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白用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20437阅读:3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美白用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美白用组合物及与其相关的发明。
背景技术
斑点或雀斑在人的肌肤,尤其在许多女性的肌肤上成为一大烦恼。据说斑点早的话会在10多岁时出现,大部分的人在50多岁时会有斑点。在人们对于抗衰老的关心提高的过程中,用以预防、改善此种斑点等症状的美白剂的开发就特别重要。而且,实际上已研究开发了许多美白用制剂等,且多数已上市。此种美白剂成分的作用机制实在是很多样。例如,正在研究的在黑色素细胞(melanocyte)中阻碍会造成黑色素(melanin)产生的刺激、或阻碍参与黑色素产生的酪氨酸酶(tyrosinase)的产生、或阻碍酪氨酸酶的活性、或抑制黑色素的聚合化,由此获得美白效果。另外,也在研究通过抗炎症作用来减少红斑、或通过促进新陈代谢(turnover)来促进黑色素的排出而获得美白效果的方法等。迄今为止,也已知有通过如上所述的各种作用机制来发挥美白效果的成分。例如,作为美白成分而众所周知的熊果苷(arbutin)或曲酸(kojic acid)以阻碍酪氨酸酶活性为目标而发挥美白作用(专利 文献1、专利文献2)。另外,已知维生素C类或锌等是通过阻碍酪氨酸酶活性或促进新陈代谢等而发挥美白作用。但是,作为维生素C类的主要成分的抗坏血酸由于结构不稳定且极易氧化,并立即发生褐变,因此被视为难以使用的成分。因此,进行了将抗坏血酸加以衍生物化而使结构稳定化的尝试。但是,已知通过进行衍生物化,通常变成原先的抗坏血酸的2倍 8倍的分子量,因此即便使用与抗坏血酸相同的量,实际所含有的抗坏血酸量也变得非常少。另外,为了使抗坏血酸衍生物发挥美白效果,必须切断该衍生物的部分而恢复成抗坏血酸,但也担心存在因衍生物的种类而不容易分解,从而无法发挥充分的效果的情况。因此,需要开发可赋予更优异的美白效果的其他有用的手段。[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日本专利特开昭60-56912号公报[专利文献I]日本专利特开昭53-3538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所述现有技术而完成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发挥优异的美白作用的新颖组合物。本发明者等人为了解决所述课题而努力研究的结果,发现通过将(A)维生素C类与(B)葡萄糖酸组合来使用,即发挥明显高于单独使用维生素C类时的酪氨酸酶活性阻碍效果、能高度地抑制黑色素产生、可发挥优异的美白作用的组合物,从而完成了本发明。即,本发明提供下述所示的美白用组合物。
第I项.一种美白用组合物,包括㈧维生素C类与⑶葡萄糖酸。
第2项.根据第I项所述的组合物,能通过阻碍酪氨酸酶活性来发挥美白作用。
第3项.根据第I项或第2项所述的美白用组合物,(A)成分包括选自由抗坏血酸、其衍生物、以及它们的盐所组成的群组中的至少一种成分。
第4项.根据第I项至第3项中任一项所述的美白用组合物,其为皮肤外用组合物。
进而,本发明也提供下述所示的提高组合物的美白作用的方法及皮肤的美白方法。
第5项.一种提高美白用组合物的美白作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A)维生素C类与(B)葡萄糖酸一同调配至美白用组合物中。
第6项.一种皮肤的美白方法,其特征在于:共同使用㈧维生素C类与⑶葡萄糖酸。
另外,本发明也提供下述所示的美白作用增强剂。
第7项.一种㈧维生素C类的美白作用增强剂,包括⑶葡萄糖酸。
进而,本发明也提供下述所示的用途。
