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发热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22241阅读:3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发热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确切地说是一种治疗发热的中药。
背景技术
发热是由于人体产热过多和散热不足引起的体温高于正常的症状。引起发热的病因很多,临床最常见的是微生物感染所致,非感染性的一些疾病如肿瘤、甲亢、风湿免疫性疾病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也会有发热。中医传统上把发热按照外感发热和内伤发热分类,外感病有邪,内伤多虚,而常兼气滞、血瘀、痰饮、水湿为患,随其偏重,各安其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存缺陷,提供一种疗效显著,不易复发的治疗发热的中药。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方案实现
一种治疗发热的中药,其特征在于
其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成西洋参1-2,川楝子5-8,苍术6-8,薄荷1-2,岗梅根5-8,芙蓉根5-8、桂枝4-6、知母5-8,旋覆花3_4,柚子花8_10,鱼腥草5_8,金银花2_4,菱角壳10-12,防风5-8,升麻8-10,牡丹皮5-8,槐花3_4,甘草5_8,蒲公英1_2。所述的一种治疗发热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其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成西洋参2,川楝子8,苍术8,薄荷2,岗梅根5,芙蓉根5、桂枝6、知母5,旋覆花4,柚子花10,鱼腥草5,金银花4,菱角壳10,防风8,升麻8,牡丹皮5,槐花4,甘草8,蒲公英I。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对发热疗效显著,收治门诊患者共81例,其中男性46例,女性35例,年龄为14-20岁的18例,25-45岁的43例,50-60岁的20例,无效2例;
2、本发明治疗发热,用药每3天为一疗程,连服1-2个疗程痊愈;
3、发热多由脏腑不调,器官炎症等原因引起,引起免疫混乱,原因复杂,本发明以西洋参增强免疫力,重用清解药物,配伍合理,疏散风热、清热解毒,效果好。
具体实施例方式—种治疗发热的中药,其是由下述重量份(g)的原料制成西洋参2,川楝子8,苍术8,薄荷2,岗梅根5,芙蓉根5、桂枝6、知母5,旋覆花4,柚子花10,鱼腥草5,金银花4,菱角壳10,防风8,升麻8,牡丹皮5,槐花4,甘草8,蒲公英I。用法与用量日服I帖,煎水,分2至3次服完。三日为一个疗程。典型病例
病例1:
张某,男,48岁。发热,发热时高时低,伴恶寒,体温波动在37. 9°C 38°C,夜间断续汗出,舌暗,苔黄腻,脉弦滑。服用本实施例1个疗程后,患者症状全部消失,痊愈,体温正常。病例2 徐某,女,29岁。每年夏天气温30°C以上时即有低热,体温在37. 4°C 37. 9°C之间,伴胸闷憋气,呼吸不畅,心慌乏力,纳差眠差。服用本实施例1个疗程,患者症状全部消失,痊愈,体温正常。病例3:
潘某,女,22岁。发热,体温波动在37. 8°C 38°C,伴恶寒,汗出不畅,下肢酸痛,舌暗红,苔黄腻,脉弦滑,伴头痛,头痛如裹,疲倦乏力,腰痛,大便每日I 2次,量少。服用本实施例1个疗程后,患者症状全部消失,痊愈,体温正常。病例4:
赵某某,男,59岁。发热,伴恶寒,体温波动在38. (TC 38. 9°C,胸闷,舌暗,苔黄腻,脉 弦滑。服用本实施例1个疗程后,患者症状全部消失,痊愈,体温正常。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发热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其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成西洋参1-2,川楝子5-8,苍术6-8,薄荷1-2,岗梅根 5-8,芙蓉根5-8、桂枝4-6、知母5-8,旋覆花3_4,柚子花8_10,鱼腥草5_8,金银花2_4,菱角壳10-12,防风5-8,升麻8-10,牡丹皮5-8,槐花3-4,甘草5-8,蒲公英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发热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其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成西洋参2,川楝子8,苍术8,薄荷2,岗梅根5,芙蓉根5、桂枝6、知母5,旋覆花4,柚子花10,鱼腥草5,金银花4,菱角壳10,防风8,升麻8,牡丹皮5,槐花4,甘草8,蒲公英I。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发热的中药,其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成西洋参1-2,川楝子5-8,苍术6-8,薄荷1-2,岗梅根5-8,芙蓉根5-8、桂枝4-6、知母5-8,旋覆花3-4,柚子花8-10,鱼腥草5-8,金银花2-4,菱角壳10-12,防风5-8,升麻8-10,牡丹皮5-8,槐花3-4,甘草5-8,蒲公英1-2。本发明配伍合理,疏散风热、清热解毒。
文档编号A61K36/8964GK102988708SQ20121054745
公开日2013年3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17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17日
发明者吴乐尚 申请人:凤台县中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