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养胃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1267209阅读:316来源:国知局
一种养胃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养胃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医药【技术领域】。它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的药剂:马蹄香2份~10份、鸡素叶5份~13份、马兜铃2份~10份、红参5份~13份、五叶草5份~13份、麦冬5份~13份、白头翁2份~10份、甘草2份~10份和生地黄50份~90份。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科学配方,能有效地治疗胃炎,且服用安全可靠。
【专利说明】一种养胃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养胃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胃炎是胃粘膜炎症的统称,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急性胃炎常见的为单纯性和糜烂性两种。前者表现为上腹不适、疼痛、厌食和恶心、呕吐;后者的主要表现为消化道出血,还有呕血等。慢性胃炎可分为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和肥厚性胃炎,一般症状表现为饭后饱胀、泛酸、嗳气、无规律性腹痛等。
[0003]现有治疗胃炎的药物一般都有副作用,比如会导致血压升高、肾脏损伤、便秘、腹泻等等,还存在着效果不好,容易反复的缺点。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服用安全可靠、效果显著的养胃中药组合物。
[0005]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养胃中药组合物,它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的药剂:马蹄香2份~10份、鸡素叶5份~13份、马兜铃2份~10份、红参5份~13份、五叶草5份~13份、麦冬5份~13份、白头翁2份~10份、甘草2份~10份和生地黄50份~90份。
[0006]作为优选,它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药剂:马蹄香4份~8份、鸡素叶7份~11份、马兜铃4份~8份、红参7份~11份、五叶草7份~11份、麦冬7份~11份、白头翁4份~8份、甘草4份~8份和生地黄60份~80份。
[0007]作为优选,它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的药剂:马蹄香6份、鸡素叶9份、马兜铃6份、红参9份、五叶草9份、麦冬9份、白头翁6份、甘草6份和生地黄70份。
[0008]作为优选,所述鸡素叶采用炒黄来进行的,通过该炮制,能更有利于提高药物偏性,增强药物疗效。
[0009]作为优选,所述马兜铃采用马兜铃根来进行的。
[0010]作为优选,所述红参、五叶草或麦冬采用酒精浸泡来进行的,通过该炮制,能更有利于提高药物偏性,增强药物疗效。
[0011]作为优选,所述酒精浸泡的时间为24小时。
[0012]作为优选,所述药剂为丸剂、胶囊剂、片剂或液体制剂中的一种,也可以是以所述中药组合物制成的其它任意药剂。其中,所述药剂包含药剂学上可接受的辅料,例如崩解剂、调味剂等等。
[0013]一种养胃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4]a、将生地黄进行煎煮,得地黄水;
[0015]b、分别将马蹄香、鸡素叶、马兜铃、红参、五叶草、麦冬、白头翁和甘草粉碎,随后一起置于所述地黄水中,熬制浓缩,制丸,即得。
[0016]作为优选,所述步骤a中煎煮的时间为3小时。[0017]作为优选,所述步骤b中熬制采用文火来进行,能充分让药物的有效成分溶出。
[0018]本发明中,鸡素叶也称紫苏,为唇形科紫苏属植物。
[0019]本发明采用马蹄香、鸡素叶、马兜铃、红参、五叶草、麦冬、白头翁、甘草和生地黄共同配伍使用。其中,马蹄香,辛、微苦,温。归肝、肾、小肠、膀胱经。利尿通淋,清热除湿,解暑,消风散气,去积,活血。用于血尿、砂淋、尿血、胃痛、风嗽、小便不利、风湿水肿、久积酸痛。
[0020]鸡素叶,辛,温。归肺、脾经。解表散寒,行气和胃。用于风寒感冒,咳嗽呕恶,妊娠呕吐,鱼蟹中毒。
[0021]马兜铃,苦,微寒。归肺、大肠经。清肺降气,止咳平喘,清肠消痔。用于肺热咳嗽,痰中带血,肠热痔血,痔疮肿痛。
[0022]红参,甘、微苦,温。归脾、肺、心、肾经。大补元气,复脉固脱,益气摄血。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气不摄血,崩漏下血。
[0023]五叶草,为豆科百脉根属植物。甘、微苦,微寒。归肺经。补虚,清热,止渴。用于阴虚发热,口渴。
[0024]麦冬,甘、微苦,微寒。归心、肺、胃经。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用于肺燥干咳,阴虚痨嗽,喉痹咽痛,津伤口渴,内热消渴,心烦失眠,肠燥便秘。
[0025]白头翁,苦,寒。归胃、大肠经。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用于热毒血痢,阴痒带下。
