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种生命维护模式及长寿定量牵引信息交换方法和实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8935阅读:402来源:国知局
第三种生命维护模式及长寿定量牵引信息交换方法和实现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创立第三种生命维护模式,建立居家化健康银行个人帐户,用自己的生命数据治疗疾病,利用游戏和竞技冒险的本能,以大脑的内部奖励机制作为驱动疾病治疗预防和康复的动力。利用物联网无线移动模式采集脑电波,通过多种数学算法计算,提取反映脑状态变化的多个定量指标。利用无线移动法采集头部眶上动脉的血流灌注,通过多种数学算法提取反馈睡眠质量的头部眶上动脉的血流灌注指数。创建脑抑制背景下的疾病治疗模式,闭环反馈控制注射泵推注镇静药物,自动控制眶上动脉。利用现代传媒技术,推出健康牵引者的媒体形象,利用在媒体公开的生命数据,从而精细化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和疾病发展变化。
【专利说明】第三种生命维护模式及长寿定量牵引信息交换方法和实现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无线移动互联网、医疗信息化、计算数学、自动化等多学科技术,实现疾病诊疗、疾病康复和健康长寿促进的信息交换方法和信息消费通路建立的软硬件技术实现。其中包含IT、互联网、无线移动通讯、软件工程、自动化、医学诊断、临床技术路径、计算数学、生物信号采集、生物信号处理、医疗信息数字化管理、电子电路设计、医疗设备制造、媒体传播等多学科交叉技术,也是现代技术和传统医疗技术相结合所发展起来的边缘学科和技术集成产物。
【背景技术】
[0002]近几年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国务院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的通知》正式发布,这是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发展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从现在起到2020年将是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疾病谱的改变以及生态环境的变化,给居民健康带来新的严峻挑战。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将提出更高要求。
[0003]目前我国的医疗体制,主要存在以下的问题:(1)医疗资源总体严重不足,且分布极不均衡。我国人口占世界的22%,但医疗卫生资源仅占世界的2%。就这仅有的2%医疗资源的80%都集中在城市,而在城市中又有80%的资源集中在大医院(如下所示)。(2)由于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普遍存在。一方面不少人长途跋涉,异地就医,增加了就医困难,又加大经济负担;另一方面造成大医院人满为患。根据第三次全国卫生调查数据统计,我国居民平均每次门诊费用和住院费用从1998?2003年分别上涨了57.5%和76.1%,远远快于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这使得看病成了很多人的难言之痛。总之,我国卫生服务体系中还存在着医疗服务费用增长过快、医疗服务可及性较差、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卫生服务效率不高、医疗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如果不进行改革,将难以应对这些新的挑战。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事关百姓切身利益和社会和谐发展。众所周知,构建富有效率的卫生体制是一个世界性难题,纵观各国卫生体制改革之路可以看出,尽管改革思路和方法有所不同,但在利用信息化手段推动卫生体制改革,更好的解决医疗卫生服务需要与服务供给的平衡方面都有着共同的期望。利用信息化技术、远程无线技术和互联网技术解决医疗健康领域的问题,是摆在各国技术人员面前的机遇和挑战。
