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切管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31961阅读:28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气切管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气切管改良结构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属一种气切管的技术领域,尤指其技术上提供一种气切管改良结构, 通过该充气管对该第一、二楔形气囊充气,推动该第一、二挡止翼片向外伸展,进而抵持气管与支气管交界处的隆凸二侧,可有效防止气管软化(tracheomalacia)。
背景技术
[0002]对于长期使用呼吸器的病患,需要使用气切管作为一稳定的气道,由于病患需要使用呼吸器,因此存在一气道内正压,为避免氧气自气管逸漏,多需要把气切管的气囊充气,然而气囊在长期充气的情况下,会引起气管软化(tracheomalacia ),此乃气管环状软骨受到应力性的破坏,失去其刚性支撑特性的变化所致,因为失去刚性的支持力道,氧气会自气切管气囊抵靠气管处逸漏出,此将使得呼吸器因氧气逸漏状况严重进而造成氧气无法进入病患气道及肺脏,最后导致病患氧气脱饱和,为解决这类状况,通常需要将气切管气囊打得更饱,将气管的内径撑大;长此以往,就会出现气管软化的现象,当把气切管气囊打饱也不能解决漏气的问题时,就需要Binova tube来绕道过已被破坏的气管软化病灶(气囊安装在更远端的气管),然而,一旦再发生气管软化,仅能更换更大内径的Binova tube别无他法。[0003]是以,针对上述习知结构所存在的问题点,如何开发一种更具理想实用性的创新结构,实为消费者所殷切企盼,亦系相关业者须努力研发突破的目标及方向。[0004]有鉴于此,创作人本于多年从事相关产品的制造开发与设计经验,针对上述的目标,详加设计与审慎评估后,终得一确具实用性的本实用新型。发明内容[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切管改良结构,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有效避免气管软化,防止食物或杂物侵入各该支气管。[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气切管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有[0007]一气切管,该气切管呈中空状,其包括有一气切管本体、一海绵气囊、一第一挡止翼片、一第二挡止翼片、一第一楔形气囊及一第二楔形气囊,该气切管本体一端设一连结部,另一端设一置入端,该置入端外周对称设有该第一、二楔形气囊,该第一、二楔形气囊对外连接一充气管,对应该第一、二楔形气囊外侧连设该第一、二挡止翼片,紧临该第一、二挡止翼片环设该海绵气囊,该气切管本体外周近该连结部设有多个以固定间隔隔开的环形凹槽 '及[0008]一固定板,该固定板中段设有一套合部,该套合部内部贯设一套合孔,该套合孔套固于该环形凹槽以能将该固定板固设于该气切管上,该固定板二端各贯设一通孔。[0009]其中,该气切管一体成型。[0010]其中,该套合孔内周与该固定板一侧间轴向剖切形成与选定的该环形凹槽相互榫接的一第一扣合部及一第二扣合部。[0011]其中,该连结部连接一呼吸器。[0012]其中,各该通孔分别穿套一第一、二固定带,该第一、二固定带藉由一魔鬼毡相互黏扣。[0013]本实用新型对照先前技术的技术效果如下[0014]一、本实用新型的气切管改良结构,通过该充气管对该第一、二楔形气囊充气,推动该第一、二挡止翼片向外伸展,进而抵持气管与支气管交界处的隆凸二侧,可有效避免气管软化。[0015]二、本实用新型的气切管改良结构,该海绵气囊弹性抵靠该气管内壁,可防止食物或杂物侵入各该支气管,有效避免患者肺脏遭受气管或咽喉的病菌感染。[0016]有关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功效,兹举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详细说明于后,相信本实用新型上述的目的、构造及特征,当可由之得一深入而具体的了解。[0017]

[0018]图I :本实用新型其一实施例的立体图。[0019]图2 :本实用新型其一实施例的局部立体分解图。[0020]图3 :本实用新型实施状态示意图(第一、二楔形气囊充气前及海绵气囊膨胀前)。[0021]图4 :本实用新型实施状态示意图(第一、二楔形气囊充气后及海绵气囊膨胀后)。[0022]图5 :本实用新型实施状态示意图(前视图)。[0023]具体实施方式
