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药物原料及其制剂和用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27126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药物原料及其制剂和用途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环维黄杨星D的药物原料及其制剂和用途。
背景技术
黄杨宁制剂,是以黄杨科植物-小叶黄杨为原料制备得到的制剂,为我国首创的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新药,其中黄杨宁片已被收入《中国药典》2000版、2005版、2010版,上述药物属于传统中药,传统中药在临床应用中,对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作用,但传统中药多以复方药材或复方提取物入药,成分复杂,未知的非定量成分占有相当比例,存在杂质较多,疗效物质不清楚,质量不均一、不稳定,进而导致临床疗效不稳定,发生不良反应后难以查找原因等问题,难于适应中药现代化与国际化的要求。环维黄杨星D系从黄杨科植物小叶黄杨及其同属植物中提取得到的活性单体-生物碱,属孕甾烷衍生物 ,分子式:C26H46N2tlO,药效学研究表明,环维黄杨星D具有明显增强心肌收缩力的作用、具有舒张冠状动脉的作用、具有明显的抗心肌缺血作用、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具有对脑缺血的保护作用;因此,将环维黄杨星D开发成中药新药具有重要意义。文献《环维黄杨星D肝脏毒性机制的研究》,公开了环维黄杨星D原料(环维黄杨星D是中药有效成分,通过提取纯化方法获得;按照现有技术方法,都不可能获得绝对100%的物质,其必然含有一定的杂质成分)通过口服给药后,具有一定的肝毒性,但该文献中并没有针对环维黄杨星D原料组成进行深入的研究。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原因,申请人通过研究发现,环维黄杨星D原料中环常绿黄杨碱C(Cyclovirobuxine C)的含量在一定范围内,该原料的肝毒性显著降低;药效学试验表明,本发明环维黄杨星D具有很好的治疗心绞痛、冠心病、心律失常等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药物原料,药物原料中包括环维黄杨星D和环常绿黄杨碱C,其中环维黄杨星D重量含量为大于95%具小于100%,环常绿黄杨碱C重量含量为大于0.2%且小于5%。上述所述药物原料优选为:环维黄杨星D重量含量大于等于98.0%且小于100%,环常绿黄杨碱C重量含量大于0.2%且小于等于2%。上述所述药物原料优选为:环维黄杨星D重量含量大于等于99.0%且小于100%,环常绿黄杨碱C重量含量大于0.2%且小于等于I %。上述所述药物原料优选为:环维黄杨星D重量含量大于等于99.5%且小于100%,环常绿黄杨碱C重量含量大于0.2%且小于等于0.5%。上述所述的任一一种药物原料制备成的药物制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药物原料在制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药物中的应用。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药物原料在制备治疗心律失常药物中的应用。
上述所述的药物制剂包括口服制剂和注射制剂。上述所述的药物制剂包括片剂、胶囊剂、水针剂、输液剂或粉针剂。上述所述的水针剂组成为环维黄杨星D原料1-3重量份,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盐酸缓冲液适量(调pH = 5-6) ο其中粉针剂的组成为环维黄杨星D原料1-3重量份,甘露醇40-60重量份,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盐酸缓冲液(调PH = 5-6)。注:现有技术中,中药有效成分中含量大于等于80%,即称为该物质,比如现有技术中所述的“环维黄杨星D”皆为“环维黄杨星D药物原料,其环维黄杨星D含量大于等于80%,,。下述试验是在多次试验的基础上,针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的结论性试验。