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前锥体自动撑开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23195阅读:5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颈前锥体自动撑开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一种颈前锥体自动撑开系统。
背景技术
在脊柱手术时,为了避免刀口处记住两侧的肌肉、血管、气管、食管、甲状腺等组织影响手术操作,需要将刀口处脊柱两侧的组织剥离并撑开,目前常用一种钳式撑开器,该撑开器使用时需要分别放置于记住手术部位的左右两侧或上下两端的切入口内,依靠手术的操作,使组织向两侧分开,露出椎体,以便于手术,由于撑开的叶片强度不高,叶片远端有内聚的趋势,撑开方法单一,由于需要至少两个撑开器才能起到作用,另外在撑开锥体进行椎间盘摘除时,还需要辅助其他器械,手术刀口需较长,不但增加患者痛苦,而且术后不容易愈合,术区撑开效果欠佳,影响事业,手续操作复杂,增加手续风险,不符合脊柱外科微创理念,临床上使用国内外类似工作通道直径普遍较大,使用后对椎旁肌肉,特别是多裂肌等损伤较大,而且价格昂贵,增加患者手术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方便,稳定性能好,术区定位后视野良好的颈前锥体自动撑开系统,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包括滑杆、两个撑开杆、锥体穿刺定位钉,两个与撑开杆配合的手术通道装置,撑开杆包括滑块、倒置的L型连杆,倒置的L型连杆中横杆的端部连接于滑块,倒置的L型连杆中竖杆内设有上下贯通的通孔,锥体穿刺定位钉设置于通孔内,滑块套设滑杆上,手术通道装置由限位柱和横截面为L型的挡板构成,所谓的限位柱为侧面开设有贯通上下端的开槽形成横截面为凹型的立体结构,限位柱的开槽轮廓与倒置的L型连杆中竖杆外轮廓对抱配合,在限位柱开槽两侧边外边沿分别连接一个L型的挡板,限位柱与挡板连接后使得手术通道装`置形成横截面为无底边“凸”字形的立体形状,两个手术通道装置限位柱的开槽相向对应对抱配合。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1操作方便,在进行颈前锥体撑开过程中,只需采用本器械进行一次性撑开,而无需利用两个撑开器,分两次撑开,从而节约了时间。2稳定性能好,撑开器械数量的减少对稳定性能有一定的提高,3术区定位后视野良好的,通过本撑开器撑开后,在两个对抱的手术通道装置之间形成了视野良好的区域,避免了传统多个撑开器撑开后,相互干扰,影响术区视野的现象。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对抱的手术通道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3为对抱的手术通道装置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标号说明
I滑杆、2撑开杆、3锥体穿刺定位钉、4手术通道装置、21滑块、22L型连杆、23横杆、24竖杆、25通孔、41限位柱、42挡板、43连接板、44侧挡板;
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2所示:它包括滑杆1、两个撑开杆2、锥体穿刺定位钉3,两个与撑开杆2配合的手术通道装置4,滑杆用来限位两个撑开杆,两个撑开杆能够在滑杆上滑动,从而控制撑开的幅度,撑开杆2包括滑块21、倒置的L型连杆22,倒置的L型连杆22中横杆23的端部连接于滑块21,这样滑块滑动,就能够带动L型连杆滑动,倒置的L型连杆22中竖杆24内设有上下贯通的通孔25,一般来说,滑动两个撑开杆调节撑开的幅度,一旦撑开的幅度适合,就需要对撑开杆进行固定,为了保证撑开杆固定的最为牢固,需要在锥体上固定有锥体穿刺定位钉进行固定,锥体穿刺定位钉3设置于通孔25内,滑块21套设滑杆I上,手术通道装置4由限位柱41和横截面为L型的挡板42构成,所谓的限位柱41为侧面开设有贯通上下端的开槽形成横截面为凹型的立体结构,限位柱41的开槽轮廓与倒置的L型连杆22中竖杆24外轮廓对抱配合,在限位柱41开槽两侧边外边沿分别连接一个L型的挡板42,限位柱41与挡板42连接后使得手术通道装置4形成横截面为无底边“凸”字形的立体形状,两个手术通道装置4限位柱41的开槽相向对应对抱配合。使用的过程中,可以将手术通道装置的限位柱套设在对应的L型连杆的竖杆部分,两个对抱的手术通道装置一共4个L型的挡板形成了一个手术通道。L型连杆中横杆和竖杆之间的夹角可以90度左右适当发生变化,或者L型连杆横杆和竖杆的连接处还可以形成一定倒角,并不影响使用。