[0004]当前,世界已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提高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效率,也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在《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党中央、国务院将信息化工作提升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高度,明确提出信息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和必然选择。在医疗卫生服务过程中,大家迫切希望通过建立适用共享的卫生信息系统,使医疗服务人员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及时获取必要的信息,以支持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使公共卫生工作者能全面掌握人群健康信息,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和健康促进工作;使居民能掌握和获取自己完整的健康资料,参与健康管理,享受持续、跨地区、跨机构的医疗卫生服务;使卫生管理者能动态掌握卫生服务资源和利用信息,实现科学管理和决策,从而达到有效地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减少医疗差错、提闻医疗与服务质量的目的。
[0005]远程医疗服务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医疗服务模式,它突破了传统医学手段,利用远程通信技术和信息技术向全国各地甚至全球的病人、医生、医疗单位等提供医疗服务。这不仅能解决远程会诊、远程教学和远程学术交流等问题,还可以共享医疗信息和资深专家等医疗资源,最大限度发挥大型医院的技术优势,解决区远程医学技术能力不足的问题,并且可以减少病人流动,促进一定范围内的医学交流与合作。
[0006]我国的远程医疗服务近年来发展迅速,一些著名的医疗机构都相继建立远程医疗网络,与全国几百家医院相继开展了各种形式的远程医疗协作,在远程咨询、远程会诊、医学影像的远距离传输、远程会议和远程军事医学、地震、救灾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目前,远程医疗已经覆盖了临床医学的多个学科,包括内、外、妇、儿、康复、护理、监护、影像、口腔、五官、精神病、皮肤、心理以及医学教育等。随着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在远程医疗中的运用,远程医疗将在医疗体系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同时,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生命质量的不断提高,以及社会信息化的飞速发展,远程医疗也将越来越贴近我们的生活。
[0007]但是,目前基于固网的远程医疗系统仍然有部分难题未得到较好的解决:(I)可及性需要进一步提高,如边远山区等固网难以到达的地区,由于自然灾害等原因固网损坏的地区等;(2)医学信号终端采集设备普及性和便携性较差,医生仍然需要在固定的场所(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医务室等)来完成远程医疗的服务,离真正“服务到家”仍旧还有“500米的距离”;(3)现有远程医疗技术无法实时获取患者真实生活状态下的生命信号和医疗就诊轨迹,丧失诸多诊断的机会。(4)没有强大的个人医疗信息系统的支持,无法使人们的医疗健康数据成为个人的财富,由个人真正拥有自己的定量、全面、实时的全方位健康信息。