第8项.一种㈧维生素C类与⑶葡萄糖酸的用途,是用于美白用组合物的制造。
发明的效果
通过本发明,而提供一种实用上极其有益的新颖组合物,该组合物发挥明显高于单独使用维生素C类时的酪氨酸酶活性阻碍效果,且可获得高美白效果。


图1是表示试验例I的酪氨酸酶活性阻碍试验的结果的图表。
图2是表示试验例2的含有黑色素细胞的人体三维培养表皮模型试验中的抑制黑色素产生的结果的图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1]美白用组合物:
本发明的美白用组合物包括(A)维生素C类、及(B)葡萄糖酸。
⑷维生素C类:
作为本发明中所使用的维生素C类[以下,也简称为㈧成分],只要是医药上或生理学上所允许的维生素C类,则并无特别限制,包括抗坏血酸、其衍生物、及它们的盐。维生素C类可通过合成而获得,另外,也可以使用市售品。
作为抗坏血酸的衍生物,可列举:抗坏血酸与磷酸、硫酸、磺酸、羧酸(例如脂肪族羧酸、芳香族羧酸等)等酸类的酯衍生物;抗坏血酸的羟基的氢原子由烷基(例如碳数为I 22的烷基)、烯基(例如碳数为2 12的烯基)、芳基(例如碳数为6 12的芳基)、糖残基等取代的醚衍生物等。此处,形成酯衍生物的磷酸或硫酸、磺酸、羧酸可为单酯(例如磷酸单烷基酯等磷酸单酯;硫酸单烷基酯等硫酸单酯等)、或二酯(例如磷酸二烷基酯等磷酸二酯等),另外,也可以由烷基(例如碳数为I 6的烷基等)或烷氧基(例如碳数为I 6的烷氧基等)、酰基(例如碳数为I 7的酰基等)、卤素原子、氨基、羟基、桥氧(0X0)基、苯基等取代基取代。另外,形成酿衍生物的烧基、稀基、芳基、糖残基等也同样可以由如上所述的取代基取代。更具体而言,作为抗坏血酸的衍生物的例子,可列举抗坏血酸单磷酸酯、抗坏血酸二磷酸酯、抗坏血酸三磷酸酯等抗坏血酸与磷酸的酯衍生物;抗坏血酸-2-硫酸酯等抗坏血酸与硫酸的酯衍生物;抗坏血酸-2-磺酸酯等抗坏血酸与磺酸的酯衍生物;棕榈酸抗坏血酸酯、硬脂酸抗坏血酸酯、二棕榈酸抗坏血酸酯、四异棕榈酸抗坏血酸酯(VCIP)等抗坏血酸与羧酸的酯衍生物;抗坏血酸-2-磷酸-6-棕榈酸酯(APPS)、(抗坏血酸基/生育酚基)磷酸、磷酸抗坏血酸基氨基丙酯等酯衍生物;乙基抗坏血酸醚(例如2-0-乙基抗坏血酸、3-0-乙基抗坏血酸)、3-0_十六烷基抗坏血酸、抗坏血酸甲基硅烷醇、抗坏血酸基葡糖苷(例如抗坏血酸2-葡糖苷)等醚衍生物;去氢抗坏血酸等,但并不限定于这些例子。通常,已知抗坏血酸衍生物与未经衍生物化的抗坏血酸相比,在制剂中的稳定性或对于皮肤的渗透性优异。但是,已知有时因进行衍生物化,分子量变大而实际所含有的抗坏血酸本身的量变得非常少,另外,有时在生物体内不容易分解,抗坏血酸本身的生理活性无法充分地发挥效果。然而,如后述的试验例所示,本发明的美白用组合物通过一并含有后述的(B)成分,可发挥高酪氨酸酶活性阻碍作用,因此即便在使用也担忧如所述般生理活性难以充分地发挥的抗坏血酸的衍生物的情况下,也可以获得高美白效果,所以极其有益。作为抗坏血酸或抗坏血酸衍生物的盐,例如可使用:钠、钾等碱金属盐,镁、钙、钡等碱土金属盐,以及锌、铝等多价金属盐等各种金属盐;铵或三环己基铵等铵盐;单乙醇胺、二乙醇胺、三乙醇胺、单异丙醇胺、二异丙醇胺、三异丙醇胺等各种烷醇胺盐;壳聚糖盐等。优选为金属盐,更优选为碱金属盐或碱土金属盐,进而更优选为碱金属盐,特优选为钠盐。更具体而言,作为抗坏血酸或抗坏血酸衍生物的盐的例子,可列举抗坏血酸基磷酸钠、抗坏血酸硫酸二钠、抗坏血酸钙、抗坏血酸镁、抗坏血酸钠、抗坏血酸锌、壳聚糖抗坏血酸、磷酸抗坏血酸基镁、棕榈酸抗坏血酸基磷酸三钠、(抗坏血酸基/生育酚基)磷酸钾等,但并不限定于这 些例子。在本发明的美白用组合物中,可单独使用所述维生素C类中的一种,也可以将两种以上任意地组合来使用。所述(A)成分之中,就可与后述的(B)成分一同更有效地获得高美白效果的这一观点而言,可优选地列举抗坏血酸基磷酸、(抗坏血酸基/生育酚基)磷酸钾、抗坏血酸、乙基抗坏血酸醚(例如2-0-乙基抗坏血酸、3-0-乙基抗坏血酸)、3-0-十六烷基抗坏血酸、四异棕榈酸抗坏血酸酯、抗坏血酸甲基硅烷醇、抗坏血酸硫酸、抗坏血酸基葡糖苷(例如抗坏血酸2-葡糖苷)、棕榈酸抗坏血酸酯、二棕榈酸抗坏血酸酯、磷酸抗坏血酸基氨基丙酯、硬脂酸抗坏血酸酯、去氢抗坏血酸、或它们的盐,可更优选地列举抗坏血酸基磷酸、抗坏血酸基葡糖苷、乙基抗坏血酸醚、或它们的盐,可进而更优选地列举抗坏血酸基磷酸或其盐(例如钠盐),可特优选地列举抗坏血酸基磷酸钠(别名:也称为磷酸抗坏血酸基钠)。本发明的美白用组合物中的所述㈧成分的调配比例并无特别限制,可对应于
