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偏头痛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治疗偏头痛的中药组合物。该中药组合物由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药制成:全蝎8-15份,僵蚕8-15份,寻骨风6-10份,菊花8-15份,石决明15-25份,细辛1-3份,甘草1-3份,麦冬3-5份,吴茱萸8-15份,当归3-5份,郁金15-25份,钩藤15-25份,地黄15-25份,红花6-10份,茯苓15-25份,石菖蒲6-10份,白术15-25份,茜草6-10份,天麻6-10份,半夏15-25份等。本品具有平阴潜阳、益脑安神、平肝祛风的功效,对偏头痛症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专利说明】一种治疗偏头痛的中药组合物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制剂,特别是涉及一种治疗偏头痛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偏头痛是神经-血管功能障碍所致的反复发作性的血管性头痛。在西方国家有10%以上的人患有此病,且大多数患者为女性;在我国偏头痛的发病率为4.2%~14.6%,男女比例1:4。现代医学认为其确切发病机制不清楚,但与神经、血管功能障碍有关。在发作初期先有颅内血管痉挛、局部血流量的改变、引起相应的伴随神经系统先兆症状,继发颅外血管扩张,血管活性物质和致痛物质缓激肽渗出,并沉积于血管周围,导致持续性头痛。中医认为,偏头痛主要因于肝脾肾功能失调和风火痰瘀阻络所致,活血化瘀、平肝潜阳、祛风化痰为治疗三大法。有作者统计51个治疗血管性头痛处方,发现对祛风药、虫类药、活血通络药等普遍重视。由于偏头痛不仅患病率、发病率较高,反复发作,缠绵难愈,而且给病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严重影响其健康和工作目前。
[0003]国内儿乎用西药曲坦类、麦角胺,A、P、C克痛宁、必理痛、安乃近、西比灵等止痛药为主治疗偏头痛,曲坦类可引起周围血管收缩缺血,不能预防发作及费用昂贵,限制其应用。止痛西药只能缓解疼痛,无法根治,而且副作用大。已有的治疗偏头痛的中成药如一种名称为“镇脑宁”的硬胶囊,其处方含川芎、天麻、丹参、猪脑、细辛,处方中的多数药味为简单粉碎制成的药粉形态填充于硬胶囊内,生物利用度低,服用量大,有效成份含量相对较低。
[0004]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物利用度高、有效成分含量高、疗效确切、安全方便、副作用小、价格低廉的纯中药复方药物。
【发明内容】
[000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根据中医理论,提供具有平阴潜阳、益脑安神、平肝祛风功效的治疗偏头痛的中药组合物。
[0006]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治疗偏头痛的中药胶囊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由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药制成:
[0008]全蝎8-15份,僵蚕8-15份,寻骨风6-10份,菊花8-15份,石决明15-25份,细辛1-3份,甘草1-3份,麦冬3-5份,吴茱萸8-15份,当归3-5份,郁金15-25份,钩藤15-25份,地黄15-25份,红花6-10份,茯苓15-25份,石菖蒲6_10份,白术15-25份,茜草6_10份,天麻6-10份,半夏15-25份等;
[0009]其制备方法为:将上述中药原料药粉碎成20-40目细粉,加入3-5倍体积的水煎煮提取1-2小时,滤过,回收乙醇,滤液浓缩成清膏,药渣再加水煎煮,滤过后的滤液浓缩成清膏;将两份清膏合并,浓缩成密度为1.25-1.35的稠膏,干燥成粉;加入淀粉20-40份、微晶纤维素15-25份和甘露醇10-15份,混匀,用50-60%乙醇适量制软材,18-20目筛制粒,50-60°C干燥,16-18目筛整粒;再加入适量二氧化硅和硬脂酸镁,混匀,装入胶囊即得。
