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母乳性腹泻的敷脐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22127阅读:37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母乳性腹泻的敷脐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具体涉及治疗母乳性腹泻的敷脐剂。
背景技术
母乳性腹泻是婴儿期迁延性慢性腹泻的常见原因,该种腹泻具有明显的特点,这种腹泻一般每天大便3 7次,甚至达10次以上,大便呈泡沫稀水样,气味有特殊的酸臭味,便稀微绿,有泡沫和奶瓣,有时甚至还带有条状的透明粘液。腹泻时没有发热,婴儿没有明显的痛苦与哭闹,大便化验没有感染方面的异常,腹泻程度一般没有其他症状,婴儿精神活泼,食欲良好,虽腹泻病程较长,但体重增长每10天在300g左右,迁延不愈。如果腹泻时间长,则有可能导致生长停滞、营养不良等严重后果,需要及时治疗。
母乳喂养引起腹泻,可能是母乳中的前列腺素含量较高,该物质促进小肠平滑肌运动,增加水和电解质的分泌而产生稀便。也可能是小儿对乳糖不耐受,体内缺乏乳糖酶。乳糖不耐受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所谓的继发性乳糖不耐受,主要为个别小儿对牛乳或某些食物成分过敏,继发肠道感染后对某些单糖,双糖或碳水化合物不耐受。由于频繁腹泻会影响婴儿吸收,造成营养不良,而且也容易引发红臀等情况出现,所以对于中重度母乳性腹泻往往需要进行治疗,治疗方案多是口服益生菌(如妈咪爱),但是效果并不理想。一部分患儿不得不为了大便成形而改喂牛奶,但是牛奶的营养蛋白和人类的并不相同,对婴儿成长不利。除此以外,还有诉求中医药进行治疗的,采用的治则大多是健脾止泻,但实际上,这种母乳性腹泻的原因并不是婴儿先天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而是基于机体对乳糖的高敏感性。所以,健脾止泻敷脐剂效果并不明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任务是针对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疗效肯定的治疗母乳性腹泻的敷脐剂。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母乳性腹泻的敷脐剂,其特征在于由多种中药加工而成,其原料配方和重量配比为虎尾轮6 10份,白菖8 15份,菥蓂子8^15份,苏头6 10份,亮叶桦皮6 10份,素馨花8 15份,蓝花葱6 10份,路路通8 15份,芡实3 6份。其最佳重量配比为虎尾轮8份,白菖10份,菥蓂子10份,苏头8份,亮叶桦皮8份,素馨花10份,蓝花葱8份,路路通10份,芡实5份。其中所述的虎尾轮,为豆科植物猫尾射Uraria crinita (T. )Desv.的全草。性味甘;微苦;平。归心;肺;肝经。功可清肺止咳;散瘀止血。白菖,为天南星科植物白菖蒲的根茎。性味辛,平。归脾、胃经。功可化痰,开窍,健脾,利湿。菥蓂子,十字花科菥蓂属植物菥蓂Thlaspi arvense L.种子。性味辛、苦,微温。祛风除湿,和胃止痛。苏头,为唇形科植物紫苏Perillafrutescens (L. ) Britt.、野紫苏Var. Crispa(Thunb.) Hand. - Mazz., P. frutescens (L.) Britt.和白苏Var. Acuta (Thunb.) Kudo,P. Frutescens (L.) Britt.的根及近根的老莖。味辛,性温,无毒。味辛;性温。归肺;脾经。功可疏风散寒;降气祛痰;和中安胎。
亮叶桦皮,为桦木科植物亮叶桦Betula Iuminifera H. Win素馨花.的树皮。性
味甘;辛;性微温。功可祛湿散寒;消滞和中,解毒。素馨花,为木犀科植物素馨花Jasminu, grandiflorum L.的干燥花蕾。性味微苦;性平。归肝经。功可舒肝解郁,行气止痛。蓝花葱,为百合科蓝花葱Allium cyaneum Regel,以全草入药。性味辛,温。功可发散风寒,通阳,健胃。路路通,为金缕梅科植物枫香树Liquidambar formosana Hance的干燥成熟果序。性味苦,平。归归肝、肾经。功可祛风活络,利水通经。突实,为睡莲科植物突Euryale ferox Salisb.的干燥成熟种仁。性味甘、潘,平。归归脾、肾经。功可益肾固精,补脾止泻,祛湿止带。组方原理现在临床上母乳性腹泻的中医药治疗采用的治则大多是健脾止泻,而本发明人多年临床研究表明,这种母乳性腹泻的原因并不是婴儿先天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而是基于机体对乳糖的高敏感性,导致肠道受到激惹而产生大便稀溏,故而应立足于降低乳糖敏感性已经改善肠道易激惹的情况。本发明与现有技术比较,具有以下特点。I、用虎尾轮、白菖和菥蓂子配合虎尾轮《中国药典》中功能主治栏中记载“清肺止咳;散瘀止血”,但是发明人临床经验表明,肺与大肠相表里,虎尾轮应用于婴儿敷脐有活血通络,理气和中功效,配合白菖的开窍健脾利湿、菥蓂子的除湿和胃止痛,可以有效的缓解婴儿肠内的高激惹状态,缓解肠痉挛,加速肠内液体吸收;而白菖性味辛平,这一点与同样可以开窍利湿和中的石菖蒲不同,石菖蒲性味辛、苦,温,药物燥性比较大,故阴虚阳亢、烦躁汗多慎服,而婴儿为纯阳之体,容易感应石菖蒲的燥性,故而经过发明人反复测试,选择白菖;菥蓂子含黑芥子甙,经酶作用后产生芥子油,该种物质容易通过敷脐形式进入腹部组织中,加速药效发生。