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止咳祛痰的中药汤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25293阅读:4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止咳祛痰的中药汤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止咳祛痰的中药汤剂。
背景技术
咳嗽、痰多见于急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结核,支气管扩张,肺癌等急慢性呼吸道疾病,是呼吸系统常见的疾病,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和健康。目前祛痰药有:1恶心性祛痰药和刺激性祛痰药。2粘液溶解剂。3粘液调节剂。这三种药剂对人体的副作用较大。临床治疗部分病例反复发作,经久不愈、病程延长,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经济负担和精神痛苦。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根据中医理论,通过数年的药物筛选和反复临床验证,提供一种止咳祛痰中药汤剂,能有效的治疗急慢性呼吸道疾病引起的咳嗽、痰多,达到有效的止咳祛痰目的,疗效好。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止咳祛痰中药汤剂,它是由下列用量配比的原料药制成:芸香草9-30份,远志3-9份,石胡荽3-9份,白前3-9份,前胡3_9份,马兜铃3_6份,石華9-15份,虎杖9-30份,白毛夏枯草9-30份。取本发明原料药物,先加水300ml,没过药面为宜,浸泡30分钟,头煎每付药物煎至100ml。二煎再加水300ml,煎至100ml,将两煎各得IOOml混均服用。每日一付,每日二次,早、晚服用,每次IOOml,10天为一个疗程,可连用两个疗程。优选原料药的配方为:芸香草20份,远志6份,石胡荽6份,白前9份,前胡9份,马兜铃6份,石苇12份,虎杖20份,白毛夏枯草20份。本发明中的芸香草味辛、苦,性温。归肺、脾经。具有发散风寒,祛风胜湿,止咳平喘的功效。远志味辛、苦,性微温。归肺、心经。具有安神,祛痰,消痈的功效。石胡荽味辛,性温。归肺、肝经。具有散寒通窍,止咳化痰,止痛,解毒消肿的功效。白前味辛、甘,性微温。归肺经。具有祛痰,降气止咳的功效。前胡味苦、辛,性微寒。归肺经。具有祛痰止咳,宣散风热的功效。马兜铃味苦、微辛,性寒。归肺经。具有清肺止咳,平喘的功效。石苇味苦,性微寒。归肺、膀胱经。具有利水通淋,凉血止血,化痰止咳的功效。虎杖味微苦,性微寒。归肝、胆、肺经。具有祛风利湿,散瘀定痛,止咳化痰的功效。白毛夏枯草味苦,性寒。具有祛痰止咳,清热解毒,凉血的功效。诸药配伍,共奏止咳、祛痰、清热等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芸香草含挥发油,其中主要为胡椒酮。挥发油及其胡椒酮有显著的缓解支气管痉挛的作用,又能止咳、祛痰。远志含远志皂甙、远志醇等,有较强的祛痰作用。远志乙醇浸剂对人型结核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石胡荽挥发油和乙醇提取液有止咳、化痰、平喘作用。白前所含的皂甙有祛痰作用。前胡能使支气管分泌物增多而有祛痰作用。马兜铃煎剂有祛痰作用,又能缓解支气管痉挛。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痢疾杆菌及常见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石苇含异芒果素、延胡索酸、咖啡酸、皂甙等,有镇咳、祛痰作用,能使痰量减少,痰液变稀,容易咳出。石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等有抑制作用;又能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升高大单核细胞数量,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桔梗含桔梗皂甙、桔梗酸等,能使支气管分泌物增多而有祛痰作用,煎剂对小鼠有镇咳作用。虎杖含有的大黄素、7-乙酰基-2-甲氧基-6-甲基-8-羟基-1,4-萘醌具有抗菌活性,对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有祛痰止咳作用。白毛夏枯草有中枢性镇咳、祛痰、平喘作用,主要有效成分为黄酮甙,其酒精-乙醚提取物对甲型链球菌、卡他球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亦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本发明选用芸香草、远志、石胡荽、白前、前胡、马兜铃、石苇、虎杖、白毛夏枯草进行组合,组合后使各药物功效产生协同作用,从而能够有效地止咳祛痰。