌打损伤,风湿筋骨痛,消肿,吹喉症。”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土鳖虫至少含有17种氨基酸、28种微量元素,以及多种生物碱,对恶性肿瘤有改善症状的作用,可用于调节血压、血脂、溶栓,此外还有消炎、解毒、镇静等作用,与其他中药配伍对腰痛等顽症具有很高的治疗效果。丹参味苦;性微寒;无毒。入心;肝经。活血调经;祛瘀止痛;凉血消痈;清心除烦;养血安神。主治心腹邪气;寒热积聚;风邪留热。《本经》载“主心腹邪气,肠鸣幽幽如走水,寒热积聚;破症除瘕,止烦满,益气。”现代医学研究证实,丹参能提高纤溶酶活性,延长出血、凝血时间,抑制血小板聚集,扩张冠脉和外周血管,增加心肌血流量,促进组织的修复与再生,促进纤维母细胞分化和胶原纤维的形成,抑制细胞内原性胆固醇的合成。制川乌味辛;苦;性热;有毒。归心;肝;肾;脾经。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麻醉止痛。《珍珠囊补遗药性赋》载“散诸风之寒
6邪;破诸积之冷痛。”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川乌所含的乌头碱具有镇痛作用,外用时能麻痹周围神经末梢,产生局部麻醉效果,此外还有镇痛、消炎作用。 皂刺味辛;性温。入肝;肺经。消毒透脓;搜风;杀虫。主治痈疽肿毒;瘰疬;疮疹顽癣;产后缺乳;胎衣不下;疬风。《本草汇言》载“拔毒祛风,凡痈疽未成者,能引之以消散,将破者,能引之以出头,已溃者能引之以行脓,于疗毒汤中为第一药剂,又泄血中风热风毒,故厉风药中亦推此药为开导前锋也。”鹿角霜味咸;潘;性温。入肾;肝经。补肾助阳;收敛止血。主治肾阳不足;脾胃虚寒;食少便溏;阳痿遗精;尿频遗尿;崩漏;带下;创伤出血;疮疡久不愈合。《圣济总录》载“治肾寒羸瘦,生阳气,补精髓,治诸虚百损,羸弱不堪者。”现代医学研究发现,鹿角霜主要成分为磷酸钙、碳酸钙、氮化物及胶质,另外还含有多种氨基酸,有促进血管收缩、提高机体免疫系统功能的作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针对引发坐骨神经痛的风寒侵袭、气血两虚、寒湿闭阻、劳伤筋脉的致病机理,选用合理中药材配伍,炮制精良,求驱湿逐寒、活血化瘀、舒筋通络、缓急止痛之功,吸收效果好,能迅速缓解疼痛症状,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恢复能力,对坐骨神经痛具有显著的疗效,治愈率较高。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阐述。实施例I本发明丸剂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为白芷IOOg鸡血藤85g肉桂75g薏苡仁70g独活62g千年健56g桂枝53g威灵仙50g细辛46g海风藤42g防己39g乌梢蛇36g川芎32g川牛膝29g秦艽25g 土鳖虫22g丹参19g制川乌16g皂刺12g鹿角霜IOg本发明丸剂制备方法的工艺步骤为(I)将薏苡仁、防己、土鳖虫、丹参放入锅内,用文火炒至表面呈焦黄色,取出放凉后粉碎研末,过120目细粉,备用。(2)将白芷、川芎、制川乌粉碎后研末,过120目细粉,备用。( 3 )将肉桂、千年健、桂枝、海风藤、秦究、阜刺放入容器中,加入五倍量的水,浸泡10 12小时后,取浸液;在剩余的药渣中再加入四倍量的水,浸泡7 9小时后,取浸液;合并两次所得浸液,加热蒸发为60°C环境下相对密度I. 15 I. 20的稠膏,备用。(4)将鸡血藤、独活、威灵仙、细辛、乌梢蛇、川牛膝放入容器中,加入四倍量的乙醇,浸泡6 8小时后,取浸液;在剩余的药渣中再加入三倍量的乙醇,浸泡3 4小时后,取浸液;合并两次所得的浸液,加热蒸发为60°C环境下相对密度I. 05 I. 10的稠膏,备用。(5)将鹿角霜粉碎后,用细纱布包好放入两倍量陈醋中,浸泡3 4小时后,取浸液;再加入一倍量的陈醋浸泡2 3小时后,取浸液;合并两次浸液,加热蒸发为50°C环境下相对密度I. 20 I. 25的稠膏,备用。
(6 )将步骤(I)、步骤(2 )所得的细粉,与步骤(3 )、步骤(4)、步骤(5 )制得的稠膏混合均匀,速冻为干粉,以现代科学工艺制备为7g/粒的的药丸。 用法用量成人每日3次,每次I丸,饭后一小时以温开水或醋送服,重症患者每日4次,每次I丸,7天为一个疗程,一般I 3个疗程起效。实施例2
本发明丸剂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为
白芷92g鸡血藤80g肉桂70g薏该仁65g
独活57g千年健53g桂枝50g威灵仙46g
细辛41g海风藤38g防己35g乌梢蛇32g
川芎29g川牛膝25g秦艽22g土鳘虫19g
丹参15g制川乌13g皂刺IOg鹿角霜7g
本实施例的丸剂制备方法工艺步骤及用法用量与实施例I相同。
实施例3
本发明丸剂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白芷88g鸡血藤76g肉桂65g薏该仁60g
独活54g千年健48g桂枝45g威灵仙42g
细辛38g海风藤35g防己32g乌梢蛇28g
川芎25g川牛膝22g秦究19g土鳘虫15g
丹参13g制川乌IOg皂刺8g鹿角霜5g
