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固体双波长激光治疗黄褐斑的治疗仪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29140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全固体双波长激光治疗黄褐斑的治疗仪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治疗黄褐斑的治疗仪器,尤其涉及一种运用全固体激光技术治疗黄褐斑的治疗仪器,具体涉及一种治疗黄褐斑的双波长578nm/515nm全固体激光器系统。
技术背景黄褐斑也称为肝斑或蝴蝶斑,是面部黑变病的一种症状,与新生血管和色素沉着有关(I、HYE IN LEE, MD, YUN YOUNG LIM, et al. . Clinicopathologic Efficacyof Copper Bromide Plus/Yellow Laser (578 nm with 511 nm) for Treatment ofMelasma in Asian Patients[J]. Dermatol Surg, 2010,36(6):885 893. 2、Melasma:histo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in 56 Korean patients, British Journal of Dermatology, 2002, 146(2) :228 - 237.),其属于世界疑难杂症,严重困扰亿万女性的面子问题。目前,存在的治疗方法有中草药内调外养、食疗、内分泌腺体细胞修复、刮痧等方法,但其疗效因人而异,不稳定且治疗周期长。相比而言,激光疗法治疗周期短,疗效显著。不同波长的激光在氧和血红蛋白(HbO)和黑色素(Melanin)处的吸收曲线如图I所示,由图可以看出,515nm激光处于氧和血红蛋白吸收曲线的一个波谷,而其对黑色素的吸收比532nm要强,当照射病变部位时,大量的激光能量被黑色素吸收,使黑色素破碎、坏死,被吞噬细胞吞噬排出体外,从而抑制黑色素的产生。而578nm位于氧和血红蛋白的主吸收峰577nm附近(与577nm相差仅Inm,吸收系数差别极小),黑色素对其吸收较弱,当照射病变部位时,大量的激光能量容易穿透黑色素被氧和血红蛋白吸收,使其发生凝固,形成血栓,造成新生血管封闭、坏死,从而抑制新生血管的产生。根据578nm、515nm这两种激光的不同吸收特性,我们将这两种波长组合在一起,实用新型出一种双波长激光治疗机。其在消除新生血管的同时,又破坏了黑色素,因而可以较好的治疗黄褐斑。目前515nm可由氩离子激光器或染料激光器产生,而578nm可由铜蒸汽激光器产生,但这些激光器都存在着设计方案复杂、体积庞大、能量消耗高、冷却效果差等缺点,因而难于将该类型的激光器组合成578nm/515nm双波长系统在医院或美容领域推广使用,为克服上述激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采用全固体激光技术产生578nm/515nm波长,并通过耦合系统和束,形成治疗仪器,该系统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效率高等优点。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黄褐斑的新方法和新仪器,578nm采用拉曼技术、和频技术或光泵半导体技术等方法产生,515nm激光采用倍频技术产生,578nm/515nm双波长通过耦合系统同轴导入光纤,对病变部位进行照射治疗,该系统具有体积小、效率高、输出稳定性好、易于产品化等特点。[0007]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全固体双波长激光治疗黄褐斑的治疗仪器,包括第一全固体激光器系统、第二全固体激光器系统及双波长耦合系统;所述第一全固体激光器系统依次布置有第一半导体激光器、第一泵浦光耦合系统、第一输入腔镜、第一激光晶体、第一声光调Q器、拉曼晶体、第一倍频晶体及第一输出镜;所述第二全固体激光器系统依次布置有第二半导体激光器、第二泵浦光耦合系统、第二激光晶体、第二声光调Q器、第二倍频晶体及第二输出镜;所述双波长耦合系统依次布置有第一平面反射镜、聚焦透镜及光纤,所述第一平面反射镜一侧布置有第二平面反射镜。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平面反射镜设置于所述第一输出镜一侧。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平面反射镜设置于所述第二输出镜一侧。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平面反射镜及所述第二平面反射镜与光路成45度设置。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全固体激光器系统发出的激光波长为578nm。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全固体激光器系统发出的激光波长为515nm。