(A)成分的种类等而适宜设定。例如,相对于整个组合物,(A)成分的调配比例为0.01wt%(重量百分比) 30wt %,优选0.1wt % 20wt %,更优选0.5wt % IOwt %。若相对于整个美白用组合物的(A)成分的调配比例少,则有时难以获得充分的美白效果,因此不优选。另外,若(A)成分的调配比例变得过多,则当应用于皮肤等时,有时会感到刺激,因此不优选。
(B)葡萄糖酸:
本发明中所使用的葡萄糖酸[以下,也简称为(B)成分]是作为醛糖酸的一种而公知的化合物。葡萄糖酸可通过合成而获得,另外,也可以使用市售品。
本发明的美白用组合物中的所述⑶成分的调配比例并无特别限制,可对应于⑶成分的种类等而适宜设定。例如,相对于整个组合物,(B)成分的调配比例为0.01Wt% 30Wt%。就可与所述(A)成分一同更有效地发挥高美白效果这一观点而言,相对于整个组合物,(B)成分的调配比例优选0.05wt% 20wt%,更优选0.1wt % IOwt %。
本发明的美白用组合物中的㈧成分与⑶成分的调配比率并无特别限制,但就获得本申请的更高的效果这一观点而言,可例示相对于(A)成分I重量份,(B)成分优选变成0.001重量份 15重量份,更优选变成0.01重量份 10重量份,特优选变成0.05重量份 7重量份的范围。
本发明的美白用组合物优选进而含有抗氧化成分。通过在所述(A)成分及(B)成分中进而组合并调配抗氧化 成分,可获得更高的美白效果。
作为此种抗氧化成分,只要是医药上或生理学上可允许的抗氧化成分,则并无特别限制,例如可列举:维生素E类、焦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丁基羟基茴香醚、二丁基羟基甲苯、类黄酮(flavonoid)、谷胱甘肽(glutathione)、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lutathioneperoxidase)、谷胱甘肽_S_转移酶、过氧化氢酶(catalase)、超氧化物岐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硫氧还蛋白(thioredoxin)、牛磺酸(taurine)、硫代牛磺酸、亚牛磺酸(hypotaurine)等。另外,也可以使用月见草、虎耳草、土常山、郁金、玫瑰果、紫锥菊、黄岑、小连翘、五倍子、栊牛儿苗、米、米糠、雏菊、花椒、紫苏、芍药、大豆、纳豆、茶、丁香、枇杷、牡丹、欧洲七叶树、线状阿司巴拉妥(Aspalathus linearis)、迷迭香、螺旋藻、小球藻、杜氏藻等具有抗氧化效果的植物成分(例如植物萃取物或精油)。
就可发挥更高的美白效果的这一观点而言,特优选调配维生素E类、焦亚硫酸钠、月见草萃取物、虎耳草萃取物等作为抗氧化成分。再者,此处作为维生素E类,包括生育酚(tocopherol)、生育三烯酚、及它们的衍生物、以及它们的盐等。作为维生素E类的衍生物或盐的形态,可列举与所述维生素C类相同的衍生物(酯衍生物或醚衍生物等)或盐的形态。优选维生素E类为dl- α -生育酚基磷酸钠。
当将抗氧化成分调配至本发明的美白用组合物中时,其调配量并无特别限制,就可发挥更高的美白效果的这一观点而言,相对于整个组合物,优选设为0.0lwt % IOwt %,更优选设为0.0 Iwt % 5wt%。
本发明的美白用组合物优选是还含有抗炎症成分。通过在所述(A)成分及(B)成分中进而组合并调配抗炎症成分,可利用抗炎症作用来减少皮肤的红斑(例如抑制痤疮的炎症来抑制红斑),并且可获得更高的美白效果。