[0026]甘草,甘,平。归心、肺、脾、胃经。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0027]生地黄,甘、苦、寒。归心、肝、肾经。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用于热入营血,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热病伤阴,舌绛烦渴,津伤便秘,阴虚发热,骨蒸劳热,内热消渴。
[0028]全方以生地黄为君药,鸡素叶、红参、五叶草、麦冬为臣药,马蹄香、马兜铃、白头翁为佐药,甘草为使药,通过科学配伍,各药味协同作用,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化瘀止痛之功,可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胃炎及相关的胃肠疾病。
[0029]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0030](I)本发明服用安全可靠,不会引起血压升高、便秘、腹泻等副作用;另通过各药物的合理配伍,还能避免由于使用马兜铃引起的肾脏损伤。
[0031](2)本发明中药组合物能用于治疗各种胃炎,不论是急性或者慢性胃炎,或者是胃热或胃寒的病症,都具有显著的疗效。经过几百例病患的治疗情况,总有效率95.57%,并且还不会复发。
[0032](3)本发明中药组合物,配方合理,纵观全方,寒温搭配,互为表里,药性缓和而不失其效,能适宜人们长期进行服用,用于养胃,预防肠胃疾病。
[0033](4)本发明还能治愈风湿,经上百例病例研究表明,治愈率达68%以上。
[0034](5)本发明制备方法,科学合理,能有效保留各药味的有效成分,更能有利于治疗胃炎等肠胃疾病和风湿麻木等。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详细了解本发明的生产工艺和技术效果,下面以具体的生产实例来进一步介绍本发明的应用和技术效果。
[0036]实施例一:
[0037]按重量份数,称取马蹄香6份、鸡素叶9份、马兜铃根6份、红参9份、五叶草9份、麦冬9份、白头翁6份、甘草6份和生地黄70份。
[0038]取鸡素叶炒黄,粉碎成细粉,备用。
[0039]取红参、五叶草和麦冬分别采用酒精浸泡24小时后,粉碎成细粉,备用。
[0040]取马蹄香、马兜铃根、白头翁、甘草分别粉碎成细粉,备用。
[0041]将生地黄进行煎煮,得地 黄水;随后将上述细粉置于所述地黄水中,文火熬制浓缩3小时,制成豌豆大小的丸,即得。
[0042]实施例二:
[0043]按重量份数,称取马蹄香10份、鸡素叶5份、马兜铃根2份、红参13份、五叶草5份、麦冬5份、白头翁3份、甘草3份和生地黄50份。
[0044]取鸡素叶炒黄,粉碎成细粉,备用。
[0045]取红参、五叶草和麦冬分别采用酒精浸泡24小时后,粉碎成细粉,备用。
[0046]取马蹄香、马兜铃根、白头翁、甘草分别粉碎成细粉,备用。
[0047]将生地黄进行煎煮,得地黄水;随后将上述细粉置于所述地黄水中,文火熬制浓缩3小时,制成豌豆大小的丸,即得。
[0048]实施例三:
[0049]按重量份数,称取马蹄香2份、鸡素叶13份、马兜铃根3份、红参6份、五叶草5份、麦冬13份、白头翁8份、甘草8份和生地黄90份。
[0050]取鸡素叶炒黄,粉碎成细粉,备用。
[0051]取红参、五叶草和麦冬分别采用酒精浸泡24小时后,粉碎成细粉,备用。
[0052]取马蹄香、马兜铃根、白头翁、甘草分别粉碎成细粉,备用。
[0053]将生地黄进行煎煮,得地黄水;随后将上述细粉置于所述地黄水中,熬制浓缩4小时,按常规工艺制成颗粒剂,即得。
[0054]实施例四:
[0055]按重量份数,称取马蹄香8份、鸡素叶11份、马兜铃根4份、红参11份、五叶草11份、麦冬11份、白头翁8份、甘草8份和生地黄60份。
[0056]取鸡素叶炒黄,粉碎成细粉,备用。
[0057]取红参、五叶草和麦冬分别采用酒精浸泡12小时后,粉碎成细粉,备用。
[0058]取马蹄香、马兜铃根、白头翁、甘草分别粉碎成细粉,备用。
[0059]将生地黄进行煎煮,得地黄水;随后将上述细粉置于所述地黄水中,熬制浓缩3小时,按常规工艺制成片剂,即得。
[0060]实施例五:
[0061]按重量份数,称取马蹄香4份、鸡素叶7份、马兜铃根4份、红参7份、五叶草7份、麦冬7份、白头翁4份、甘草4份和生地黄80份。
[0062]取鸡素叶炒黄,粉碎成细粉,备用。
[0063]取红参、五叶草和麦冬分别采用酒精浸泡24小时后,粉碎成细粉,备用。
[0064]取马蹄香、马兜铃根、白头翁、甘草分别粉碎成细粉,备用。[0065]将生地黄进行煎煮,得地黄水;随后将上述细粉置于所述地黄水中,熬制浓缩3小时,按常规工艺制成胶囊剂,即得。
[0066]本发明各实施例的服用方法为:每次10克,每日3次,20天为一疗程。
[0067]为说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特选取经检查判定具有胃炎的病人作以下临床试验:
[0068]病例:586例,其中男性302例,女性284例。
[0069]治疗效果:
[0070]痊愈:临床症状消失,胃镜或X线所见胃黏膜改变恢复正常394例,占67.23% ;
[0071]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胃镜或X线所见胃黏膜改变好转或病变范围缩小70%以上,124 例,占 21.16%。
[0072]有效:主要症状基本消失,胃镜或X线所见胃黏膜改变好转或病变范围缩小50%以上,42例,占7.17%
[0073]无效:症状无 明显改善,胃镜或X线所见胃黏膜变化不大,26例,占4.43%。
[0074]总有效率95.57%,疗程为1-3个。