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采用全固体激光技术产生578nm/515nm波长,并通过耦合系统和束,形成治疗仪器,该系统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效率高等优点,可在医院或美容领域推广使用。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I不同波长的激光在氧和血红蛋白(HbO)和黑色素(Melanin)处的吸收曲线图;图2本实用新型578nm/515nm双波长激光治疗仪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说明1、第一全固体激光器系统,2、第二全固体激光器系统,3、双波长耦合系统,11、第一半导体激光器,12、第一泵浦光稱合系统,13、第一输入腔镜,14、第一激光晶体,15、第一声光调Q器,16、拉曼晶体,17、第一倍频晶体,18、第一输出镜,21、第二半导体激光器,22、第二泵浦光稱合系统,23、第二激光晶体,24、第二声光调Q器,25、第二倍频晶体,26、第二输出镜,31、第一平面反射镜,32、第二平面反射镜,33、聚集透镜,34、光纤。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参见图2所示,578nm/515nm双波长激光治疗仪由第一全固体激光器系统I、第二全固体激光器系统2、双波长耦合系统3三部分组成。所述第一全固体激光器系统I依次布置有第一半导体激光器11、第一泵浦光耦合系统12、第一输入腔镜13、第一激光晶体14、第一声光调Q器15、拉曼晶体16、第一倍频晶体17及第一输出镜18 ;所述第二全固体激光器系统2依次布置有第二半导体激光器21、第二泵浦光耦合系统22、第二激光晶体23、第二声光调Q器24、第二倍频晶体25及第二输出镜26 ;所述双波长耦合系统3依次布置有第一平面反射镜31、聚焦透镜33及光纤34,所述第一平面反射镜31 —侧布置有第二平面反射镜32。第一半导体激光器11采用输出波长为808nm的半导体激光器列阵或单管半导体激光器,第一光学稱合系统12由球面镜、非球面镜、柱面镜、自聚焦透镜、光纤、棱镜或二兀光学透镜等组成。第一输入腔镜13可为平面镜或平凹镜,对着泵浦源一面镀制808nm增透膜,透过率大于99%,另一面镀制对808nm增透(透过率大于98%),同时对基频光1064nm和一阶斯托克斯光1156nm高反的介质膜,反射率均大于99. 8%。第一激光晶体14为Nd =YAG晶体,所用激光跃迁波长为1064nm,对着泵浦源一面镀制808nm增透,同时对基频光1064nm和一阶斯托克斯光1156nm增透的介质膜,透过率均大于99. 6%,另一端面镀制基频光1064nm和一阶斯托克斯光1156nm增透的介质膜,透过率均大于99. 6%。第一声光调Q器15两个端面镀制基频光1064nm和一阶斯托克斯光1156nm增透膜,透过率均大于99. 8%。拉曼晶体16为碘酸锂(LiI03)晶体,两个端面镀制基频光1064nm和一阶斯托克斯光1156nm增透膜,透过率大于99. 8%。第一倍频晶体17为LB0、KTP或PPMgOLN等晶体,其按578nm倍频角度切割或相应周期制作,两个端面镀制基频光1064nm、一阶斯托克斯光1156nm、倍频光578nm增透膜,透过率大于99. 5%。第一输出镜18对着倍频晶体的一面镀制对基频光1064nm和一阶斯托克斯光1156nm高反(反射率大于99. 8%),同时对578nm增透的介质膜(透过率大于95%),另一面镀制578nm增透膜(透过率大于98%)。根据实际需求腔内还可增加波长选择器件如标准具、双折射片等,第一声光调Q器也可用电光调Q器件代替或采用被动调Q元件。第二半导体激光器21采用输出波长为940nm的半导体激光器列阵或单管半导体激光器,第二光学稱合系统22由球面镜、非球面镜、柱面镜、自聚焦透镜、光纤、棱镜或二兀光学透镜等组成。第二激光晶体23为Yb :YAG、Yb:LuAG、Yb:KGW*Yb :KYW等掺Yb的晶体,所用激光跃迁波长为1030nm,其对着耦合系统22 —侧镀制940nm增透(透过率大于95%),同时对1030nm高反的介质膜,反射率大于99. 8%。另一侧镀制对1030nm透过率大于99. 8%的介质膜。第二声光调Q器24两端制备对1030nm透过率大于99. 8%的介质膜,第二倍频晶体25为LBO、KTP或PPMgOLN等晶体,其按515nm倍频角度切割或相应周期制作,两端制备对1030nm和515nm透过率均大于99. 8%的介质膜,第二输出镜26对着倍频晶体一侧镀制1030nm高反(反射率大于99. 8%),同时对515nm增透(透过率大于95%)的介质膜。另一面镀制515nm增透(透过率大于99%)的介质膜。根据实际需求腔内还可增加波长选择器件如标准具、双折射片等,第二声光调Q器也可用电光调Q器件代替或采用被动调Q元件。根据实际需要,上述两个分系统I和2中的调Q器件也可去掉,这样两个分系统中的578nm与515nm激光变为连续输出。第一平面反射镜31沿578nm光路45度放置,对着激光器一面镀制对578nm增透(透过率大于99%),同时对基频光1064nm和一阶斯托克斯光1156nm高反(反射率大于99. 