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透析导管腹壁内固定接引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48085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腹膜透析导管腹壁内固定接引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腹膜透析导管腹壁内固定接引器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腹膜透析导管腹壁内固定接引器。
背景技术
[0002]腹膜透析是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或急性肾功能衰竭临床常用而有效的肾脏替代治疗方式。腹膜透析是利用腹膜作为半渗透膜,利用重力作用将配制好的透析液经导管灌入患者的腹膜腔,在腹膜两侧存在溶质的浓度梯度差,高浓度一侧的溶质向低浓度一侧移动;水分则从低渗一侧向高渗一侧移动。通过腹腔透析液不断地更换,以达到清除体内代谢产物、毒性物质及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的目的。通常,在腹膜透析前采用非固定式腹膜透析导管术方法进行腹膜透析导管,即将一根专用的腹膜透析导管植入男患者膀胱直肠隐窝或女患者子宫直肠隐窝。由于腹膜透析导管没有固定在腹腔,植入患者体内腹膜透析导管容易漂浮移位,因此常规非固定式腹膜透析导管术后,大约有15-20%患者发生腹膜透析导管漂浮移位,导致腹膜透析难于进行,需再次手术导管,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及经济压力。[0003]为了避免腹膜透析导管漂移,可在手术中扩大切口,向下延至耻骨联合上缘2 -3cm处,在此处再次切开腹直肌前鞘、腹直肌、后鞘及腹膜,用一根丝线将腹膜透析导管前端距内绦伦套4-6 cm处套扎后,再缝合固定于腹壁皮下肌层。这种方法存在明显缺点组织创伤大、手术难度大、手术时间长。一种专利号为200810232907. 5的腹膜透析导管固定器技术,这种固定器的设计思路是按常规腹膜透析植管术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腹直肌前鞘、腹直肌、后鞘及腹膜进入腹腔,在切口处将腹膜及后鞘缝制一个荷包,暂勿收紧荷包。 将固定器的套管沿荷包插入腹腔并沿腹壁向前下移动,直到脐正中线距荷包切口约4-6cm 处,将腹壁向上顶起。将已放入套管内的管芯向前推动直至穿透腹壁层。取一根I一4号丝线,正中打下带环的结,环直径略大于腹膜透析导管直径。将此丝线两端穿入穿刺针尾孔后,将穿刺针放入管芯,在保持丝线中间的环结在荷包处腹腔外部前提下,将穿刺针从管芯前端拉出,使丝线游离的两端穿腹腔而出,而带环节一端仍保持在荷外切口腹腔外部。置入腹膜透析导管时,只需将导管先套入丝线环内,再由荷包进腹腔将导管前端放入男性膀胱直肠隐窝或女性子宫直肠隐窝。轻轻收紧缝线两端,使缝线中部小圈沿腹膜透析管移入腹腔内相应固定点后,缝线两端打结固定;收紧2层荷包,逐层缝合前鞘、皮下及皮肤。它虽然方便腹膜透析导管固定在前腹壁,除低了手术难度,减少了组织损伤,但操作中套管由腹腔内向上顶起腹壁,由管芯及引线针自腹腔内向外穿透腹壁,存在以下不足1.局部麻醉下套管由腹腔内向上顶起腹壁,用管芯穿破腹壁时,病人明显疼痛不适,甚至难以耐受;2.由于管芯是在套管引导方向固定位置的条件下,由内向外穿透腹壁,力量难以传导至管芯前端,在遇肥胖或腹部肌肉强壮的病人,往往难度较大;3.反复使用后,管芯尖端在穿透腹壁层时,存在断裂并掉入患者腹腔的潜在风险。发明内容[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腹膜透析导管腹壁内固定接引器,它可以防止腹膜透析管移位,减轻组织损伤,降低手术难度,增加手术安全性和成功率。[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0006]一种腹膜透析导管腹壁内固定接引器,接引器包括[0007]—吻合钳,所述吻合钳包括分别设有握持环的套管臂和定位臂,套管臂和定位臂的支点通过销轴铰接,套管臂的前端和定位臂的前端具有相向的折弯段,所述定位臂的折弯段前端设有定位头,定位头上设有通孔,所述套管臂设有轴向贯穿套管臂的管孔,套管臂的折弯段前端设有引导斜口,该引导斜口与定位头的通孔对应;[0008]一穿刺针,该穿刺针的针头外径小于定位臂的定位头上的通孔;[0009]一导丝,所述导丝一端设有引线孔,导丝的直径小于套管臂的管孔直径和刺针针头的内径,导丝的长度大于套管臂长度和穿刺针长度之和。[0010]所述套管臂、定位臂的折弯夹角为120° 150°。[0011]所述套管臂支点设为支耳,套管臂通过该支耳与定位臂铰接。[0012]所述套管臂和定位臂的握持环处分别设有相向的咬合臂,两咬合臂上设有相对的棘齿。[0013]所述套管臂的折弯段的长度为3 5 cm。[0014]所述套管臂的外径为5 mm,内径为4 mm。[0015]所述定位臂的定位头的一端呈漏斗形。[0016]所述穿刺针包括针筒、活塞杆和针头,所述针头安装在针筒前端,针筒轴心设有一引导管,引导管与针头相通,活塞杆位于针筒中,活塞杆轴心设有轴向通孔与引导管滑动配合,所述引导管径向设有与针筒连通的通液孔。