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性物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23976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吸收性物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理用卫生巾等吸收性物品,特别是涉及能够在吸收性物品的后部对延伸到比吸收体靠宽度方向外侧的位置的副翼(flap)部的褶皱、皱折进行抑制的吸收性物品。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I中记载有一种作为吸收性物品的生理用卫生巾,该吸收性物品在吸收性物品的后部具有延伸到比吸收体靠宽度方向外侧的位置的后部副翼,利用压花加工在该后部副翼上形成有凹凸部。利用压花加工提高了专利文献I的生理用卫生巾的后部副翼的刚性。通过提高后部副翼的刚性,能够防止穿戴时的后部副翼的褶皱、皱折。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2003-339765号公报(图I、段落0016等)然而,上述的生理用卫生巾存在以下的问题点。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生理用卫生巾由于后部副翼的刚性比较高,因此,有可能后部副翼不能适当地沿着身体的弧线配置。由此,生理用卫生巾不紧贴身体,从而有可能发生体液的泄漏,穿戴感恶化。另外,由于后部副翼部较硬,因此,例如,在形成有皱折、折痕的情况下,有可能较硬的皱折、折痕接触穿戴者,穿戴感恶化。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的问题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抑制穿戴时的副翼部的皱折、褶皱、且沿着穿戴者的身体配置而能够抑制穿戴感的恶化的吸收性物品。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吸收性物品,其具有前后方向(长度方向L)、与上述前后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宽度方向W),其主旨在于,该吸收性物品包括主体部(主体部2),其具有吸收体(吸收体30);翼(wing)部(翼部43),其突出到比上述主体部靠宽度方向外侧的位置,能向穿戴者的内裤的非皮肤抵接面侧折回;副翼部(副翼部60),其位于比上述翼部靠后方的位置,突出到比上述主体部靠宽度方向外侧的位置,上述副翼部包括缩窄部(第I缩窄部61),上述副翼部的宽度方向的尺寸形成得比该缩窄部的前后的区域的宽度方向的尺寸小;第I副翼部(第I副翼部63),其位于比上述缩窄部靠前侧的位置,突出到比上述缩窄部靠宽度方向外侧的位置;第2副翼部(第2副翼部64),其位于比上述缩窄部靠后侧的位置,突出到比上述缩窄部靠宽度方向外侧的位置,在上述副翼部中形成有在上述副翼部的厚度方向上凹陷的凹陷部(凹陷部70),上述凹陷部随着朝向后方去而从宽度方向内侧向宽度方向外侧延伸。翼部是在穿戴者的腿合拢时等从宽度方向外侧朝向内侧地受到力的部分。副翼部配置在比翼部靠后方的位置,在从宽度方向外侧朝向宽度方向内侧地受到力时,从翼部所在的前方朝向后方地受力。此时,副翼部以缩窄部为基点而变形,从而能够吸收来自前方的力。由于从翼部侧向副翼部施加的力被缩窄部吸收,因此,能够使向比缩窄部靠后方的位置传播的力减小。由此,抑制来自翼部侧的力向整个副翼部传播,能够防止整个副翼部产生皱折、褶皱。另外,通过以随着朝向后方去而从宽度方向内侧向宽度方向外侧延伸的方式形成凹陷部,由于凹陷部沿着力的作用方向,因此,凹陷部成为折叠起点,副翼部被自然地折叠。由此,副翼部无论对身体还是对内裤都毫无困难地易于适合。因而,在副翼部难以产生无秩序的皱折,能够产生没有不适感的变形,能够得到舒畅的穿戴感。