[0010]本发明的中药胶囊是在传统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指导下,精选中药组方,并通过优化的辅料和制备工艺。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中:全蝎具有熄风镇痉、通络止痛的功效;僵蚕具有祛风解痉、化痰散结的功效;寻骨风具有祛风通络、止痛的功效;菊花具有散风清热、平肝名目的功效;石决明具有平肝潜阳、除热明目的功效;细辛具有祛风散寒的功效;甘草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的功效;麦冬具有滋阴润燥的功效;吴茱萸具有散寒止痛、温中止呕的功效;当归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的功效;郁金具有行气解郁、凉血破瘀的功效;钩藤具有清热、平肝、息风、定惊的功效;地黄具有清热生津、止血凉血的作用;红花具有活血通络、散瘀止痛的功效;茯苓具有利水消肿、健脾宁心的功效;石菖蒲具有醒神益智的功效;白术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的功效;茜草具有活血化瘀、凉血的功效;天麻具有平肝息风的功效;半夏具有燥湿化痰、消痞散结的功效。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中的药物组分经辩证配伍,在作用上相辅相成,具有协同作用,共奏平阴潜阳、益脑安神、平肝祛风之功效,对偏头痛症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0011]本发明组合物的细分均采用天然的中药原料,其配制简便、药源广、成本低。其遵循中医的处方用药原则,经口服用后,达到显著的治疗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0013]实施例1
[0014]一种治疗偏头痛的中药组合物,处方如下:
[0015]全蝎8克,僵蚕9克 ,寻骨风6克,菊花8克,石决明16克,细辛2克,甘草2克,麦冬3克,吴茱萸8克,当归3克,郁金16克,钩藤16克,地黄16克,红花6克,茯苓16克,石菖蒲8克,白术16克,茜草8克,天麻8克,半夏16克;
[0016]制备方法为:将上述中药原料药粉碎成30目细粉,加入3倍体积的水煎煮提取I小时,滤过,回收乙醇,滤液浓缩成清膏,药渣再加水煎煮,滤过后的滤液浓缩成清膏;将两克清膏合并,浓缩成密度为1.25的稠膏,干燥成粉;加入淀粉20克、微晶纤维素15克和甘露醇10克,混匀,用60%乙醇适量制软材,20目筛制粒,60°C干燥,18目筛整粒;再加入适量二氧化硅和硬脂酸镁,混匀,装入胶囊即得。
[0017]实施例2
[0018]一种治疗偏头痛的中药胶囊,处方如下:
[0019]全蝎12克,僵蚕12克,寻骨风8克,菊花8克,石决明20克,细辛2克,甘草2克,麦冬3克,吴茱萸10克,当归3克,郁金20克,钩藤20克,地黄20克,红花8克,茯苓20克,石菖蒲8克,白术20克,茜草8克,大麻6克,半夏20克;
[0020]制备方法为:将上述中药原料药粉碎成40目细粉,加入5倍体积的水煎煮提取2小时,滤过,回收乙醇,滤液浓缩成清膏,药渣再加水煎煮,滤过后的滤液浓缩成清膏;将两克清膏合并,浓缩成密度为1.35的稠膏,干燥成粉;加入淀粉25克、微晶纤维素20克和甘露醇10克,混匀,用50%乙醇适量制软材,18目筛制粒,50°C干燥,16目筛整粒;再加入适量二氧化硅和硬脂酸镁,混匀,装入胶囊即得。[0021]实施例3
[0022]—种治疗偏头痛的中药胶囊,处方如下:
[0023]全蝎15克,僵蚕15克,寻骨风10克,菊花15克,石决明20克,细辛3克,甘草3克,麦冬3克,吴茱萸15克,当归5克,郁金20克,钩藤25克,地黄25克,红花10克,茯苓25克,石菖蒲10克,白术20克,茜草10克,大麻10克,半夏25克;
[0024]制备方法为:将上述中药原料药粉碎成30目细粉,加入4倍体积的水煎煮提取I小时,滤过,回收乙醇,滤液浓缩成清膏,药渣再加水煎煮,滤过后的滤液浓缩成清膏;将两克清膏合并,浓缩成密度为1.30的稠膏,干燥成粉;加入淀粉30克、微晶纤维素20克和甘露醇15克,混匀,用60%乙醇适量制软材,20目筛制粒,60°C干燥,18目筛整粒;再加入适量二氧化砖和硬脂酸镁,混匀,装入胶囊即得。