本实施例的丸剂制备方法工艺步骤及用法用量与实施例I相同。
临床资料
本发明所述丸剂,经临床验证,对38例坐骨神经痛患者的治愈率为81. 2%,总有效
率高达87. 7%,能迅速缓解局部疼痛症状,继之以局部发热,麻痒感消散,达到临床治疗的药效要求,适于临床应用治疗坐骨神经痛。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丸剂,其特征在于制成所述丸剂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 及重量份数为白芷80 110份鸡血藤70 90份肉桂60 80份薏苡仁55 75份 独活50 65份千年健45 60份桂枝42 58份威灵仙38 54份 细辛34 50份海风藤30 46份防己28 44份乌梢蛇25 40份 川芎22 36份川牛膝18 32份秦艽15 28份土鳖虫12 25份 丹参10 22份制川乌8 18份皂刺5 15份鹿角霜3 12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丸剂,其特征在于制成所述丸 剂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白芷85 100份鸡血藤75 85份肉桂65 75份薏苡仁60 70份 独活52 62份千年健48 58份桂枝45 55份威灵仙42 50份 细辛36 46份海风藤33 43份防己30 40份乌梢蛇28 36份 川芎25 33份川牛膝21 29份秦艽18 26份土鳖虫15 23份 丹参12 18份制川乌10 16份皂刺8 12份鹿角霜5 9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丸剂,其特征在于制成所述丸 剂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白芷92份鸡血藤80份肉桂70份薏苡仁65份 独活57份千年健53份桂枝50份威灵仙46份 细辛41份海风藤38份防己35份乌梢蛇32份 川芎29份川牛膝25份秦艽22份土鳖虫19份 丹参15份制川乌13份皂刺10份鹿角霜7份。
4.一种用于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丸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艺步骤(1)将薏苡仁、防己、土鳖虫、丹参放入锅内,用文火炒至表面呈焦黄色,取出放凉后粉 碎研末,过120目细粉,备用。(2)将白芷、川芎、制川乌粉碎后研末,过120目细粉,备用。(3)将肉桂、千年健、桂枝、海风藤、秦艽、皂刺放入容器中,加入五倍量的水,浸泡10 12小时后,取浸液;在剩余的药渣中再加入四倍量的水,浸泡7 9小时后,取浸液;合并两 次所得浸液,加热蒸发为60°C环境下相对密度·1. 15 1. 20的稠膏,备用。(4)将鸡血藤、独活、威灵仙、细辛、乌梢蛇、川牛膝放入容器中,加入四倍量的乙醇,浸 泡6 8小时后,取浸液;在剩余的药渣中再加入三倍量的乙醇,浸泡3 4小时后,取浸 液;合并两次所得的浸液,加热蒸发为60°C环境下相对密度1. 05 1. 10的稠膏,备用。(5)将鹿角霜粉碎后,用细纱布包好放入两倍量陈醋中,浸泡3 4小时后,取浸液;再 加入一倍量的陈醋浸泡2 3小时后,取浸液;合并两次浸液,加热蒸发为50°C环境下相对 密度1.20 1.25的稠膏,备用。(6)将步骤(1)、步骤(2)所得的细粉,与步骤(3)、步骤(4)、步骤(5)制得的稠膏混合 均匀,速冻为干粉,以现代科学工艺制备为7g/粒的的药丸。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丸剂,属中药领域。本发明丸剂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白芷80~110份、鸡血藤70~90份、肉桂60~80份、薏苡仁55~75份、独活50~65份、千年健45~60份、桂枝42~58份、威灵仙38~54份、细辛34~50份、海风藤30~46份、防己28~44份、乌梢蛇25~40份、川芎22~36份、川牛膝18~32份、秦艽15~28份、土鳖虫12~25份、丹参10~22份、制川乌8~18份、皂刺5~15份、鹿角霜3~12份。本发明针对引发坐骨神经痛的风寒侵袭、气血两虚、寒湿闭阻、劳伤筋脉的致病机理,选用合理中药材配伍,炮制精良,求驱湿逐寒、活血化瘀、舒筋通络、缓急止痛之功,吸收效果好,能迅速缓解疼痛症状,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恢复能力,对坐骨神经痛具有显著的疗效,治愈率较高。
文档编号A61K36/8994GK102940817SQ201210533110
公开日2013年2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12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12日
发明者黄韶华, 梁俊君 申请人:黄韶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