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鹅口疮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6995阅读:447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鹅口疮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鹅口疮的中药组合物,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石榴皮6-8、莱菔子3-5、五倍子8-12、白茅根6-7、藿香2-4、茴香根2-4、酸浆草4-6、满天星1-3、熟大黄8-10、夏枯草3-5、田基黄2-4、兰花根1-2、黄柏7-9、冰片1-2、莲蓬壳10-15、猫爪刺2-4、破石珠1-3、落花生叶4-6、蒜梗2-4、野烟1-3、牛尾泡2-4、刺楸树皮5-7和千里光1-2;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用于治疗鹅口疮,具有凉血散瘀、消肿解毒、散郁火、消肿止痛和利湿消肿的功效,本发明配制简单,吸收效果好,疗效显著,无副作用,安全性高,有利于病患及时减轻病状。
【专利说明】一种治疗鹅口疮的中药组合物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鹅口疮的中药组合物,属于中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鹅口疮是由白色念珠菌引起的口腔黏膜炎症,又称口腔念珠菌病,是婴幼儿常见的口腔炎,尤其在新生儿期,该病较为常见,白色念珠菌在健康人皮肤上、肠道、阴道寄生,多由于乳具消毒不严,乳母奶头不洁或喂奶者手指污染所致;也可在出生时经产道感染;或见于腹泻、使用广谱抗菌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患儿;目前,国内治疗鹅口疮的药物较多,主要以西药为主,存在治疗费用闻、治疗效果不够满意等缺点。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鹅口疮的中药组合物。
[0004]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治疗鹅口疮的中药组合物,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石榴皮6-8、莱菔子3-5、五倍子8_12、白茅根6_7、霍香2_4、茵香根2_4、酸衆草4_6、满天星1-3、熟大黄8_10、夏枯草3_5、田基黄2-4、兰花根1-2、黄柏7-9、冰片1-2、莲蓬壳10-15、猫爪刺2_4、破石珠1_3、落花生叶4-6、蒜梗2-4、野烟1-3、牛尾泡2-4、刺楸树皮5_7和千里光1_2。
[0005]治疗鹅口疮的中药组合物,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石榴皮7、莱菔子4、五倍子10、白茅根6.5、藿香3、茴香根3、酸浆草5、满天星2、熟大黄9、夏枯草4、田基黄3、兰花根
1.5、黄柏8、冰片1.5、莲蓬壳12、猫爪刺3、破石珠2、落花生叶5、蒜梗3、野烟2、牛尾泡3、刺楸树皮6和千里光1.5。`
[0006]制备及使用方法:按组成原料的重量份称取各原料,研磨粉碎,过筛,加入适量的水混合均匀,外涂敷于患处,每日一次,一周即可康复。
[000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用于治疗鹅口疮,具有凉血散瘀、消肿解毒、散郁火、消肿止痛和利湿消肿的功效,本发明配制简单,吸收效果好,疗效显著,无副作用,安全性高,有利于病患及时减轻病状。
【具体实施方式】
[0008]实施例1:治疗鹅口疮的中药组合物,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g)为:石榴皮7、莱菔子4、五倍子10、白茅根6.5、藿香3、茴香根3、酸浆草5、满天星2、熟大黄9、夏枯草4、田基黄3、兰花根1.5、黄柏8、冰片1.5、莲蓬壳12、猫爪刺3、破石珠2、落花生叶5、蒜梗3、野烟
2、牛尾泡3、刺楸树皮6和千里光1.5。
[0009]制备及使用方法:按组成原料的重量份称取各原料,研磨粉碎,过筛,加入适量的水混合均匀,外涂敷于患处,每日一次,一周即可康复。
[0010]典型病例:病例1:李某,男,2岁,喂奶时总是哭闹,发现口腔里有一片片白色斑块,诊为鹅口疮,涂敷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于患处,每日一次,涂敷一周后,痊愈。
[0011]病例2:林某,男,I岁半,常常会不明原因的哭闹、拒食,检查发现舌头有成片的雪白色乳凝状的斑片,确诊为鹅口疮,涂敷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每日一次,涂敷5天后,痊愈。
[0012]病例3:嵇某,女,三个月,口唇部患有鹅口疮10余天,哭闹严重,拒食,家人甚是担心,涂敷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每日一次,涂敷3天后,痊愈,至今没有复发。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鹅口疮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石榴皮6-8、莱菔子3-5、五倍子8-12、白茅根6-7、藿香2-4、茴香根2_4、酸浆草4_6、满天星1_3、熟大黄8-10、夏枯草3-5、田基黄2-4、兰花根1-2、黄柏7-9、冰片1_2、莲蓬壳10-15、猫爪刺2_4、破石珠1-3、落花生叶4-6、蒜梗2-4、野烟1-3、牛尾泡2-4、刺楸树皮5_7和千里光1_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鹅口疮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石榴皮7、莱菔子4、五倍子10、白茅根6.5、藿香3、茴香根3、酸浆草5、满天星2、熟大黄`9、夏枯草4、田基黄3、兰花根1.5、黄柏8、冰片1.5、莲蓬壳12、猫爪刺3、破石珠2、落花生叶5、蒜梗3、野烟2、牛尾泡3、刺楸树`皮6`和千里光1.5。
【文档编号】A61K35/64GK103610959SQ201310518998
【公开日】2014年3月5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29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29日
【发明者】于巧媛 申请人:于巧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