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治鸡球虫病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27133阅读:5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防治鸡球虫病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与医学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涉及防治鸡球虫病的药物。
背景技术
:我国的养殖业自改革开放以来得以迅速发展,尤其是养鸡业,鸡存栏总量已居世界首位,成为名副其实的养鸡大国。然而,随着养鸡业规模扩大,流动频繁,密度增大,鸡病已成为影响或制约养鸡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如鸡球虫病至今仍是鸡的一种重要疾病。国内外研究表明只要养鸡就有鸡球虫病,世界各地无一幸免;该病常在4-6周龄雏鸡群暴发,引起20-80%死亡率不等,经济损失巨大,有时甚至是毁灭性的,远高于对其它家禽的损失。为此,对该病的防治引起了国内外兽医科技工作者的高度重视。现有技术中公开的防治鸡球虫病的药物有疫苗、西药和中兽药三大类。虽然三者都具有不同程度的防治效果,但也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技术问题,有待于技术创新。如国外出售的卵囊混悬剂疫苗-Coccivac,在生产实践中,虽可使鸡群产生免疫力,但结果鸡群的免疫力参差不齐或不足以产生免疫力,或因摄入卵囊量太多而致病,因而此种疫苗至今未能普遍推广应用,至今对球虫病的免疫机制尚无令人满意的解释;市售的西药如抗生素类(青霉素、土霉素、金霉素等)、磺胺类(磺胺二甲氧嘧啶、·磺胺间甲氧嘧啶等)、呋喃类(呋喃西林、呋喃唑酮等)及其它化学合成制剂(氯苯胍、氨丙啉等)约100多种,上述西药虽然对防治鸡球虫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然而随着多年长期应用,甚至乱用滥用,其疗效逐年降低,用量则逐年增大,抗药性虫株不断形成已成共识,且具有药物残留的隐患,对肉、蛋食品安全构成威胁,如早在1954年就分离出抗磺胺药物的球虫株,随后证明几乎所有的抗球虫药物都有抗药虫株出现,并且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交叉抗药性,令人忧虑,甚至某些西药如氯苯胍连续饲喂可使肉、蛋产生异味,无法食用,而呋喃唑酮和马杜拉霉素则毒性太大,兽医临床实践中常发生两种药物的中毒病例,从而造成损失;其它市售中兽药如球虫康、克球散等虽无上述西药之弊端,但在配方构成和应用方法上也存在某些技术缺陷,要么因配方不严谨而疗效欠佳,要么在应用方法上将中兽药散剂直接拌料喂服,延缓了病鸡对药物有效成分的吸收速率,防治效果也不尽人意。因此,对防治鸡球虫病的药物进行技术创新很有必要。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疗效确切、治愈率较高、无毒副作用、无药物残留、鸡群服用后不易产生抗药性的防治鸡球虫病的纯中草药药物
发明内容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发明人进行了多年的试验研究和反复验证,付出了艰辛的劳动,筛选出多个中草药配方,经优化设计最终确定了本发明的配方,其组成以质量份数表示为:常山5-15份、青蒿5-15份、黄柏5-15份、紫花地丁 5_15份、地骨皮4_12份、胡黄连
4-12份、苦参4-12份、赤芍4-12份、车前子3_10份、生地3_10份、地肤子3_10份、瞿麦3-10份、三七2-6份、川牛膝2-6份。将上述中草药晒干、称重、粉碎至过60-80目筛,混拌均匀即得本发明成品。本发明药物的用法用量如下:A、用法:根据鸡群数量、病情、用量称药粉倒入瓷缸或陶瓮内(忌用铁、铝等金属容器,以免发生反应,影响疗效),再加入药粉量的5-10倍沸水,盖口浸焖30-60分钟。这样可使药物的有效成分充分溶解并析出,待药物温度降至常温时,给鸡群于傍晚前一次投服,连用5-7天。同时降低鸡饲料中粗蛋白的含量(以10-15%为宜),按说明加喂维生素A、维生素K,目的是减缓病情,减少死亡,加速鸡群康复。B、用量:治疗量l_2g/只.日,连用5-7天;预防量0.5-lg/只.日,从3周龄至6周龄连用3周。方剂解析:本发明的药物组方是根据传统的中兽医学理论,结合鸡球虫病的特性经辩证而设计的。该病是指鸡肠道感染一种或多种球虫卵引起的常见原虫病,主要侵袭3月龄以内的雏鸡,成鸡一般是带虫者,其它家禽均可感染发病。但在温暖湿润的条件下,20-40日龄雏鸡最易感染暴发,对养鸡业的危害相当严重。临床表现为病鸡缩颈呆立、羽毛蓬乱、畏寒扎堆、不食或少食,特征性病变为拉带血的稀粪,重者完全拉鲜血,贫血昏迷,抽风死亡;病变部位主要在盲肠和小肠下段,发炎肿胀,比正常大几倍,内容物多为血液、凝血块或条状坏死物。中兽医认为,鸡感外邪即食入外界具侵袭性球虫卵囊,裂殖体在鸡肠上皮细胞内大量繁殖;致使鸡卫气不固,肠粘膜被破坏而引起发炎和上皮细胞崩解,体内的第一道天然屏障遭致破损,外邪趁虚而入,侵袭营血,导致消化机能紊乱,肠内毒素不断累积,湿热毒邪渐盛,最终引起鸡体自身中毒,临床表现为虚脱、贫血、下痢等症状。