作为此种抗炎症成分,只要是医药上或生理学上可允许的抗炎症成分,则并无特别限制,例如可列举:甘草酸类、甘草次酸类、水杨酸类、氧化锌、愈创蓝油烃(guaiazulene)、盐酸卩比卩多辛、薄荷脑、樟脑(camphor)、松节油、卩引哚美辛(indomethacin)、尿囊素(allantoin)、炉甘石(calamine)等。优选甘草酸类、甘草次酸类、及水杨酸类,更优选甘草酸类及水杨酸类。再者,此处所谓甘草酸类及水杨酸类,除甘草酸及水杨酸以外,还包括甘草酸及水杨酸的衍生物及它们的盐,作为其衍生物或盐的形态,可列举与所述维生素C类相同的衍生物(酯衍生物或醚衍生物等)或盐的形态。特优选抗炎症成分为甘草酸二钾及水杨酸。当将抗炎症成分调配至本发明的美白用组合物中时,其调配量并无特别限制,就可发挥更高的效果这一观点而言,相对于整个组合物,优选设为0.0lwt % IOwt %,更优选设为0.0lwt % 5wt%。在本发明的美白用组合物中,也可以含有㈧成分与⑶成分的组合以外的进一步的美白成分。如后述的试验例所示,可确认通过将(B)葡萄糖酸组合来使用,(A)维生素C类所具有的美白效果会显著增强。因此,可期待通过将(B)成分组合来使用,而使其他美白成分的美白作用,特别是经由酪氨酸酶活性阻碍作用而发挥效果的美白成分的美白作用也增强。作为此种美白成分,例如可列举:胎盘;熊果苷;曲酸;鞋花酸(ellagic acid);植酸(phytic acid);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 ;4_正丁基间苯二酹;洋甘菊ET ;4~甲氧基水杨酸钾盐;5,5' -二丙基-联苯_2,2' -二醇;腺苷一磷酸二钠;维生素A类、维生素E类(例如δ生育酚、Y生育酚、β生育酚、α生育酚)、泛酸(pantothenic acid)类等维生素类等。进而,也可以将具有美白作用的植物成分用作美白成分,作为该植物成分,可列举源自鸢尾花(iris)、杏仁、芦荟、银杏、乌龙茶、玫瑰果、黄芩、黄连、小连翘、野芝麻、海藻、葛根、梔子、苦参、小球藻、五倍子、小麦、米、米胚芽、谷维素、米糠、细辛、花椒、紫苏、芍药、川芎、桑白皮、大豆、纳豆、茶、当归、金盏花、蒜、金缕梅、红花、牡丹皮、薏苡仁、墨西哥鼠尾草、棕儿茶、马醉木、蕨、土松、朴树、柿子(Diospyros kaki)、梓树、黑豆、龙胆草、玄参、洋菝葜、扁豆、升麻、七叶一枝花、鼠尾草、前胡、萝卜、映山红、同裂胡枝子(Lespedeza homo1ba) >兔丝子、苦木、荷兰芹、格树、忽布、短梗胡枝子、丁香、甘草等植物的成分。当使用这些植物成分时,植物成分的形态并无特别限制,通常能够以植物萃取物(植物提取物)或精油等形态来使用。再者,所述植物成分中所记载的O内为该植物的学名、别名或天然药名。如此,当将(A)成分与⑶成分的组合以外的进一步的美白成分调配至本发明的美白用组合物中时,其使用量可考虑使用感或效果而适宜选择,但相对于整个美白用组合物,例如约为0.0003wt% IOwt %,优选约为0.0lwt % 5wt%。使用植物萃取物时的使用量以萃取物等提取物换算计,相对于整个美白用组合物,约为0.00001wt% 20wt%,优选约为 0.0OOlwt1^N 15wt%,更优选 0.0Olwt1^N 10wt%。在本发明的美白用组合物中,除所述各成分以外,为了附加其他有用的作用,也可以组合并调配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抗菌成分、细胞活化成分、收敛成分、痤疮改善成分、抗老化成分、保湿成分、角质柔软成分、血液循环促进成分、生物体成分(胶原蛋白或透明质酸等)合成促进成分、维生素C类以外的维生素类等各种成分。作为所述各成分,只要是可用于医药品、准标准药物(quasi drug)、化妆品领域或食品领域等的成分,则并无特别限制,可适宜选择任意的成分来使用。 另外,本发明的美白用组合物除所述各成分以外,也可以对应于用途或剂形,适宜调配医药品、准标准药物、化妆品或食品领域等领域中通常使用的成分。作为可调配的成分,并无特别限制,例如可调配主剂或载体(例如水;乙醇等低级醇)、界面活性剂(例如聚氧乙烯(Polyoxyethylene, POE)-氢化蓖麻油(hydrogenated castor oil)等非离子界面活性剂)、可溶化剂(例如1,3-丁二醇或甘油等多元醇)、粘度调整剂(例如黄原胶、透明质酸钠、羧基乙烯基聚合物)、保存剂(例如对羟基苯甲酸酯(Paraben)类)、pH调整剂(例如氢氧化钾)、螯合剂、稳定剂、刺激减轻剂、防腐剂、着色剂、分散剂、香料等添加剂。再者,这些成分可单独使用一种、或任意地组合并调配两种以上。
