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豚鼠死亡率的抗应激功能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降低豚鼠死亡率的抗应激功能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添加剂各组分重量配比为:NaCl1-5份、KCl1-5份、葡萄糖1-15份、小苏打1-6份、维生素C1-5份、B族维生素1-5份。该添加剂组合物用纯化水稀释1500倍,分别在豚鼠运输前1天和运输到达新环境后3天,自由饮用。在普通饲料基础上加喂适量本发明的添加剂组合物,以补充充足的维生素和电解质,减少豚鼠的应激反应,有利于豚鼠对环境的适应和营养的需求,不仅对豚鼠体重有显著增加,而且大大降低了豚鼠死亡率和病患率。
【专利说明】降低豚鼠死亡率的抗应激功能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实验动物营养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降低豚鼠死亡率的抗应激功能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0002]豚鼠(Cavia porcellus)(英名Guinea pig),属哺乳纲、卩齿齿目、豚鼠科、豚鼠属。具有对多种病菌病毒极为敏感,体内不能合成维生素C,血管反应敏感,听觉敏锐,并且血清中补体含量极高等特点而被广泛地应用于医药生物学的研究、药品生物制品的质量鉴定和药理学等方面的各项实验。目前,豚鼠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使用量位居第四。豚鼠对外界环境较为敏感,生存能力较弱,生理状况容易受到饲养环境中多种因素的影响,容易患病甚至死亡,从而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0003]目前虽然已见针对豚鼠的营养需求调配的营养添加剂,用以补充豚鼠生长必需的微量元素、氨基酸等生长营养元素,但效果不尽理想。该问题一直未得到有效解决,因此如何低豚鼠的死亡率而减少对实验的影响显得很有必要和十分迫切。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降低豚鼠死亡率的抗应激功能添加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0005]同时,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该添加剂组合物在降低豚鼠死亡率中的应用。
[0006]本发明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降低豚鼠死亡率的抗应激功能添加剂,其包含如下组份:NaCl、KC1、葡萄糖、小苏打、维生素C、B族维生素。
[0007]进一步地,所述各组份的重量配比为=NaCl 1-5份、KCl 1_5份、葡萄糖1_15份、小苏打1-6份、维生素C 1-5份、B族维生素1-5份。
[0008]进一步地,所述各组份的重量配比为=NaCl 1.5份、KCl 1.5份、葡萄糖7.5份、小苏打3.5份、维生素C 5份、B族维生素1份。
[0009]进一步地,所述的B族维生素为由维生素B1 、维生素民、维生素B6、维生素B12、维生素B5、维生素B3、维生素Bn、生物素混合均匀而成。
[0010]进一步地,所述的B族维生素为由维生素B1 7份、维生素民8份、维生素^ 7份、维生素B12 0.1份、维生素B5 10份、维生素B3 15份、维生素B11 2份、生物素0.9份混合均匀而成。
[0011]所述降低豚鼠死亡率的抗应激功能添加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取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B12、维生素B5、维生素B3、维生素Bn、生物素分别进行称量,置于混匀装置进行两次混匀,制成粉末状产品;
步骤二取NaCl、KC1、葡萄糖、小苏打、维生素C分别进行称量,和步骤一所制得的粉末状产品一并混合均匀;步骤三包装。
[0012]所述降低豚鼠死亡率的抗应激功能添加剂,其在降低豚鼠死亡率中的应用。
[0013]使用方法:用纯化水稀释1500倍,分别在豚鼠运输前I天和运输到达新环境后3天,自由饮用。
[0014]在普通饲料基础上加喂适量本发明的添加剂组合物,以补充充足的维生素和电解质,减少豚鼠的应激反应,有利于豚鼠对环境的适应和营养的需求,不仅对豚鼠体重有显著增加,而且大大降低了豚鼠死亡率和病患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不同饲养条件对Hartley豚鼠体重的影响对比。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
[0017]实施例1
分别称取维生素B1 7mg、维生素B2 811^、维生素1367 mg、维生素B12 0.1 mg、维生素B5 10mg、维生素B3 15 mg、维生素B11 2 mg、生物素0.9mg置于混匀仪进行两次混合,共制成B族维生素粉末;再分别称取NaCl 1.5 kg、KCl 1.5 kg、葡萄糖7.5 kg、小苏打3.5kg、维生素C 5Kg,和上述制成的B族维生素粉末一并进行过筛混合均匀,制得抗应激功能添加剂;分装、储藏备用。
[0018]取上述抗应激功能`添加剂,通过不同的饲喂方式,观察豚鼠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为实验豚鼠的饲养及本发明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详细实验记录如下:
1、材料与方法
2.1试验药物上述制得的抗应激功能添加剂,广州市饲料研究所研制,批号:20130314。