(5)缺乏个人自然生活工作中健康数据的广域大数据库存储支持系统,无法实现医疗健康知识普及、比对、模拟、学习的平台。(6)缺乏智能化医疗健康信息计算分析技术,缺乏大数据的医疗健康数据云计算技术,特别是自适应、自动化的健康疾病预测、疾病发生的生理生命数据特征指标的自动提取技术还处于基础研究阶段,人工智能、专家系统等医疗临床技术路径基本处于空白。
[0008]有利的是,目前互联网技术、无线移动通讯技术、个人移动通讯终端、移动平板电脑等技术和硬件设备的发展迅猛、成熟、普及和日益低成本化,医疗临床信息化、数字化技术已经成熟,并在医疗单位开始普及应用,即将成为卫生管理部门的标准化流程。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已经在交通、超市等方面获得了应用,有了技术支持系统和软件平台的工具。无线移动生命数据采集技术和设备已经得到发展,一系列自然生活工作中生理信号、生命状态信号的采集传感技术有了初步成果,紧急医学救援无线移动信息管理和数据交换方法已经成功实现(我们的多项专利技术),本项技术发明就是建立在上述技术发展和成果的背景下提出并实现。
[0009]
【发明内容】
及【具体实施方式】
[0010]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依托于互联网平台的生命数据自动采集计算、实时互动及脑抑制疗法、脑状态定量特征表达、睡眠结构的血流灌注定量特征表达、闭环自主生命数据驱动治疗的信息交换方法和长寿定量牵引的实现。[0011]本发明基于的思考是:人们的医疗行为,健康保健行为,可以看做生命的一种维护模式。利用多种方法延续生命的进程。当前的医疗健康流程,可以分类归纳为西医诊疗模式和中医诊疗模式。作为一种医疗健康模式,必须具备完善的科学的理论体系和标准化,规范化的检查、诊断、治疗、康复、保健的完整操作流程。西医,是建立在解剖学、化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生命维护学科。中医,是建立在阴阳协调、平衡、自然、物质相生相克的朴素传统文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生命维护学科。西医,是利用化学物质和手术治疗干预生命体的进程。中医,是利用植物、针灸、按摩等干预生命体的进程。这两种模式,都是以外力改变疾病和健康走向的方法。在长期的医学发展过程中,人们也发现,很多疾病是和人的精神心理有关系的,和人的自身抵抗力有关系的。说明,人体内部是具有治疗疾病,改善健康,延年益寿的内在机制和作用力的。当然也有破坏健康,导致疾病、死亡的反向作用力。这种作用力,不管是好的,对健康有力的,还是坏的,对身体有害的,都是在不知不觉间发生的,人们的自然意识和认知无法洞悉这个过程,更谈不上主动的有意识的干预这个过程。可以得出一种结论,身体内部有一种力量,可以影响疾病和健康。这种力量目前还没有被激发出来,只能归咎于自然或潜能力,第六感等等玄学范畴。也就是疾病治疗和健康长寿还有一半(暂定为一半)的力量没有被利用起来,特别是预防疾病的力量根本没有被利用。这就是造成人的寿命只能达到发育周期的4倍左右的一个因素,而动物却可以达到它的发育周期的7倍。
[0012]人的皮层高级认知具有学习能力,同时也有遗忘能力和趋向于懒惰。大脑皮层高级认知情感功能是人和动物的区别,是长期进化得来的。可以说皮层功能是消耗生命资源的,造成人的寿命降低的一个因素。正确的生活方式,正确的科学用脑方式,对人的健康和长寿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将高级皮层认知功能变为对健康和长寿有积极促进的作用,就可以大大提高人的寿命到100-150岁的正常生命规律周期。血流分布、呼吸都是决定生命体获得氧成分能量的因素,它们都可以受大脑高级皮层功能的影响,甚至间接控制。生命过程中有些疾病本来是受大脑直接控制的,比如睡眠,人出生后都会睡眠,特别是少年时期,想睡就可以睡眠。之所以失眠,并产生焦虑和抑郁,主要是受到外界相应的刺激,必须牺牲睡眠去完成某些认知任务,其中,可以伴随正向和负向情绪过程,一部分人,如果是负向情绪的伴随,大脑就会遗忘如何睡眠,这个过程可以很短,几天的时间就可能形成失眠的结果。药物依赖也是一个例子。大脑分泌脑啡肽是一种本能过程,但外部鸦片类物质的进入,大脑就会很快遗忘分泌脑啡肽的能力,同时,引起的愉快情绪,使大脑又学会了要求外部不断提供此类物质的习惯,造成药物依赖。戒毒的过程又是一个反方向过程,通过痛苦的负向情绪过程,抑制了大脑对外部物质的愉快记忆,大脑又学会了如何分泌脑啡肽。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让大脑重新学会如何睡眠,是可能的,或者利用愉快的情绪伴随,大脑可能会学会已经遗忘的能力,甚至学会以前不具备的健康长寿的能力。