本发明的美白用组合物可对应于组合物的用途,而采用医药品、准标准药物、化妆品或食品中通常使用的剂形,通常为液剂、半固体剂或固体剂。具体而言,可采用液剂、凝胶齐U、脂质体剂、萃取剂、酊剂、软膏剂、胶状物剂等公知的形态。另外,视需要调配其他溶剂或通常所使用的主剂等,由此可制备成膏状、奶油冻状、胶状、液状、乳液状、乳霜状、片状(承载基材)、空气溶胶状、喷雾状等各种所期望的形态。
本发明的美白用组合物中的这些剂形可通过本领域的通常的方法来制造。例如,当本发明的组合物为皮肤外用组合物时,将所述(A)成分及(B)成分、以及视需要的所述各任意成分调配混合,进而视需要调配其他溶剂或通常所使用的外用剂的主剂等,由此可制备成膏状、奶油冻状、胶状、液状、乳液状、乳霜状、片状(承载基材)、空气溶胶状、喷雾状等各种所期望的形态。
本发明的美白用组合物 通常只要具备pH为I 9的液性即可,当制成应用于皮肤的半固体剂或液剂时,就维生素C类的稳定性、对于皮肤的低刺激性、及皮肤使用感的优异度这一观点而言,理想的是优选pH为3 9,更优选pH为4.5 8.5,进而更优选pH为6.5 8.5。
本发明的美白用组合物只要取得本发明的效果,则并无特别限定,例如可用作医药品、准标准药物、化妆品或食品等。作为化妆品,例如可制成乳液、乳霜、化妆水、油及面膜等基础化妆料;粉底、口红、睫毛膏、眼影、眼线膏、眉笔及美甲材料等美容(make up)化妆料;洗面奶或洁面膏、沐浴露等清洁用品;入浴剂等。
本发明的美白用组合物可用作外用组合物,也可以用作内服用组合物,但就应用于皮肤后,可更直接地发挥高美白效果的这一观点而言,优选用作皮肤外用组合物。
如后述的试验例的结果所示,已确认通过将(A)成分与(B)成分组合来使用,能够以协同效应获得高酪氨酸酶活性阻碍效果,即便在三维培养表皮模型试验中,也发挥明显高的黑色素产生抑制效果。因此,推测本发明的美白用组合物通过酪氨酸酶活性阻碍作用而抑制黑色素细胞中的黑色素产生,从而发挥美白效果。因此,本发明的美白用组合物也可以用作酪氨酸酶活性阻碍剂、或黑色素细胞中的黑色素产生抑制剂。
本发明的美白用组合物由于可发挥高美白作用,因此可有益地用于预防及/或改善由日晒所引起的色素沉着、老年性色素斑、炎症后色素沉着(例如痤疮或受伤、火伤、虫叮咬的痕迹、黑皮病等)、黄褐斑、对称性真皮黑色素细胞增多症、雀斑等斑点、雀斑、缺乏光泽等症状,而且,可有益地用于形成具有透明感的肌肤。再者,本说明书中,所谓美白,是指使肌肤变美且变白、及/或保持洁白。另外,本发明的美白用组合物如上所述也可以用作酪氨酸酶活性阻碍剂或黑色素细胞中的黑色素产生抑制剂,因此也可以用作用以弄清与酪氨酸酶活性或黑色素细胞中的黑色素产生相关的生理状态的研究试剂等。
本发明的美白用组合物的使用方法根据使用对象的年龄或性别、所要求的效果的高低、剂形等而不同,例如当用作皮肤外用组合物时,通常只要每日在期望发挥美白效果的皮肤的部位(例如脸、颈、上臂、手、躯干、脚等)适量(例如约0.0lg 3g左右)涂抹几次(例如I次 5次左右,优选I次 3次左右)即可。就对于皮肤的渗透性变高,可期待更有效地获得美白效果的这一观点而言,特优选是直接涂抹在清洗后的皮肤(例如洗脸后的脸部皮肤等)上。[2]提高组合物的美白作用的方法、及[3]皮肤的美白方法:如上所述,已确认通过将(A)维生素C类与(B)葡萄糖酸一同使用,该(A)成分及(B)成分的作用互相结合,而能够以协同效应获得高美白效果。