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消毒用手持装置、罩盖、臭氧浓度感测模块及方法

文档序号:1253401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臭氧消毒用手持装置、罩盖、臭氧浓度感测模块及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臭氧消毒用手持装置、方法、罩盖、臭氧浓度感测模块及方法,此臭氧消毒用手持装置包括:双层结构的壳体、治疗端连接件、主机端连接件。双层结构的壳体,具有内壳及外壳,内壳构成内部管道作为臭氧供给用管道,外壳与内壳之间构成外部管道作为臭氧排出用管道。治疗端连接件,安装于该壳体的一端,用以与一治疗用配件连接。主机端连接件,安装于壳体的另一端,用以与治疗主机连接,借由主机端连接件的三通结构,将供气管线与抽气管线分开。
【专利说明】臭氧消毒用手持装置、罩盖、臭氧浓度感测模块及方法【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消毒用手持装置、消毒方法、其治疗用配件、浓度感测模块及浓度感测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臭氧消毒用手持装置、方法、罩盖、臭氧浓度感测模块及方法。
【背景技术】
[0002]在现有技术中已存在有牙医用臭氧手持装置,其利用臭氧加水来为牙医患者进行口腔的相关治疗应用的消毒。此类的牙医用臭氧手持装置是把三种管路连接在一壳体内,此三种管路分别为干燥臭氧、水、抽真空管路。
[0003]此类手持装置普遍有臭氧传输控制等处理不佳的问题点。此外,此类手持装置长期以来一直难以解决臭氧泄漏与供气的有效性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4]有鉴于上述考虑,本案发明人提出一种臭氧消毒用手持装置,包括:双层结构的壳体、治疗端连接件、主机端连接件。双层结构的壳体具有内壳及外壳,内壳构成内部管道作为臭氧供给用管道,外壳与该内壳之间构成外部管道作为臭氧排出用管道。治疗端连接件安装于壳体的一端,用以与治疗用配件连接。主机端连接件,安装于壳体的另一端,用以与治疗主机连接。
[0005]上述治疗端连接件包括第一有底圆筒与第一内管。第一有底圆筒具有底面及侧壁,第一有底圆筒的底面具有多个透气孔洞。第一内管穿透第一有底圆筒的底面。第一内管的一端连接于内壳,以与壳体的臭氧供给用管道相连通。第一有底圆筒的侧壁构成第一外管,第一外管的一端连接于外壳,以与臭氧排出用管道相连通。
[0006]本案发明人并提供一种臭氧消毒用手持装置,包括:双层结构的壳体、治疗端连接件、主机端连接件以及治疗主机。双层结构的壳体,具有内壳及外壳,内壳构成内部管道作为臭氧供给用管道,外壳与内壳之间构成外部管道作为臭氧排出用管道。治疗端连接件安装于壳体的一端,用以与治疗用配件连接。主机端连接件安装于壳体的另一端。治疗主机,为内建型的治疗主机,经由主机端连接件安装于双层结构的壳体。治疗主机包括:加湿型臭氧供应器、抽真空装置及控制器。加湿型臭氧供应器,经由主机端连接件与臭氧供给用管道相连通。抽真空装置经由主机端连接件与臭氧排出用管道相连通。控制器连接加湿型臭氧供应器与抽真空装置。
[0007]上述主机端连接件包括第二有底圆筒、第二内管、旁通管路。第二有底圆筒具有底面及侧壁。第二内管穿透第二有底圆筒的底面。第二内管的一端连接于内壳,以与壳体的臭氧供给用管道相连通,且第二内管的另一端连接到治疗主机。第二有底圆筒的侧壁构成第二外管,第二外管的一端连接于外壳,以与臭氧排出用管道相连通。第二有底圆筒的侧壁分支出一旁通管路连接到治疗主机。
[0008]上述治疗用配件包括针管、罩盖。罩盖可为单层结构、双层结构。
[0009]当上述罩盖为双层结构,其具有内罩、覆盖内罩的外罩、及连结外罩与该内罩的连接壁。连接壁构成内部通道,内部通道与壳体的臭氧供给用管道相连通。内罩用以覆盖被治疗部位。内罩与外罩之间构成外部通道,且内罩具有多个第一孔洞,此些第一孔洞连通内罩与外罩。外罩具有多个第二孔洞,此些第二孔洞与壳体的臭氧排出用管道相连通。
[0010]上述被治疗部位包括,皮肤表面、牙齿表面、牙齿根部等。
[0011]本案发明人还提供一种用于臭氧消毒手持装置的罩盖,包括:内罩、外罩、连接壁。内罩用以覆盖被治疗部位。外罩覆盖内罩。连接壁连结外罩与内罩,其中连接壁构成内部通道,内部通道用以与臭氧消毒手持装置的臭氧供给用管道相连通。内罩与外罩之间构成外部通道,外部通道用以与臭氧消毒手持装置的臭氧排出用管道相连通。内罩具有多个第一孔洞,此些第一孔洞连通内罩与外罩,外罩具有多个第二孔洞,此些第二孔洞与臭氧消毒手持装置的臭氧排出用管道相连通。
[0012]本案发明人还提供一种臭氧消毒方法,包括:利用罩盖覆盖住被治疗部位、将具有湿度的臭氧通入罩盖内,并借由罩盖引导具有湿度的臭氧,使通入的具有湿度的臭氧被引导到被治疗部位之后被排出。
