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肛瘘的中草药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肛瘘的中草药,由以下比例的药物组成:槐花25-35份;地榆30-40份;银花20-30份;茵陈蒿30-40份;土茯芩30-40份;浙贝母20-30份;白芷20-30份;桔梗30-40份;生黄芩40-60份;皂角刺20-30份;川芎25-35份;党参30-40份;加水1800份,烧开后,文火熬煮20-30分钟,过滤下收取上清液。熬煮3次,将3次熬取的上清液装瓶混合均匀后高温灭菌,备用。本方剂以槐花为君;以地榆、银花为臣;以白芷、桔梗为佐;以生黄芩、皂角刺、川芎、党参为使。本发明治疗肛瘘的中草药具有制作、使用方便,安全,治疗肛瘘具有显著效果,有标本兼治之功效。
【专利说明】治疗肛瘘的中草药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来源于植物的混制品,更具体涉及一种治疗肛瘘的中草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0002]凡因炎症组织形成管道,渗出液体称为“瘘”,出现在肛门周围故曰“肛瘘”。本病多因肛窦炎引起肛周脓肿形成后遗疾患。祖国医学认为本病皆因湿热内郁,流注肛门、直肠,发为痈肿,溃后伤口不收敛,终年流脓而成肛瘘。 [0003]现代医学对本病的治疗多采用中西医结合,内外治疗效果较为理想,但易复发,因此有待实践进一步的检验。本发明是在长期的临床中总结观察治疗肛瘘的有效验方,为治疗肛瘘提供经过实践检验证明效果好的治疗肛瘘的中草药组合物。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提供一种治疗肛瘘的中草药组合物。
[0005]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治疗肛瘘的中草药,其特征在于由以下比例的药物组成:
槐花30-40份;地榆35-45份;银花25-35份;茵陈蒿35-45份;土茯芩35-45份;浙贝母25-35份;白芷25-35份;桔梗35-45份;生黄芩45-55份;皂角刺25-35份;川芎25-35份?’党参35-45份;加水1900份,烧开后,文火熬煮20-30分钟,过滤下收取上
清液;熬煮3次,将3次熬取的的上清液装瓶混合均匀后高温灭菌,备用。该中药服用时,将药液取250-390毫升,待微热后服用,每日3次。
[0006]优选的,所述的治疗肛瘘的中草药的最佳配方是由以下比例的药物组成:
槐花40份;地榆45份;银花35份;茵陈蒿45份;土茯芩45份;浙贝母35份;白芷35份;桔梗45份;生黄芩55份;皂角刺35份;川弯35份;党参45份;加水1900份,熬煮3次,过滤回收,取汁,分装瓶后高温灭菌,待用。
[0007]本发明的配伍思想:本方剂以槐花为君;以地榆、银花为臣;以白芷、桔梗为佐;以生黄芩、皂角刺、川芎、党参为使。
[0008]配方中各原料的作用
槐花:为豆科植物槐的花朵或花蕾。性味与归经:苦,凉。归入肝、大肠经。功能与主治:清热,凉血,止血。治肠风便血,痔血,尿血,血淋,崩漏,衄血,赤白痢下,风热目赤,痈疽疮毒。并用于预防中风。
[0009]地榆:为蔷薇种植物地榆的根及根茎。又名白地榆、鼠尾地榆(《滇南本草》),涩地榆(《贵州民间方药集》),马连鞍薯(《广西中兽医药植》),山红枣根(《河北药材》),赤地愉、紫地榆(《中药志》)等。性味与归经:苦酸,寒。归入肝、大肠经。功能与主治:凉血上血,清热解毒。治吐血,衄血,血痢,崩漏,肠风,痔漏,痈肿,湿疹,金疮,烧伤。
[0010]银花:为忍冬科植物忍冬的花蕾。性味与归经:甘,寒。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治温病发热,热毒血痢,痈疡,肿毒,瘰疬,痔漏。[0011]茵陈蒿:为菊科植物茵陈蒿的幼嫩茎叶。又名因尘(《吴普本草》),马先(《广雅》),茵藤蒿(《雷公炮炙论》),茵陈(《本草经集注》),因陈蒿(《本草拾遗》)等。性味与归经:性苦辛,凉。归入肝、脾、膀胱经。功能与主治:清热利湿。治湿热黄疸,小便不利,风痒疮疥。配桅子、大黄治阳黄;配附子、干姜治阴黄。
[0012]土茯苓:为多孔菌科植物茯苓的干燥菌核。性味与归经:甘淡,平。功能与主治:渗湿利水,益脾和胃,宁心安神。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哕,泄泻,遗精,淋浊,惊悸,健忘。
