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磁共振静脉的穿刺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18222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磁共振静脉的穿刺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穿刺针,尤其是一种用于磁共振静脉的穿刺针。
背景技术
在进行血管磁共振检查时,需要在血管中注入检验附助剂,因此用于磁共振静脉的穿刺针是一种重要的医疗设备,在现有的用于磁共振静脉的穿刺针中,都是使用的普通静脉注射针,由于检验附助剂与注射液不同,其流动速度慢,容易造成普通静脉注射针漂移,从而对血管产生伤害。
发明内容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磁共振静脉的穿刺针,因此避免了对被注射人的血管伤害。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包含有具有注射针和上侧翼和下侧翼的穿刺针本体、设置在穿刺针本体上并与被注射人的皮肤接触联接的支撑装置。操作人员把穿刺针本体刺入静脉中,同时使支撑装置与被注射人的皮肤接触,由于设计了支撑装置,增大了穿刺针本体与被注射人的皮肤接触面积,防止了穿刺针本体与静脉刺入点的删移动,因此避免了对被注射人的血管伤害。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支撑装置设置为托台,在注射针的尾部的一侧面上设置有托台,在与托台相对的注射针的尾部的另一侧面上分别设置有上侧翼和下侧翼,上侧翼和下侧翼之间的夹角α设置为30-60°。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托台的外侧面设置为平面。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实施例,包含有注射针
1、上侧翼2、下侧翼3和托台4,在注射针I的尾部的一侧面上设置有托台4,在与托台4相对的注射针I的尾部的另一侧面上分别设置有上侧翼2和下侧翼3,上侧翼2和下侧翼3之间的夹角α设置为30°。在本实施例中,托台4的外侧面设置为平面。在进行血管磁共振检查需要使用穿刺针时,操作人员通过上侧翼2和下侧翼3把注射针I刺入静脉中,同时使托台4与被注射人的皮肤接触,再把注射针I固定到被注射人的皮肤上。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上侧翼2和下侧翼3之间的夹角α设置为60°。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实施例,上侧翼2和下侧翼3之间的夹角α设置为45°。[0014]本实用新型的第四个实施例,上侧翼2和下侧翼3之间的夹角α设置为55°。本实用新型的第五个实施例,上侧翼2和下侧翼3之间的夹角α设置为35°。本实用新型具有下特点:1、由于设计了支撑装置,增大了穿刺针本体与被注射人的皮肤接触面积,防止了穿刺针本体与静脉刺入点的删移动,因此避免了对被注射人的血管伤害。2、由于设计了上侧翼2和下侧翼3,方便了操作人员对静脉的刺入,准确把握刺入的力度。3、由于设计了托台4,与被注射人的皮肤接触面积更大,使注射针I稳定性更好。在用于磁共振静脉的穿刺针技术领域内;凡是包含有具有注射针I和上侧翼2和下侧翼3的穿刺针本体、设置在穿刺针本体上并与被注射人的皮肤接触联接的支撑装置的技术内容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磁共振静脉的穿刺针;其特征是:包含有具有注射针(I)和上侧翼(2)和下侧翼(3)的穿刺针本体、设置在穿刺针本体上并与被注射人的皮肤接触联接的支撑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磁共振静脉的穿刺针;其特征是:支撑装置设置为托台(4),在注射针(I)的尾部的一侧面上设置有托台(4),在与托台4相对的注射针(I)的尾部的另一侧面上分别设置有上侧翼(2)和下侧翼(3),上侧翼(2)和下侧翼(3)之间的夹角α设置为30-6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磁共振静脉的穿刺针;其特征是:托台(4)的外侧面设置为平面。
专利摘要一种用于磁共振静脉的穿刺针,包含有具有注射针(1)和上侧翼(2)和下侧翼(3)的穿刺针本体、设置在穿刺针本体上并与被注射人的皮肤接触联接的支撑装置,增大了穿刺针本体与被注射人的皮肤接触面积,防止了穿刺针本体与静脉刺入点的删移动,因此避免了对被注射人的血管伤害。
文档编号A61M5/158GK203029746SQ201220732519
公开日2013年7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7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27日
发明者任叶香 申请人:任叶香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