[0019]试剂:红细胞血小板分析试剂RBC/PLT,Siemens,批号:36545 ;血红蛋白分析试剂HGB,Siemens,批号:17318 ;血生化检测试剂,上海执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批号分别为:ALT:N0VL002, CRE JULL024, GLU:DECL006, UREA:ZCMAYM009, AST:MAYLO14 ;钠 / 钾 / 氯检测试剂包,MEDICA,批号:12338/1。肾上腺素(EPI)酶联免疫分析试剂盒,武汉优尔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批号:L130527662。
[0020]动物=Hartley豚鼠,普通级,48只,雌雄各半,广东省医学实验动物中心,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号:SCXK (粤)2008-0002,动物合格证号及发证单位:44007600000018 ;
饲养环境:室温22°C~24°C,相对湿度64%飞8%,照明12h/12h明暗交替,最小换气次数8次/h以上,噪音控制50dB以下,自由饮水、摄食。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号为:SYXK (粤)2008-0014。
[0021]主要仪器:日立70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HITACHI日立集团。ADVIA2120i全自动血液分析仪,SIEMENS。
[0022]方法:将豚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16只豚鼠,雌雄各半,设A组、B组、C组,A组饲养于不锈钢笼具(50cmX30cmX22cm)中,饲喂普通饲料(由广东省医学实验动物中心供应);B组和C组均饲喂于大塑料盒(93cmX62cmX25cm)中,分别饲喂普通饲料、普通饲料加抗应激功能配方水(抗应激功能配方水的配制方法:用纯净水稀释1500倍,临用现配)。自由饮水、摄食。试验开始、饲喂第Id、第4d、第7d、第IOd以及第14d各称体重一次,每天上午观察动物的精神、活动、被毛、体形以及眼、耳、鼻及会阴及其分泌物等状况。除濒死豚鼠采血制备血清测肾上腺素,其余豚鼠于饲喂第7d和饲喂第14d ;存活豚鼠每组取6只,腹主动脉采血,检测血常规、血生化主要指标和脏器系数、应激指标等。
[0023]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实验数据以均数土标准差表示。
[0024]结果
2.2不同饲养条件对Hartley豚鼠体重的影响。
[0025]各组豚鼠体重与实验开始(饲喂第Od)相比,饲喂第Id、饲喂第4d、饲喂第7d、饲喂第IOd以及饲喂第14d均所有增加,随着饲喂时间增加,体重变化均呈上升趋势。在饲喂第7d时,A组实验豚鼠体重增长最小,与B组和C组有统计学差异(P < 0.05);在饲喂第14d,C组实验豚鼠增长最大,与A组和B组有统计学差异(P < 0.05)。见表1和图1。
[0026]表1不同饲养条件对Hartley豚鼠体重的影响
【权利要求】
1.种降低豚鼠死亡率的抗应激功能添加剂,其特征在于,其包含如下组份:NaCl、KC1、葡萄糖、小苏打、维生素C、B族维生素。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低豚鼠死亡率的抗应激功能添加剂,其特征在于,各组份的重量配比为:NaCl 1-5份、KCl 1-5份、葡萄糖1-15份、小苏打1-6份、维生素C 1-5份、B族维生素1-5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低豚鼠死亡率的抗应激功能添加剂,其特征在于,各组份的重量配比为:NaCl 1.5份、KCl 1.5份、葡萄糖7.5份、小苏打3.5份、维生素C 5份、B族维生素1份。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降低豚鼠死亡率的抗应激功能添加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B族维生素为由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B12、维生素B5、维生素B3、维生素Bn、生物素混合均匀而成。
5.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降低豚鼠死亡率的抗应激功能添加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B族维生素为由维生素B1 7份、维生素民8份、维生素B6 7份、维生素B12 0.1份、维生素B5 10份、维生素B3 15份、维生素B11 2份、生物素0.9份混合均匀而成。
6.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降低豚鼠死亡率的抗应激功能添加剂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取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B12、维生素B5、维生素B3、维生素Bn、生物素分别进行称量,置于混匀装置进行两次混匀,制成粉末状产品; 步骤二取NaCl、KC1、葡萄糖、小苏打、维生素C分别进行称量,和步骤一所制得的粉末状产品一并混合均匀; 步骤三包装。`
7.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降低豚鼠死亡率的抗应激功能添加剂,其在降低豚鼠死亡率中的应用。
【文档编号】A61K31/197GK103550250SQ201310509506
【公开日】2014年2月5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25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25日
【发明者】闫立新, 寇红岩, 关业枝, 刘跃昌, 宋健平 申请人:广州市饲料研究所, 广州市国龙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