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奶牛乳房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剂和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27473阅读:3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防治奶牛乳房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剂和应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涉及防治奶牛乳房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剂,还涉及该中药组合物的应用。
背景技术
乳房炎,即奶肿、奶黄、乳痈,是痰、湿、气、血郁结不散,化而为炎所致。据报道,奶牛挤完奶后,乳头括约肌完全收缩需长达I小时,使乳头孔长时间处于开放状态,为病原微生物进入乳池提供了方便,因此被认为是奶牛乳房炎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实践中在奶牛乳房炎高发季节曾有很多养殖户用抗生素软膏在乳头孔给药进行防治,但由于是非干奶期使用,势必会引起抗生素的残留。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的提高,抗生素用于防治奶牛乳房炎也受到一定的限制。中药在防治奶牛乳房炎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也是很多学者研究的热点和重点,目前在防治乳房炎的剂型有注射剂、粉针剂、涂膜剂、膏剂等。但由于血乳屏障或皮肤屏障作用下,乳池中很难达到有效药物浓度,治疗效果往往不理想。为了使药物能在乳池中达到有效浓度,现有技术中也有将药物灌注到乳池中,但采用这种方式给药其操作非常困难,需要专业人士专业工具。王九峰等人通过“乳房炎乳头药浴剂”在体表形成一层薄膜,从而达到抑杀乳头孔病原菌的作用,但奶牛在挤完奶后I个小时内难免会躺卧牛场,势必会引起薄膜的破裂,加之牛床中大量病原微生物,又会进入未完全闭合的乳头孔引起发病。另夕卜,临床调查发现乳头药浴剂存在使用不便、药效维持时间短等缺点。因此,开发一种防治奶牛乳房炎药物,能够有效阻止病原菌通过乳头孔,并能抑杀乳头孔中的病原菌是防治奶牛乳房炎的重要途径。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治奶牛乳房炎的中药组合物,配方独特,符合中药配伍原则,对乳房炎的防治效果好。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防治奶牛乳房炎的中药组合物,所述中药组合物由黄连、桅子和五倍子按重量比为2:2-4:2-1 组成。优选的,所述中药组合物由黄连、桅子和五倍子按重量比为2:2:1组成。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防治奶牛乳房炎的制剂,其技术方案为:
2.含有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制剂。为了方便给药,最佳剂型为软膏剂,制得的软膏剂能够采用乳头给药,既可阻止病原菌通过开放的乳头孔(病原菌进入乳池的主要途径,因为奶牛挤完奶乳头孔会长时间开放),又可以抑杀乳头孔和乳池中的病因菌。优选的,所述软膏剂包括重量百分比为10-15%的黄连、桅子和五倍子流浸膏。优选的,所述软膏剂包括重量百分比为13%的黄连、桅子和五倍子流浸膏。
更优选的,黄连和桅子流浸膏的制备方法为:取配方量的黄连和桅子,用体积分数为75%的乙醇提取,提取液浓缩至药材总重量,得醇提液;药渣加水提取,提取液浓缩至药材总重量,得水提液,然后合并醇提液和水提液,浓缩,得黄连和桅子流浸膏。更优选的,黄连和桅子流浸膏的制备方法为:取配方量黄连和桅子,加入相当于黄连和桅子重量5倍的体积分数为75%的乙醇浸泡30分钟,然后在温度为80°C条件下回流提取2次,每次I小时,滤液浓缩至药材总重量,得醇提液;滤渣中加入相当于滤渣重量8倍的水,加热提取3次,每次提取I小时,收集滤液,并将滤液浓缩至相当于药材总重量,得水提液,然后合并醇提液和水提液,并浓缩至相当于药材总重量,得黄连和桅子流浸膏。优选的,五倍子流浸膏的制备方法:取配方量的五倍子,加入相当于五倍子重量15倍的水,在温度为100°C条件下提取2次,每次2小时,过滤收集滤液然后浓缩至相当于五倍子重量,得五倍子流浸膏。本发明的目的之三在于提供上述中药组合物的应用,技术方案为:
所述中药组合物在制备防治奶牛乳房炎的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公开的防治奶牛乳房炎的中药组合物,配方独特,配方中添加了桅子,具有清热解毒,收缩平滑肌的作用,同时能够加强乳头孔的闭合,阻止病原菌进入乳头孔;本发明还公开了将中药组合物制成流浸膏,然后添加常规辅料制成制齐U (如软膏剂),可以采用乳头给药,克服了采用肌注或静注给药不能有效透过血乳屏障,透皮给药不能有效通过皮肤屏障,而不能使药物在乳池中达到有效浓度的缺陷,同时也克服了乳房灌注剂需要专业人士专业工具等操作上的困难;而使用本发明的中药软膏剂,能够使药物中的有效成分进入乳池中并达到有效药物浓度,对防治奶牛乳房炎的效果好,由于采用软膏剂,具有使用方便,每次仅需使用几克即可,并且便于去除,只需在挤牛奶是挤出弃去即可,对牛奶无污染,能够满足食品安全的需要。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进行详细的描述。实施例1
防治奶牛乳房炎的中药组合物,其处方如下:
处方1:黄连、桅子和五倍子重量比为2:2:1。处方2:黄连、桅子和五倍子重量比为2:2:2。处方2:黄连、桅子和五倍子重量比为2:4:1。实施例2 中药流浸膏的制备
1.制备黄连、桅子流浸膏:
分别取配方量的黄连和桅子,加入相当于黄连和桅子重量5倍的体积分数为75%的乙醇浸泡30分钟,然后在温度 为80°C条件下回流提取2次,每次I小时,过滤分别收集滤液和滤渣,将收集的滤液浓缩至相当于药材总重量,记为滤液A ;将收集的滤渣中加入相当于滤渣重量8倍的水,加热提取3次,每次提取I小时,过滤收集滤液,并将滤液浓缩至相当于药材总重量,记为滤液B,然后合并滤液A和滤液B,并浓缩至相当于药材总重量,得黄连、桅子流浸膏。
2.制备五倍子流浸膏 取配方量的五倍子,加入相当于五倍子重量15倍的水,在温度为100°C条件下提取2次,每次2小时,过滤收集滤液然后浓缩至相当于五倍子重量,得五倍子流浸膏。将制备的黄连、桅子流浸膏和五倍子流浸膏混合,得中药流浸膏。所得中药流浸膏中每ImL中药流浸膏中相当于Ig生药。实施例3
防治奶牛乳房炎的中药软膏剂,其制备方法可以采用常规制备软膏剂的方法,优选方法为:
取甘油、三乙醇胺、蒸馏水作为水相,然后加入苯甲酸、尼泊金、亚硫酸氢钠和EDTA 二钠溶于水相中,然后取硬酯酸、羊毛脂、液体石蜡、白凡士林按质量比为4:2.5:1.5:1混合后作为油相,然后将油相与水相混合并水浴加热至85°C进行熔融,再加入十二烷基硫酸钠、吐温-80和十八醇作为乳化剂,以8(Tl00r/min的速度按同一方向搅拌均勻,然后取配方量的中药流浸膏加入与基质混合液中,混合均匀,冷凝,即得防治奶牛乳房炎的中药软膏剂。制得的防治奶牛乳房炎的中药软膏剂中,中药流浸膏的重量百分比为15%,油相的重量百分比为20%,乳化剂的重量百分比为5%,甘油重量百分比为5%,三乙醇胺的重量百分比为1.489%,苯甲酸的重量百分比为0.25%、尼泊金防腐剂的重量百分比为0.1%、亚硫酸氢钠的重量百分比为0.5%,EDTA 二钠的重量百分比为0.01%,余量为水,其中乳化剂的HLB值为13。进一步,中药流浸膏的重量百分比在10-15%范围内,乳化剂在3-5%范围内均能制成防治奶牛乳房炎的中药软膏剂。实施例4
从荣昌县某奶牛场分离4株乳房炎病原菌(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F群链球菌、B链球菌和D链球菌)和2株标准菌(为链球菌(1886)和链球菌(588))为受试菌株,将本发明公开的中药流浸膏与15种中药制成提取液进行体外抑菌试验,结果如表I所示。表1、15种中药提取液对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的MIC值(mg/mL)
权利要求
1.防治奶牛乳房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由黄连、桅子和五倍子按重量比为2:2_4:2_1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防治奶牛乳房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由黄连、桅子和五倍子按重量比为2:2:1组成。
3.含有权利要求1或2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制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剂为软膏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软膏剂含有重量百分比为10-15%的黄连、桅 子和五倍子的流浸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软膏剂包括重量百分比为13%的黄连、桅子和五倍子流浸膏。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制剂,其特征在于:黄连、桅子流浸膏的制备方法:取配方量的黄连和桅子,用体积分数为75%的乙醇提取,提取液浓缩至药材总重量,得醇提液;药渣加水提取,提取液浓缩至药材总重量,得水提液,然后合并醇提液和水提液,浓缩,得黄连、桅子流浸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剂,其特征在于:黄连、桅子流浸膏的制备方法为:取配方量黄连和桅子,加入相当于黄连和桅子重量5倍的体积分数为75%的乙醇浸泡30分钟,然后在温度为80°C条件下回流提取2次,每次I小时,滤液浓缩至药材总重量,得醇提液;滤渣中加入相当于滤渣重量8倍的水,加热提取3次,每次提取I小时,收集滤液,并将滤液浓缩至相当于药材总重量,得水提液,然后合并醇提液和水提液,并浓缩至相当于药材总重量,得黄连、桅子流浸膏。
9.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制剂,其特征在于:五倍子流浸膏的制备方法:取配方量的五倍子,加入相当于五倍子重量15倍的水,在温度为100°C条件下提取2次,每次2小时,过滤收集滤液然后浓缩至相当于五倍子重量,得五倍子流浸膏。
10.权利要求1或2所述中药组合物在制备防治奶牛乳房炎的药物中的应用。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防治奶牛乳房炎的中药组合物,由黄连、栀子和五倍子按重量比为2:2-4:2-1组成,配方独特,符合中药配伍原则,通过黄连、五倍子与栀子配伍,利用栀子具有清热解毒,收缩平滑肌的作用,能够加强乳头孔的闭合,阻止病原菌通过乳头孔;本发明还公开了含有上述中药组合物的制剂,将黄连、栀子流浸膏和五倍子流浸膏组合,然后添加常规辅料制成中药软膏剂,该制剂为纯中药制剂,安全性高,避免残留,可在泌乳期使用;并且给药方式采用乳头孔给药,能够阻止病原菌通过乳头孔进入乳池,同时还能抑杀乳头孔和乳池中的病原菌,能够有效防止奶牛乳房炎。
文档编号A61P15/14GK103191232SQ20131012482
公开日2013年7月10日 申请日期2013年4月11日 优先权日2013年4月11日
发明者陈红伟, 李英伦, 刘娟, 吴俊伟, 魏述永 申请人:西南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