[0017]所述针头的外径为3 mm,内径为2 mm。[0018]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套管臂前端有折弯段,用于将腹壁顶起,还可以使导丝顺利穿过套管臂;穿刺针通过定位臂上的定位头定位,再经腹壁插入套管臂,构成导丝和固定线的通道;导丝可以穿过穿刺针和套管臂,以引导固定线。本实用新型的接线固定过程为从腹壁外入腹壁内,利于力量传导,穿刺针更容易穿透腹壁,可防止在手术过程中穿刺针发生断m ο[0019]使用时,将吻合钳的套管臂和定位臂分别插入腹腔内及体表腹壁,进入腹腔内的为套筒臂,在体表腹壁的为定位臂。当接引器咬合时,定位臂前端定位头通孔与套管臂引导斜口对应,帮助穿刺针从体表腹壁准确插入套筒内,使导丝穿腹壁沿套筒臂出腹腔,并引导固定丝线由腹腔穿出腹壁。由于固定线另一端已预先套住腹膜透析导管,当收紧固定线游离端时,即可将腹膜透析导管固定于腹壁。[0020]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接引器协助腹膜透析植管手术时,组织损伤小、病人痛苦减轻、易于手术者操作、手术风险降低。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接引器,将腹膜透析管固定在腹腔内,腹膜透析管不会漂浮移位,使腹膜透析正常进行,因此可以保证治疗的正常进行。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接引器,可以杜绝两次开腹,大大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和经济压力。[0021]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0022]图I为吻合钳的结构示意图;[0023]图2为穿刺针的结构示意图;[0024]图3为导丝的结构示意图;[0025]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0026]附图中I为套管臂,2为引导斜口,3为支耳,4为咬合臂,5为握持环,6为定位臂, 7为定位头,8为活塞杆,9为针筒,10为针头,11为引线孔,12为固定线,13为引导管,14为通液孔。[0027]具体实施方式
[0028]参见图I 图4为一种腹膜透析导管腹壁内固定接引器的实施例,接引器包括一吻合钳,所述吻合钳包括分别设有握持环5的套管臂I和定位臂6,握持环5可以方便操作, 套管臂I和定位臂6的支点通过销轴铰接,所述套管臂I支点设为支耳3,套管臂I通过该支耳3与定位臂6铰接。通过该支耳3铰接,可以避免销轴穿过套管臂I的管孔,保证了固定线12移动的空间。所述套管臂I和定位臂6的握持环5处分别设有相向的咬合臂4,两咬合臂4上设有相对的棘齿。当咬合臂4咬合时,两咬合臂4上的荆齿相互配合,使套管臂 I和定位臂6固定在一起。套管臂I的前端和定位臂6的前端具有相向的折弯段,所述套管臂I、定位臂6的折弯夹角为120° 150°,本实施例选用150°夹角,用于将腹壁从腹腔内向上顶起。所述套管臂I的臂长12-16 cm,折弯段的长度为3cm 5cm,套筒臂外径为5 mm,内径为4 mm,本实施例套筒臂长为13 cm,折弯段为4cm。所述定位臂6的折弯段端部设有定位头7,所述定位臂6的定位头7的一端呈漏斗形,定位头7上设有通孔,该通孔为锥形通孔,所述定位臂6的定位头7的一端为圆锥形,通孔位于该端的圆心。所述套管臂I设有轴向贯穿套管臂I的管孔,套管臂I的折弯段前端设有引导斜口 2,该引导斜口 2与定位头 7的通孔对应。套管臂折弯段可以与定位臂的定位头咬合。[0029]一穿刺针,该穿刺针的针头10外径小于定位臂6的定位头7上的通孔,使针头10 可以穿过定位头7插入套管臂I的引导斜口 2。所述穿刺针包括针筒9、活塞杆8和针头 10,所述针头10安装在针筒9前端,针筒9轴心设有一引导管13,引导管13与针头10相通,活塞杆8位于针筒9中,活塞杆8轴心设有轴向通孔与引导管13滑动配合,所述引导管 13径向设有与针筒9连通的通液孔14。所述针头安装在针筒前端,针头的内孔与活塞杆的轴向通孔位于同一轴心线。所述结构使穿刺针可以在针筒内装有药液的情况下让导丝顺利穿过。所述针头10的外径为3 mm,内径为2 mm,针头的长度8 cm,针头要求有一定柔韧, 不易折断。活塞杆为中空设计,活塞杆一端的外径与针筒内径相同,一端的外径大于针筒的内径,活塞杆中间段的直径小于针筒的内径,并与针筒相通,便于活塞带动针头在针筒内移动。穿刺针针头的外径小于吻合钳套筒臂的内径,方便针管插入套筒内。[0030]一导丝,所述导丝一端设有引线孔11,导丝的直径小于套管臂I的管孔直径和刺针针头10的内径,导丝的长度大于套管臂I长度和穿刺针长度之和。该导丝可以依次穿过穿刺针的活塞杆8和针头10,吻合钳的定位头7和引导斜口 2,从而引导固定线12。导丝采用实心金属线,有一定的柔韧,不易折断,导丝的长度为20 -30cm,直径为I mm。[0031]手术时,米取脐下I 2cm腹正中切口,荷包缝合位置于耻骨上12 13cm。逐层切开皮肤、皮下、腹直肌前鞘,钝性分离腹直肌,暴露并切开腹直肌后鞘及腹膜,缝制2层荷包后不收紧丝线。