图I是从皮肤抵接面侧观察第I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俯视图。图2是图I所示的吸收性物品的后视图。图3是图I所示的A-A’剖面的示意剖视图。图4是将图I所示的吸收性物品穿戴在内裤中的状态的示意图。图5是图4所示的B-B’剖面的示意剖视图。图6是从皮肤抵接面侧观察第2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俯视图。图7是从皮肤抵接面侧观察第3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I实施方式)参照图I 图3,说明第I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I。图I是吸收性物品的俯视图,图2是吸收性物品的后视图。图3是图I所示的A-A’剖视图。本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I例如是生理用卫生巾。吸收性物品I具有与穿戴者的肌抵接的表面片10、不透过液体的非透液性的背面片20、吸收体30。吸收体30配置在表面片10与背面片20之间。因而,在图I及图2中用虚线表示吸收体30。吸收体30配置在沿着吸收性物品I的前后方向的长度方向L及宽度方向W的中央部分。吸收性物品I包括主体部2,其具有吸收体30 ;翼部43,其配置在比主体部2靠宽度方向外侧的位置;副翼部60,其配置在翼部43的后方的比主体部2靠宽度方向外侧的位置。翼部43能够向穿戴者的内裤的非皮肤抵接面侧折回。在图I中图示了长度方向上的翼部的区域RA、长度方向上的副翼部的区域RB来进行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副翼部是延伸到比主体部2靠宽度方向外侧的区域,且从翼部的后侧端部向后方延伸。翼部的作为副翼部60的前侧端部的后侧端部是在翼部43与副翼部60之间位于最靠宽度方向内侧的部分。副翼部60的后侧端部是在吸收性物品的后侧端部附近比副翼部60的后侧端部的前后的区域向内侧缩窄的部分。本实施方式的副翼部的后侧端部与下述的第I凹陷部71的后侧端部对齐。另外,副翼部60的后侧端部既可以与吸收性物品的后侧端部对齐,也可以不与吸收性物品的后侧端部对齐。另外,吸收性物品I具有在宽度方向W上设在吸收体30的外侧的侧片41。主体部2俯视看来是配置有吸收体30的区域,是层叠有表面片10、背面片20及吸收体30的区域。表面片10是供体液等液体透过的透液性的片。表面片10至少覆盖吸收体30的表面。表面片10只要是无纺布、织布、有孔塑料片、网状片等供液体透过的结构的片状的材料,就不被特别限定。天然纤维、化学纤维都能够用作织布、无纺布的材料。背面片20具有与表面片10的长度大致相同的长度。背面片20能够使用在以聚乙烯片、聚丙烯等为主体的层压无纺布、透气性的树脂膜、纺粘型无纺布或者水刺无纺布等无纺布上接合有透气性的树脂膜的片等。背面片20优选采用具有在穿戴时不产生不适感那样程度的柔软性的材料。背面片20优选具有不透液性且具有透湿性,能够由微多孔性片构成,该微多孔性片是对在例如聚乙烯、聚丙烯等烯烃系树脂中熔融混炼有无机填充剂的材料进行延伸处理而成的。吸收体30包括亲水性纤维、纸浆。吸收体30由能够吸收经血等体液的材料形成。吸收体30既可以利用气流成网(airlaid)法将亲水性纤维或者粉体层叠而形成,也可以是利用热合无尘法将亲水性纤维或者粉体成形为片状的气流成网(airlaid)片,也可以通过将混入有高吸收聚合物的粉碎纸浆配置在棉纸(例如,单位面积重量15g/m2)上、并用棉纸包裹而形成。 本实施方式的吸收体30是通过用保护纸(未图示)对将棉状纸浆、合成纸浆等层叠为单位面积重量100g/m2 300g/m2左右而成的纸浆进行包裹而构成的。另外,吸收体30的整个面既可以为大致均匀的厚度,也可以为非均匀的厚度。保护纸用于保持纸浆的形状,能够使用例如皱折(crepe)纸、棉纸等。吸收体30呈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形状,比背面片20大致小一圈左右。吸收体30的宽度方向W的尺寸与成年女性的胯骨间隔相对应,大概为50mm 80mm。吸收体30利用热熔等的接合剂接合在背面片20上。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吸收体30与表面片10利用热熔接合剂接合。吸收体30以至少包括用于与穿戴者的排泄口抵接的排泄口抵接区域的中心在内的方式设置。