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烧伤的外用药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28522阅读:38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治疗烧伤的外用药糊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治疗烧伤的外用药糊。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由热力所引起的组织损伤统称为烧伤,如火焰、热液、热蒸汽、热金属等等。由电、化学物质所致的损伤,也属烧伤的范围。现代烧伤治疗过程中,国内外医务工作者在该领域做过大量的研究,治疗方法和治疗药物多种多样,但仍未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仍有很多难题尚未解决。如:1、淤滞带间生态的存活问题:因所有烧伤创面均存在淤滞带,存在对淤滞带间生态中濒危细胞的救治问题,如何使濒危细胞存活并生长,这需要一个细胞存活的生理环境,只有达到这种生理环境,濒危细胞才能存活,烧伤创面才不至于加深,创面坏死组织才能减少,有利于创面愈合。2、创面感染问题:所有烧伤创面均存在死亡组织层,这层组织逐渐液化,是各种细菌生长的温床,且能产生细胞毒素,不断被人体吸收,形成局部感染和全身感染,所以,尽快地、干净彻底地清除坏死组织,减少创面感染和全身感染,也是现代烧伤治疗学研究的主要问题。3、瘢痕增生问题:对于III度烧伤创面,因为皮肤全层坏死,需要待坏死组织液化脱落后,由肉芽组织覆盖创面,由此而引起创面的瘢痕增生,这给身体的功能、感觉、美观带来很多不良影响。4、创面愈合时间的问题:现代烧伤治疗学中,对浅II度烧伤创面,需要2周才能愈合,对深II度烧伤创面,需要3周才能愈合,对于III度烧伤创面,需要4周以上才能愈合,如何缩短各种烧伤创面愈合的时间,更是现代烧伤治疗学研究的目的之一。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治疗烧伤的外用药糊,其成本低,治疗烧伤疗效高,无过敏,无毒性反应,无副作用,且可以防止发生变态反应,具有清热凉血、活血止痛、湿润收敛等功效。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烧伤的外用药糊,其特征是,原料药的重量份为:煅石骨11 14、龙胆草9 11、五倍子7 9、象皮6 8、烧伤藤5 7、重楼6 8、猫爪刺3 5、大青叶4 6、丹皮5 7、紫草4 6、腹水草3 5、赤石脂4 6、泡桐叶7 9、白术6 8、血余炭I 2、桅子8 12,将上述十六味原料药混合在一起搅拌均匀晒干,研成细末,然后用香油调成糊状。
本发明的有 益效果是,成本低,治疗烧伤疗效高,无过敏,无毒性反应,无副作用,且可以防止发生变态反应,具有清热凉血、活血止痛、湿润收敛等功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一:
采用煅石膏、龙胆草、五倍子、象皮、烧伤藤、重楼、猫爪刺、大青叶、丹皮、紫草、腹水草、赤石脂、泡桐叶、白术、血余炭、桅子为原料制备而成,取煅石膏13克、龙胆草10克、五倍子8克、象皮7克、烧伤藤6克、重楼7克、猫爪刺4克、大青叶5克、丹皮6克、紫草5克、腹水草4克、赤石脂5克、泡桐叶8克、白术7克、血余炭I克、桅子10克,将上述十六味原料药混合在一起搅拌均匀晒干,然后研成细末,装入瓶内密封瓶盖备用。使用时用香油将前述细末调成糊状的烧伤药糊,用无菌持物钳夹取无菌纱布把分泌物、脓液擦干净后,用0.5%碘伏消毒创面,用棉签蘸取烧伤药糊均匀地涂于烧伤创面上,厚约0.5cm,上盖保鲜膜,纱布,用敷贴固定。每日涂药糊I次,每晨更换。最少用药18天,最多用药40天,一般应用30天左右。
