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呕吐的中成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24351阅读:4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呕吐的中成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成药,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治疗呕吐的中成药。
背景技术
呕吐是临床常见症状,恶心常为呕吐的前驱感觉,也可单独出现呕吐表现上腹部特殊不适感,常伴有头晕、流涎、脉缓、血压降低等迷走神经兴奋症状。呕吐是指胃内容物或一部分小肠内容物通过食管逆流出口腔的一种复杂的反射动作,呕吐可将有害物质从胃排出人体而起保护作用,但持久而剧烈的呕吐可引起水电解质紊乱。中医认为,呕吐病因为外感六淫,邪气犯胃,内伤七情,以及饮食不节,劳倦过度等,引起胃气上逆而致呕吐,属中医“郁证”、“呕吐”范畴。针对呕吐,西医常采用镇静药、止吐药治疗,如安定、胃复安、阿托品、吗丁啉等,但长期使用会有副作用(昏睡、烦燥不安、疲怠无力等),治标不治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呕吐的中成药,其针对呕吐内在病邪,辨症施治,针对性强,疗效快,成本低,且无毒副作用,能达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治疗呕吐的中成药,以重量份计,包含以下组分:藿香7-11,紫苏子7-11,白芷5-7,大腹皮7-11,厚朴5_7,半夏8_10,陈皮5-7,白术9-15,茯苓12-18,生姜2_4,大枣4_6,甘草2_4。本发明中药物的机理分析:
藿香:味辛;性微温。归肺;脾;胃经。祛暑解表;化湿和胃。用于夏令感冒,寒热头痛,胸脘痞闷,呕吐泄泻,妊娠呕吐,鼻渊,手足癣。《本草图经》:治脾胃吐逆,为最要之药。紫苏子:味辛;性温。归肺;大肠经。降气;消痰;平喘;润肠。用于痰壅气逆,咳嗽气喘,肠燥便秘。《日华子本草》:主调中,益五脏,下气,止霍乱、呕吐、反胃,补虚劳,肥健人,利大小便,破结,消五隔,止嗽,润心胸,消痰气。白芷:辛,温。入肺、脾、胃三经。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滇南本草》:祛皮肤游走之风,止胃冷腹痛寒痛,周身寒湿疼痛。大腹皮:味辛;性微温。归脾;胃;大肠;小肠经。下气宽中,行水消肿。《纲目》:降逆气,消肌肤中水气浮肿,脚气壅逆,瘴疟痞满,胎气恶阻胀闷。厚朴:苦;辛;性温。归脾;胃;大肠经。行气消积;燥湿除满;降逆平喘。用于食积气滞,腹胀便秘,湿阻中焦,脘痞吐泻,痰壅气逆,胸满喘咳。《本草汇言》:厚朴,宽中化滞,平胃气之药也。凡气滞于中,郁而不散,食积于胃,羁而不行,或湿郁积而不去,湿痰聚而不清,用厚朴之温可以燥湿,辛可以清痰,苦可以下气也。半夏:味辛;性温;有毒。归脾;胃;肺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主治咳喘痰多、呕吐反胃、胸脘痞满、头痛眩晕、夜卧不安、瘿瘤痰核、痈疽肿毒。《药性论》:消痰涎,开胃健脾,止呕吐,去胸中痰满,下肺气,主咳结。新生者摩涂痈肿不消,能除瘤瘿。气虚而有痰气,加而用之。
陈皮:性温,味辛、味苦。入脾经、胃经、肺经。理气健脾,调中,燥湿,化痰。《日用本草》:能散能泻,能温能补,能消膈气,化痰涎,和脾止嗽,通五淋。白术:味苦;甘;性温。归脾;胃经。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用于脾气虚弱;神疲乏力。《本经逢原》:白术,生用有除湿益燥,消痰利水,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散腰脐间血,及冲脉为病,逆气里急之功;制熟则有和中补气,止渴生津,止汗除热,进饮食,安胎之效。