排泄口抵接区域的中心与穿戴者的排泄口所抵接的中央区域的长度方向及宽度方向的中心对齐。例如,在具有翼部的吸收性物品中,翼部的长度方向的中心为中央区域的长度方向的中心。另外,在没有翼部的吸收性物品中,吸收体的宽度方向的宽度尺寸最小的位置为中央区域的长度方向的中心。另外,与穿戴者的胯骨间部抵接的区域包括排泄口抵接区域,排泄口抵接区域位于穿戴者的两腿之间。侦彳片41配置在表面片10的两侧。侧片41与表面片同样配置在比吸收体30靠皮肤抵接面侧的位置,构成了本实用新型的表面片的一部分。侧片41能够从与表面片10同样的材料中选择。但是,为了防止经血越过侧片41而向吸收性物品I外方流动,优选侧片41具有疏水性或者防水性。侧片41覆盖吸收体30的侧缘的一部分、翼部43、副翼部60。本实施方式的侧片41由热风(air through)无纺布构成。热风无纺布柔软而皮肤触感良好。在沿着身体配置副翼部时,通过使副翼部的质感提高,能够更加提高穿戴感。另外,在翼部43及副翼部60中,在侧片41与背面片20之间设有中间片35。中间片35由热风无纺布构成。通过向无纺布吹喷热风、且吹喷的热风穿过热风无纺布而使热风无纺布的体积恢复,因此,热风无纺布柔软而皮肤触感良好。在沿着身体配置副翼部时,能够更加提高穿戴感。通过设置中间片35,在配置有中间片的区域与未配置有中间片的区域之间的交界位置形成了厚度差、刚性差。例如,副翼部60易于以中间片的端部为基点变形。中间片35借助接合剂至少与侧片41断续地接合。本实施方式的中间片借助螺旋状地配置的热熔(hot melt)接合剂与表面片10及背面片20接合。通过使中间片35和表面片10等断续地接合,使中间片35能够相对于表面片局部地相对移动,能够维持柔软的质感。在吸收性物品I中,将表面片10、侧片41及背面片20的周缘接合起来,从而将吸收体30内封。作为表面片10与背面片20的接合方法,能够采用热压花加工、超声波、或者热熔接合剂中的任意一种、或者组合多种。在背面片20中,在与内裤接触的表面上,在多个区域中设有涂敷有接合剂的接合部(参照图2)。接合部包括中央接合部51,其设在主体部的背面侧,用于将吸收性物品I固定在内裤的裆部;翼接合部52,其设在翼部43的背面侧,用于将裆部包入而固定翼部43 ;副翼接合部53,其设在副翼部60的背面侧,用于将副翼部以打开的状态相对于内裤的后身部位固定。在使用前的状态下,接合剂与未图示的剥离片接触。剥离片防止接合剂在使用前劣化。另外,在使用时由穿戴者将剥离片剥离。另外,在没有剥离片的吸收性物品中,也可以利用用于独立地包装吸收性物品的包装片来防止接合剂在使用前劣化。在接合剂与包装片接触的情况下,优选对包装片的表面实施不会使接合剂的接合力下降就能够剥离接合剂的处理。在吸收性物品I中形成有通过将表面片10及吸收体30在厚度方向上压缩而成的压缩部80。另外,压缩部只要通过至少将表面片10及吸收体30在厚度方向T上压缩而形成即可,能够采用各种结构。例如,能够利用加压加工、压花加工来形成,压缩部的形状也可以是格子网、蜂窝形状。副翼部60形成有多个缩窄部,多个缩窄部的宽度方向的尺寸形成得比该多个缩窄部前后的区域的宽度方向的尺寸小。缩窄部包括位于前侧的第I缩窄部61、位于后侧的第2缩窄部62。畐Ij翼部60包括第I副翼部63,其位于比第I缩窄部61靠前侧的位置;第2副翼部64,其位于比第I缩窄部61靠后方、且比第2缩窄部62靠前方的位置;第3副翼部65,其位于比第2缩窄部62靠后方的位置。第I副翼部63是从翼部43的宽度方向的内侧端部中的位于后方的后内侧端部43RI到第I缩窄部61的区域,第I副翼部63随着从后内侧端部43RI朝向后方去而向宽度方向外侧延伸。在第I副翼部63中的位于宽度方向最外侧的第I最大宽度位置(外侧端部)63丽位于比第I缩窄部61靠宽度方向外侧的位置。第I最大宽度位置63丽位于比第I副翼部63的前后方向的中心靠后方的位置。第2副翼部64是从作为第I副翼部63的后端部的第I缩窄部61到第2缩窄部62的区域,随着从第I缩窄部61朝向后方去而向宽度方向外侧延伸。在第2副翼部64中的位于宽度方向最外侧的第2最大宽度位置(外侧端部)64WM位于比第2缩窄部62靠宽度方向外侧的位置。第2最大宽度位置64WM位于比第2副翼部64的前后方向的中心靠后方的位置。第3副翼部65是从作为第2副翼部64的后端部的第2缩窄部到副翼部的后侧端部的区域,随着从第2缩窄部62朝向后方去而向宽度方向外侧延伸。