本发明组分煅石膏用于收湿,生肌,敛疮,止血,外治溃疡不敛,湿疹瘙痒,水火烫伤,外伤出血;龙胆草性味苦,涩,大寒,无毒。主治骨间寒热、惊病邪气,继绝伤,定五脏,杀虫毒;五倍子可敛肺,止汗,涩肠,固精,止血,解毒。主治肺虚久咳,自汗盗汗,久痢久泻,脱肛,遗精,白浊,各种出血,痈肿疮疖;象皮止血敛疮,祛腐生肌。治外伤出血,及一切创伤、溃疡久不收口 ;烧伤藤用于清热解毒,收敛止血。主治烧烫伤,痈疮疖肿,外伤出血,湿疹;重楼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凉肝定惊.作于疔肿痈肿,咽喉肿痛,毒蛇咬伤,跌扑伤痛,惊风抽搐;猫爪刺其性味酸苦、平,有利水消肿,清热,活血,解毒的功效,主治水肿,黄疸,泄泻,疟疾,痢疾,百日咳,淋浊;大青叶主要用于热毒发斑、丹毒、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疮痈肿毒等症;丹皮性微寒,味苦辛,无毒。入心、肝、肾经。具有清血,活血散瘀的功能。主治斑疹吐血,血滞经闭,经前发势,痈肿疮毒,损伤 瘀血,阴虚发势,无汗;紫草外用,功能化腐生肌,解毒止痛,治疗热毒蕴结所致的溃疡,症见疮面疼痛,疮色鲜活,脓腐将尽,或外伤创面久不愈合;腹水草利尿消肿,散瘀解毒。用于腹水,水肿,小便不利,月经不调,闭经,跌打损伤,夕卜用治腮腺炎,疔疮,烧烫伤,毒蛇咬伤;赤石脂涩肠,止血,收湿,生肌。治久泻,久痢,便血,脱肛,遗精,崩漏,带下,溃疡不敛;泡桐叶清热解毒,止血消肿,主痈疽,疔疮肿毒,创伤出血;白术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血余炭能够消瘀,止血。临床常用于治吐血,鼻衄,齿龈出血,血痢,血淋,崩漏等等;桅子具有护肝、利胆、降压、镇静、止血、消肿等作用,在中医临床常用于治疗黄疸型肝炎、扭挫伤、高血压、糖尿病。这十六味原料药巧妙组方,药物相互协调作用,共奏烧伤之特效。该方剂配伍合理,药物相须,相使起到协同作用,能提高疗效,相反可以减轻或消除毒副作用。
本发明各原料还可按下表所列比例(重量:克)混合的实施例来实现。其加工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烧伤的外用药糊,其特征是:原料药的重量份为,煅石膏11 14、龙胆草`9 11、五倍子I 9、象皮6 8、烧伤藤5 7、重楼6 8、猫爪刺3 5、大青叶4 6、丹皮5 7、紫 草4 6、腹水草3 5、赤石脂4 6、泡桐叶7 9、白术6 8、血余炭I `2、桅子8 12,将上述十六味原料药混合在一起搅拌均匀晒干,研成细末,然后用香油调成糊状。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药物配方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治疗烧伤的外用药糊,其特征是原料药的重量份为,煅石膏11~14、龙胆草9~11、五倍子7~9、象皮6~8、烧伤藤5~7、重楼6~8、猫爪刺3~5、大青叶4~6、丹皮5~7、紫草4~6、腹水草3~5、赤石脂4~6、泡桐叶7~9、白术6~8、血余炭1~2、栀子8~12,将上述十六味原料药混合在一起搅拌均匀晒干,研成细末,然后用香油调成糊状。本发明成本低,治疗烧伤疗效高,无过敏,无毒性反应,无副作用,且可以防止发生变态反应,具有清热凉血、活血止痛、湿润收敛等功效。
文档编号A61K33/06GK103211956SQ20131017155
公开日2013年7月24日 申请日期2013年4月23日 优先权日2013年4月23日
发明者高文武, 高迎文, 董春丽 申请人:高文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