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湿热下注型肛门湿疹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28417阅读:98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湿热下注型肛门湿疹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治疗湿热下注型肛门湿疹的中药。
背景技术
肛门湿疹是以肛门周围出现丘疹、红斑、糜烂、渗出、瘙痒、结痂、脱屑为主要症状的非传染性皮肤病,为肛肠科门诊的常见病、多发病。西医主要用抗组胺药及皮质类固醇激素等对症治疗的方法,常不能获得根治。经过发明人的长期实践得出,中药治肛门湿疹具有较好作用,取得不错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效果好、有效率高、对人体无毒副作用的治疗湿热下注型肛门湿疹的中药。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根据中医药理论,利用中药独特的药性,采用半柱花、北风草、徐长卿、兰香草、潷草、六棱麻、地羊鹊、桃叶、连翘、蛇蜕、玉米须、木瓜、北沙参、苍术、地龙按照一定的配伍要求,经过加工制成。制备本发明中药由下述原料药制成半柱花30-50份、北风草25-40份、徐长卿25-40份、兰香草25-40份、潷草20-30份、六棱麻20-30份、地羊鹊20-30份、桃叶20-30份、连翘10-20份、蛇蜕10-20份、玉米须10-20份、木瓜10-20份、北沙参10-20份、苍术10-20份、地龙10-15份。本发明中药原料药的最佳重量份为:半柱花40份、北风草35份、徐长卿35份、兰香草35份、潷草25份、 六棱麻25份、地羊鹊25份、桃叶25份、连翘15份、蛇蜕13份、玉米须15份、木瓜15份、北沙参13份、苍术12份、地龙12份。本发明中药的药理作用如下:半柱花:微苦、辛、凉。清热解毒,利湿止痒,消肿止痛。临床用于痢疾,湿疹,皮肤瘙痒,跌打等症。北风草:苦、微辛、平。清肺、明目、解毒。用于肺热咳嗽,胸痛,咽喉肿痛,目赤,乳痈,湿疹,跌打损伤等症。徐长卿:辛、热,归脾、胃、肾经。温中止痛,杀虫止痒,活血解毒,消肿用于胃病,牙痛,风湿痹痛,腰痛,脘腹疼痛,胆囊炎,小便水利,泄泻,痢疾,湿疹,荨麻疹,毒蛇咬伤。兰香草:辛、温。疏风解表,驱寒除湿,散瘀止痛。临床用于风寒感冒,头痛,咳嗽,脘腹冷痛,伤食吐泻,寒瘀痛经,产后瘀滞腹痛,风寒湿痹,跌打瘀肿,湿疹等症。潷草:甘、苦、寒。归肺、肾经。清热解毒,利尿通淋。用于肺热咳嗽,肺痈,虚热烦渴,热淋,水肿,小便不利,湿热泻痢,热毒疮疡,皮肤瘙痒等。六棱麻:辛、苦、微温。发表散风,和中化湿,止血。临床用于风寒感冒,呕吐,泄泻,风湿麻痛,湿疹瘙痒,脚气湿烂,刀伤出血。地羊鹊:甘、微苦、寒。归肺、胃经。清热解毒、止咳平喘、利湿消痞。用于风热咳嗽,咽喉肿痛,胃脘痞满疼痛,疔疮,无名肿毒,湿疹,痢疾,痔疮便血等症。桃叶:苦、辛、平。归脾、肾经。祛风清热,杀虫。临床用于头痛,头风,风痹,疟疾,湿疹,疮疡等症。连翘:苦、微寒,归肺、心、胆经。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用于痈肿疮毒、瘰疬痰核。蛇蜕:甘、咸、平。归肝经。祛风,定惊,退翳,止痒,解毒消肿。用于惊痫抽搐,角膜翳障,风疹瘙痒,口疮,疔毒,烫伤等症。玉米须:甘、淡、平。归肾、肝、胆经。利尿消肿,清肝利胆。临床用于水肿,小便淋浙,黄疸,胆囊炎,胆结石,高血压,糖尿病,乳汁不通等。木瓜:酸、温,归肝、脾经。舒筋活络,除湿和胃。主治风湿痹痛,筋脉拘挛,脚气肿痛,吐泻转筋等。北沙参:甘、微苦、微寒,归肺、胃经。养阴清肺、益胃生津。用于肺阴虚的肺热燥咳,干咳少痰,胃阴虚或热伤胃阴,津液不足的口渴咽干等。苍术:辛、苦、温,归脾、胃经。燥湿健脾,祛风湿。用于湿滞中焦证,风湿痹证,外感风寒挟湿之表证。地龙:咸、寒。归肺、肝、肾经。止痉,熄风,通络,平喘。主治热病发热狂躁,惊痫抽搐,风湿偏瘫,肺热咳嗽等证。肛门湿疹是一种比较顽固的皮肤性疾病,在中医属“湿疮”范畴,《诸病源侯论》认为本病乃风湿搏于血气所生,其发病机制体虚为本,风湿热甚为标。常因肛门部不洁或饮食失节,脾失健运,不能运化水湿,湿邪久郁化热,湿热互蕴,随经下注,浸淫肛周而成湿疹。本发明中半柱花清热解毒、利湿止痒,为君药,北风草解毒、徐长卿止痒,兰香草疏风除湿、潷草解毒利尿,为臣药, 六棱麻散风化湿,地羊鹊解毒利湿,桃叶祛风,连翘解毒,蛇蜕解毒止痒,玉米须利尿,木瓜除湿,北沙参养阴,苍术祛湿,地龙熄风。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利湿,祛风止痒之功效,经过临床实践发现,对湿热下注型肛门湿疹具有独特的疗效。本发明中药于2006年至2012年临床观察湿热下注型肛门湿疹115例患者,临床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115例患者中,男67例,女48例,年龄19 45岁,平均32 ±6.8岁,病程14天 11年,平均6.5个月。