因此,进而就其他观点而言,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美白用组合物的美白作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A)维生素C类与(B)葡萄糖酸一同调配至美白用组合物中。另外,就其他观点而言,本发明也提供一种皮肤的美白方法,其特征在于:共同使用(A)维生素C类与⑶葡萄糖酸。在所述方法中,关于所使用的成分的种类或其调配比例、其他可调配的其他成分或其调配比例、使用方法等,与所述“ [I]美白用组合物”相同。[4]美白增强剂:如上所述,可确认通过将(A)维生素C类与(B)葡萄糖酸一同使用,该(A)成分及(B)成分的作用互相结合,与单独使用该(A)成分的情况相比,美白效果显著增强。因此,进而就其他观点而言,本发明也提供一种(A)维生素C类的美白作用增强齐U,其包括(B)葡萄糖酸作为有效成分。在所述美 白作用增强剂中,关于成为增强对象的维生素C类的种类等、其他可调配的成分或其调配比例等,与所述“[I]美白用组合物”相同。[5]用途:如上所述,可确认通过将(A)维生素C类与(B)葡萄糖酸一同使用,该(A)成分及
(B)成分的作用互相结合,与单独使用该(A)成分的情况相比,美白效果显著增强。因此,进而就其他观点而言,本发明也提供一种(A)维生素C类与(B)葡萄糖酸的用途,其用于美白用组合物的制造。在一实施形态中,所述用途中的美白用组合物是通过阻碍酪氨酸酶活性来发挥美白作用的组合物。另外,在特定的实施形态中,在上述用途中,含有选自由抗坏血酸、其衍生物、以及它们的盐所组成的群组中的至少一种作为(A)维生素C类。进而,在特定的实施形态中,所述用途中的美白用组合物为皮肤外用组合物。更具体而言,在所述用途的形态中,关于所使用的成分的种类或其调配比例、其他可调配的其他成分或其调配比例、使用方法等,与所述“[I]美白用组合物”相同。[实施例]以下,根据实施例来详细地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由这些实施例限定。[试验例1:酪氨酸酶活性阻碍试验]以3X IO4个细胞/0.2ml/孔的细胞密度将B16黑素瘤细胞(melanoma cell)播种至96孔板中,在37°C的培养箱内,利用添加有10%胎牛血清(Fetal Bovine Serum,FCS)、1%抗真菌抗生素(Antibiotic-Antimycotic)(从 GIBCO 购入)的 DMEM 培养基(从 GIBCO购入)培养24小时。继而,利用100 μ L的磷酸缓冲液(66mM,pH为6.8)将细胞清洗2次后,将含有 I % TritonX-1OO 的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PBS) 100 μ L添加至各孔中,然后利用37°C的混合机进行30分钟溶解。30分钟后,将上清液50 μ L移至新板的孔中,添加溶解在PBS中的50 μ L各被检验药(比较例1:单独含有L-抗坏血酸基磷酸钠2 / %,比较例2:单独含有葡萄糖酸0.1 / %,实施例1:含有L-抗坏血酸基磷酸钠2w/w%及葡萄糖酸0.lw/w% )。另一方面,准备仅添加有50 μ L的不含L-抗坏血酸基磷酸钠及葡萄糖酸的PBS的孔,将其作为对照组。在各样品间,以不产生时间上的差异的方式迅速添加5mM L-DOPA溶液50 μ L,并利用平板读取器(Plate Reader)测定吸光度(475nm),将其作为最初的多巴铬(DOPA chrome)的量。其后,一面利用37°C的混合机进行搅拌一面保存45分钟,其后,再次测定吸光度(475nm),并测定保存后的DOPA chrome的量,由此测定酪氨酸酶活性受到多大的阻碍。根据所获得的测定值,算出将对照组设为100%时的添加有各被检验药的情况下的阻碍率(% )。将其结果示于图1。
从图1可明确地确定,通过将L-抗坏血酸基磷酸钠与葡萄糖酸组合来使用,能够以协同效应发挥明显高的酪氨酸酶活性阻碍效果。由于单独使用葡萄糖酸时未看到酪氨酸酶活性阻碍作用,因此该结果完全是预料外的结果。
[试验例2:含有黑色素细胞的人体三维培养表皮模型试验]