一、肝毒性试验例试验例I对小鼠肝毒性预实验试验药物:试验药物I组:环维黄杨星D含量92.1 %,环常绿黄杨碱C含量7.8%,其余0.1%。上述环维黄杨星D原料的制备方法为: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流动相为lOmmol/L甲酸铵:乙腈(8: 92),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检测。精密称取约IOmg环维黄杨星D对照品至25mL量瓶中,加5mL三氯甲烷溶解,再用乙腈稀释至刻度,作为环维黄杨星D对照品母液,将该母液用乙腈依次稀释成每ImL约含环维黄杨星D为I μ g、2 μ g、5 μ g、10 μ g和20 μ g的环维黄杨星D对照品溶液;精密称取约IOmg环常绿黄杨星C对照品,置25mL量瓶中,加三氯甲烷溶解并稀释至刻度,作为环常绿黄杨星C对照品母液,将该母液用乙腈依次稀释成每ImL约含环常绿黄杨星C为I μ g、2 μ g、5 μ g、10 μ g和20 μ g的环常绿黄杨星C对照品溶液;分别精密量取环维黄杨星D对照品溶液、环常绿黄杨星C对照品溶液各20 μ L,注入色谱仪,记录保留时间。样品制备:取含有环维黄杨星D药物原料(环维黄杨星D含量为81.7% ),加入流动相,溶解完全,用二醇基键合硅胶制备液相柱,根据保留时间,截取环维黄杨星D和环常绿黄杨星C色谱峰溶液,浓缩干燥,得到试验药物原料(其中试验药物原料中其余为未知杂质,无法鉴定出具体物质)。试验药物2组:环维黄杨星D含量94.9%,环常绿黄杨碱C含量4.9%,其余0.2%。上述环维黄杨星D原料的制备方法为: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流动相为lOmmol/L甲酸铵:乙腈(8: 92),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检测。 精密称取约IOmg环维黄杨星D对照品至25mL量瓶中,加5mL三氯甲烷溶解,再用乙腈稀释至刻度,作为环维黄杨星D对照品母液,将该母液用乙腈依次稀释成每ImL约含环维黄杨星D为I μ g、2 μ g、5 μ g、10 μ g和20 μ g的环维黄杨星D对照品溶液;精密称取约IOmg环常绿黄杨星C对照品,置25mL量瓶中,加三氯甲烷溶解并稀释至刻度,作为环常绿黄杨星C对照品母液,将该母液用乙腈依次稀释成每ImL约含环常绿黄杨星C为I μ g、2 μ g、5 μ g、10 μ g和20 μ g的环常绿黄杨星C对照品溶液;分别精密量取环维黄杨星D对照品溶液、环常绿黄杨星C对照品溶液各20 μ L,注入色谱仪,记录保留时间。样品制备:取含有环维黄杨星D药物原料(环维黄杨星D含量为83.9% ),加入流动相,溶解完全,用二醇基键合硅胶制备液相柱,根据保留时间,截取环维黄杨星D和环常绿黄杨星C色谱峰溶液,浓缩干燥,得到试验药物原料(其中试验药物原料中其余为未知杂质,无法鉴定出具体物质)。试验药物3组:环维黄杨星D含量96.3 %,环常绿黄杨碱C含量3.6%,其余0.1%。上述环维黄杨星D原料的制备方法为: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流动相为lOmmol/L甲酸铵:乙腈(8: 92),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检测。精密称取约IOmg环维黄杨星D对照品至25mL量瓶中,加5mL三氯甲烷溶解,再用乙腈稀释至刻度,作为环维黄杨星D对照品母液,将该母液用乙腈依次稀释成每ImL约含环维黄杨星D为I μ g、2 μ g、5 μ g、10 μ g和20 μ g的环维黄杨星D对照品溶液;精密称取约IOmg环常绿黄杨星C对照品,置25mL量瓶中,加三氯甲烷溶解并稀释至刻度,作为环常绿黄杨星C对照品母液,将该母液用乙腈依次稀释成每ImL约含环常绿黄杨星C为I μ g、2 μ g、5 μ g、10 μ g和20 μ g的环常绿黄杨星C对照品溶液;分别精密量取环维黄杨星D对照品溶液、环常绿黄杨星C对照品溶液各20μ g,注入色谱仪,记录保留时间。样品制备:取含有环维黄杨星D药物原料(环维黄杨星D含量为84.7% ),加入流动相,溶解完全,用二醇基键合硅胶制备液相柱,根据保留时间,截取环维黄杨星D和环常绿黄杨星C色谱峰溶液,浓 缩干燥,得到试验药物原料(其中试验药物原料中其余为未知杂质,无法鉴定出具体物质) 。试验药物4组:环维黄杨星D含量99.0 %,环常绿黄杨碱C含量0.8%,其余0.2%。