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肋骨接骨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51266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肋骨接骨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是一种肋骨接骨板。
背景技术
在进行肋骨接骨时,由于肋骨带有一定弧度,故需要依要接的肋骨的形态对接骨板进行塑形以吻合肋骨的弧度,而传统T形接骨板的纵向板为一宽度不变的整板较难向两侧弯曲进行塑形,手术师操作费时费力。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肋骨接骨板,克服了传统的肋骨接骨 板较难根据患者肋骨的形态进行塑形等弊端,其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肋骨接骨板,主要由横板、第一纵板、连接板和第二纵板组成,所述第一纵板与横板相互垂直连接,所述第一纵板通过连接板与第二纵板连接,所述连接板的宽度小于第一纵板的宽度,所述横板、第一纵板和第二纵板上均设有螺纹孔,所述第一纵板和第二纵板的两侧向外形成有可挠曲变形的抱臂。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抱臂的自由端为半圆形。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第一纵板底部的两个边角为圆角,所述第二纵板的四个边角均为圆角。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在对肋骨进行接骨时,方便手术师根据患者肋骨的形态进行塑形,对患者的机体组织损伤小。

图1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符号说明1.横板,2.第一纵板,3.第二纵板,4.连接板,5.抱臂,6.螺纹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肋骨接骨板,主要由横板1、第一纵板2、连接板4和第二纵板3组成,所述第一纵板2与横板I相互垂直连接,所述第一纵板2通过连接板4与第二纵板3连接,所述连接板4的宽度小于第一纵板2的宽度,所述横板1、第一纵板2和第二纵板3上均设有螺纹孔6,所述第一纵板2和第二纵板3的两侧向外形成有可挠曲变形的抱臂5,由于连接板4的宽度小于第一纵板2的宽度故易在此处向两侧或向上、向下进行弯曲以吻合肋骨的形态,操作难度减小。优选的,所述抱臂5的自由端为半圆形。优选的,所述第一纵板2底部的两个边角为圆角,所述第二纵板3的四个边角均为圆角,如此可减小对患者机体组织的损伤。上面以举例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例,凡基于本实用新型所做的任何改动或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 保护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肋骨接骨板,其特征在于,主要由横板(I)、第一纵板(2)、连接板(4)和第二纵板(3)组成,所述第一纵板(2)与横板(I)相互垂直连接,所述第一纵板(2)通过连接板(4)与第二纵板(3)连接,所述连接板(4)的宽度小于第一纵板(2)的宽度,所述横板(I)、 第一纵板(2)和第二纵板(3)上均设有螺纹孔¢),所述第一纵板(2)和第二纵板(3)的两侧向外形成有可挠曲变形的抱臂(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肋骨接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抱臂(5)的自由端为半圆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肋骨接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纵板(2)底部的两个边角为圆角,所述第二纵板(3)的四个边角均为圆角。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是一种肋骨接骨板。其主要由横板、第一纵板、连接板和第二纵板组成,所述第一纵板与横板相互垂直连接,所述第一纵板通过连接板与第二纵板连接,所述连接板的宽度小于第一纵板的宽度,所述横板、第一纵板和第二纵板上均设有螺纹孔,所述第一纵板和第二纵板的两侧向外形成有可挠曲变形的抱臂。所述抱臂的自由端为半圆形。所述第一纵板底部的两个边角为圆角,所述第二纵板的四个边角均为圆角。它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在对肋骨进行接骨时,方便手术师根据患者肋骨的形态进行塑形,对患者的机体组织损伤小,取得了一定的有益效果。
文档编号A61B17/80GK202843771SQ20122055710
公开日2013年4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18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18日
发明者杨希重 申请人:杨希重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