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顽固性呃逆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28342阅读:37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顽固性呃逆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治疗顽固性呃逆的中药。
背景技术
呃逆即打嗝,指气从胃中上逆,喉间频频作声,声音急而短促,是由横膈膜痉挛收缩引起的一个生理上常见的现象。呃逆的原因有多种,一般病情不重,可自行消退。但有些病例也可持续较长时间,成为顽固性呃逆。顽固性打嗝多发生在中老年人群。西医临床上无法准确判断具体病因,亦无好的治疗方法。目前,临床上建议采用中医治疗方法。西医认为是由于膈肌痉挛所致,而中医辨证时可分为胃寒、胃热、脾虚胃燥、气机郁滞证等。中药对顽固性打嗝有很好的疗效,没有副作用,可以避免滥用西药对人体造成的二次伤害。目前治疗方法有:1一般疗法包括:吸气后屏气法,按压双眼球法,颈动脉窦压迫疗法,含水屏气法等。2颈椎横突旁注射疗法。3西药治疗。一般疗法操作不当均对人体产生危害,且治标不治本。颈椎横突旁注射疗法和西药疗法的副作用较大,有心脑疾病者不适宜采用。临床治疗部分病例反复发作,经久不愈、病程延长,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经济负担和精神痛苦。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根据中医理论,通过数年的药物筛选和反复临床验证,提供一种治疗呃逆的中药,疗效显著,且无毒副作用,能有效地治疗顽固性呃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顽固性呃逆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的原料药物制成的:代赫石40克,党参15克,旋复花(絹包)15克,杷叶15克,半夏12克,陈皮12克,桂枝12克,竹茹12克,丁香10克,枳壳10克,甘草10克。取本发明原料药物,将药材经筛选、常规加工炮制后,每剂药物先加水300ml,没过药面为宜,浸泡30分钟,每付药物煎至IOOml。每日一剂,每日二次,早、晚服用,连服3剂可愈。本发明中的代赫石:味苦,性寒,归肝、心经,具有镇逆、止血、平肝的功效。党参:味甘,性平,归脾、肺经,具有补中益气、健脾益肺的功效,用于脾肺虚弱、气短心悸、食少便溏、虚喘咳嗽、内热消渴。旋复花(絹包):味甘、苦,性温,归肺、肝、胃经,具有消痰、下气、软坚、行水的功效。用于消胸上痰结、唾如胶漆、心胁痰水、膀胱留饮、止呕逆不下食。杷叶:味苦,性凉,归胃、肺经,具有清肺和胃、降气化痰的功效,用于肺热喘咳、胃热呕哕、烦渴等征。半夏:味辛,性温,入脾、胃经,具有燥湿化痰、和胃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的功效,用于痰湿水饮、呕吐、咳喘等症。陈皮:味辛、苦,性温,入脾经、胃经、肺经,具有理气健脾、调中利水、燥湿化痰、消膈气的功效,用于胸腹胀满湿阻中焦、脘腹痞胀消化不良、以及恶心呕吐等症。桂枝:味辛、甘,性温,归心、肺、膀胱经,具有发汗解肌、温经通脉、助阳化气、散寒止痛的功效,用于散寒解表、温通经脉、通阳化气。竹茄:味辛,性平,具有清热泻火、涤痰凉血、除烦开郁的功效,用于风湿痹痛、症瘕、祛风、散瘀、 解毒。丁香:味甘、辛,性大热,归胃、肾经,具有温中、暖肾、降逆的功效,用于呃逆、呕吐、反胃、痢疾、心腹冷痛、痃癖、疝气。枳壳:味苦、酸,性微寒,归肺、脾、肝、胃、大肠经,具有理气宽中、行滞消胀的功效,用于破气、行痰、消积、呃逆。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胃、肺经,具有益气补中、缓急止痛、润肺止咳、湾火解毒、调和诸药的功效,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成本低,使用方便,配制简单、合理,药源广,疗效显著,无毒副作用,临床应用有效率96.9%。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种治疗顽固性呃逆的中药,它是由下列重量的原料药制成的:代赫石40克,党参15克,旋复花(絹包)15克,杷叶15克,半夏12克,陈皮12克,桂枝12克,竹茹12克,丁香10克,枳壳10克,甘草10克。取本发明原料药物,将药材经筛选、常规加工炮制后,每剂药物先加水300ml,没过药面为宜,浸泡30分钟,每付药物煎至100ml。每日一齐IJ,每日二次,早、晚服用,连服3剂可愈。一种治疗顽固性呃逆的中药临 床疗效总结:
一、临床资料:治疗患者65例,其中男性患者37例,年龄35-65岁,女性患者28例,年龄40-70岁。病程最短半年,最长5年。中医辨证时,分为胃寒、胃热、脾虚胃燥、气机郁滞证等。二、治疗方法:取本发明原料药物,将药材经筛选、常规加工炮制后,每剂药物先加水300ml,没过药面为宜,浸泡30分钟,每付药物煎至IOOml。每日一剂,每日二次,早、晚服用,连服3剂可愈。三、疗效评价:临床治愈: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血压正常,实验室检查血生化各指标正常,幽门螺杆菌抗体:阴性。显效:临床症状消失,血压正常,实验室检查血生化各指标正常,幽门螺杆菌抗体:弱阳性。有效:临床症状和血压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实验室检查血生化各指标正常,幽门螺杆菌抗体:阳性。无效: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指标无改变。四、治疗效果:本发明治疗65例,结果临床治愈26例,占40%,显效20例,占30.7%,有效17例,占26.2 %,无效2例,占3.1 %,总有效率96.9 %。五、典型病例1、李某,男,50岁。2010年3月就诊。5年前经三级甲等医院确诊顽固性呃逆,月艮用中西药后,但疗效不明显。服用本发明中药3剂,临床症状消失。为防复发,又服用I齐U。随访3年,无复发。2、张某,女,38岁。2010年8月就诊。经三级甲等医院确诊顽固性呃逆。服用本发明中药2剂,临床症状消失。为防复发,又服用I剂。随访3年,病愈。3、王某,女,24岁,2009年10月就诊。经三级甲等医院确诊顽固性呃逆。服用本发明中药3剂后,临床症状症状消失,为防复发,继续服用I剂。随访3年,病愈。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顽固性呃逆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的原料药物制成的:代赫石40克,党参15克,旋复花(絹包)15克,杷叶15克,半夏12克,陈皮12克,桂枝12克,竹茹12克,丁香1 0克,枳壳10克,甘草10克。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顽固性呃逆的中药,它是由下列重量的原料药物制成的代赫石40克,党参15克,旋复花(绢包)15克,杷叶15克,半夏12克,陈皮12克,桂枝12克,竹茹12克,丁香10克,枳壳10克,甘草10克。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成本低,使用方便,药源广,疗效显著且无毒副作用,有效率96.9%。
文档编号A61K36/899GK103230547SQ20131016191
公开日2013年8月7日 申请日期2013年4月15日 优先权日2013年4月15日
发明者吴圆圆, 牛家增, 逄瑞莲 申请人:吴圆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