在第3副翼部65中的位于宽度方向最外侧的第3最大宽度位置(外侧端部)65丽位于比第2缩窄部62靠宽度方向外侧的位置。第3最大宽度位置65WM位于比第3副翼部65的前后方向的中心靠后方的位置。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将吸收性物品I穿戴在内裤中的状态的图。图5是图4所示的B-B剖面的剖视图。由穿戴者的动作等带来的从宽度方向外侧朝向内侧的外力作用在被配置在胯骨间部附近的翼部43夹着的区域。翼部43是在穿戴者的腿合拢时等从宽度方向外侧朝向内侧地受到力的部分。副翼部60配置在比翼部43靠后方的位置,在受到从宽度方向外侧朝向内侧的力时,受到从翼部43所在的前侧朝向后方的力。此时,由于在副翼部60中形成有第I缩窄部61及第2缩窄部62,因此,副翼部60以第I缩窄部61及第2缩窄部62为基点变形而吸收来自前侧的力。例如,从翼部43侧施加的力被第I缩窄部61吸收,能够使向比第I缩窄部61靠后方传播的力减小。由此,抑制来自前侧的力向整个副翼部传播,从而能够防止整个副翼部产生皱折、褶皱。另外,第I副翼部63、第2副翼64及第3副翼部65的最大宽度位置配置在比各副翼部的长度方向的中心靠后侧的位置。例如,各副翼部的最大宽度位置位于前侧时,仅副翼部的前侧部分局部地弯曲,不能用各副翼部整体来吸收力。然而,通过使各副翼部的最大宽度位置位于比各副翼部的前后方向的中心靠后侧的位置,能够在各副翼部中整体地吸收力,能够抑制局部地产生皱折。另外,第2最大宽度位置位于比第I最大宽度位置靠宽度方向外侧的位置,第3最大宽度位置位于比第2最大宽度位置靠宽度方向外侧的位置。即,位于后方的副翼部的最大宽度位置位于比位于前方的副翼部的最大宽度位置靠宽度方向外侧的位置。由此,能够利用前方的副翼部吸收从前方传播的力,接着,利用后方的副翼部进行吸收。即,能够分阶段地吸收力。另外,副翼部由于随着朝向后方去而宽度变大,因此,能够沿着内裤配置。在副翼部60中形成有在厚度方向T上凹陷的凹陷部70。如图3所示,在凹陷部70中,用于构成表面片的侧片41、中间片35及背面片20在厚度方向上被压缩。凹陷部70包括第I凹陷部71,其从翼部43的后内侧端部43RI向后方延伸;第2凹陷部72,其从第I凹陷部71分支、并到达第I缩窄部61 ;第3凹陷部73,其从第I凹陷部71分支、并到达第2缩窄部62 ;第4凹陷部74,其从第I凹陷部71分支、并到达位于第3副翼部65的宽度方向外侧的第3最大幅置65丽附近。凹陷部从表面片侧朝向背面片侧地在厚度方向上被压缩。通过从表面片侧朝向背面片侧地压缩而形成凹陷部70,在形成凹陷部时能够抑制由膜构成的背面片破裂。在本实施方式中,从用于构成表面片的侧片41侧朝向背面片侧地进行压缩。第2凹陷部72、第3凹陷部73及第4凹陷部40随着朝向后方去而从宽度方向内侧向宽度方向外侧延伸。通过以随着朝向后方去而从宽度方向内侧向宽度方向外侧延伸的方式形成凹陷部,由于凹陷部沿着力的作用方向,因此,凹陷部成为折叠起点,副翼部被自然地折叠。由此,副翼部60无论对身体还是对内裤都毫不困难地易于适合。因而,在副翼部难以产生无秩序的皱折,能够产生没有不适感的变形,能够得到舒畅的穿戴感。另外,第3凹陷部73的宽度方向的外侧端部位于第2缩窄部62中。采用这样的结构,借助第3凹陷部73传播的力易于到达第2缩窄部,易于以第2缩窄部62和第3凹陷部为基点进行折叠。[0055]另外,如图2所示,凹陷部70设于在厚度方向T上不与副翼接合部53重叠的位置。通过以凹陷部70不与副翼接合部53重叠的方式构成,副翼部不利用内裤与副翼部之间的接合部位进行折叠,因此,不会影响到向内裤接合的接合位置就能够折叠副翼部60。因而,抑制副翼接合部53从内裤剥离,易于在整个吸收性物品I中维持接合位置。接着,说明第I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I的制造方法的一部分。另外,对于未说明的方法,能够使用现有的方法。在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中,作为第I步骤,进行表面片生成工序。接着,作为第2步骤,进行表面片接合工序。具体而言,利用例如热熔接将表面片10与侧片41接合。作为第3步骤,进行吸收体成型工序。具体而言,利用成形筒使作为吸收体的材料的纸浆成型而成型吸收体30。