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烧烫伤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22564阅读:6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用于烧烫伤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由泥鳅表皮黏液中提取得到的材料而制成的药物配方。
背景技术
泥鳅系鳅科动物,肉或全体可入药,收载与《中药大辞典》。其主要功能为补脾益气、保肝除黄、清热解毒、消痞散结,民间常用其黏液治疗痈肿、中耳炎,用活泥鳅捣碎外敷治疗乳腺癌、骨髓炎等,疗效显著,近代也被用于治疗传染性肝炎、消渴病、高血糖等疾病。
泥鳅多糖是从泥鳅黏液中提取的一种游离活性多糖,通常认为泥鳅多糖的生物学功能包括:1.泥鳅多糖的护肝作用泥鳅具有保肝除黄,清热解毒之功效,民间用泥鳅散治疗黄疸型肝炎,有报道泥鳅及其花叶对实验性肝损伤有多方面的抑制作用(中医药学报2001年第29卷第4期)。泥鳅滑液有护肝作用的活性成分,经动物实验研究,泥鳅多糖对小鼠肝脏的实验性损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2.泥鳅多糖的抗氧化作用有人(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2001年第32期215 218页)采用化学发光法和分光光度法在多种化学模拟体系中研究泥鳅多糖清理活性氧的作用,证实泥鳅多糖对多种活性氧具有直接清除作用,提出泥鳅多糖能在抗肿瘤、防衰老、抗炎症、调血脂等方面的作用有待进一步开发。
烧伤为热力、化学物质、电能、放射线等引起的皮肤、粘膜甚至深部组织的损害,其中皮肤热力烧伤最为多见。中国烧伤的年发病人数约为2000万人,每年因意外伤害的死亡人数,烧伤仅次于交通事故。烧伤的治疗主要采用中药或西药的方法,其中西药治疗主要使用抗生素类药物来避免伤口感染。中药及其制剂治疗烧伤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治疗方式。
烧伤造成后,促进伤口愈合以及预防伤口感染是治疗的两个关键,保持伤口的无菌性、透气性以及创伤部位的营养供给尤为重要。大面积烧伤病人通常同时存在营养不良、 免疫功能低下和感染,三者互为因果。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烧烫伤的药物。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用于烧烫伤的药物,包括泥鳅多糖。
还包括常规治疗烧烫伤的药物成药物组合物。
所述常规烧烫伤药物为金霉素、或紫草油。
所述泥鳅多糖的提取方法为:清水饲养泥鳅,每隔12 24小时用多层纱布过滤饲养用清水,试管收集滤液,冷冻保存;通过凝胶过滤色谱,提 取黏液中分子量在200(Γ30000之间的组分,然后经-2(T-50°C冷冻干燥成粉或喷雾干燥成小颗粒保存。
所述泥鳅为大鳞泥鳅、内蒙古泥鳅、青色泥鳅、拟泥鳅、二色中泥鳅等体表可以产生黏液的泥鳅。
所述药物的使用方法:将泥鳅多糖干粉溶于纯水中,调节黏度至1X10-3 Pa.s 0.1 Pa.s后使用。
泥鳅多糖干粉中加入烧烫伤药物,再调节黏度。
所述用于烧烫伤药物的使用是直接将药物均匀涂覆在烧烫伤创伤表面,以全部覆盖创伤表面且不产生流动为宜。使用过程中,可在多糖敷料表面覆盖清水或药物浸润的纱布,保湿、防污,敷药3小时飞天后,将多糖敷料用清水清洗,重新涂覆,直至治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积极效果是:(I)本发明取材容易,成本低廉,加工过程简单,可用于大规模生产。充分利用泥鳅表皮分泌黏液的生物特征,可促进创口愈合,尤其是材料天然、成本低廉且不产生任何不良反应。
(2)本发明充分利用了泥鳅多糖抗菌性、抗氧化性、水溶性、抗炎性等生物活性,本发明药物,不仅可以保持伤口的透气性,还可以保湿、杀菌、提供营养、能量,解决了传统烧伤药无法抑制伤口细菌生长、不透气、易干燥等难题。无论对丰富烧烫伤药物,还是对泥鳅资源的充分利用和环境的零污染,都具有重大贡献。
(3)与此同时,泥鳅多糖可分解成为游离单糖,为烧伤部位提供养分,促进新皮肤的生长。


图1:每天小鼠愈合数目占总数目百分比。
图2:无疤痕小鼠数目占总数目百分比。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泥鳅多糖提取:清水饲养泥鳅,每隔12 24小时用多层纱布过滤饲养用清水,试管收集滤液,通过凝胶过滤色谱纯化,提取黏液中分子量在200(Γ30000之间的组分,然后经-2(T-5(TC冷冻干燥成粉或喷雾干燥成小颗粒保存。
将多糖溶于纯水中,形成黏稠度在I X 10-3 Pa.s^0.1 Pa.s之间的黏稠状液体, 用于小白鼠实验。
采用小白鼠生物检测法,取2组健康昆明小白鼠,体重20 ± 10g,背部减毛固定,清醒状态下高压蒸汽造成体表面积109Γ20%烫伤,伤后实验组用泥鳅多糖类烧伤药物处理伤口,对照组用生理盐水处理。每隔12小时处理一次,每天观察伤口愈合情况。
最终,如图1、2所示,用泥鳅多糖类烧伤药物处理伤口的实验组小鼠伤口愈合速率比对照组快、留疤少,说明泥鳅多糖类烧伤药物对烧伤治疗效果良好,达到了治疗烧伤烫伤的目的。
实施例2在调黏液时,按质量比在黏液中ιο:ι加入`市售金霉素骨剂(每Ig骨剂含盐Ife金霉素约0.005g),对照组为生理盐水,其余步骤同实施例1。
结果表明15天愈合比例高出对照组50%,留疤率比对照组少62%。
实施例3在调黏液时按质量比在黏液中5:1加入紫草油,对照组为生理盐水,其余步骤同实施例I。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 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烧烫伤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包括泥鳅多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常规治疗烧烫伤的药物。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常规烧烫伤药物为金霉素或紫草油。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泥鳅多糖的提取方法为:清水饲养泥鳅, 每隔12 24小时用多层纱布过滤饲养用清水,试管收集滤液,冷冻保存;通过凝胶过滤色谱,提取黏液中分子量在200(Γ30000之间的组分,然后经-2(T-5(TC冷冻干燥成粉或喷雾干燥成小颗粒保存。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泥鳅为大鳞泥鳅、内蒙古泥鳅、青色泥鳅、拟泥鳅、二色中泥鳅等。
6.权利要求1所述药物的使用方法:将泥鳅多糖干粉溶于纯水中,调节黏度至1X10_3 Pa.s 0.1 Pa.s后使用。
7.如权利要求 6所述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泥鳅多糖干粉中加入烧烫伤药物,再调节黏度。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医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用于烧烫伤治疗的药物。收集泥鳅表面分泌黏液,并对其中全多糖或活性多糖混合物提取、干燥制备成小颗粒。将多糖颗粒溶于水中,形成黏稠状物质,也可以在其中加入治疗烧烫伤的药物,将黏液涂覆在烧烫伤创口的表面,达到保湿、抑菌、透气及为创口提供营养的目的。本发明的特点充分利用泥鳅表皮分泌黏液的生物特征,可促进创口愈合,尤其是成本低廉且不产生任何不良反应。
文档编号A61P17/02GK103202852SQ20131013663
公开日2013年7月17日 申请日期2013年4月19日 优先权日2013年4月19日
发明者焦丰龙, 洪一江, 张维冰 申请人:南昌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