L型的挡板42由连接板43和侧挡板44构成,连接板43的侧边和侧挡板44的侧边相互连接,连接板43的另一侧边与限位柱41连接;两个手术通道装置4中,其中一个手术通道装置4L型的挡板42中连接板43的宽度加上侧挡板44的厚度等于另一个手术通道置L型的挡板42中连接板43的宽度。这样其中一个手术通道装置两侧的侧挡板外侧壁贴于另一个手术通道装置两侧的侧挡板的内侧壁,这样手术通道装置在提高手术通道装置的手术通道的密封性,同时在两个手术通道装置开合的过程中,避免侧挡板对周围人体组织造成伤害。在实施例 1的基础上,两个手术通道装置4对抱时,位于同一侧L型的挡板42的高度低于另一侧L型的挡板42,且所有L型的挡板42的底边齐平。一般来说,做颈前锥体手术时,一般是在人体颈部、喉管的旁边位置开设一道斜向的切口,之后将切口撑开,切口两侧的血管、组织分布不同,一般来说血管组织分布较多的一侧,需要通过高度较高的挡板阻挡,反之,血管组织分布较少的一侧,需要通过高度较低的挡板阻挡,降低一侧挡板高度是根据手术通道装置的结构以及手术区域决定的,这样能够进一步提高手术视野。本发明的使用方法如下,首先在手术区域切出一道开口后分离相应组织至椎体前,将椎体锥体穿刺定位钉固定在锥体上,之后将紧密对抱的手术通道装置分别设置在两个撑开杆上,并将撑开杆的通孔套入定位钉中置入切口中,在插入撑开杆的时候,需要确认不同高度L型的挡板的朝向,确保高度较高的L型的挡板朝向血管组织分布较多的一侧,之后通过调整滑块控制撑开杆撑开的浮动,一旦撑开的幅度适合,结合本发明的特性,参考现有手术撑开装置的临床使用方式,可以推导出,在使用本发明进行脊柱手术时,能够节约手术时间约I 2个小时。
权利要求
1.一种颈前锥体自动撑开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滑杆(I)、两个撑开杆(2)、锥体穿刺定位钉(3),两个与撑开杆(2)配合的手术通道装置(4),撑开杆(2)包括滑块(21)、倒置的L型连杆(22),倒置的L型连杆(22)中横杆(23)的端部连接于滑块(21),倒置的L型连杆(22)中竖杆(24)内设有上下贯通的通孔(25),锥体穿刺定位钉(3)设置于通孔(25)内,滑块(21)套设滑杆(I)上,手术通道装置(4)由限位柱(41)和横截面为L型的挡板(42)构成,所谓的限位柱(41)为侧面开设有贯通上下端的开槽形成横截面为凹型的立体结构,限位柱(41)的开槽轮廓与倒置的L型连杆(22)中竖杆(24)外轮廓对抱配合,在限位柱(41)开槽两侧边外边沿分别连接一个L型的挡板(42),限位柱(41)与挡板(42)连接后使得手术通道装置(4)形成横截面为无底边“凸”字形的立体形状,两个手术通道装置(4)限位柱(41)的开槽相向对应对抱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前锥体自动撑开系统,其特征在于:L型的挡板(42)由连接板(43)和侧挡板(44)构成,连接板(43)的侧边和侧挡板(44)的侧边相互连接,连接板(43)的另一侧边与限位柱(41)连接;两个手术通道装置(4)中,其中一个手术通道装置(4)L型的挡板(42)中连接板(43)的宽度加上侧挡板(44)的厚度等于另一个手术通道置L型的挡板(42)中连接板(43)的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前锥体自动撑开系统,其特征在于:两个手术通道装置(4)对抱时,位于同一侧L型的挡板(42)的高度低于另一侧L型的挡板(42),且所有L型的挡板(42)的底边齐平。 ·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涉及一种操作方便,稳定性能好,术区定位后视野良好的颈前锥体自动撑开系统。它包括滑杆、两个撑开杆、锥体穿刺定位钉,两个与撑开杆配合的手术通道装置,撑开杆包括滑块、连杆,连杆中横杆的端部连接于滑块,连杆中竖杆内设有通孔,锥体穿刺定位钉设置于通孔内,滑块套设滑杆上,手术通道装置由限位柱和挡板构成,所谓的限位柱为侧面开设有贯通上下端的开槽形成横截面为凹型的立体结构,限位柱的开槽轮廓与连杆中竖杆外轮廓对抱配合,在限位柱开槽两侧边外边沿分别连接一个挡板,限位柱与挡板连接后使得手术通道装置形成横截面为无底边“凸”字形的立体形状,本发明具有操作方便,稳定性能好,术区定位后视野良好的优点。
文档编号A61B17/56GK103239279SQ20131018749
公开日2013年8月14日 申请日期2013年5月20日 优先权日2013年5月20日
发明者陈春美, 陈权, 王春华, 王锐, 韦浩, 石松生, 杨卫忠 申请人:陈春美, 陈权, 王春华, 王锐, 韦浩, 石松生, 杨卫忠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