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步走锻炼用助行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27087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退步走锻炼用助行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助行车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退步走锻炼用助行车。
技术背景退步走是由德国医学专家最先倡导的一种倒退行走的自我锻炼法,又称倒退走和反常倒走等。它具有强身健体祛疾的功效,已成为人们健身的常用方法之一。现代医学研究证实,退步走可以锻炼腰脊肌、股四头肌和踝膝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等,从而调整脊柱、肢体的运动功能,促进血液循环,长期坚持退步走对腰腿酸痛、抽筋、肌肉萎缩、关节炎等有良好的辅助治疗效果;由于退步走属于不自然活动方式,可以锻炼小脑对方向的判断和对人体的协调功能;对于青少年来说,倒走时为了保持平衡,背部脊椎必须伸展,还有预防驼背的功效;此外,长期坚持退步走具有减肥和改善睡眠等功效。 但是由于退步走属于一种反常态的行走方法,在退步走时,人们很难很快适应,且人身体后方的区域处于视野盲区,在退步走时很容易摔倒,特别是老年人更容易因摔倒而受到伤害。而现有的助行车或助行器都没有考虑到使用者退步走的使用需求,因此很有必要设计一种退步走锻炼用的助行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退步走锻炼用助行车,可用于退步走锻炼,作为辅助装置,便于看清身后区域,扩大视野,本实用新型还设有自动伞和坐垫,可为使用者提供遮阳、挡雨和乘坐休息的功能,本实用新型构造较为简单,使用方便。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退步走锻炼用助行车,由扶手、后视镜、车架体、坐垫、前万向轮、后万向轮和高度调节及减震装置组成。其中,所述的扶手前端两侧安装有两个后视镜,在扶手前端中间位置设有自动伞,扶手和车架体通过高度调节及减震装置相连接;所述的车架体由承重连杆、横梁、前支腿和后支腿组成,在车架 体前端一侧设有茶杯托架,承重连杆与前支腿、后支腿之间分别通过螺钉相固定,横梁位于车架体的前方中部位置,且横梁的两端分别通过螺钉与前支腿相固定;在两个承重连杆之间设置有一个可拆卸的坐垫,坐垫通过固定扣与承重连杆相连接;在前支腿的下端设置有前万向轮;在后支腿的下端设置有后万向轮。高度调节及减震装置用于调节扶手的高度和减少助行车在路面上行走时产生的振动。所述的后万向轮为带刹车装置的钢芯橡胶万向轮。所述的高度调节及减震装置由导向杆、螺母、弹簧和导向套组成。其中,导向杆的上端与扶手通过转动副相连接,导向杆可绕导向杆的轴线旋转,导向杆的中端和下端外表面设有螺纹;螺母位于弹簧的上方,螺母与导向杆通过螺纹相连接;弹簧的上端与螺母相固连,弹簧的下端与导向套相固连;导向套与车架体通过焊接的方法相固连。本实用新型不仅解决了现有助行车不能用于退步走锻炼的问题,使用时能扩大身体后方的视野,能为使用者提供遮阳、挡雨和乘坐休息的功能,而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使用方便。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各类人群的退步走锻炼,下肢软弱的残疾人、脑血栓患者和老年人的强身或康复锻炼。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闻度调节及减震装置的结构不意图。图I中1扶手;2后视镜;3车架体;4坐垫;5前万向轮;6后万向轮;7高度调节及减震装置;11自动伞;31茶杯托架;32承重连杆;33横梁;34前支腿;35后支腿;41固定扣。图2中71导向杆;72螺母;73弹簧;74导向套;3车架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如图I所示,一种退步走锻炼用助行车,由扶手I、后视镜2、车架体3、坐垫4、前万向轮5、后万向轮6和高度调节及减震装置7组成。