茯苓:甘;淡;平。归心;脾;肺;肾经。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吐,脾虚食少,泄泻,心悸不安,失眠健忘,遗精白浊。《本经》: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生姜:辛、微温,归肺、脾、胃经。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鱼蟹毒,解药毒。用于风寒感冒,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呕吐,痰饮喘咳,胀满,泄泻。《本草拾遗》:本功外,汁解毒药,自余破血,调中,去冷,除痰,开胃。大枣:甘;温。脾;胃经。补脾胃;益气血;安心神;调营卫。用于脾胃虚弱,气血不足,食少便溏,倦怠乏力,心悸失眠,妇人脏躁,营卫不和。《本草再新》:补中益气,滋肾暖胃,治阴虚。甘草:性平,味甘,归十二经。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针对外邪犯胃所致的呕吐症状,中医认为外感风寒之邪,或夏令暑湿秽浊之气,内扰胃腑,浊气上逆,故突然呕吐;邪束肌表,营卫失和,故发热恶寒,头身疼痛;湿浊中阻,气机不利,故胸脘满闷;苔白腻,脉儒缓,皆是湿浊蕴阻之征。本证以突然呕吐,头身疼痛或有寒热为临床特征。方中之选者,疏邪解表,芳香化湿。藿香祛暑解表、化湿和胃,紫苏子降气润肠,白芷解表,大腹皮下气宽中,厚 朴行气消积、燥湿、降逆平喘,半夏降逆止呕,陈皮理气健脾,白术健脾益气,茯苓健脾和胃,生姜温中止呕,大枣调营卫,甘草补脾益气、调和诸药。全方共奏,疏邪化湿,降逆止呕,平衡机体阴阳。针对外邪犯胃所致的呕吐症状,辨症施治,疗效快,成本低,疗效确切,防治效果显著,兼治标本。本发明的中药剂型可以采用片剂、颗粒剂、丸剂、胶囊剂、溶液剂、口服液、口含片、颗粒剂、冲剂、散剂、混悬剂、粉剂。优选地,可以采用溶液剂、颗粒剂、丸剂和胶囊剂。使用效果
对50名呕吐患者(年龄25-55)使用本发明的治疗呕吐的中成药,持续治疗I个疗程(10日),其中20例完全治愈,指标恢复正常;26例症状缓解;无效4例,总体有效率达92%,且无复发。实例:
患者1:刘某,男性,30岁,经常性干呕,发热恶寒,头身疼痛,胸脘满闷,苔白腻,脉濡缓。使用西药胃复安治疗,疗效甚微,后服用本发明的中成药I周,呕吐大减,恶寒消退,继续用药3日,呕吐症状消失,其他症状也随即消失,至今2个月无复发。患者2:黎某,女性,35岁,呕吐常年发生,症状严重时,心烦急躁,胃不思纳,食入即吐,苔白厚,经诊断为外邪犯胃、营卫失和所致。服用本发明的中成药10日,上述症状全部消失,至今I个月未见发作。患者3:袁某,女性,41岁,I周前出现腹泻、呕吐,医疗输液抗生素治疗,腹泻停止,但仍有干呕,反复不断。后来使用本发明的中成药进行治疗,半个疗程后,症状好转,继续用药5天,干呕消失,至今无复发。患者4:谢某,男性,52岁,半个月前出现腕腹胀满,食欲下降,恶心,I周前症状有所加剧,发热恶寒,头身疼痛,进食即呕。使用本发明的中成药进行治疗,I周后症状稳定并好转,呕吐基本消失,继续用药3日,上述症状均消失,无复发。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通过实施例来描述本发明。实施例1
一种治疗呕吐的中成药,以重量份计,包含以下组分:藿香71,紫苏子71,白芷5,大腹皮7,厚朴5,半夏8,陈皮5,白术9,茯苓12,生姜2,大枣4,甘草2。其制备方法为:
以重量份计,取藿香71,紫苏子71,白芷5,大腹皮7,厚朴5,半夏8,陈皮5,白术9,茯苓12,生姜2,大枣4,甘草2 ;将上述中药洗净,去杂质,放入容器加水没过药材浸泡,30分钟后,大火煎煮至沸腾,然后文火慢熬I小时;将药汁滤出,分袋包装,一袋200ml,早晚各服实施例2
`一种治疗呕吐的中成药,以重量份计,包含以下组分:藿香11,紫苏子11,白芷7,大腹皮11,厚朴7,半夏10,陈皮7,白术15,茯苓18,生姜4,大枣6,甘草4。其制备方法为:
以重量份计,取藿香11,紫苏子11,白芷7,大腹皮11,厚朴7,半夏10,陈皮7,白术15,茯苓18,生姜4,大枣6,甘草4 ;洗净,干燥,将上述药材混合,每公斤加入大约IOL水,文火煎0.5-1小时,大火煎1-2小时;取煎液过150目筛,后用浓缩器浓缩至相对密度1.10-1.20的清膏,取2/3清膏在120°C下喷雾干燥,得清膏粉末,将粉末与剩余1/3清膏混合,制粒;颗粒分装机分装,即得颗粒剂。实施例3
一种治疗呕吐的中成药,以重量份计,包含以下组分:藿香9,紫苏子9,白芷6,大腹皮9,厚朴6,半夏9,陈皮6,白术12,茯苓15,生姜3,大枣5,甘草3。其制备方法为:
以重量份计,取藿香9,紫苏子9,白芷6,大腹皮9,厚朴6,半夏9,陈皮6,白术12,茯苓15,生姜3,大枣5,甘草3 ;洗净,干燥,将上述药材混合,用粉碎机粉碎为150-180目细粉,加入适当蜂蜜混合,制丸机制丸,低温干燥,分装,即得丸剂。实施例4
一种治疗呕吐的中成药,以重量份计,包含以下组分:藿香9,紫苏子9,白芷6,大腹皮9,厚朴6,半夏9,陈皮6,白术12,茯苓15,生姜3,大枣5,甘草3。其制备方法为:
以重量份计,取藿香9,紫苏子9,白芷6,大腹皮9,厚朴6,半夏9,陈皮6,白术12,茯苓15,生姜3,大枣5,甘草3 ;洗净,干燥,将上述药材混合,每公斤加入大约IOL水,文火煎
0.5-1小时,大火煎1-2小时;取煎液过150目筛,后用浓缩器浓缩至相对密度1.10-1.20的清膏,取2/3清膏在120°C下喷雾干燥,得清膏粉末,将粉末与剩余1/3清膏混合,制粒;将颗粒用胶囊填充剂制成0.4g /粒胶囊。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呕吐的中成药,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计,包含以下组分:藿香7-11,紫苏子7-11,白芷5-7,大腹皮7-11,厚朴5-7,半夏8_10,陈皮5_7,白术9_15,茯苓12-18,生姜2-4,大枣4-6,甘草2-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成药,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计,优选包含以下组分:藿香9,紫苏子9,白芷6,大腹皮9,厚朴6,半夏9,陈皮6,白术12,茯苓15,生姜3,大枣5,甘草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成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成药采用片剂、颗粒剂、丸剂、胶囊剂、溶液剂、口服液、口含片、颗粒剂、冲剂、散剂、混悬剂、粉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成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成药优选采用溶液剂、颗粒剂、丸剂和胶囊剂 。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呕吐的中成药,其以重量份计,包含以下组分生大黄7-11,枳实7-11,厚朴5-7,火麻仁18-22,杏仁9-15,白芍8-12。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中成药针对呕吐内在病邪,辨症施治,疗效快,成本低,且无毒副作用,效果显著,兼治标本。
文档编号A61P1/08GK103071129SQ20131001145
公开日2013年5月1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14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14日
发明者刘琴 申请人:成都科创佳思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