[0013]本案发明人还提供一种臭氧浓度感测模块,包括:感测腔室、臭氧浓度感测电路模块、三通切换阀、抽气装置。感测腔室具有进气口与出气口。臭氧浓度感测电路模块固定于感测腔室中。三通切换阀固定于感测腔室,且具有阀件、第一通路、第二通路、第三通路,并借由阀件切换第一通路与第二通路、第三通路之间的开闭,其中第一通路与进气口相连通,第二通路用以通入待测气体,第三通路用以通入冲洗用气体。抽气装置固定于感测腔室,与出气口相连通,并位于出气口的下游侧。三通切换阀借由阀件交替地切换第一通路、第二通路之间的开状态与第一通路、第三通路之间的开状态,当使第一通路与第二通路相连通时,待测气体经由进气口到达臭氧浓度感测电路模块,当使第一通路与第三通路相连通时,冲洗用气体经由进气口到达臭氧浓度感测电路模块。
[0014]本案发明人还提供一种臭氧浓度感测模块,包括:感测腔室、臭氧浓度感测电路模块以及双泵装置。感测腔室具有`第一气孔与第二气孔,分别作为待测气体的入口与冲洗用气体的入口。臭氧浓度感测电路模块固定于感测腔室中。双泵装置与第二气孔相连通,且交替地切换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的抽气动作,当进行第一方向的抽气动作时,待测气体经由第一气孔到达臭氧浓度感测电路模块,当进行第二方向的抽气动作时,冲洗用气体经由第二气孔到达臭氧浓度感测电路模块。
[0015]本案发明人还提供一种臭氧浓度感测方法,包括:提供感测腔室,并于感测腔室内固定臭氧浓度感测电路模块;气体采样步骤,将待测气体送达臭氧浓度感测电路模块,检测臭氧浓度;气体冲洗步骤,将冲洗用气体送达臭氧浓度感测电路模块;以及以一预定时间间隔交替重复气体采样步骤与气体冲洗步骤。
[0016]依照本发明的特征,本发明的臭氧消毒用手持装置的壳体是采用双层结构(即双管结构),内管喷洒施放具备湿气的臭氧,外管持续抽气,故抽气效果良好。
[0017]依照本发明的特征,借由治疗用配件(即罩盖、针管等)与臭氧消毒用手持装置的壳体的配合,可进一步集中散逸的臭氧并抽出,故可避免臭氧泄漏的问题。
[0018]依照本发明的特征,借由臭氧感测模块,可增加装置的安全监控性。
[0019]依照本发明的特征,本发明的臭氧感测模块及臭氧感测方法为交替地通入待测气体与冲洗用气体,故可延长臭氧感测电路模块的使用寿命。[0020]为让本发明之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1]图1示出依照本发明实施例的臭氧消毒用手持装置与治疗主机、治疗用配件连接的不意图;
[0022]图2A、图2B示出治疗端连接件的不同视角的立体透视图;
[0023]图3A、图3B示出主机端连接件的不同视角的立体透视图;
[0024]图4示出治疗主机的框图;
[0025]图5示出臭氧消毒用手持装置的变化例;
[0026]图6示出治疗用配件的应用例(使用针管与单层罩盖的组合);
[0027]图7示出图6中的治疗用配件与治疗端连接件的组装示意图;
[0028]图8示出治疗用配件的其它应用例(使用双层罩盖);
[0029]图9示出依照本发明的臭氧消毒方法的流程图;
[0030]图10示出图9中产生具有湿度的臭氧的流程图;
[0031]图11示出图9中使具有湿度的臭氧被引导到治疗部位后排出的流程图;
[0032]图12示出依照本发明实施例的臭氧浓度感测模块的示意图;
`[0033]图13示出依照本发明实施例的臭氧浓度感测模块的变化例的示意图;
[0034]图14示出依照本发明实施例的臭氧浓度感测模块的另一变化例的示意图;
[0035]图15示出依照本发明实施例的臭氧浓度感测方法的流程图;
[0036]图16示出依照本发明实施例的臭氧浓度感测方法的校正步骤的流程图;
[0037]图17示出依照本发明实施例的臭氧浓度感测方法的校正步骤的臭氧浓度感测电路模块的输出电压与时间的关系图;
[0038]图18示出依照本发明实施例的臭氧浓度感测方法的校正步骤获得的峰值电压与背景电压的比例值与已知臭氧浓度的关系图;
[0039]图19示出依照本发明实施例的臭氧浓度感测方法的各采样步骤与冲洗步骤获得的臭氧浓度感测电路模块的输出电压与时间的关系图。
[0040]附图标记
[0041]
100:臭氧消毒用手持装置110壳体
[0042]
【权利要求】
1.一种臭氧消毒用手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双层结构的壳体,具有内壳及外壳,该内壳构成内部管道作为臭氧供给用管道,该外壳与该内壳之间构成外部管道作为臭氧排出用管道; 治疗端连接件,安装于该壳体的一端,用以与一治疗用配件连接;以及 主机端连接件,安装于该壳体的另一端,用以与一治疗主机连接。