经辨证该病为典型的湿热虚症。因此,宜确立清热解毒,化湿止痢,行血止血为治则。故本发明配方中首先确立常山、青蒿、黄柏、紫花地丁四味药强强联合组成主力方阵为君药,保证本发明抑杀原虫、清退虚热,解肠痈之毒,除下焦之湿热的有效药力;再选善退虚热的地骨皮、胡黄连,除内蕴湿热有大功的苦参、长于凉血活血、清肿止痛能松弛胃肠平滑肌且缓解其痉挛性疼痛的赤芍共为臣药,协助君药以增强药效;另调善于利 水通淋、清热止血的车前子、长于生津止渴的生地及清热利水有大功的瞿麦、地肤子共为佐药,且四者均富含维生素A,对保护肠壁上皮细胞极为有利,联手辅佐君臣;又派善止血止痛且散瘀的名药三七、长于活血祛瘀又引血下行的川牛膝共为使药,配合君、臣、佐药抑制、剿杀鸡球虫并将体内毒邪排出体外,免除“闭闩留寇”之后顾忧患。综观全方,本发明配方严谨,君、臣、佐、使分工明确而各司其职,协调联动而共奏药效。此外,在临床应用时根据动物营养学等原理,将原来的高蛋白饲料降为低蛋白饲料,粗蛋白含量约为10-15%,同时在饲料中按说明加用维生素A及维生素K,这样可补药力、散毒力,更强化了本发明驱邪扶正作用。因此,本发明比其它现有公开技术的相关药物具有较闻的临床治愈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以说明本发明。实施例1:供试时间:2010年7月。供试地点:河北省隆売县杨江燕养鸡场。供试鸡群:35日龄商品代海兰褐蛋鸡,存栏2400只;因气候湿热,舍内潮湿,通风不良等因素暴发鸡球虫病,同群同舍。供试药物:即本发明的纯中草药制剂,各味原料药均购自河北省安国市东方药城,其组成按质量份数表示为:常山5份、青蒿5份、黄柏5份、紫花地丁 5份、地骨皮4份、胡黄连4份、苦参4份、赤芍4份、车前子3份、生地3份、地肤子3份、瞿麦3份、三七2份、川牛膝2份。将上述中草药晒干、称重、粉碎至过60目筛,搅拌均匀即可得本发明成品。试验组:1200只,用本发明药物治疗。对照组:1200只,用西药氯苯胍治疗。试验组步骤如下:①称药:每日每只鸡用药I克,共称取1200克本发明药物倒入瓷缸内。②浸泡:往缸内加沸水6kg,加盖浸焖30分钟。③投服:待药汁温度降至20_25°C,于傍晚喂食前,给鸡群一次性投入该药液(含药渣),任鸡自由饮服、采食。④其它:降低饲料中的粗蛋白含量至10%,按使用说明添加维生素A和维生素K制剂。⑤疗程:连续用药5天。对照组:称取氯苯胍粉6g,均勻拌入IOOkg粉料,药物浓度为60ppm,任鸡群自由采
食,连续用药5天。试验结果列于下表:单位:只.%
权利要求
1.一种防治鸡球虫病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其组成以质量份数表示为: 常山5-15份、青蒿5-15份、黄柏5-15份、紫花地丁 5_15份、地骨皮4_12份、胡黄连4-12份、苦参4-12份、赤芍4-12份、车前子3_10份、生地3_10份、地肤子3_10份、瞿麦3-10份、三七2-6份、川牛膝2-6份。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鸡球虫病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其组成以质量份数表示为: 常山5份、青蒿5份、黄柏5份、紫花地丁 5份、地骨皮4份、胡黄连4份、苦参4份、赤芍4份、车前子3份、生地3份、地肤子3份、瞿麦3份、三七2份、川牛膝2份。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鸡球虫病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其组成以质量份数表示为: 常山15份、青蒿 15份、黄柏15份、紫花地丁 15份、地骨皮12份、胡黄连12份、苦参12份、赤芍12份、车前子10份、生地10份、地肤子10份、瞿麦10份、三七6份、川牛膝6份。
全文摘要
本发明名称是一种防治鸡球虫病的药物,属医药与医学工程技术领域,其组成以质量份数表示为常山5-15份、青蒿5-15份、黄柏5-15份、紫花地丁5-15份、地骨皮4-12份、胡黄连4-12份、苦参4-12份、赤芍4-12份、车前子3-10份、生地3-10份、地肤子3-10份、瞿麦3-10份、三七2-6份、川牛膝2-6份。将上述中草药晒干、称重、粉碎至过60-80目筛,混拌均匀即可。临床应用时采用沸水浸泡30-60分钟,使药物有效成分充分溶解并析出,以利于病鸡的体内吸收,同时把饲料中的粗蛋白含量降至10-15%左右,并加入规定用量的VA和VK,可提高药效。该药物临床治愈率较高,无不良反应,不易产生耐药性,鸡体内无药物残留。所需原料易得,制作简单,使用方便,可在养鸡业中广泛应用。
文档编号A61K36/86GK103142771SQ20131011181
公开日2013年6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4月2日 优先权日2013年4月2日
发明者贾庄德, 刘晓燕, 王莉, 徐润田, 刘改艳, 高素瑞, 申大军, 王贵彦, 胡景萍, 顾卫博, 邵素云, 鹿瑞麟, 冯伟 申请人:河北工程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