[0013]创立并列于西医、中医诊疗模式的第三种生命维护模式,激发并利用身体内部的力量,作为疾病治疗,疾病康复,疾病预防,健康长寿的方法,称为生命维护模式。其核心在于,建立一套具有继承性、创新性、发展性的理论体系,以现代通讯技术、互联网技术、医疗临床信息化技术、数字信号处理技术、计算数学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自动化技术、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电子技术作为基础,继承于传统医学临床体系,以持续定量化生命数据测量计算作为依据,通过搭建大脑的高级皮层神经中枢和深部脑神经中枢、植物神经中枢之间的感知通道,以皮层功能的认知和情感控制作为手段,在自主意识下自由控制生命数据的改变,达到治疗,健康,延年益寿的最终目标。
[0014]创立一种疾病治疗的背景环境,使目前常规治疗方法的效果可以达到最大化。疾病治疗的背景环境会影响疾病治疗的效果,利用精细化的背景控制手段,可以丰富和完善疾病治疗的过程。背景的控制主要以大脑高级皮层认知功能的抑制和休眠为手段,实现背景的控制。
[0015]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和传统医学的日益融合,为产生医学技术和模式的革命性发展提供了条件。将孤立的、发生了明显有感觉的生命状态变化后的医疗就诊方式,变成持续的,在没有明显生命状态变化的感觉时已经处于医疗就诊和健康保健的全过程中,并且,这种过程大部分时间是医疗等级的,包括,诊断所需的检查测量,诊断过程,治疗和康复,亚健康控制等持续的生命过程管理,建立起第三种生命维护的规范化诊疗环节流程的创新模式。各个环节,对当前的诊疗模式具有继承性,又有发展和创新性。对于诊断环节,首先,精细化拆分临床医疗诊断所需的检查项目,成为简化的可操作的居家化使用的生命数据计算内容,成为日常不断重复的数据采集和测量项目,可以组合成疾病诊断检查分析报告单,并预测疾病和健康状态。建立起诊断检查测量环节的创新模式和规范化内容。其次,利用持续的并可应用于居家环境中疾病检查测量环节中的生命数据采集计算技术和方法,建立起自主意识下高级皮层功能控制生命数据变化的疾病治疗、康复和健康长寿的方式,形成第三种生命维护模式的核心创新内容。这种创新的实现,类似于解剖学、化学对于西方医学创立的贡献,现代科学技术中无线通讯、互联网、计算数学、医学生物学工程、大数据技术作为支撑平台,是实现的基础和保证。利用无线互联网通讯系统,自主意识下高级皮层功能控制生命数据变化的疾病治疗、康复和健康长寿的方式,是一种控制论体系内的闭环反馈稳态系统调节机理,引入控制论中精确定量数据调节的模型算法,形成了一种大闭环、大数据的人工智能架构下的诊疗健康模式。类似于控制论中的标准化、定量化流程,可以建立起标准化、规范化、定量化的疾病治疗、疾病预防、疾病康复和健康长寿的流程和方法。治疗和康复过程采用的是娱乐、竞技比赛的应用形式,利用与生俱来的大脑学习能力的特点,在不断重复尝试控制生命数据变化的过程中,学会了大脑皮层如何有意识的调控生命数据的技巧。
[0016]技术的实现是以无线互联网通讯及硬件载体为基础,以无线移动生命信息采集终端为工具,以生命数据特征指标自动提取为核心,以医疗检查结果报告自动计算生成为依据,以大数据云计算架构为支撑,以生命数据诊疗数据的银行化存和取为后台,以居家化持续生命数据采集和传输为表现,以网上医患实时互动为方法,以游戏和竞技化比赛过程为手段,为人们的健康长寿创造出一条完整的,包含基础、工具、核心、依据、支撑、后台、表现、方法、手段的并列于传统医疗服务模式的第三种生命维护模式,具有现实可行化、服务精细化、过程科学化、技术继承化、使用经济化等等强大的可应用性、有效性和创新性。创造出一整套疾病预防、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全新诊疗服务的辅助方法。为人们的疾病预防、治疗、康复以及健康长寿的需要打开一扇充满快乐和刺激的新大门。