2.一种臭氧消毒用手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双层结构的壳体,具有内壳及外壳,该内壳构成内部管道作为臭氧供给用管道,该外壳与该内壳之间构成外部管道作为臭氧排出用管道; 治疗端连接件,安装于该壳体的一端,用以与一治疗用配件连接; 主机端连接件,安装于该壳体的另一端;以及 治疗主机,为内建型的治疗主机,经由该主机端连接件安装于该双层结构的壳体,该治疗主机包括: 加湿型臭氧供应器,经由该主机端连接件与该臭氧供给用管道相连通; 抽真空装置,经由该 主机端连接件与臭氧排出用管道相连通; 控制器,连接该加湿型臭氧供应器与该抽真空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臭氧消毒用手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治疗端连接件包括: 第一有底圆筒,具有底面及侧壁,该第一有底圆筒的底面具有多个透气孔洞;以及 第一内管,穿透该第一有底圆筒的底面, 其中该第一内管的一端连接于该内壳,以与该壳体的该臭氧供给用管道相连通,且该第一有底圆筒的侧壁构成第一外管,该第一外管的一端连接于该外壳,以与该臭氧排出用管道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臭氧消毒用手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主机端连接件包括: 第二有底圆筒,具有底面及侧壁; 第二内管,穿透该第二有底圆筒的底面;以及 旁通管路,从该第二有底圆筒的侧壁分支出并连接到该治疗主机, 其中该第二内管的一端连接于该内壳,以与该壳体的该臭氧供给用管道相连通,且该第二内管的另一端连接到该治疗主机,且 该第二有底圆筒的侧壁构成第二外管,该第二外管的一端连接于该外壳,以与该臭氧排出用管道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臭氧消毒用手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按键,配置于该外壳,该按键与该治疗主机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臭氧消毒用手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臭氧浓度感测模块,配置于该外壳,该臭氧浓度感测模块测量该外壳周围的臭氧浓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臭氧消毒用手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臭氧浓度感测模块配置于该外壳且位于该外部管道内,该臭氧浓度感测模块包括: 感测腔室,具有进气口与出气口 ; 臭氧浓度感测电路模块,固定于该感测腔室中; 三通切换阀,固定于该感测腔室,该三通切换阀具有阀件、第一通路、第二通路、第三通路,并借由该阀件切换该第一通路与第二通路、第三通路之间的开闭,其中该第一通路与该进气口相连通,该第二通路连通至该外壳的外侧的第一位置,以通入待测气体,该第三通路连通至该外壳外侧的第二位置,以通入冲洗用气体;以及 抽气装置,固定于该感测腔室,与该出气口相连通,并位于该出气口的下游侧, 其中该三通切换阀借由该阀件交替地切换该第一通路、该第二通路之间的开状态与该第一通路、该第三通路之间的开状态,当使该第一通路与该第二通路相连通时,该待测气体经由该进气口到达该臭氧浓度感测电路模块,当使该第一通路与该第三通路相连通时,该冲洗用气体经由该进气口到达该臭氧浓度感测电路模块。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臭氧消毒用手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位置为该外壳的外侧靠近该治疗端连接件的位置,该第二位置为该外壳的外侧远离该治疗端连接件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臭氧消毒用手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臭氧浓度感测模块还包括稀释装置,连接于该三通切换阀的该第二通路的上游侧,稀释该待测气体。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臭氧消毒用手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臭氧浓度感测模块还包括臭氧浓度报知装置,配置于该外壳,以声音或灯信号报知该臭氧浓度是否位于安全范围,或以数字、指针显示臭氧浓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臭氧消毒用手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治疗主机包括: 加湿型臭氧供应器,与该壳体的该臭氧供给用管道相连通; 抽真空装置,与该壳体的该臭氧排出用管道相连通;以及 控制器,连接该加湿型臭氧供应器与该抽真空装置。
12.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臭氧消毒用手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治疗主机包括: 加湿型臭氧供应器,与该壳体的该臭氧供给用管道相连通;` 抽真空装置,与该壳体的该臭氧排出用管道相连通;以及 控制器,连接该加湿型臭氧供应器、该抽真空装置与该按键。
