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28117阅读:16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一种治疗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的中药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的中药。
背景技术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以胃黏膜上皮和腺体的萎缩、粘膜变薄、粘膜肌层增厚及伴有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为特征的慢性疾病,是临床常见病和难治病。国内外学者大多认为此病变遵循:正常胃黏膜一慢性萎缩性胃炎一肠上皮化生一不典型增生一胃癌的发展规律,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及不典型增生是胃癌前病变,且临床尚无疗效显著的治疗药物,而中医对本病的防治有独到的优势,本病属中医学“痞满”、“胃脘痛”、“嘈杂”等范畴。历代医家认为本病多由饮食不洁或不节、情志因素(抑郁、恼怒等不良情绪)、劳累过度等导致,治疗上多采用健脾理气、活血化瘀等为治疗大法,虽取得一定疗效,但是疗效并不显著。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通过化浊解毒法治疗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的中药。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 一种治疗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的中药,包括如下重量的组分:石菖蒲10-12g、藿香6-10g、佩兰6-10g、金钱草10-15g、垂盆草10-15g、蒲公英12_15g、连翅6-10g、陈皮 6-9g、茵陈 10-15g、冬凌草 12-15g、全蝎 7_9g、桅子 10_12g、山慈菇 12_15g。
优选地,所述的治疗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的中药包括如下重量的组分:石菖蒲12g、藿香10g、佩兰10g、金钱草15g、垂盆草15g、蒲公英12g、连翘10g、陈皮6g、茵陈15g、冬凌草12g、全蝎9g、桅子12g、山慈燕12g。
萎缩性胃炎可由外感之邪内陷,或饮食不节,或过食膏粱厚味,或嗜食烟酒,损伤脾胃助湿生热,湿久化生浊邪,酿生毒邪,浊毒为患;又可因情志不畅,或忧思郁怒,导致肝气不舒,肝郁气滞,木郁土壅,脾失健运,聚水生湿,日久变浊;同时,脾不升清,浊气不降,壅滞中焦,湿浊蕴久,酿生毒邪,浊毒并见,合而为患,损伤胃络。或因先天禀赋不足,脾胃素虚,生化乏源,胃失荣养,致运化失司,浊毒内蕴,损伤胃膜,渐而黏膜萎缩。其演变规律为:多由肝郁气滞,木旺克土,脾虚湿盛,继而积湿成浊,浊郁化热,热蕴成毒,浊毒之邪深伏胃脉血分,最终形成慢性·萎缩性胃炎繁杂的病理改变。
本发明认为浊毒既是胃癌前病变的致病因素,又是其病理产物,浊毒内蕴是胃癌前病变发生的关键病机。从胃镜表现来看,胃癌前病变患者浊毒蕴于胃腑,导致胃络损伤,腐熟运化功能减退,气血生化乏源,气血亏虚,胃黏膜失于濡养,导致腺体萎缩肠化和异型增生的出现。因此,针对浊毒内蕴这一病机,本发明在临床中采用化浊解毒为大法治疗胃癌前病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本发明配方中藿香、佩兰芳香化浊,芳香之品悦脾醒脾,内消湿浊;茵陈清热利湿,与藿香,佩兰等配伍用于治疗脾胃肝胆湿热之口粘,胸闷,黄疸等;石菖蒲辛温芳香,善化湿浊、醒脾胃、行气滞、消胀满;陈皮理气开胃、燥湿化痰;桅子苦寒清降,能清泻三焦火邪;垂盆草以清热利湿,护肝降酶;蒲公英、连翘、山慈菇清热解毒,消肿散结;金钱草、冬凌草清热解毒,散瘀消肿;全蝎对不典型增生、肠上皮化生治疗尤效。诸药合用,共凑化浊解毒活血之功,能消除胃黏膜炎症,有效地改善胃黏膜血流情况,使萎缩和肠化的腺体恢复正常,从而逆转胃癌前病变。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藿香可抑制肠管痉挛性收缩及内脏绞痛,增加胃酸分泌,提高胃蛋白酶活性;佩兰生物总碱具有抗肿瘤活性,可刺激胃粘膜、促进胃液分泌、帮助消化;茵陈煎剂、热水提取物等均有促进胆汁分泌和排泄作用;石菖蒲煎剂可促进消化液分泌,制止胃肠的异常发酵;陈皮有抗炎、抗溃疡、利胆作用;桅子有提高机体抗病能力、改善肝脏和胃肠系统的功能以及减轻胰腺炎等药理作用;垂盆草对降低血清转氨酶有一定作用,且可使患者的口苦、胃口不好、小便黄赤等湿热症状减轻或消除;蒲公英地上部分水提取物能活化巨噬细胞,有抗肿瘤作用;山慈菇所含秋水仙碱有抗肿瘤作用。金钱草具有排石,抑菌,抗炎作用,对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均有抑制作用。冬凌草有良好清热毒、活血止痛、抑菌、抗肿瘤作用。全蝎有效抗癌成分对人胃癌细胞株MGC-803有明显的细胞毒性和生长抑制作用。
本发明中药的服用方法为:取所述重量的各组分,第一煎加水400mL,浸泡lh,煎30min,取汁200mL ;第二煎加水400mL,煎20min,取汁200mL。将2次药液混合后,分早晚2次空腹服,每日I剂。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治疗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的中药,包括如下重量的组分:石菖蒲12g、藿香10g、佩兰10g、金钱草15g、垂盆草15g、蒲公英12g、连翅10g、陈皮6g、茵陈15g、冬凌草12g、全蝎9g、桅子12g、山慈燕12g。