[0017]本发明的核心理念就是:建立第三种生命维护模式,将疾病发生后就诊时才会作的临床诊断检查分解为生命数据的系列单一自动测量计算项目,普及到人们日常生活工作中,持续开展,形成连续的诊断检查分析报告和趋势;将自动测量计算的生命数据作为工具,以大脑皮层高级自主意识主动控制生命数据的变化(工具的使用变化)作为治疗和康复、健康长寿的手段;以形成的检查分析报告和趋势为基础,预测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以医疗就诊轨迹中医嘱处方作为提示依据,自动短信提示居家患者的检查治疗行为,并给以无应答自动短信报警服务。
[0018]本发明包含硬件系统、软件平台、应用模式三个部分。硬件系统包含生命信息采集传感器、无线移动生命信息采集传输终端,主观感受信息采集器,家庭诊疗健康信息提示工作站,生命数据感知学习控制设备,以及相应的数据存储服务器、数据计算服务器等部分组成,完成生命数据、医疗轨迹、主观感受信息的采集,信息的传输通讯,疾病治疗、康复的控制等任务。软件平台是起到管理医疗健康信息在互联网平台下的信息交换过程的作用,平台是以相互集成和相对独立的模块化系统存在,包括健康银行网站系统、生命数据计算系统、个人居家检查治疗信息提示报警管理系统、系列检查报告生成系统、生命数据特征指标自动提取系统、云计算自动分配管理系统、单项生命数据计算服务管理系统、自适应生命数据感知闭环反馈系统、数据播报信息管理系统等系统组成。应用模式包含利用生命数据计算结果和疾病治疗、慢病控制的过程数据治疗疾病和疾病康复、健康长寿的有奖竞技比赛的健康信息消费模式,将疾病治疗和疾病康复、健康长寿的过程融入在个人游戏的信息消费模式,疾病治疗、康复和健康长寿的示范带头人数据公示模板应用等三种媒体传播应用模式。
[0019]无线移动生命数据采集传输终端的组成包含三个单元。第一单元是生理、生命信号采集换能器,第二单元是生命信息采集传输终端主机,第三单元包含手持通讯终端或移动、固定电脑的网站输入界面。采集换能器采集的生命体症和生理数据包括:波形信号:脑电波、头部和末梢血流灌注波、阴茎血流灌注波、心电波、脉搏氧容积波、口鼻胸腹呼吸波、肌肉动作电位波、眼动波、呼吸末二氧化碳浓度波。数值信号:脉搏次数、无创血压、血糖、脉搏氧饱和度、呼吸末二氧化碳浓度、吸入氧浓度、体温、呼吸次数、阴茎周径、阴茎硬度、阴茎温度、阴茎动脉氧饱和度、尿量、相对肢体运动量(上下4肢)、体重、运动出汗量。采集的生活状态数据包括:吃药、饮食、进水量、便量。采集的主观感受数据包括:疼痛分级、呕吐分级、头晕分级、生活质量分级、胸闷、尿频、尿液颜色、出血、拉肚、便秘、大便颜色、心慌、气短、无力、眩晕、哮喘、发热、烦躁、发怒、焦虑分级、抑郁分级、入睡困难、早醒、做梦。基本电路见图1-图15。
[0020]终端主机完成生理信号和证明体症信号的放大、整形、转换接受、加密、打包、通讯等工作,其中包含了监护电路:其中包含信号转换电路、信号放大电路、滤波电路等信号整形放大电路,以及中心计算控制管理电路、通讯接口电路、动态数据链路缓存电路、无线互联网络接入控制和自动分包上传电路、电源电路等部分;各部分之间的连接关系如下:通过人体的脑电、血流灌注、心电、脑电、血压、血氧、呼吸、体温等生理波形信号和生命体症数值信号换能器探头,转换人体的相应生命体征、生理信号为电信号和计算机数值信号,电信号送入监护电路的滤波、噪音控制、放大输入部分,经相应监护模块(HXD_I)的各自计算处理、加工后,再经由模块的模拟信号输入口,分别送入中心计算控制管理电路的模、数转换电路,生命数值信号经由RS232接口电路送入中心计算控制管理电路的通讯接口中;中心计算控制管理电路获得数字化的上述生命数据后,分别加密、压缩;得到处理后的数据流,送入动态数据链路缓存队列中;动态数据链路缓存队列是变化的数据存储和输出结构;根据网络状态的不同,数据在存储区域内的结构不同;由计算控制管理部分在获得网络状态变化的中断事件触发后,控制采集到的数据的不同排列组合;在写指令控制下,写入存储队列的数据缓冲区;队列中的数据在计算控制管理电路的读指令控制下,经数据端口输出到无线互联网络接入控制电路;互联网络接入控制电路部分完成对网络的自动拨号、网络状态识别、TCP / IP模式信号调制、分包、输出的功能,上传至数据存储服务器和数据计算服务器;
[0021]系统中的监护模块采用具有注册销售许可的华翔多功能组合式监护设备(HXD_I)。其多功能模块包含了常规生命体征和脑功能指标的监测,同时,对于常规生命体征的二次计算,又获得了多项功能监测指数。
