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棘突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0439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脊椎棘突支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脊椎棘突支架,应用于具有棘突的第一、第二椎骨,包括:第一、第二固定件,分别具有固设于第二椎骨的两侧的固设端,及远离固设端的连接端;第一、第二支撑件,分别具有与该第一、第二固定件的连接端对应连接的连接端,及延伸至该第一椎骨外侧的支撑端;以及顶靠件,其顶靠件的两端分别固设于该第一、第二支撑件的支撑端,以令顶靠件的中间区域顶靠住第一椎骨的棘突。
【专利说明】脊椎棘突支架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脊椎棘突支架,尤其涉及一种通过顶靠件顶靠住棘突的脊椎棘突支架。

【背景技术】
[0002]不良的生活作息与习惯,常会造成椎间盘突出,进而压迫至神经而产生剧烈疼痛,因此,改善、免除此种剧烈疼痛的各种医疗工程技术,即应运而生。
[0003]如中国台湾第201242565号专利所揭露的内容,即为一种支撑效果很好的棘突支架。参阅此专利所述的技术内容可知,第一顶靠部及第二顶靠部分别顶靠于位于上方的棘突及位于下方的棘突的端缘,同时,用以固设于椎弓的两个翼部,即可提供支架整体向上的支撑力,从而改善、免除神经遭到压迫的剧烈疼痛。
[0004]应用上述专利的技术时,虽然临床上发生的机率应极低,但上、下方的棘突间可能有应力会通过第一、第二顶靠部予以传导,同时,接受支架支撑的棘突,也有可能因脊骨转动而左右位移,从而稍微偏离顶靠部的最佳顶靠范围。另外,其它传统的支架类型,是将支架置于上下两节脊骨的棘突结构之间,但由于力量传递路线通过植入物所引导,造成力量将由棘突支架上方棘突结构、棘突支架、传导至棘突支架下方棘突结构,造成棘突结构承担断裂破坏的风险。
[0005]因此,如何进一步优化此种棘突支架技术,亟为业界急待解决的课题。


【发明内容】

[0006]为了进一步优化现有技术的支架,本发明主要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仅顶靠于单一侧棘突的支架。
[0007]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及其它目的,本案提供一种脊椎棘突支架,应用于第一椎骨及第二椎骨,包括:第一固定件,具有第一固设端及远离该第一固设端的第一连接端,该第一固设端固设于该第二椎骨的一侧;第二固定件,具有第二固设端及远离该第二固设端的第二连接端,该第二固设端固设于该第二椎骨的另一侧;第一支撑件,具有第三连接端及远离该第三连接端的第一支撑端,该第三连接端与该第一连接端固定连接,该第一支撑端延伸至该第一椎骨的外侧;第二支撑件,具有第四连接端及远离该第四连接端的第二支撑端,该第四连接端与该第二连接端固定连接,该第二支撑端延伸至该第一椎骨的外侧;以及顶靠件,其两端分别固设于该第一支撑端及第二支撑端,以使该顶靠件的中间区域顶靠住该第一椎骨的棘突。
[0008]所述的脊椎棘突支架,其中,该第一固设端固设于位于该第二椎骨的一侧的椎弓,该第二固设端固设于位于该第二椎骨的另一侧的椎弓。
[0009]所述的脊椎棘突支架,其中,该第二椎骨的两侧的椎弓,分别具备供该第一固设端及第二固设端固定并穿设于其中的第一固定孔及第二固定孔。
[0010]所述的脊椎棘突支架,其中,该第一连接端具备供该第三连接端固定于其中的第一连接孔,该第二连接端具备供该第四连接端固定于其中的第二连接孔。
[0011]所述的脊椎棘突支架,其中,该顶靠件形成有使其中间区域向一侧弯曲的弧形结构,并具备顶靠住该第一椎骨的棘突的凹部。
[0012]所述的脊椎棘突支架,其中,该凹部具备止滑结构。
[0013]所述的脊椎棘突支架,其中,该顶靠件的中间区域的长度大于该第一椎骨的棘突的宽度。
[0014]所述的脊椎棘突支架,其中,该第一固定件及第二固定件的长度相等,该第一支撑件及第二支撑件的长度相等。
[0015]所述的脊椎棘突支架,其中,该顶靠件的结构直径,小于第一椎骨的棘突与第二椎骨的棘突的间距。
[0016]所述的脊椎棘突支架,其中,该第一固定件、第二固定件,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及顶靠件,为一体成型。
[0017]所述的脊椎棘突支架,其中,该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的长度介于10毫米至60毫米之间;该第三连接端至第四连接端的距离介于25毫米至65毫米之间;该第一支撑端至第二支撑端的距离介于10毫米至60毫米之间。
[0018]所述的脊椎棘突支架,其中,以形成于第一支撑端与顶靠件之间的圆弧为圆周的一部分的圆形的半径,至少为2.5毫米;以形成于第二支撑端与顶靠件之间的圆弧为圆周的一部分的圆形的半径,至少为2.5毫米。