[0075]典型病例:
[0076]1、王某,男,42岁,诊断为急性胃炎,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胃脘处灼痛,服用西药无效。经服用本发明实施例一所得丸剂,半个疗程后,灼痛感明显减弱,一个疗程后,灼痛感完全消失,并服药期间为发生任何副作用。
[0077]2、赵某,女,58岁,诊断为慢性胃炎,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吞酸、厌食、打嗝、消瘦,病程长达20年,服用多种胃药,无果。经服用本发明实施例二所得丸剂,2个疗程后,症状明显消失,3个疗程后,症状消失痊愈。自2010年3月治愈至今,无反复,并服药期间为发生任何副作用。
[0078]3、钟某,男,32岁,诊断为肠胃炎,并伴有头痛。经服用本发明实施例一所得丸剂,一星期后,腹胀明显减轻,一个月后,肠胃炎治愈,并服药期间为发生任何副作用。
[0079]4、唐某,女,31岁,诊断为糜烂性胃炎,偶会吐血,病程长达16年,并伴有风湿麻木。经服用本发明实施例一所得丸剂,I个疗程后,胃炎痊愈,且伴有的风湿也明显转好,连续服用3个疗程后风湿痊愈。已愈两年未见复发,并服药期间为发生任何副作用,精神状态明显好转。
[0080]另按相关规定,采用本发明各实施例对大白鼠进行急毒试验,为无毒级,经解剖观察,心、肝、肾等脏腑器官无病理性损伤。
[0081]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而非限制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发明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局部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中。
【权利要求】
1.一种养胃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的药剂:马蹄香2份~10份、鸡素叶5份~13份、马兜铃2份~10份、红参5份~13份、五叶草5份~13份、麦冬5份~13份、白头翁2份~10份、甘草2份~10份和生地黄50份~9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养胃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药剂:马蹄香4份~8份、鸡素叶7份~11份、马兜铃4份~8份、红参7份~11份、五叶草7份~11份、麦冬7份~11份、白头翁4份~8份、甘草4份~8份和生地黄60份~80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养胃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的药剂:马蹄香6份、鸡素叶9份、马兜铃6份、红参9份、五叶草9份、麦冬9份、白头翁6份、甘草6份和生地黄70份。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养胃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鸡素叶采用炒黄来进行的;所述马兜铃采用马兜铃根来进行的。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养胃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参、五叶草或麦冬采用酒精浸泡来进行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养胃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酒精浸泡的时间为24小时。
7.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养胃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剂为丸剂、胶囊剂、片剂或液体制剂中的一种。
8.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养胃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a、将生地黄进行煎煮,得地黄水; b、分别将马蹄香、鸡素叶、马兜铃、红参、五叶草、麦冬、白头翁和甘草粉碎,随后一起置于所述地黄水中,熬制浓缩,制丸,即得。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养胃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煎煮的时间为3小时。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养胃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熬制采用文火来进行。
【文档编号】A61P1/14GK103536756SQ201310524874
【公开日】2014年1月29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29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29日
【发明者】施七香 申请人:施七香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