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引流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33106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引流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引流管,属于医疗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临床上应用的外科引流管种类很多,有的用于导尿,有的用于伤口,胸腔、脑腔、胃肠道、胆道等都有应用。外科引流为的是将人体组织间或体腔中积聚的脓、血、液体导引至体外,防止术后感染与影响伤口愈合。传统的引流管只有一个腔室,容易被软组织阻塞,特别是引流时间长、引流物多时,更容易堵塞,导致引流不畅,更换引流管常常需再次手术,给病人带来不必要的痛苦。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引流管,管体内设有水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引流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的一端设有引流孔;所述的引流孔端设有水囊,所述的水囊固定在所述管体的外壁上,水囊冲水后鼓起,所述的水囊通过第一支管与外界相连通;所述的管体的另一端连通有第二支管。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支管靠近引流孔端。进一步地,所述的水囊设有若干个,所述的若干个水囊相连通,并与第一支管相连。进一步地,所述的水囊设置在所述引流孔的周围。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均设有单向阀,液体只能通过管口进入,而不能流出。通过第一支管向水囊注水,从而使引流孔端的管体水囊膨胀,阻挡引流孔附近软组织靠近引流孔,当引流的软组织过多而阻塞管体时,压闭管体即引流通道;然再通过第二支管即冲洗通道向管体内注入生理盐水或空气,从而推开引流孔周围的阻塞物,使管体通畅。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避免了因软组织阻塞引流管导致积液及坏死组织无法排出,而影响到病人的身体健康。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I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管体、2-引流孔、3-水囊、4-第一支管、5-第二支管、6-单向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I如图I所示,一种引流管,包括管体I即引流通道,所述管体的一端设有引流孔2 ;所述的引流孔端设有水囊3,所述的水囊3固定在所述管体I的外壁上,水囊3冲水后鼓起,所述的水囊3与管体I相隔离,所述的水囊3通过第一支管4即注水通道与外界相连通;所述的管体I的另一端连通有第二支管5即冲洗通道。所述的第二支管5与管体I共同开口于引流孔2端。所述的水囊3设置在所述引流孔2的周围。所述的水囊3设有若干个,并相连通。所述的第一支管4和第二支管5均设有单向阀6,液体只能通过管口进入,而不能流出。通过第一支管向水囊注水,从而使引流孔端的管体水囊膨胀,阻挡引流孔附近软 组织靠近引流孔,当引流的软组织过多而阻塞管体时,压闭主引流管再通过第二主管向管体内注水,从而推开孔边的阻塞物,使管体通畅。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引流管,包括管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的一端设有引流孔; 所述的引流孔端设有水囊,所述的水囊固定在所述管体的外壁上,所述的水囊通过第一支管与外界相连通; 所述的管体的另一端连通有第二支管。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支管靠近引流孔端。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囊设有若干个,所述的若干个水囊相连通,并与第一支管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囊设置在所述引流孔的周围。
5.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均设有单向阀。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引流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的一端设有引流孔;所述的引流孔端设有水囊,所述的水囊固定在所述管体的外壁上,水囊冲水后鼓起,所述的水囊通过第一支管与外界相连通;所述的管体的另一端连通有第二支管;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避免了因软组织阻塞引流管导致积液及坏死组织无法排出,而影响到病人的身体健康。
文档编号A61F2/958GK202497588SQ20122017816
公开日2012年10月24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25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25日
发明者刘铭, 涂比红 申请人:刘铭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