[0019]所述的脊椎棘突支架,其中,以顶靠件的凹部的圆弧为圆周的一部分的圆形的半径,至少为2毫米。
[0020]所述的脊椎棘突支架,其中,该第一支撑件及第二支撑件为弹性结构。
[0021]所述的脊椎棘突支架,其中,该第一支撑件及第二支撑件为直杆结构或是具有曲度的结构。
[0022]所述的脊椎棘突支架,其中,该第一椎骨位于该第二椎骨的上方。
[0023]所述的脊椎棘突支架,其中,该第一椎骨位于该第二椎骨的下方。
[00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脊椎棘突支架通过顶靠部的中间区域顶靠住第一椎骨的棘突,而整体的支撑力则来自于第一、第二固定件与第一、第二支撑件的搭配,故不但能提供第一椎骨的棘突支撑力,而且能避免第二椎骨的棘突部位承受额外的负担,同时,棘突若因脊柱转动而发生左右位移,仍能接受顶靠件的中间区域的承载,维持支架适当的顶靠力。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6]图1为本发明脊椎棘突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2为本发明脊椎棘突支架的一角度应用示意图;
[0028]图3为本发明脊椎棘突支架的另一角度应用示意图;
[0029]图4为本发明脊椎棘突支架在另一实施例中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以及
[0030]图5为本发明脊椎棘突支架在另一实施例中的规格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案的技术内容,熟习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它优点与作用,也可通过其它不同的具体实施例加以施行或应用。
[0032]请一并参阅第1、2、3图,以了解本发明的脊椎棘突支架1,其中,图1为本发明脊椎棘突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脊椎棘突支架的一角度的应用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脊椎棘突支架的另一角度的应用示意图。
[0033]脊椎棘突支架1,应用于第一椎骨21及第二椎骨20,其中,第一椎骨21具有棘突210,第二椎骨20具有棘突200,棘突200两侧具有椎弓201、202。如图所示,脊椎棘突支架I具有第一固定件10、第二固定件11、第一支撑件12、第二支撑件13、及顶靠件14。
[0034]第一固定件10,具有第一固设端100,及远离第一固设端100的第一连接端101,第一固设端100固设于第二椎骨20的一侧。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固设端100可固设于位于第二椎骨20 —侧的椎弓201上,且椎弓201可预先钻设有供第一固设端100固定,并穿设于其中的第一固定孔(未图示),其中,第一固设端100可具备螺纹,进而强化与第一固定孔之间的固定力,当然,第一固定孔也可直接通过第一固设端100钻设。
[0035]第二固定件11,具有第二固设端110,及远离第二固设端110的第二连接端111,第二固设端110固设于第二椎骨20的另一侧。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固设端110固设于位于第二椎骨20的另一侧的椎弓202,且椎弓202可预先钻设供第二固设端110固定,并穿设于其中的第二固定孔2020,其中,第二固设端110可具备螺纹,进而强化与第二固定孔2020之间的固定力,当然,第二固定孔2020也可通过第二固设端110直接钻设。值得一题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件10与第二固定件11可形成长度相等的条状结构,但也可根据不同的需求予以调整。
[0036]第一支撑件12,具有第三连接端120及远离第三连接端120的第一支撑端121,第三连接端120与第一连接端101固定连接,第一支撑端121延伸至第一椎骨21的外侧。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端101可具备供第三连接端120固定于其中的第一连接孔1010,另夕卜,第一连接端101与第一连接孔1010也可通过对应的螺纹予以连接。
[0037]第二支撑件13,具有第四连接端130及远离第四连接端130的第二支撑端131,第四连接端130与第二连接端111固定连接,第二支撑端131延伸至第一椎骨21的外侧。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端111可具备供第四连接端130固定于其中的第二连接孔1110,另夕卜,第二连接端111与第四连接端130,也可通过对应的螺纹予以连接。再者,第一支撑件12与第二支撑件13可形成为长度相等的条状结构,第一支撑件12与第一固定件10的交角可为直角,第二支撑件13与第二固定件11的交角可为直角,但也可根据不同的需求予以调難