[0022]数据的采集以分布计算处理模式分别在不同的控制单元中完成,包括了生命体征的数据采集,获得的数据以循环二进制队列结构整合入计算控制单元中。中心计算控制管理电路以标准的数据结构,统一的数据频率,揉合本机在组网中的名称结构,终端的名称结构为:
[0023]终端机器地址=组网范围内的唯一地址号+组网服务器的固定IP地址
[0024]组网内最大机器数量=65535
[0025]对数据实施加密化处理和压缩。整合的数据流进入链路存储队列中。数据窗口为8 个 bety
[0026]L 流窗口 =wavelet (ml+m2+m3+m4+addr+asyn+datal+data2)
[0027]ml, m2, m3, m4为模块传送的数据,asyn为同步,data为数据和加密包
[0028]系统数据发送和状态接受、命令接受是系统实用化的根本保证。也是系统能够安全使用的关键环节之一。GPRS和CDMA在移动中并不是一个稳定的互联网接入技术。诸多环节可以影响数据传送的效果。对于数值型数据的传送,可以使用UDP包。采用多次发送的方式,保证服务器可以接受到一次有效数据实体。对于波形图像的传输,要求连续性和排他性。不能丢失数据。这是本项技术的难点。数据的加密和压缩是波形传输的另一个难点。波形图像的传送必须采用TCP包。利用单片计算机的流控制能力,实时处理GPRS接入的状态和内部缓存大小。自动识别和自我修正网络通讯的实时进程,进而控制数据流的方向和网络呼叫拨号。设置了多达六分钟的数据链路动态队列区。保证数据的完整和容错能力的提闻。
[0029]数据在链路存储队列中等待入网。网络状态触发电路触发一个网络状态事件,计算控制单元的事件处理流程根据事件性质,分别进入不同的线程处理单元。在正常状态下,取得链路数据,以TCP协议分包,通过无线网络向网络中设置的网址和端口发送协议包。
[0030]TCP 协议包 += (save_point-read_point) *real_data—?.read_point++
[0031]save_point, read_point 为数据指针,real_data 为实时数据。
`[0032]如果非正常状态,系统启动等待拨号线程处理流程,网络接入状态识别电路定时尝试网络接通情况,同时,触发一个数据缓存事件,并重组数据结构。网络状态识别确定网络服务器忙还是网络断线发生,触发不同的消息,启动重新拨号电路或尝试连通服务器线程(见图2)。
[0033]L 流窗口 = (ml+ml+ml+ml+addr+asyn+data)
[0034]ml为传送的关键数据,asyn为同步,data为加密包
[0035]动态数据链路管理包含了内存数据队列管理,数据加密管理,数据压缩管理。数据结构动态改变,数据流的重组。涵盖了回顾数据及当前数据发送的动态相互协调和关键数据快速传送的功能。
[0036]系统的数据传输,采用公网和无线模式,必须加密数据的传输。本系统没有采用常规数据加密技术。提出一种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动态数据加密方法:小波分析数据加密技术。考虑的基础是小波分析技术的复杂和精细,分解和还原特性,以及强大的抗干扰能力。系统的硬件设计充分考虑了本项技术的实施。数据格式扩展到八通道数据传输能力。事先设定特定数据段的小波变换和指数化小波分析结果。其中的母函数以及数据变换的分辨率保密,各成分数据的通道号无序。在接收端,对信号实施反变换,可恢复数据的原始特性。本项技术的采用,可以消除信号的干扰。小波分析技术的应用,还可在接收端对信号进行处理,提取出多种信号的某些特征指标,以便作为远距离反馈调控的数据基础。本项技术的采用,是系统实用化的基础。
[0037]生活状态数据和主观感受数据的采集通过主观感受信息采集器实现。主观感受信息采集器包含手机、移动平板、固定电脑等各种电脑设备,在本发明中表达的健康银行个人账号下,以B / S结构的浏览器窗口或APP应用软件操作窗口作为输入操作界面,以手工输入方式录入数据,录入界面采用点选方式选择不同的感受数据或量的数据,包括:疼痛分级、呕吐分级、头晕分级、生活质量分级、胸闷、尿频、尿液颜色、出血、拉肚、便秘、大便颜色、心慌、气短、无力、眩晕、哮喘、发热、烦躁、发怒、焦虑分级、抑郁分级、入睡困难、早醒、做梦等等日常行为上的现象和感觉。这些数据直接通过电脑的无线、有线互联网接入上传至本发明中健康银行个人账号的数据存储和计算服务器中。这些主观信息生成医疗健康服务的患者主诉内容,存储记录下来,同时,相应的生命体症和生理信号的变化也同步记录下来,获得生活和工作中健康医疗信息的全面采集。