实施例2 一种治疗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的中药,包括如下重量的组分:石菖蒲10g、藿香8g、佩兰8g、金钱草 10g、垂盆草13g、蒲公英15g、连翅6g、陈皮9g、茵陈10g、冬凌草15g、全蝎8g、桅子10g、山慈燕15g。
实施例3 一种治疗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的中药,包括如下重量的组分:石菖蒲llg、藿香6g、佩兰6g、金钱草13g、垂盆草10g、蒲公英14g、连翅8g、陈皮7g、茵陈12g、冬凌草13g、全蝎7g、桅子llg、山慈燕14g。
患者使用本发明药物的临床统计资料: 一、一般资料 观察病例共229例,均来源于河北省中医院消化科门诊及住院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19例,男72例,女47例;年龄25 76岁,平均43.6岁;病程9 32.1年,平均12.5年。胃镜及病理检查:伴肠上皮化生78例,伴不典型增生41例。
对照组110例,男66例,女44例;年龄24 71岁,平均41.9岁;病程10 31.9年,平均11.7年;胃镜及病理检查:伴肠上皮化生72例,伴不典型增生38例。
二、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 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2006年,上海)制定的标准。中医诊断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证候诊断标准:①脾胃湿热证:主症:胃脘胀满,胀痛,口苦,恶心呕吐,舌质红、苔黄腻。次症:胃脘灼热,口臭,尿黄,胸闷,脉滑数。②胃络瘀血证:主症:胃脘胀满,刺痛,痛处拒按,痛有定处,舌质暗红或有瘀点、瘀斑。次症:黑便,面色暗滞,脉弦涩。具备主症两个症状和次症两个症状即为池毒内蕴证。
三、治疗方法 治疗组:按照上述服药方法服用本发明中药。3个月为一疗程,治疗两个疗程。
对照组:采用胃复春片(杭州胡庆余堂生产。组成:红参、香茶菜、枳壳。0.359g/片),每次4片,每天3次,饭前30min服用。三个月为I个疗程,治疗两个疗程。
两组在治疗时停用其他治疗慢性胃炎的西药。
四、疗效评定标准 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临床痊愈: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胃镜检查胃黏膜炎症明显好转或达轻度,病理组织学检查示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恢复正常或已经消失;显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胃镜检查胃黏膜炎症好转,病理组织学检查示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恢复正常或减轻2个级度;有效:主要症状和体征明显减轻,胃镜检查胃黏膜炎症病变范围缩小一半以上,病理组织学检查示慢性炎症减轻I个级度以上,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减轻;无效:达不到上述标准或进一步恶化
五、治疗结果统计 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I) 治疗组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76%,对照组为65.00%,两组比较,经X 2检验,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
表I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重量的组分:石菖蒲10-12g、藿香6-10g、佩兰6-10g、金钱草10-15g、垂盆草10-15g、蒲公英12-15g、连翘6-10g、陈皮6-9g、茵陈10-15g、冬凌草12_15g、全蝎7_9g、桅子10_12g、山慈燕 12_15g。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重量的组分:石菖蒲12g、藿香10g、佩兰10g、金钱草15g、垂盆草15g、蒲公英12g、连翘10g、陈皮6g、茵陈15g、冬凌草12g、全蝎9g、桅子12g、山慈菇12g。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的中药,包括石菖蒲、藿香、佩兰、金钱草、垂盆草、蒲公英、连翘、陈皮、茵陈、冬凌草、全蝎、栀子、山慈菇等。本发明中药各组分共凑化浊解毒活血之功,能消除胃黏膜炎症,有效地改善胃黏膜血流情况,使萎缩和肠化的腺体恢复正常,从而逆转胃癌前病变。
文档编号A61K36/898GK103230519SQ201310151370
公开日2013年8月7日 申请日期2013年4月27日 优先权日2013年4月27日
发明者李佃贵, 王彦刚, 杜艳茹 申请人:李佃贵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