iF.0
[0038]顶靠件14的两端,可分别通过卡接、螺接等方式,固设于第一支撑端121及第二支撑端131,以令顶靠件14的中间区域能顶靠住第一椎骨21的棘突210。在本实施例中,顶靠件14可形成为使其中间区域向一侧弯曲的弧形管状结构,其弧度可弹性地予以调整,从而,顶靠件14可顶靠住第一椎骨21的棘突210的凹部140,而凹部140可具备止滑结构。
[0039]再者,顶靠件14的中间区域的长度,可大于第一椎骨21的棘突210的底部宽度。因此,通过弧形结构与长度的设计,顶靠件14能避免棘突210因脊骨转动而发生位移进而偏离最佳顶靠位置。另外,顶靠件14的结构直径,例如管径,可小于第一椎骨21的棘突210与第二椎骨20的棘突200间的间距,从而避免第一椎骨21的棘突210的应力,通过顶靠件14传导至第二椎骨20的棘突200。另外,顶靠件14的两端,与第一支撑件12、第二支撑件13的交角,可为直角,但也可弹性调整。
[004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件10、第二固定件11、第一支撑件12、第二支撑件13、及顶靠件14,设计为组装结构者,以弹性地调整各该构件的长度,提供更多元的应用场合,例如,可选择长度较长的第一支撑件12及第二支撑件13予以组装,从而应用于有某一节椎骨缺损的情形中。当然,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固定件10、第二固定件11、第一支撑件12、第二支撑件13、及顶靠件14,也可形成为一体成型者,以提供更快速的工艺过程。第一支撑件12及第二支撑件13也可以弹性结构予以形成,例如,第一支撑件12及第二支撑件13可为弹簧结构,如图4所示。另外,第一支撑件12及第二支撑件13亦可具有一定的曲度,或者是为设计为直杆结构,以作为不同的实施例。
[0041]如图5所示,在一实际的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件12、第二支撑件13的长度可介于10毫米至60毫米之间。第三连接端120至第四连接端130的距离可介于25毫米至65毫米之间。第一支撑端121至第二支撑端131的距离可介于10毫米至60毫米之间。以形成于第一支撑端121与顶靠件14间的圆弧为圆周的一部分的圆形的半径,至少可为2.5毫米;以形成于第二支撑端131与顶靠件14间的圆弧为圆周的一部分的圆形的半径,亦至少可为2.5毫米。以顶靠件14的凹部140的圆弧为圆周的一部分的圆形的半径,至少可为2毫米。
[0042]另需注意的是,在实际应用时,前述的第一椎骨可定义为位于生物体较靠近头部的上方,第二椎骨可定义为位于第一椎骨的下方,但是,第二椎骨也可定义为位于生物体较靠近头部的上方,而第一椎骨可定义为位于第二椎骨的下方,换言之,顶靠件除了可向上顶靠,也可向下方顶靠。
[0043]由此可知,本发明的脊椎棘突支架,能通过顶靠件的中间区域顶靠住第一椎骨的棘突,而脊椎棘突支架整体的支撑力,则来自于第一、第二固定件与第一、第二支撑件间的相互搭配,因此,本发明的脊椎棘突支架不但能提供第一椎骨的棘突向上的支撑力,而且能隔绝第一椎骨的棘突与第二椎骨的棘突之间的应力传导,同时,在本发明中,第一椎骨的棘突若因脊柱转动而发生左右位移时,仍能位于顶靠件的顶靠范围内,故支架的顶靠力能持续地予以适当地维持。
[0044]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已由优选实施例揭示如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意识到在不脱离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所揭示的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所作的更动与润饰,均属本发明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脊椎棘突支架,应用于第一椎骨及第二椎骨,包括: 第一固定件,具有第一固设端及远离该第一固设端的第一连接端,该第一固设端固设于该第二椎骨的一侧; 第二固定件,具有第二固设端及远离该第二固设端的第二连接端,该第二固设端固设于该第二椎骨的另一侧; 第一支撑件,具有第三连接端及远离该第三连接端的第一支撑端,该第三连接端与该第一连接端固定连接,该第一支撑端延伸至该第一椎骨的外侧; 第二支撑件,具有第四连接端及远离该第四连接端的第二支撑端,该第四连接端与该第二连接端固定连接,该第二支撑端延伸至该第一椎骨的外侧;以及 