[0025]试验例I
[0026]一、试验方法
[0027]根据《IHS1998偏头痛诊断标准》,选取80例年龄为18_50岁的偏头痛患者,其中,男性32名,女性48名。进行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具体为将受试者分成两组,其中治疗组40例,服用本发明中药胶囊,一天三次,一次两粒,对照组40例,服用安慰剂胶囊,一天三次,一次两粒。
[0028]二、诊断标准
[0029]显效:由重度或中度头痛变为轻度头痛至消失
[0030]有效:由重、中、轻度头`痛变为中、轻度头痛及消失
[0031]无效:头痛程度未发生变化
[0032]三、观察指标
[0033]观察受试者用药期间的头痛情况,并测定血流变学和血小板5-羟色胺。
[0034]四、试验结果
[0035]表1:本发明药物和对照剂对偏头痛患者动脉血流速度和5-羟色胺的影响(P〈0.01)
_本发,药物__对¥剂_
__治疗前__治疗后__治疗前治疗后
_______颈动脉44.2±3.2 41.9±2.8 43.8±2.5 43.4±3.6
L0036」 -----
大脑中动脉 55.4±6.2 49.0±4.1 54.8±1.4 53.7±2.5
椎动脉33.8±1.6 34.1±5.1 35.2土4.2 36.0±2.4
血小板 5-径色胺 3421 ±512 4426±578 3554±487 3621 ±503
[0037]表1是本发明药物和对照剂对偏头痛患者治疗前后不同部位动脉的血流速度和血小板5-羟色胺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剂相比,将本发明药物给予偏头痛患者后,动脉中的血流速度有所降低,从而缓解了头部的疼痛程度;另外,服用本发明药物后的患者体内血小板5-羟色胺明显增加,从而有效抑制了偏头痛的发作。
[0038]表2:本发明药物和对照剂的治疗效果比较
[0039]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偏头痛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药制成: 全蝎8-15份,僵蚕8-15份,寻骨风6-10份,菊花8-15份,石决明15-25份,细辛1_3份,甘草1-3份,麦冬3-5份,吴茱萸8-15份,当归3-5份,郁金15-25份,钩藤15-25份,地黄15-25份,红花6-10份,茯苓15-25份,石菖蒲6-10份,白术15-25份,茜草6_10份,天麻6-10份,半夏15-25份。
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偏头痛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由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药制成: 全蝎8-15份,僵蚕8-15份,寻骨风6-10份,菊花8-15份,石决明15-25份,细辛1_3份,甘草1-3份,麦冬3-5份,吴茱萸8-15份,当归3-5份,郁金15-25份,钩藤15-25份,地黄15-25份,红花6-10份,茯苓15-25份,石菖蒲6_10份,白术15-25份,茜草6_10份,天麻6-10份,半夏15-25份; 其制备方法为:将上述中药原料药粉碎成20-40目细粉,加入3-5倍体积的水煎煮提取1-2小时,滤过,回收乙醇,滤液浓缩成清膏,药渣再加水煎煮,滤过后的滤液浓缩成清膏;将两份清膏合并,浓缩成密度为1.25-1.35的稠膏,干燥成粉;加入淀粉20-40份、微晶纤维素15-25份和甘露醇10-15份,混匀,用50-60%乙醇适量制软材,18-20目筛制粒,50_60°C干燥,16-18目筛整粒;再加入适`量二氧化硅和便脂酸镁,混匀,装入胶囊即得。
【文档编号】A61K35/64GK103495114SQ201310445306
【公开日】2014年1月8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24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24日
【发明者】张佳佳, 巫军, 王忠华, 朱可奇, 朱一玮 申请人:巫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