2、苏头降气和中,素馨花舒肝解郁,行气止痛,此二味药物通过调整腹部气机来缓解婴儿肠道易产生痉挛、拘急的状态,且该二味药没有其他疏肝药的耗散的特性,适合于婴儿使用。3、亮叶桦皮消滞和中,蓝花葱通阳健胃,发明人研究表明,加入此二味药物可以特异性地降低机体对乳糖的高敏感性,而其他消食药物并不能达到这一效果,故推测其作用途径与消食无关。4、本药物组合并未使用冰片、薄荷等常用的促进局部药物透皮吸收的药物,其原因是婴儿肌肤比较娇嫩,上述促透皮吸收的药物往往刺激性比较大,本组方选用的药物扩散性好,且菥蓂子含黑芥子甙,经酶作用后产生芥子油,该种物质容易通过敷脐形式进入腹部组织中,加速药效发生;而加入路路通活络,也有促药物扩散的作用。5、芡实补脾止泻,为收涩治标之药;本组方并未使用石榴皮,白头翁,诃子肉,乌梅,赤石脂等一类收涩太快的药,其原因在于,该类药物仅仅起到收敛作用,但是肠道高激惹状态依旧存在,应用这类药物后,婴儿反而会产生腹痛哭泣的结果。6、本发明敷脐剂原料用量是经发明人进行大量摸索总结得出的,各原料用量为在下述重量份范围都具有较好的疗效。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实际情况,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详细说明。实施例1,原料药重量配比虎尾轮6g,白菖8g,菥蓂子8g,苏头6g,亮叶桦皮6g,素馨花8g,蓝花葱6g,路路通8g,芡实3g。实施例2,原料药重量配比虎尾轮10g,白菖15g,菥蓂子15g,苏头10g,亮叶桦皮IOg,素馨花15g,蓝花葱IOg,路路通15g,芡实6g。 实施例3,原料药重量配比虎尾轮8g,白菖10g,菥蓂子10g,苏头8g,亮叶桦皮8g,素馨花10g,蓝花葱8g,路路通10g,芡实5g。使用时,将本发明中药虎尾轮、白菖、薪蓂子、苏头、亮叶桦皮、素馨花、蓝花葱、芡实和路路通加水煎煮两次,合并滤液后加热浓缩成浸膏或者稠膏,分早晚敷布于婴儿脐部。上述敷脐剂的有效组合,互相协调,可以有效达到治疗母乳性腹泻之目的,且副作用较少。上述结果为临床资料充分证明,有关资料如下,其中研究敷脐剂使用为实施例3中的原料药重量配比。I对象与方法。I. I对象为2010年I月 2012年9月母乳性腹泻124例,患儿均符合母乳性腹泻诊断标准,排除其他腹泻的可能。实验室检查大便常规脂肪球(+) (+++),便细菌培养均(_),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正常。其中,男78例,女46例;年龄〈3月龄的56例,3 6月龄60例;>6月龄的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2例和治疗组62例,二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I. 2方法对照组采取口服妈咪爱、思密达;治疗组采用本发明实施例3所得的中药敷脐剂治疗,两组治疗疗程均为I0d。I. 3安全性评价用药前后均进行血、尿、粪常规,肝、肾功能检测。I. 4统计学分析用SPSS 13. O进行统计分析,P<0. 05表示有显著性意义。2 结果。2. I两组大便频率和性状改变对照组治疗前大便次数8. 31 ±3. 34次/d,治疗后5. 34±2. 63次/d,平均大便性状改善时间为6. 27±1. 18d ;治疗组治疗前大便次数8. 54±2. 94次/d,治疗后2. 56 ± I. 43次/d,平均大便性状改善时间为3. 65 ± I. 26d。两组组间比较,治疗组大便次数的减少、性状出现改善的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2. 2不良反应患儿的生命体征(血压、心率、体温、呼吸)、体格检查、血液生化分析及尿常规在治疗期间无明显异常。3.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本发明治疗母乳性腹泻具有疗效好、起效快和安全性较高的特点,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母乳性腹泻的敷脐剂,其特征在于由多种中药加工而成,其原料配方和重量配比为虎尾轮6 10份,白菖8 15份,菥蓂子8 15份,苏头6 10份,亮叶桦皮6 10份,素馨花8 15份,蓝花葱6 10份,路路通8 15份,芡实3 6份。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治疗母乳性腹泻的敷脐剂,其特征在于其重量配比为虎尾轮8份,白菖10份,菥蓂子10份,苏头8份,亮叶桦皮8份,素馨花10份,蓝花葱8份,路路通10份,芡实5份。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母乳性腹泻的敷脐剂,以解决母乳性腹泻的治疗问题。其特征在于由多种中药加工而成,其原料配方和重量配比为虎尾轮6~10份,白菖8~15份,菥蓂子8~15份,苏头6~10份,亮叶桦皮6~10份,素馨花8~15份,蓝花葱6~10份,路路通8~15份,芡实3~6份。临床实验证明本发明治疗母乳性腹泻具有疗效好和安全性较高的特点,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文档编号A61P1/12GK102961565SQ201210543329
公开日2013年3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16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16日
发明者袁安香, 赵树红, 袁清兰 申请人:袁安香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