8%)的介质膜,以滤去与治疗无关的1064nm和1156nm波长激光,另一面镀制对578增透(透过率大于99%),同时对515nm高反(反射率大于99. 8%)的介质膜。第二平面反射镜32沿515nm光路45度放置,对着激光器一面镀制对515nm高反(反射率大于99. 8%),同时对1030nm增透(透过率大于99%)的介质膜,另一面镀制1030nm增透膜(透过率大于99%),以滤去与治疗无关的1030nm激光。在515nm输出光路上移动平面反射镜32使其反射的515nm与578nm光路同轴重合,经聚焦镜33聚焦后耦合进光纤输出,聚焦镜33双面镀制578nm和515nm增透(透过率大于99%)的介质膜。光纤34由对578nm/515nm双波长均为低损耗的材料制成。启动电源后,分系统I、2分别产生578nm和515nm激光输出,通过平面反射镜31的透射及平面反射镜31、32的反射将双波长转换为同轴输出,经聚焦镜33聚焦后耦合进光纤34,由光纤头导出,医务人员将光纤头对准病变部位进行照射治疗,根据实际情况,可调节电流控制两个波长的功率比(或能量比)和作用时间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全固体双波长激光治疗黄褐斑的治疗仪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全固体激光器系统(I)、第二全固体激光器系统(2)及双波长稱合系统(3); 所述第一全固体激光器系统(I)依次布置有第一半导体激光器(11)、第一泵浦光耦合系统(12)、第一输入腔镜(13)、第一激光晶体(14)、第一声光调Q器(15)、拉曼晶体(16)、第一倍频晶体(17)及第一输出镜(18); 所述第二全固体激光器系统(2)依次布置有第二半导体激光器(21)、第二泵浦光耦合系统(22)、第二激光晶体(23)、第二声光调Q器(24)、第二倍频晶体(25)及第ニ输出镜(26); 所述双波长耦合系统(3)依次布置有第一平面反射镜(31)、聚焦透镜(33)及光纤(34),所述第一平面反射镜(31) —侧布置有第二平面反射镜(32)。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全固体双波长激光治疗黄褐斑的治疗仪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面反射镜(31)设置于所述第一输出镜(18) —侧。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全固体双波长激光治疗黄褐斑的治疗仪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平面反射镜(32 )设置于所述第二输出镜(26 ) ー侧。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全固体双波长激光治疗黄褐斑的治疗仪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面反射镜(31)及所述第二平面反射镜(32)与光路成45度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全固体双波长激光治疗黄褐斑的治疗仪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全固体激光器系统(I)发出的激光波长为578nm。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全固体双波长激光治疗黄褐斑的治疗仪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全固体激光器系统(2)发出的激光波长为515n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全固体双波长激光治疗黄褐斑的治疗仪器,包括第一全固体激光器系统、第二全固体激光器系统及双波长耦合系统;第一全固体激光器系统依次布置有第一半导体激光器、第一泵浦光耦合系统、第一输入腔镜、第一激光晶体、第一声光调Q器、拉曼晶体、第一倍频晶体及第一输出镜;第二全固体激光器系统依次布置有第二半导体激光器、第二泵浦光耦合系统、第二激光晶体、第二声光调Q器、第二倍频晶体及第二输出镜;双波长耦合系统依次布置有第一平面反射镜、聚焦透镜及光纤,第一平面反射镜一侧布置有第二平面反射镜。本实用新型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效率高等优点,可在医院或美容领域推广使用。
文档编号A61N5/067GK202506001SQ20122010247
公开日2012年10月31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19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19日
发明者崔锦江, 施燕博, 檀慧明, 王帆, 田玉冰, 董宁宁 申请人: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