[0038]集成在一体的脑电波、头部血流灌注波的信号采集换能器,连续采集额部双侧的脑电波和额部双侧框上动脉的血流灌注波。传感器分为数个集成在6X0.7X0.3cm硅胶体范围内的换能器组合。娃胶体称为娃胶床。每个换能器米用工业级信号传感器。包括一组压力感受器、一组近红外激光发生器、近红外激光接受器和经过氧化处理的一组金属银电极片。金属电极传感脑电波信号,压力感受器和近红外激光传感血流灌注信号,金属电极分为左侧框上部位和右侧框上部位两个脑电信号引导电极,以及双耳耳垂部两个脑电信号参考电极。组合后分别采集左右脑的脑电波信号,电极设计经过理化处理,在形状上和电位极化上满足干电极采集脑电波信号的应用要求,不需对信号采集点附近的皮肤做专业处理,就可以方便的采集到符合医疗标准的脑电波信号。压力感受器和近红外激光传感器分别集成在框上靠中部位置的双侧框上动脉解刨学位置附近,左右侧部位压力感受器和光发射器分别选择两组器件,光接受器分别选择一组器件,在个人简单佩戴的使用要求下保证发射光能够可靠的照射到血管部位,以及压力感受器感受到血管的搏动信号。额部两侧的压力感受器、激光传感器和脑电波传感器固定于硅胶床上,按照上述规则从左至右排列,耳部脑电引导电极固定于两个耳夹上,通过导线和硅胶体成为一个整体。硅胶体和一个有弹性的松紧带相连,形成一个可以调节直径的有松紧的头套。硅胶体的导线引出至松紧带的中部后脑部位顺下,配接插头,得到一个完整的头部脑电和血流灌注信号的换能器。
[0039]末梢血流灌注波换能器,集成了一套近红外激光传感器,包括接受和发射光器件,传感器固定于2.5X0.7X0.3cm硅胶体上,采集手指部位的血流灌注波信号。硅胶体和刺啦条相连,使用时包裹于手指末端,刺啦条固定。得到末梢血流灌注波信号换能器。信号的导线和头部血流灌注及脑电波信号换能器相连,通过一个插头接入生命信号采集传输终端的相应插座上。传感器外观图及信号流程、电路图见图3-图5。
[0040]近红外激光传感器照射血管中流动的血流,通过血管中血流携带的红细胞的数量变化产生反射波的变化,同时,血流对血管壁产生作用,形成搏动,压力感受器感受到这种搏动。通过压力感受器感受到最大化的血管搏动,可以找到框上动脉的大体位置,近红外激光传感器中的近红外激光发射器,可以照射到血管并产生反射波,设置在一侧的激光接收器接收到反射信号,作为输出。同时,设立在血管部位的压力换能器接受到的血管壁搏动波,也作为输出信号。两种信号输出,经过生命信号采集传输终端的监护电路电子信号转换放大单元转化为可识别的模拟电信号,传送至模数转换器中,离散并转换为数字信号,进入中心计算控制电路芯片,完成分配、计算、加密、压缩、绑定身份信息的数据处理流程。得到处理后的数据流,送入动态数据链路缓存队列中并无线发送至互联网平台,在服务器端得到实时的血流灌注波。同理,也可以在服务器端得到实时末梢血流灌注波。脑电波传感器感受到大脑皮层带电离子的极化反应而产生的生物电位变化,在引导电极和参考电极之间形成电位差信号作为输出,信号通过生命信号采集传输终端的监护电路电子信号转换放大单元转化为可识别的模拟电位信号,传送至模数转换器中,离散并转换为数字信号,经中心计算控制管理电路芯片的处理,类似于血流灌注波,在服务器端获得实时的脑电波数据。
[0041]集成于一体的阴茎血流灌注波、阴茎周径、阴茎硬度、阴茎温度、阴茎动脉氧饱和度换能器采集睡眠中的阴茎生理变化状态信号,换能器装置具备连续采集阴茎局部血流变化、硬度变化、周径变化、温度变化、相对血氧变化等生理参数。传感器分为数个集成在5X0.7X0.35cm硅胶体范围内的换能器组合。每个换能器采用工业级信号传感器。包括光发生器和光接受器、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金属电极片。传感器按照某种规则排列,引出导线,接头,完成生理信号换能输出的作用。传感器是条状结构,中间部分带有弹性物质,一头连接医用创可贴,以环状方式套在阴茎根部。传感器内部引出多条导线,多股缠绕,一端配置接头,连接到前置放大器的输入端。