另外,第I步骤及第2步骤的表面片的制造工序也可以与第3步骤的吸收体成型工序的顺序颠倒。在第4步骤中,进行接合工序。具体而言,进行将在第3步骤中成型的吸收体与在 第2步骤中接合的表面片及侧片接合的接合工序。在第5步骤中,进行第I压缩工序。具体而言,将吸收体30和表面片10沿着厚度方向压缩,形成压缩部80。在第6步骤中,进行背面片接合工序。具体而言,将形成有压缩部的吸收体及表面片等与背面片接合。作为第7步骤,进行第2压缩工序。具体而言,将侧片41、中间片35及背面片20沿着厚度方向压缩,形成凹陷部70。在上述步骤之后具有涂敷接合剂的工序。利用上述的工序,能够制造本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第2实施方式)接着,按照图6说明第2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1A。另外,在以下的实施方式的说明中,仅对与第I实施方式不同的结构进行说明,对于与第I实施方式同样的结构,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说明。第2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IA的凹陷部的形状与第I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I的凹陷部70的形状不同。第2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IA的凹陷部具有以从吸收体的宽度方向外侧端部朝向后方而从宽度方向内侧向宽度方向外侧延伸的方式倾斜的多个倾斜凹陷部75。多个倾斜凹陷部75彼此平行地配置,沿着长度方向相邻地配置。(第3实施方式)接着,按照图7说明第3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1B。第3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IB的副翼部60的形状与第I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I的副翼部60的形状不同。第3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IB的副翼部60仅形成有第I缩窄部61和第2缩窄部62中的第I缩窄部61。副翼部60具有配置在第I缩窄部61的前侧的第I副翼部63、配置在第I缩窄部61的后侧的第2副翼部64。第2副翼部64的最大宽度位置64WM配置在比第2副翼部的长度方向的中心位置靠前方的位置。如上所述,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公开了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但不应该理解为用于构成该公开的一部分的论述及附图是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根据该公开,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各种各样的代替实施方式、实施例及运用技术是显而易见的。例如,各副翼部的最大宽度位置也可以未必一定配置在比各副翼部的长度方向的中心靠后方的位置。另外,在多个副翼部中,位于后方的副翼部也可以未必一定配置在比位于前方的副翼部靠宽度方向外侧的位置,既可以在宽度方向上配置在相同的位置,也可以在宽度方向上配置在于前方的副翼部内侧。另外,凹陷部的后端部也可以未必一定位于缩窄部,也可以与缩窄部错开地配置。另外,凹陷部也可以未必一定与副翼接合部在厚度方向上错开地配置,也可以部分重叠地配置。副翼部的面对穿戴者的抵接面也可以未必一定由热风无纺布构成。另外,中间片也可以未必一定由热风无纺布构成,另外,也可以未必一定设有中间片。本实施方式的凹陷部为线状,但是,例如,也可以由断续地配置的多个点状的集合体构成。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凹陷部是通过从用于构成表面片的侧片侧向背面片侧压缩而形成的,但是,例如,也可以通过从背面片侧向侧片侧压缩而形成。