2、诊断标准诊断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湿热下注型肛门湿疹症状特点:肛门周围皮肤出现大片红斑或有密集型似粟粒大小之丘疹,瘙痒甚剧,有明显的灼热感,口渴欲饮,大便干结,小便短少,舌红,苔黄腻,脉弦滑。(I)急性湿疹:发病快,病程较短,初起时皮肤损害有红斑、丘疹、渗出、糜烂、滋水、结痂、脱屑等,症状基本为一种,间或合并出现;轻者微痒,重者瘙痒剧烈,难以忍受,呈间歇性或阵发性发作,夜间增剧。(2)亚急性湿疹:多由急性湿疹迁延而至,病情较缓;水疱不多,渗液少,尚可见红斑、丘疹、鳞屑、痂皮、糜烂等。(3)慢性湿疹:常因急性湿疹日久不愈转至,或一开始表现为慢性者。肛缘皮肤增厚粗糙,呈苔藓样变,弹性减弱或消失;颜色棕红或灰白色,皮损界限不清楚,瘙痒剧烈;常反复发作,迁延不愈。3、治疗方法3.1处方:半柱花40g、北风草35g、徐长卿35g、兰香草35@、_草25g、六棱麻25g、地羊鹊25g、桃叶25g、连翘15g、蛇蜕13g、玉米须15g、木瓜15g、北沙参13g、苍术12g、地龙12g。3.2制备及使用方法:上述药物按常规工艺制成汤剂,每日I剂,每日2次,15天为I疗程。4、治疗结果: 4.1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制定:治愈:皮疹全部消退,临床症状消失,皮肤恢复正常。显效:临床症状及皮肤损害有所改善,皮疹消退60%以上。有效:临床症状及皮肤损害有所改善,皮疹消退30%以上。无效:皮疹消退不足30%,临床症状无改善。4.2结果:115例患者中,治愈56例(48.7 % ),显效26例(22.6 % ),有效22例(19.1% ),无效11例(9.6% ),总有效率为90.4%。5、典型病例5.1孙某,男,34岁。肛门瘙痒已近I年,加剧I周,检查:体温39°C,脉数,舌苔黄腻。会阴及肛周有数处糜烂,皮疹成片,结黄痂,破溃流水,部分黄痂凝结。症属湿热俱盛,伤脾败胃,下注肛门,泛溢肌肤。诊断为湿热下注型肛门湿疹。服用本发明药物,治疗I个疗程,症状明显减轻,痒轻疹消,但留有色素沉着斑,继续服用2个疗程,痊愈,半年后随访无复发。5.2张某,女,42岁,肛门瘙痒3周,检查:脉数,舌苔黄腻。肛周皮肤潮红,局部瘙痒灼热,肿胀,渗出显著,发病急,病程短。诊断为湿热下注型肛门湿疹。服用本发明药物,每日I剂,I个疗程后,症状基本消失,继续服用I个疗程,痊愈,一年后随访无复发。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下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对本发明没有限制。实施例1,一种治疗湿热下注型肛门湿疹的中药,是由半柱花30g、北风草25g、徐长卿25g、兰香草25g、潷草20g、六棱麻20g、地羊鹊20g、桃叶20g、连翘10g、蛇蜕10g、玉米须10g、木瓜10g、北沙参10g、苍术10g、地龙IOg制成。实施例2,一种治疗湿热下注型肛门湿疹的中药,是由半柱花40g、北风草35g、徐长卿35g、兰香草35g、潷草25g、六棱麻25g、地羊鹊25g、桃叶25g、连翘15g、蛇蜕13g、玉米须15g、木瓜15g、北沙参13g、苍术12g、地龙12g制成。实施例3,一种治疗湿热下注型肛门湿疹的中药,是由半柱花50g、北风草40g、徐长卿40g、兰香草40g、潷草30g、六棱麻30g、地羊鹊30g、桃叶30g、连翘20g、蛇蜕20g、玉米须20g、木瓜20g、北沙参20g、苍术20g、地龙15g制成。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湿热下注型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原料药制成: 半柱花30-50份、北风草25-40份、徐长卿25-40份、兰香草25-40份、潷草20-30份、六棱麻20-30份、地羊鹊20-30份、桃叶20-30份、连翘10-20份、蛇蜕10-20份、玉米须10-20份、木瓜10-20份、北沙参10-20份、苍术10-20份、地龙10-15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原料药制成: 半柱花40份、北风草35份、徐长卿35份、兰香草35份、潷草25份、六棱麻25份、地羊鹊25份、桃叶25份、连翘15份、蛇蜕13份、玉米须15份、木瓜15份、北沙参13份、苍术12份、地龙1 2份。
全文摘要
一种治疗湿热下注型肛门湿疹的中药,该中药是由半柱花、北风草、徐长卿、兰香草、葎草、六棱麻、地羊鹊、桃叶、连翘、蛇蜕、玉米须、木瓜、北沙参、苍术、地龙制成。临床可用于治疗湿热下注型肛门湿疹。
文档编号A61K35/58GK103211986SQ201310165480
公开日2013年7月24日 申请日期2013年4月17日 优先权日2013年4月17日
发明者吕世安, 李建萍, 王红, 刘风荣 申请人:吕世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