13.根据权利要求2或11或12所述的臭氧消毒用手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治疗主机的加湿型臭氧供应器包括一臭氧产生机、一增湿器,该抽真空装置包括一真空泵。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臭氧消毒用手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臭氧产生机产生的臭氧经过该增湿器之后成为具有湿度的臭氧并送入该臭氧供给用管道。
1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臭氧消毒用手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治疗用配件包括一针管,与该臭氧供给用管道相连通。
1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臭氧消毒用手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治疗用配件包括—草盖。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臭氧消毒用手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罩盖为双层结构,具有内罩、覆盖该内罩的外罩、及连结该外罩与该内罩的连接壁, 其中该连接壁构成内部通道,并与该壳体的该臭氧供给用管道相连通, 该内罩用以覆盖被治疗部位, 该内罩与该外罩之间构成外部通道,且该内罩具有多个第一孔洞,该些第一孔洞连通该内罩与该外罩, 该外罩具有多个第二孔洞,该些第二孔洞与该壳体的该臭氧排出用管道相连通。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臭氧消毒用手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罩盖为单层结构,该罩盖与该壳体连接的一侧具有凹孔。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臭氧消毒用手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被治疗部位包括,皮肤表面、牙齿表面、牙齿根部。
20.一种用于臭氧消毒手持装置的罩盖,其特征在于,该罩盖包括: 内罩,用以覆盖被治疗部位; 外罩,覆盖该内罩;以及 连接壁,连结该外罩与该内罩,其中该连接壁构成内部通道,并与该臭氧消毒手持装置的臭氧供给用管道相连通, 其中该内罩与该外罩之间构成外部通道,并与该臭氧消毒手持装置的臭氧排出用管道相连通, 且该内罩具有多个第一孔洞,该些第一孔洞连通该内罩与该外罩,该外罩具有多个第二孔洞,该些第二孔洞与该臭氧消毒手持装置的该臭氧排出用管道相连通。
21.—种臭 氧消毒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利用罩盖覆盖住被治疗部位;以及 将具有湿度的臭氧通入该罩盖内,并由该罩盖引导该具有湿度的臭氧,使通入的该具有湿度的臭氧被引导到该被治疗部位之后被排出。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臭氧消毒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具有湿度的臭氧的产生方法包括,产生干燥臭氧,使该干燥臭氧通过雾化水气混合之后获得该具有湿度的臭氧。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臭氧消毒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具有湿度的臭氧是相对湿度达40-80%RH的臭氧。
24.一种臭氧浓度感测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感测腔室,具有进气口与出气口 ; 臭氧浓度感测电路模块,固定于该感测腔室中; 三通切换阀,固定于该感测腔室,该三通切换阀具有阀件、第一通路、第二通路、第三通路,并借由该阀件切换该第一通路与该第二通路、该第三通路之间的开闭,其中该第一通路与该进气口相连通,该第二通路用以通入待测气体,该第三通路用以通入冲洗用气体;以及抽气装置,固定于该感测腔室,与该出气口相连通,并位于该出气口的下游侧, 其中该三通切换阀借由该阀件交替地切换该第一通路、该第二通路之间的开状态与该第一通路、该第三通路之间的开状态,当使该第一通路与该第二通路相连通时,该待测气体经由该进气口到达该臭氧浓度感测电路模块,当使该第一通路与该第三通路相连通时,该冲洗用气体经由该进气口到达该臭氧浓度感测电路模块。