其中,所述的扶手I前端两侧安装有两个后视镜2,在扶手I前端中间位置设有自动伞11,扶手I和车架体3通过高度调节及减震装置7相连接;所述的车架体3由承重连杆32、横梁33、前支腿34和后支腿35组成,在车架体3前端一侧设有茶杯托架31,承重连杆32与前支腿34、后支腿35之间分别通过螺钉相固定,横梁33位于车架体3的前方中部位置,且横梁33的两端分别通过螺钉与前支腿34相固定;在两个承重连杆32之间设置有一个可拆卸的坐垫4,坐垫4通过固定扣41与承重连杆32相连接;在前支腿34的下端设置有前万向轮5 ;在后支腿35的下端设置有后万向轮6。高度调节及减震装置7用于调节扶手I的高度和减少助行车在路面上行走时产生的振动。所述的后万向轮6为带刹车装置的钢芯橡胶万向轮。如图2所示,所述的高度调节及减震装置7由导向杆71、螺母72、弹簧73和导向套74组成。其中,导向杆71的上端与扶手I通过转动副相连接,导向杆71可绕导向杆71的轴线旋转,导向杆71的中端和下端外表面设有螺纹;螺母72位于弹簧73的上方,螺母72与导向杆71通过螺纹相连接;弹簧73的上端与螺母72相固连,弹簧73的下端与导向套74相固连;导向套74与车架体3通过焊接的方法相固连。退步走锻炼时,需要先根据使用者的身高调节高度调节及减震装置7上的导向杆71,使扶手I的高度在合适的位置,再将坐垫4从两个承重连杆32上拆卸下来,使后万向轮6处于非刹车状态,然后双手握住扶手I作退步走,使用者身体后面的状况可以通过前方两侧的后视镜2获取。在下雨或阳光强烈的情况下,可以打开自动伞11进行挡雨或遮阳。在使用者休息时,可以将坐垫4的固定扣41扣在两个承重连杆32上,使后万向轮6处于刹车状态,使用者便可以将助行车作为座椅使用。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权利要求1.一种退步走锻炼用助行车,由扶手、后视镜、车架体、坐垫、前万向轮、后万向轮和高度调节及减震装置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扶手前端两侧安装有两个后视镜,在扶手前端中间位置设有自动伞,扶手和车架体通过高度调节及减震装置相连接;所述的车架体由承重连杆、横梁、前支腿和后支腿组成,在车架体前端一侧设有茶杯托架,承重连杆与前支腿、后支腿之间分别通过螺钉相固定,横梁位于车架体的前方中部位置,且横梁的两端分别通过螺钉与前支腿相固定;在两个承重连杆之间设置有一个可拆卸的坐垫,坐垫通过固定扣与承重连杆相连接;在前支腿的下端设置有前万向轮;在后支腿的下端设置有后万向轮。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退步走锻炼用助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万向轮为带刹车装置的钢芯橡胶万向轮。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退步走锻炼用助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度调节及减震装置由导向杆、螺母、弹簧和导向套组成,导向杆的上端与扶手通过转动副相连接,导向杆可绕导向杆的轴线旋转,导向杆的中端和下端外表面设有螺纹;螺母位于弹簧的上方,螺母与导向杆通过螺纹相连接;弹簧的上端与螺母相固连,弹簧的下端与导向套相固连;导向套与车架体通过焊接的方法相固连。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退步走锻炼用助行车,由扶手、后视镜、车架体、坐垫、前万向轮、后万向轮和高度调节及减震装置组成。在扶手上安装有后视镜和自动伞,扶手和车架体通过高度调节及减震装置相连接;在车架体前端一侧设有茶杯托架;在车架体的两个承重连杆之间设置有一个可拆卸的坐垫;车架体的前支腿的下端设置有前万向轮;车架体的后支腿的下端设有带刹车装置的后万向轮。本实用新型不仅解决了现有助行车不能用于退步走锻炼的问题,扩大了使用者身体后方的视野,为使用者提供遮阳、挡雨和乘坐休息的功能,而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使用方便,适用于各类人群的退步走锻炼,下肢软弱的残疾人、脑血栓患者和老年人的强身或康复锻炼。
文档编号A61H3/04GK202459186SQ20122007140
公开日2012年10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24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24日
发明者沈豫浙, 王成军 申请人:安徽理工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