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成本低,使用方便,具有止咳、祛痰、清热的显著功效。适用于急慢性呼吸道疾病引起的咳嗽、痰多症,有效率94.3%。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止咳祛痰的中药汤剂,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用量配比的原料药制成:芸香草9-30份,远志3-9份,石胡荽3-9份,白前3-9份,前胡3_9份,马兜铃3_6份,石華9-15份,虎杖9-30份,白毛夏枯草9-30份。一种止咳祛痰的中药汤剂,其原料药物为:芸香草30份,远志3份,石胡荽9份,白前3份,前胡9份,马兜铃3份,石苇15份,虎杖9份,白毛夏枯草30份。一种止咳祛痰的中药汤剂,其原料药物为:芸香草15份,远志8份,石胡荽3份,白前6份,前胡6份,马兜铃5份,石苇9份,虎杖30份,白毛夏枯草9份。—种止咳祛痰的中药汤剂,优选原料药物的用量为:芸香草20份,远志6份,石胡荽6份,白前9份,前胡9份,马兜铃6份,石苇12份,虎杖20份,白毛夏枯草20份。一种止咳祛痰的中药汤剂临床疗效总结:一、临床资料:临床将65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0例。所有患者均经血常规、胸部CR或CT等检查确诊。二、治疗方法:将本发明药物每日一付,每付药物先加水300ml,没过药面为宜,浸泡30分钟,头煎每付药物煎至100ml。二煎再加水300ml,煎至100ml,两煎混均服用。每次100ml,每日二次,早、晚服用。10天为一个疗程,可连用两个疗程。同时联合应用头孢类抗生素或根据药敏结果调整抗生素。三、疗效评价:观察1-2周内发热、咳嗽、咯痰、肺部体征等治疗前后的变化。治愈:症状、体征完全消失。好转:症状明显减轻,体征明显好转。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好转。四、治疗效果:使用本发明治疗35例,结果治愈18例,好转1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3% ο五、典型病例

1、患者,男,32岁,就诊时症见:喉咙发痒,咳嗽不止,声音重,胸痛,经查:保体温37°C,肺部无杂音,痰黄脓,服用本发明中药汤剂,10天后复查,咳嗽、胸痛消失,临床痊愈。2、患者,女,67岁,身体较弱,易受风寒,因气候变化,外感风寒,始觉四肢发痛,怕冷,咳嗽,先服用一些感冒药后,别的症状好转,但咳嗽持续半月有余,仍觉无力,经查体温正常,肺部无杂音,痰稀薄,咽喉充血,服用本发明中药汤剂,10天后症状减轻,有连续服用10天后复查,症状均己消失,痊愈。
3、患者,女,24岁,外出感受风寒,出现发热、头痛、咳嗽、咽喉疼痛、多痰,服用本发明中药汤剂,5天后症状缓解,继续服用5天,基本痊愈。
权利要求
1.一种止咳祛痰的中药汤剂,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用量配比的原料药制成:芸香草9-30份,远志3-9份,石胡荽3-9份,白前3-9份,前胡3_9份,马兜铃3_6份,石苇9_15份,虎杖9-30份,白毛夏枯草9-3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止咳祛痰的中药汤剂,其特征在于它是有下列用量的原料药制成:芸香草20份,远志6份,石 胡荽6份,白前9份,前胡9份,马兜铃6份,石苇12份,虎杖20份,白毛夏枯草20份。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止咳祛痰的中药汤剂,其原料的重量比为芸香草9-30份,远志3-9份,石胡荽3-9份,白前3-9份,前胡3-9份,马兜铃3-6份,石苇9-15份,虎杖9-30份,白毛夏枯草9-30份。具有止咳、祛痰、清热等作用,对治疗急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结核,支气管扩张,肺癌等急慢性呼吸道疾病引起的咳嗽、痰多有显著功效,有效率94.3%,无毒副作用。
文档编号A61P11/14GK103083574SQ20131004337
公开日2013年5月8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21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21日
发明者吴迎春, 丛培馥, 李宗宪 申请人:吴迎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