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具有过滤防护功能的吸氧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说是ー种用于医疗吸氧具有过滤防护功能的
吸氧管
背景技术:
吸氧是临床最常用的治疗方法,现临床使用的吸氧管通常为塑料软管制作的直接贯通的通畅管路,用于将氧气从氧源接头输送于病人呼吸道。如果上游氧源或湿化瓶中有杂质、病菌或湿化液溢出等通过吸氧管将直接进入病人呼吸道对人体造成伤害。如能在吸氧管管腔中加载过滤和防护装置则可有效降低上述危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输氧管内加入过滤和防护装置以降低上游氧源内一旦有杂质、病菌或湿化液溢出对人体造成可能的伤害。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在吸氧管上串联ー过滤器,该过滤器由壳体、滤芯、进氧孔、出氧孔等组成。将滤芯置入壳体内腔,腔体、滤芯及筛孔大小应允许治疗需要的氧气流量通过,同时对进氧孔流进的杂质、病菌或湿化液少量溢出能有效过滤或截流,这样通过过滤器自出氧孔流出的氧气可以被净化,一旦有少量湿化液进入吸氧管可以在过滤器处截流。在滤芯中加入活性炭可增添吸附和除味作用进ー步提高过滤器的功能。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増加了吸氧管对杂质、病菌过滤和对液体的截流作用,防止上述物质直接进入呼吸道对人体的伤害。
以下结合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进ー步叙述图I为普通吸氧管结构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图图3为过滤器结构图图中1.吸氧管2.过滤器3.过滤器壳体4.滤芯5.进氧孔6.出氧孔具体实施方案图I为普通吸氧管结构图吸氧治疗时吸氧管(I)用于将氧气导入病人鼻腔或呼吸道,上游氧源中一旦有杂质、病菌或湿化液进入经氧气将直接进入呼吸道对病人造成危险。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图由吸氧管(I)和过滤器(2)组成。图3为过滤器结构图过滤器⑵由过滤器壳体⑶、滤芯⑷、进氧孔(5)和出氧孔(6)构成。滤芯⑷置入壳体(3)内;壳体(3)内部横截面积和空间相对吸氧管⑴较大以便置入滤芯(4)阻力増大后正常量的氧气依然可以通过,也能存入一定量的液体,这样既能保证吸氧治疗需要又能对流进吸氧管(I)的杂质、病菌或湿化液有效过滤或截流;进氧孔(5)和出氧孔(6)用于导进导出氧气并将过滤器⑵串联在吸氧管⑴上;出氧孔 (6)可以为单孔也可以为双孔以便适配末端为单管或双管的吸氧管;在滤芯(4)中还可以加入活性炭以增添吸附和除味作用进ー步提高过滤器的功能。
权利要求1.ー种具有过滤防护功能的吸氧管,其特征是该吸氧管(I)串联ー特殊过滤器(2),过滤器(2)由过滤器壳体(3)、滤芯(4)、进氧孔(5)和出氧孔(6)构成;滤芯(4)置入壳体(3)内;进氧孔(5)和出氧孔(6)用于导进导出氧气并将过滤器⑵串联在吸氧管⑴上。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吸氧管,其特征是过滤器壳体(3)内部横截面积和空间相对吸氧管(I)内径较大以便置入滤芯(4)阻力増大后治疗所需的氧气量依然可以通过,也能存入一定量的液体;出氧孔(6)可以为单孔也可以为双孔以便适配末端为单管或双管的吸氧管。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吸氧管,其特征是在滤芯(4)中加入活性炭以增添吸附和除味作用进ー步提1 过滤器(2)的功能。
专利摘要现有吸氧管通常为塑料软管制作的直接贯通的通畅管路,用于吸氧时如果上游氧源或湿化瓶中有杂质、病菌或湿化液溢出等通过吸氧管将直接进入病人呼吸道对人体造成伤害。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加载过滤器(2)的具有过滤防护作用的吸氧管,过滤器(2)内部有一定空间以便置入滤芯后不影响氧气正常通过和有效截留上游湿化液,两端设进出氧孔以便连接在吸氧管上并将氧气导入过滤器(2)。本实用新型可效对杂质、病菌过滤并截流湿化液,防止上述物质直接进入呼吸道对人体的伤害。
文档编号A61M16/00GK202554691SQ20122024793
公开日2012年11月28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23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23日
发明者董黎, 朱轩 申请人:兰州汶河医疗器械研制开发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