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麻醉穿刺引流管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47229阅读:4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麻醉穿刺引流管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引流管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外科手术后临床置管引流比较普遍,置管引流需要将置入的引流管与体外引流装置连接,实现体外引流。目前临床上都是用引流管与体外引流装置直接连接,由十引流管硬度、粗细等原因,经常出现连接困难,连接不牢固、漏液,容易交叉感染。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麻醉穿刺引流管连接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使得引流过程更加方便可靠,且本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廉,连接可靠。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麻醉穿刺引流管连接装置,包括上连接头和下连接头,所述上连接头与下连接头螺纹连接在一起,所述上连接头中心开设有圆柱孔,所述圆柱孔的中心开设有贯穿上连接头的上引流管孔,所述圆柱孔内设置有橡胶柱,所述橡胶柱中心开设有与上引流管孔相配合连通的中心孔,所述下连接头的中心设置有导柱,所述导柱的中心开设有与中心孔相配合的下引流管孔。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将引流管从上引流管孔插入经中心孔穿过下引流管孔,在相向转动上连接头和下连接头使得其连接起来,转动过程中由于上连接头与下连接头之间发生轴向运动,使得下连接头中心的导柱挤压橡胶柱,从而使得橡胶柱挤压其圆柱孔内的引流管,从而起到固定引流管的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螺纹连接的上、下连接头配合挤压内部的橡胶柱,从而挤压橡胶柱中心的引流管而实现对引流管的固定,本装置结构简单,连接可靠,且成本低廉。本实用新型可用以手术后临床置管引流中。为了使得相向旋转上连接头、下连接头时更加方便,所述上连接头的外周对称设置有扳耳。通过握住扳耳拧动上连接头,使得拧动过程更加方便可靠。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导柱的外周设置有凸棱。使得在拧动上连接头时,能保证上、下连接头的中心度,起到导向的作用。为了使得插入引流管以及装配上、下连接头时更加方便,所述上连接头的两端面均加工成内锥面。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其中,I引流管,2上连接头,2a内锥面,2b扳耳,3下连接头,3a导柱,3b凸棱,4橡胶柱。
具体实施方式
[0011]如图1所示的一种麻醉穿刺引流管连接装置,包括上连接头2和下连接头3,上连接头2与下连接头3螺纹连接在一起,上连接头2中心开设有圆柱孔,圆柱孔的中心开设有贯穿上连接头2的上引流管I孔,圆柱孔内设置有橡胶柱4,橡胶柱4中心开设有与上引流管I孔相配合连通的中心孔,下连接头3的中心设置有导柱3a,导柱3a的中心开设有与中心孔相配合的下引流管I孔,导柱3a的外周设置有凸棱3b,上连接头2的外周对称设置有扳耳2b,上连接头2的两端面均加工成内锥面2a。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将引流管I从上引流管I孔插入经中心孔穿过下引流管I孔,在相向转动上连接头2和下连接头3使得其连接起来,通过在上连接头2的外周设置扳耳2b使得转动更加方便,转动过程中由于上连接头2与下连接头3之间发生轴向运动,使得下连接头3中心的导柱3a挤压橡胶柱4,从而使得橡胶柱4挤压其圆柱孔内的引流管1,从而起到固定引流管I的效果。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所公开的技术内容,不需要创造性的劳动就可以对其中的一些技术特征作出一些替换和变形, 这些替换和变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麻醉穿刺引流管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连接头和下连接头,所述上连接头与下连接头螺纹连接在一起,所述上连接头中心开设有圆柱孔,所述圆柱孔的中心开设有贯穿上连接头的上引流管孔,所述圆柱孔内设置有橡胶柱,所述橡胶柱中心开设有与上引流管孔相配合连通的中心孔,所述下连接头的中心设置有导柱,所述导柱的中心开设有与中心孔相配合的下引流管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麻醉穿刺引流管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头的外周对称设置有扳耳。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麻醉穿刺引流管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柱的外周设置有凸棱。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麻醉穿刺引流管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头的两端面均加工成内锥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麻醉穿刺引流管连接装置,包括上连接头和下连接头,上连接头与下连接头螺纹连接在一起,上连接头中心开设有圆柱孔,圆柱孔的中心开设有贯穿上连接头的上引流管孔,圆柱孔内设置有橡胶柱,橡胶柱中心开设有与上引流管孔相配合连通的中心孔,下连接头的中心设置有导柱,导柱的中心开设有与中心孔相配合的下引流管孔,本实用新型通过螺纹连接的上、下连接头配合挤压内部的橡胶柱,从而挤压橡胶柱中心的引流管而实现对引流管的固定,本装置结构简单,连接可靠,且成本低廉,可用以手术后临床置管引流中。
文档编号A61M25/02GK202876033SQ201220477900
公开日2013年4月17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19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19日
发明者耿龙林, 耿彪, 江健 申请人:扬州洋生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