[0024]参阅图I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气切管改良结构,包括[0025]一气切管10,该气切管10呈中空状且一体成型,其主要包括有一气切管本体11、 一海绵气囊12、一第一挡止翼片13、一第二挡止翼片14、一第一楔形气囊15及一第二楔形气囊16,该气切管本体11 一端设一连结部111,另一端设一置入端112,该置入端112外周对称设有该第一、二楔形气囊15、16,该第一、二楔形气囊15、16对外连接一充气管17,对应该第一、二楔形气囊15、16外侧连设该第一、二挡止翼片13、14,紧临该第一、二挡止翼片 13、14环设该海绵气囊12,该气切管本体11外周近该连结部111设有多个以固定间隔隔开的环形凹槽18 ;及[0026]一固定板21,该固定板21中段设有一套合部22,该套合部22内部贯设一套合孔 23,该套合孔23内周与该固定板21 —侧间轴向剖切形成一第一扣合部24及一第二扣合部 25,该第一、二扣合部24、25能与选定的该环形凹槽18相互榫接,藉此,可按病患身材高矮进行理想置放位置的调整,该套合孔23套固于该环形凹槽18,将该固定板21固设于该气切管10上,该固定板21 二端各贯设一通孔26,各该通孔26分别穿套一第一、二固定带27、 28,该第一、二固定带27、28藉由一魔鬼租29相互黏扣,能将该气切管10悬挂于患者颈部;[0027]由此,可通过手术将该气切管10的该气切管本体11由患者喉咙插入并容置于一气管31内,藉由该充气管17对该第一、二楔形气囊15、16充气,推动该第一、二挡止翼片 13、14向外伸展,进而抵持该气管31与二支气管32交界处的隆凸33 二侧(如图4所示)。[0028]由此,该海绵气囊12使用前以包膜(图未示)包覆,其外径小于该气管31内径 (如图3所示),使用时移除包膜让该海绵气囊12自然膨胀并弹性抵靠该气管31内壁(如图4所示),可防止食物或杂物侵入各该支气管32,有效避免患者肺脏遭受气管或咽喉的病菌感染。4[0029]前述,该连结部111连接呼吸器(图未示),藉由提供患者新鲜的氧气。[0030]前文系针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进行具体的说明; 惟,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当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与原则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变更与修改,而该等变更与修改,皆应涵盖于如下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的范畴中。
权利要求1.一种气切管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气切管,该气切管呈中空状,其包括有一气切管本体、一海绵气囊、一第一挡止翼片、 一第二挡止翼片、一第一楔形气囊及一第二楔形气囊,该气切管本体一端设一连结部,另一端设一置入端,该置入端外周对称设有该第一、二楔形气囊,该第一、二楔形气囊对外连接一充气管,对应该第一、二楔形气囊外侧连设该第一、二挡止翼片,紧临该第一、二挡止翼片环设该海绵气囊,该气切管本体外周近该连结部设有多个以固定间隔隔开的环形凹槽;及一固定板,该固定板中段设有一套合部,该套合部内部贯设一套合孔,该套合孔套固于该环形凹槽以能将该固定板固设于该气切管上,该固定板二端各贯设一通孔。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气切管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气切管一体成型。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气切管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套合孔内周与该固定板一侧间轴向剖切形成与选定的该环形凹槽相互榫接的一第一扣合部及一第二扣合部。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气切管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连结部连接一呼吸器。
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气切管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各该通孔分别穿套一第一、二固定带,该第一、二固定带藉由一魔鬼毡相互黏扣。
专利摘要一种气切管改良结构,包括一气切管及一固定板,该气切管主要包括有一气切管本体、一海绵气囊、一第一挡止翼片、一第二挡止翼片、一第一楔形气囊及一第二楔形气囊,通过手术将该气切管的该气切管本体由患者喉咙插入并容置于气管内,藉由该充气管对该第一、二楔形气囊充气,推动该第一、二挡止翼片向外伸展,进而抵持气管与支气管交界处的隆凸二侧,可有效防止气管软化。
文档编号A61M16/04GK202724402SQ20122015502
公开日2013年2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13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13日
发明者吴茂村, 杨晨, 洪燕妮, 刘会平 申请人:吴茂村, 杨晨, 洪燕妮, 刘会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