在腹部切口荷包处,将吻合钳的套管臂放入腹腔前腹壁下方,直到切口下方腹正中线4-6 cm处,用套管臂的折弯段将腹壁略顶起,再将吻合钳的套管臂和定位臂咬合;取穿刺针,经定位头的通孔刺入腹壁,进入套管臂的引导斜口 ;将导丝带引线孔一端插入穿刺针活塞杆的通孔中,导丝经穿刺针和套管臂出腹腔;在用于固定腹膜透析导管的固定线中央打结做一活动小圈环,该小圈环为活结,固定线两端分别穿入导丝的引线孔内,引线孔的大小为可穿4号缝线为宜;保持固定线小圈环在腹腔外,向外拉导丝末端,将固定线两端经吻合钳套管和穿刺针拉出。将吻合钳套管臂退出腹腔;将腹膜透析导管插入固定线中的活动小圈环中,沿腹壁送入腹腔至直肠窝;收紧固定线两端,使固定线中部小圈环沿腹膜透析导管移入腹腔内固定线穿出腹壁的部位,用刀片在固定线出腹壁处切一小口,将固定线穿针缝扎固定于皮下;收紧2层荷包;逐层缝合前鞘、皮下及皮肤,即将腹膜透析导管固定于腹壁。
权利要求1.一种腹膜透析导管腹壁内固定接引器,其特征在于接引器包括一吻合钳,所述吻合钳包括分别设有握持环的套管臂和定位臂,套管臂和定位臂的支点通过销轴铰接,套管臂的前端和定位臂的前端具有相向的折弯段,所述定位臂的折弯段前端设有定位头,定位头上设有通孔,所述套管臂设有轴向贯穿套管臂的管孔,套管臂的折弯段前端设有引导斜口,该引导斜口与定位头的通孔对应;一穿刺针,该穿刺针的针头外径小于定位臂的定位头上的通孔;一导丝,所述导丝一端设有引线孔,导丝的直径小于套管臂的管孔直径和刺针针头的内径,导丝的长度大于套管臂长度和穿刺针长度之和。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腹膜透析导管腹壁内固定接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臂、 定位臂的折弯夹角为120° 150°。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腹膜透析导管腹壁内固定接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臂支点设为支耳,套管臂通过该支耳与定位臂铰接。
4.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腹膜透析导管腹壁内固定接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臂和定位臂的握持环处分别设有相向的咬合臂,两咬合臂上设有相对的棘齿。
5.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腹膜透析导管腹壁内固定接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臂的折弯段的长度为3 5 cm。
6.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腹膜透析导管腹壁内固定接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臂的外径为5 mm,内径为4 mm。
7.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腹膜透析导管腹壁内固定接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臂的定位头的一端呈漏斗形。
8.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腹膜透析导管腹壁内固定接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刺针包括针筒、活塞杆和针头,所述针头安装在针筒前端,针筒轴心设有一引导管,引导管与针头相通,活塞杆位于针筒中,活塞杆轴心设有轴向通孔与引导管滑动配合,所述引导管径向设有与针筒连通的通液孔。
9.根据权利要求I或8所述的腹膜透析导管腹壁内固定接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头的外径为3 mm,内径为2 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腹膜透析导管腹壁内固定接引器,包括一吻合钳,所述吻合钳包括套管臂和定位臂,套管臂和定位臂的支点通过销轴铰接,套管臂的前端和定位臂的前端具有相向的折弯段,所述定位臂的折弯段前端设有定位头,定位头上设有通孔,所述套管臂设有轴向贯穿套管臂的管孔,套管臂的折弯段前端设有引导斜口,该引导斜口与定位头的通孔对应;一穿刺针,该穿刺针的针头外径小于定位臂的定位头上的通孔;一导丝,所述导丝一端设有引线孔,导丝的直径小于套管臂的管孔直径和刺针针头的内径,导丝的长度大于套管臂长度和穿刺针长度之和。本固定接引器可以防止腹膜透析管移位,减轻组织损伤,降低手术难度,增加手术安全性和成功率。
文档编号A61M1/28GK202802299SQ201220495519
公开日2013年3月20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26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26日
发明者王惠明 申请人:王惠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