上述环维黄杨星D原料的制备方法为: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流动相为lOmmol/L甲酸铵:乙腈(8: 92),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检测。精密称取约IOmg环维黄杨星D对照品至25mL量瓶中,加5mL三氯甲烷溶解,再用乙腈稀释至刻度,作为环维黄杨星D对照品母液,将该母液用乙腈依次稀释成每ImL约含环维黄杨星D为I μ g、2 μ g、5 μ g、10 μ g和20 μ g的环维黄杨星D对照品溶液;精密称取约IOmg环常绿黄杨星C对照品,置25mL量瓶中,加三氯甲烷溶解并稀释至刻度,作为环常绿黄杨星C对照品母液,将该母液用乙腈依次稀释成每ImL约含环常绿黄杨星C为I μ g、2 μ g、5 μ g、10 μ g和20 μ g的环常绿黄杨星C对照品溶液;分别精密量取环维黄杨星D对照品溶液、环常绿黄杨星C对照品溶液各20 μ g,注入色谱仪,记录保留时间。样品制备:取含有环维黄杨星D药物原料(环维黄杨星D含量为87.3% ),加入流动相,溶解完全,用二醇基键合硅胶制备液相柱,根据保留时间,截取环维黄杨星D和环常绿黄杨星C色谱峰溶液,浓缩干燥,得到试验药物原料(其中试验药物原料中其余为未知杂质,无法鉴定出具体物质)。
试验药物5组:环维黄杨星D含量99.5 %,环常绿黄杨碱C含量0.4%,其余0.1%。上述环维黄杨星D原料的制备方法为: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流动相为lOmmol/L甲酸铵:乙腈(8: 92),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检测。精密称取约IOmg环维黄杨星D对照品至25mL量瓶中,加5mL三氯甲烷溶解,再用乙腈稀释至刻度,作为环维黄杨星D对照品母液,将该母液用乙腈依次稀释成每ImL约含环维黄杨星D为I μ g、2 μ g、5 μ g、10 μ g和20 μ g的环维黄杨星D对照品溶液;精密称取约IOmg环常绿黄杨星C对照品,置25mL量瓶中,加三氯甲烷溶解并稀释至刻度,作为环常绿黄杨星C对照品母液,将该母液用乙腈依次稀释成每ImL约含环常绿黄杨星C为I μ g、2 μ g、5 μ g、10 μ g和20 μ g的环常绿黄杨星C对照品溶液;分别精密量取环维黄杨星D对照品溶液、环常绿黄杨星C对照品溶液各20 μ L,注入色谱仪,记录保留时间。样品制备:取含有环维黄杨星D药物原料(环维黄杨星D含量为88.2% ),加入流动相,溶解完全,用二醇基键合硅胶制备液相柱,根据保留时间,截取环维黄杨星D和环常绿黄杨星C色谱峰溶液,浓缩干燥,得到试验药物原料(其中试验药物原料中其余为未知杂质,无法鉴定出具体物质)。

试验药物6组:环维黄杨星D含量99.7 %,环常绿黄杨碱C含量0.2 %,其余0.1%。

上述环维黄杨星D原料的制备方法为: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流动相为lOmmol/L甲酸铵:乙腈(8: 92),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检测。精密称取约IOmg环维黄杨星D对照品至25mL量瓶中,加5mL三氯甲烷溶解,再用乙腈稀释至刻度,作为环维黄杨星D对照品母液,将该母液用乙腈依次稀释成每ImL约含环维黄杨星D为I μ g、2 μ g、5 μ g、10 μ g和20 μ g的环维黄杨星D对照品溶液;精密称取约IOmg环常绿黄杨星C对照品,置25mL量瓶中,加三氯甲烷溶解并稀释至刻度,作为环常绿黄杨星C对照品母液,将该母液用乙腈依次稀释成每ImL约含环常绿黄杨星C为I μ g、2 μ g、5 μ g、10 μ g和20 μ g的环常绿黄杨星C对照品溶液;分别精密量取环维黄杨星D对照品溶液、环常绿黄杨星C对照品溶液各20 μ L,注入色谱仪,记录保留时间。样品制备:取含有环维黄杨星D药物原料(环维黄杨星D含量为88.9% ),加入流动相,溶解完全,用二醇基键合硅胶制备液相柱,根据保留时间,截取环维黄杨星D和环常绿黄杨星C色谱峰溶液,浓缩干燥,得到试验药物原料(其中试验药物原料中其余为未知杂质,无法鉴定出具体物质)。上述试验药物原料2g,临用前加入2000ml注射用水,用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盐酸缓冲液调节PH值5.5,灭菌后备用。