25.—种臭氧浓度感测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感测腔室,具有第一气孔与第二气孔,分别作为待测气体的入口与冲洗用气体的入Π ; 臭氧浓度感测电路模块,固定于该感测腔室中;以及 双泵装置,与该第二气孔相连通, 其中该双泵装置交替地切换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的抽气动作,当进行该第一方向的抽气动作时,该待测气体经由该第一气孔到达该臭氧浓度感测电路模块,当进行该第二方向的抽气动作时,该冲洗用气体经由该第二气孔到达该臭氧浓度感测电路模块。
26.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臭氧浓度感测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稀释装置,连接于该三通切换阀的该第二通路的上游侧,以使该待测气体在到达该臭氧浓度感测电路模块之前被稀释。
27.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臭氧浓度感测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稀释装置,连接于该第一气孔的上游侧,以使该待测气体在到达该臭氧浓度感测电路模块之前被稀释。
28.根据权利要求24或25所述的臭氧浓度感测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稀释装置包括并联连接的第一流量控制阀与第二流量控制阀,该第一流量控制阀控制该待测气体的输入流量,该第二流量控制阀控制外气的输入流量。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臭氧浓度感测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流量控制阀、与该第二流量控制阀为固定式节流阀或可调式节流阀。
30.根据权利要求24或25所述的臭氧浓度感测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臭氧浓度报知装置,与该臭氧浓度感测电路模块电连接,以声音或灯信号报知该臭氧浓度是否位于安全范围,或以数字、指针显示臭氧浓度。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臭氧浓度感测模块,其特征在于,该臭氧浓度报知装置包括蜂鸣器、LED灯、IXD显示屏幕、指针尺标至少其中一者。
32.一种臭氧浓度感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感测腔室,并于该感测腔室内固定臭氧浓度感测电路模块; 气体采样步骤,将待测气体送达该臭氧浓度感测电路模块,检测臭氧浓度; 气体冲洗步骤,将冲洗用`气体送达该臭氧浓度感测电路模块;以及 以一预定时间间隔交替重复该气体采样步骤与该气体冲洗步骤。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臭氧浓度感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该待测气体送达该臭氧浓度感测电路模块之前还包括稀释步骤,将该待测气体稀释。
34.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臭氧浓度感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校正步骤,该校正步骤包括: 提供已知浓度臭氧至该臭氧浓度感测电路模块,该臭氧浓度感测电路模块反应出一峰值电压; 提供该冲洗用气体至该臭氧浓度感测电路模块,该臭氧浓度感测电路模块反应出一背景电压;以及 交替重复提供该已知浓度臭氧的步骤与提供该冲洗用气体的步骤,并记录该峰值电压与该背景电压的比例值与该已知臭氧浓度的关系。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臭氧浓度感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气体采样步骤检出的臭氧浓度是根据该气体采样步骤中的该臭氧浓度感测电路模块的峰值电压与背景电压的比例值,并对应该校正步骤中得出的该比例值与该已知臭氧浓度的关系而推算出。
【文档编号】A61C19/06GK103654988SQ201310080468
【公开日】2014年3月26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14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30日
【发明者】高明哲 申请人: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