[0013]浙贝母:为百合科植物浙贝母的鳞茎。又名土贝母(《本草正》),象贝(《经验广集》),浙贝、象贝母(《百草镜》),大贝母(《本草正义》)。性味与归经:大苦,性寒。归入手太阴、少阳,足阳明、厥阴经。功能与主治:清热化痰,散结解毒。治风热咳嗽,肺痈喉痹,瘰疬,疮疡肿毒。
[0014]白芷:为伞形科植物兴安白芷、川白芷、杭白芷或云南牛防风的根。性味与归经:辛,温。归入肺、髀、胃经。功能与主治:祛风,燥湿,消肿,止痛。治头痛,眉棱骨痛,齿痛,鼻渊,寒湿腹痛,肠风痔漏,赤白带下,痈疽疮疡,皮肤燥痒,疥癣。
[0015]桔梗:为桔梗科植物桔梗的根。性味与归经:苦辛,平。功能与主治:开宣肺气,祛痰排脓。治外感咳嗽,咽喉肿痛,肺痈吐脓,胸满胁痛,痢疾腹痛。
[0016] 生黄芩:又名空心草、黄金茶。多年生草本,主根长大,略呈圆锥状,外皮褐色。性味与归经:苦,寒。功能与主治:泻实火,除湿热,止血,安胎。治壮热烦渴,肺热咳嗽,湿热泻痢,黄疸,热淋,吐、衄、崩、漏,目赤肿痛,胎动不安,痈肿疔疮。
[0017]皂角刺:为豆科植物皂荚的棘刺。性味与归经:辛,温。功能与主治:搜风,拔毒,消肿,排脓。治痈肿,疮毒,疠风,癣疮,胎衣不下。
[0018]川芎:为伞形科植物川芎的根茎。性味与归经:辛,温。功能与主治:行气开郁,法风燥湿,活血止痛。治风冷头痛旋晕,胁痛腹疼,寒痹筋挛,经闭,难产,产后瘀阻块痛,痈疽疮疡。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瘕腹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头痛,风湿痹痛。
[0019]党参:为桔梗科植物党参的根。性味与归经:甘,平。归入手、足太阴经气分。功能与主治:补中,益气,生津。治脾胃虚弱,气血两亏,体倦无力,食少,口渴,久泻,脱肛。
[0020]本发明的制作方法:加水煎煮,过滤回收,取汁,装瓶后高温灭菌,待用水剂。
[0021]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治疗肛瘘的中草药组合物具有制作、使用方便,安全、无副作用。治疗肛瘘具有显著效果,在临床中经过实践证明,具有标本兼治之功效。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0023]一种治疗肛瘘的中草药由以下比例的药物组成:
槐花40份;地榆45份;银花35份;茵陈蒿45份;土茯芩45份;浙贝母35份;白芷35份;桔梗45份;生黄芩55份;皂角刺35份;川芎35份;党参45份;加水1900份,烧开后,文火熬煮20-30分钟,过滤下收取上清液;如前加水熬煮3次,将3次熬取的的上清液装瓶混合均匀后高温灭菌,备用。[0024]用法与用量:服用时将药液取300-400毫升放入容器中,待微热后服用,每日三次。·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肛瘘的中草药,其特征在于由以下比例的药物组成:槐花30-40份;地榆35-45份;银花25-35份;茵陈蒿35-45份;土茯芩35-45份;浙贝母25-35份;白芷25-35份;桔梗35-45份;生黄芩45-55份;皂角刺25-35份;川芎25-35份;党参35-45份;加水1900份,烧开后,文火熬煮20-30分钟,过滤下收取上清液;熬煮3次,将3次熬取的的上清液装瓶混合均匀后高温灭菌,备用。
2.根据权利要求书I所述的治疗肛瘘的中草药,其特征在于由以下比例的药物组成:槐花40份;地榆45份;银花35份;茵陈蒿45份;土茯芩45份;浙贝母35份;白芷35份;桔梗45份;生黄芩55份;皂角刺35份;川弯35份;党参45份;加水1900份,烧开后,文火熬煮20-30分钟,过滤下收取上清液;熬煮3次,将3次熬取的的上清液装瓶混合均匀后高温灭菌,备用。`
【文档编号】A61K36/90GK103784823SQ201210561512
【公开日】2014年5月14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1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21日
【发明者】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人:唐继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