附图标记说明L、长度方向;S、内裤;T、厚度方向;W、宽度方向;1、1A、1B、吸收性物品;2、主体部;10、表面片;20、背面片;30、吸收体;35、中间片;41、侧片;43、翼部;43RI、后内侧端部;51、中央接合部;52、翼接合部;53、副翼接合部;60、副翼部;61、第I缩窄部;62、第2缩窄部;63、第I副翼部;63丽、第I最大宽度位置;64、第2副翼部;64WM、第2最大宽度位置;65、第3副翼部;65丽、第3最大宽度位置;70、凹陷部;71、第I凹陷部;72、第2凹陷部;73、第3凹陷部;74、第4凹陷部;80、压缩部。
权利要求1.一种吸收性物品,其具有前后方向、与上述前后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其中, 该吸收性物品包括 主体部,其具有吸收体; 翼部,其突出到比上述主体部靠宽度方向外侧的位置,能向穿戴者的内裤的非皮肤抵接面侧折回; 副翼部,其位于比上述翼部靠后方的位置,突出到比上述主体部靠宽度方向外侧的位置, 上述副翼部包括 缩窄部,上述副翼部的宽度方向的尺寸形成得比该缩窄部的前后的区域的宽度方向的 尺寸小; 第I副翼部,其位于比上述缩窄部靠前侧的位置,突出到比上述缩窄部靠宽度方向外侧的位置; 第2副翼部,其位于比上述缩窄部靠后侧的位置,突出到比上述缩窄部靠宽度方向外侧的位置, 在上述副翼部中形成有在上述副翼部的厚度方向上凹陷的凹陷部, 上述凹陷部随着朝向后方去而从宽度方向内侧向宽度方向外侧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上述第I副翼部的宽度方向的外侧端部位于比上述第I副翼部的上述前后方向的中心靠后方的位置, 上述第2副翼部的宽度方向的外侧端部位于比上述第2副翼部的上述前后方向的中心靠后方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上述第2副翼部的宽度方向的外侧端部位于比上述第I副翼部的宽度方向的外侧端部靠上述宽度方向外侧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I 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上述凹陷部的后端部位于上述缩窄部。
5.根据权利要求I 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在上述副翼部的与上述内裤抵接的抵接面上设有相对于内裤装卸自如地接合的接合部, 上述凹陷部设于在上述厚度方向上不与上述接合部重叠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I 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上述副翼部的与穿戴者抵接的抵接面由热风无纺布构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吸收性物品。通过抑制在穿戴时的副翼部的皱折、褶皱、且沿着穿戴者的身体配置而能够抑制穿戴感的恶化。其包括主体部,具有吸收体;翼部,突出到比主体部靠宽度方向外侧的位置,能向穿戴者的内裤的非皮肤抵接面侧折回;副翼部,在比翼部靠后方的位置,突出到比主体部靠宽度方向外侧的位置,副翼部包括第1缩窄部,宽度方向的尺寸形成得比前后的区域的宽度方向的尺寸小;第1副翼部,位于比第1缩窄部靠前侧的位置,突出到宽度方向外侧;第2副翼部,位于比第1缩窄部靠后侧的位置,突出到比第1缩窄部靠宽度方向外侧,在副翼部中形成有在厚度方向上凹陷的凹陷部,凹陷部随着朝向后方去而从宽度方向内侧向宽度方向外侧延伸。
文档编号A61F13/476GK202497339SQ201220029360
公开日2012年10月24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20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30日
发明者安井真理, 工藤淳, 高桥雄二 申请人: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