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穿刺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35983阅读:5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腹部穿刺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腹水抽取装置。
背景技术
医务人员在为病人抽取腹水时需要使用注射器,但是注射器的容量有限,因此要在抽满时夹闭引流管后拔出针筒将注射器中的积液排出。操作不仅需要重复进行,而且夹闭引流管易导致引流管的破损。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腹部穿刺针,以有效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腹部穿刺针,包括针头、针筒、针栓和引流管,其中,针头的一端为斜面,另一端为平面,所述引流管套接在针头的平面端,针栓插在针筒内,所述针筒通过三通管与引流管连接。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三通管包括主管和垂直于主管并与主管相连通的支管,在主管靠近引流管一侧方向与支管出口方向的交汇拐角处设置有阀门,所述阀门上设有圆形阀片,所述阀片在管腔关闭时与管腔内壁相互密封。作为优选,在所述阀门的阀片外圆周上设置密封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腹部穿刺针,不需要一次次地拔出针筒,也不需要夹闭引流管,从而提高了抽取腹水的效率并避免了因夹闭引流管所导致的引流管破损。

图I是本实用新型腹部穿刺针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腹部穿刺针三通管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_针筒;2_三通管;3-针栓;4-针头;5_引流管;21_主管入口 ;22_主管;23-支管;24_阀门;25_主管出口 ;26_密封圈;27_阀片;28_支管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进一步的说明。如附图I所示,腹部穿刺针包括针头4、针筒I、针栓3和引流管5,其中,针头4的一端为斜面,另一端为平面,所述引流管5套接在针头4的平面端,针栓3插在针筒I内,所述针筒I通过三通管2与引流管5连接。如附图2所示,三通管2包括主管22和垂直于主管22并与主管22相连通的支管23,其中,主管22与引流管套接一侧为入口 21,与针筒相连接一侧为出口 25,支管23的下端为支管出口 28。在主管22靠近引流管一侧方向与支管出口 28方向的交汇拐角处设置有阀门24,所述阀门24上设有圆形阀片27,所述阀片27在管腔关闭时与管腔内壁相互密封。在所述阀门24的阀片27外圆周上设置密封圈26。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是将阀门24上的阀片27旋转到支管23的出口 28方向关闭的位置,穿刺成功之后,向外拉取针栓3,腹水进入针筒I ;抽满针筒时,将阀门24上的阀片27旋转到主管22的入口 21方向关闭的位置,推动针栓3将针筒I中的腹水从支管23的出口 28排出。依次重复上述操作,直到抽取的腹水量达到临床治疗的要求。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 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腹部穿刺针,包括针头、针筒、针栓和引流管,其中,针头的一端为斜面,另一端为平面,所述引流管套接在针头的平面端,针栓插在针筒内,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筒通过三通管与引流管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腹部穿刺针,其特征在于所述三通管包括主管和垂直于主管并与主管相连通的支管,在主管靠近引流管一侧方向与支管出口方向的交汇拐角处设置有阀门,所述阀门上设有圆形阀片,所述阀片在管腔关闭时与管腔内壁相互密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腹部穿刺针,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阀门的阀片外圆周上设置密封圈。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腹部穿刺针,包括针头、针筒、针栓和引流管,针头的一端为斜面,另一端为平面,所述引流管套接在针头的平面端,针栓插在针筒内,所述针筒通过三通管与引流管连接。三通管包括主管和垂直于主管并与主管相连通的支管,在主管靠近引流管一侧方向与支管出口方向的交汇拐角处设置有阀门,所述阀门上设有圆形阀片,阀片在管腔关闭时与管腔内壁相互密封。作为优选,在所述阀门的阀片外圆周上设置密封圈。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腹部穿刺针,不需要一次次地拔出针筒,也不需要夹闭引流管,从而提高了抽取腹水的效率并避免了因夹闭引流管所导致的引流管破损。
文档编号A61B17/34GK202554566SQ20122023239
公开日2012年11月28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23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23日
发明者张伟玲 申请人:张伟玲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