为了进一步研究共同使用维生素C类与葡萄糖酸时所获得的美白效果,而使用含有黑色素细胞的人体三维培养表皮模型进行以下的评价。该三维培养表皮模型由于具有接近人体正常皮肤的构造,且含有黑色素细胞,因此是对于与色素沉着等相关的皮肤基础医学研究有用的公知的模型试验。
具体而言,在本试验例中,将Lab Cyte.MELAN0-M0DEL24套组(JTEC公司制造)用作人体三维培养表皮模型。试验基本上按照该套组的操作说明书来进行。首先,利用一同装入至套组中的改良黑色素产生促进培养基对该套组的表皮模型进行12小时培养。其后,将溶解在PBS中的50 μ L各被检验药(比较例3:单独含有L-抗坏血酸基磷酸钠0.5w/w%,比较例4:单独含有葡萄糖酸0.25w/w%,实施例2:含有L-抗坏血酸基磷酸钠0.5 / %及葡萄糖酸0.25w/w% )添加至培 养杯中。另一方面,准备仅添加有50 μ L的不含L-抗坏血酸基磷酸钠及葡萄糖酸的PBS溶液的孔,将其作为对照组。每隔一日对培养基及各PBS溶液进行更换。从针对被检验药的暴露开始起13日后,回收表皮模型,并进行黑色素的定量。再者,黑色素量根据利用中性红(Neutral Red, NR)法所测定的活细胞数的比例来进行补正。将其结果示于图2。
从图2可明确得到,在使用三维培养表皮模型的本试验中,也看到与试验例I相同的倾向。即,表示通过将维生素C类(L-抗坏血酸基磷酸钠)与葡萄糖酸组合来使用,能够以协同效应抑制黑色素产生而获得高美白效果,且可形成具有透明感的干净的肌肤状态。
权利要求
1.一种美白用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A)维生素C类与(B)葡萄糖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美白用组合物,其特征在于:通过阻碍酪氨酸酶活性来发挥美白作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美白用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A)成分包括选自由抗坏血酸、其衍生物、以及它们的盐所组成的群组中的至少一种成分。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美白用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为皮肤外用组合物。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美白用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为皮肤外用组合物。
6.一种提高美白用组合物的美白作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A)维生素C类与(B)葡萄糖酸一同调配至美白用组合物中。
7.一种皮肤的美白方法,其特征在于:共同使用(A)维生素C类与(B)葡萄糖酸。
8.—种(A)维生素C类的美白作用增强剂,其特征在于:包括(B)葡萄糖酸。
9.一种(A)维 生素C类与(B)葡萄糖酸的用途,其特征在于:用于美白用组合物的制造。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美白用组合物,其可发挥明显高的酪氨酸酶活性阻碍作用,并可获得高美白效果。将(A)维生素C类与(B)葡萄糖酸一同调配来制备美白用组合物。
文档编号A61K8/365GK103211718SQ20131002502
公开日2013年7月24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23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24日
发明者太田经子, 丸川纯子, 林裕也, 横田麻美 申请人:乐敦制药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