空白对照组,加注射用水,用等体积的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盐酸缓冲液,混合完全,备用。试验动物:KM小鼠,雌雄各半,健康适龄,体重18_22g,北京大学医学部实验动物中心提供。试验方法:取小鼠,雌雄各半,按体重和性别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试验药物组,每组10只,小鼠尾静脉给药,给药量为0.035mg/kg,空白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的注射用水,连续给药3天,于末次给药30分钟后,取血3000r/min离心IOmin,取血清,按相关照试剂盒说明书的操作说明,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ALT、AST,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ALB、ALP、TBI水平。取血后剖取小鼠肝脏称重并计算脏器指数。试验结果:见表I和表2。表I对小鼠血清肝功指标的影响

权利要求
1.一种药物原料,其特征在于药物原料包括环维黄杨星D和环常绿黄杨碱C。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药物原料,其中环维黄杨星D重量含量为大于95%且小于100%,环常绿黄杨碱C重量含量为大于0.2%且小于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药物原料,其中环维黄杨星D重量含量为大于等于98.0 %且小于100%,环常绿黄杨碱C重量含量为大于0.2%且小于等于2% ;或者环维黄杨星D重量含量为大于等于99.0%且小于100%,环常绿黄杨碱C重量含量为大于0.2%且小于等于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药物原料,其中环维黄杨星D重量含量为大于等于99.5%且小于100%,环常绿黄杨碱C重量含量为大于0.2%且小于等于0.5%。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药物原料制备成的药物制剂。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药物原料在制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药物中的应用。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药物原料在制备治疗心律失常药物中的应用。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药物原料制备成的药物制剂,其中药物制剂包括口服制剂和注射制剂。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药物原料制备成的药物制剂,其中药物制剂包括片剂、胶囊剂、水针剂、输液剂或粉针剂。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药物原料制备成的药物制剂,其中水针剂组成为环维黄杨星D原料1-3重量份,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盐酸缓冲液;其中粉针剂的组成为环维黄杨星D原料1-3重量份,甘露醇40-60重量份,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盐酸缓冲液。
全文摘要
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药物原料及其制剂和用途,其中药物原料包括环维黄杨星D和环常绿黄杨碱C。通过研究发现,环维黄杨星D原料中环常绿黄杨碱C的含量在一定范围内,该原料的肝毒性显著降低;药效学试验表明,本发明环维黄杨星D原料具有很好的治疗心绞痛、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作用。
文档编号A61K31/57GK103172692SQ20131011147
公开日2013年6月26日 申请日期2013年4月2日 优先权日2013年4月2日
发明者曹捷, 高帆, 周战, 尚磊 申请人:西藏易明西雅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