顶靠件,其两端分别固设于该第一支撑端及第二支撑端,以令该顶靠件的中间区域顶靠住该第一椎骨的棘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椎棘突支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固设端固设于位于该第二椎骨的一侧的椎弓,该第二固设端固设于位于该第二椎骨的另一侧的椎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脊椎棘突支架,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椎骨的两侧的椎弓,分别具备供该第一固设端及第二固设端固定并穿设于其中的第一固定孔及第二固定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椎棘突支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连接端具备供该第三连接端固定于其中的第一连接孔,该第二连接端具备供该第四连接端固定于其中的第二连接孔。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椎棘突支架,其特征在于,该顶靠件形成有使其中间区域向一侧弯曲的弧形结构,并具备顶靠住该第一椎骨的棘突的凹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脊椎棘突支架,其特征在于,该凹部具备止滑结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椎棘突支架,其特征在于,该顶靠件的中间区域的长度大于该第一椎骨的棘突的宽度。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椎棘突支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固定件及第二固定件的长度相等,该第一支撑件及第二支撑件的长度相等。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椎棘突支架,其特征在于,该顶靠件的结构直径,小于第一椎骨的棘突与第二椎骨的棘突的间距。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椎棘突支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固定件、第二固定件,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及顶靠件,为一体成型。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椎棘突支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的长度介于10毫米至60毫米之间;该第三连接端至第四连接端的距离介于25毫米至65毫米之间;该第一支撑端至第二支撑端的距离介于10毫米至60毫米之间。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椎棘突支架,其特征在于,以形成于第一支撑端与顶靠件之间的圆弧为圆周的一部分的圆形的半径,至少为2.5毫米;以形成于第二支撑端与顶靠件之间的圆弧为圆周的一部分的圆形的半径,至少为2.5毫米。
13.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脊椎棘突支架,其特征在于,以顶靠件的凹部的圆弧为圆周的一部分的圆形的半径,至少为2毫米。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椎棘突支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支撑件及第二支撑件为弹性结构。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椎棘突支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支撑件及第二支撑件为直杆结构或是具有曲度的结构。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椎棘突支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椎骨位于该第二椎骨的上方。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椎棘突支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椎骨位于该第二椎骨的下方。
【文档编号】A61B17/70GK104414723SQ201310400445
【公开日】2015年3月18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5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5日
【发明者】郑诚功, 陈信彰, 赖玉树, 陈文全, 王伟诚 申请人:北京纳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