[0042]放大器包含血流灌注前置放大器、硬度周径放大器、血氧饱和度模块、温度输入接口、各部分放大器包含前置滤波、一级放大、零点调节、有缘滤波、时间常数、信号隔离、二级放大输出。信号变换成为0-5V的电压信号。分别代表阴茎血流变化、阴茎硬度变化、阴茎周径变化、阴茎温度变化、阴茎相对血氧饱和度变化等参数。血氧饱和度模块采用市场上销售的医疗设备标准血氧模块,血氧监测探头加以改造。实现阴茎相对血氧的测定。阴茎周径测量需要使用零点调节,在将传感器安装到阴茎上之后,其松紧度以无线移动生命信号采集传输终端的零点指示灯闪亮作为标志。经过放大整形处理的信号经过模数转换后变为数字信号,送入中心计算控制电路芯片,完成分配、计算、加密、压缩、绑定身份信息的数据处理流程。得到处理后的数据流,送入动态数据链路缓存队列中并无线发送至互联网平台,在服务器端得到实时的阴茎血流灌注、阴茎周径、硬度、温度、相对氧饱和度等波形和数值。阴茎硬度、阴茎血流、阴茎周径见图6-图8。
[0043]心电波、脉搏氧容积波、口鼻胸腹呼吸波、肌肉动作电位波、眼动波、呼吸末二氧化碳浓度波、脉搏次数、无创血压、血糖、脉搏氧饱和度、呼吸末二氧化碳浓度、吸入氧浓度、体温、呼吸次数等信号换能器采用市场上可以购买到的专用功能模块实现,主要以HXD_I系列多参数组合是监护仪的各功能模块为主,配合国际国内相应模块供应商的产品实现上述生理、生命体症信号的采集。各功能模块输出信号包括波形输出和数字输出两种模式,分别送入中心计算控制管理电路的模拟信号输入端和数字通讯接口端。信号的通讯采用有线和无线方式混合实现,无线方式采用具备蓝牙或Wifi模式的功能模块实现,主要是血糖微创测量盒、呼吸成分测量盒,这两部分测量单元和无线移动生命信号采集传输终端可以是分体的,无线方式连接,其他功能模块包含在终端设备中,有线方式连接。各功能模块的输出信号经过无线移动生命信号采集传输终端的模数转换器变换为离散的数字信号,进入中心计算控制电路芯片,经过类似于上述的处理加工后。得到处理后的数据流,送入动态数据链路缓存队列中并无线发送至互联网平台,在服务器端得到实时的上述多种生命体症和生理信号的波形和数值。各部分电路见图9-图14。
[0044]相对肢体运动量(上下4肢)信号采集换能器采用加速度传感器件实现,以穿戴方式固定于身体的四肢。四个加速度传感器分为上下两个部分,分别以有线方式固定于上衣和裤子上。四条信号线连接至一个4X1X2.5cm的集线盒上,信号线的走向在裤腰部位交汇,并以固定在裤腰上的方式连接到集线盒。集线盒有一条信号输出线接入无线移动生命信号米集传输终端的相应插座上,实现四肢相对运动大小的信号换能器功能。肢体运动加速度信号是交流电信号,送入终端的监护电路部分,并经过模拟信号的放大整形等处理后,通过模数转换,成为离散的数字信号进入中心计算控制管理电路,在经过数字化处理后发送至互联网平台,在服务器端得到实时四肢相对运动量波形信号。相对运动量信号采集电路见图15。
[0045]尿量、体重、运动出汗量的采集换能器采用数字称重仪实现,测量的重量信号通过无线方式传输至无线移动生命信号采集传输终端中,再由终端发送至本发明中健康银行的服务器端。重量信号的无线发送采用蓝牙技术或wifi技术模式实现。重量信息采集电路见图16。
[0046]家庭诊疗健康信息提示工作站,是一台家庭使用的桌面计算机系统,也可以是家用电脑系统、智能手机等,通过这台电脑,再取得授权的情况下(购买服务),电脑将按照服务器传送过来的指令发出声音和屏幕文字信息,指导使用者完成相应的疾病治疗、康复和健康长寿的各个步骤。如果使用手机作为提示端设备,主要以短信形式发出。服务器的指令生成遵循医嘱处方要求,在本发明中健康银行个人账户的就医信息录入中包含有医嘱处方,提取处方中的吃药和测量的内容,按照处方中规定的时间生成治疗指令序列,定时发送至指定的个人家庭电脑或手机上。
[0047]生命数据感知学习控制设备,包含运动控制平板电脑,自动机器人两个部分。平板电脑通过无线互联网平台接受到本发明中包含的生命数据计算分析服务器的计算结果,根据计算结果发出机器人的运动控制指令,控制机器人的动作。机器人采用美国进口的可编程可组装模块式机器人产品EV3,包含一组动作指令系统。机器人和控制电脑之间的通讯采用蓝牙模式。信息交换是大闭环反馈控制系统架构下的人机组合闭环模式。控制回路中包含人的生理生命信号、无线互联网平台、信号计算服务器、控制电脑、执行机构(机器人)、人的感官输入系统。信号流程为:通过无线移动生命信号采集传输终端实时采集使用者的生理生命体症信号,通过无线互联网平台发送至网络上的信号计算分析服务器上,通过云计算模式,获得实时的反应人的生命状态的实时特征指标,在通过无线互联网平台直接传送到控制电脑中,电脑根据特征指标和使用者设定的疾病治疗或健康保健、用脑素养的目的,发出不同的执行机构运动的控制指令,执行机构接受到指令后产生相应的运动形态,人的眼睛、耳朵看到并听到执行机构的运动后(相当于感知到自己生理和生命信号的变化),通过调节自己生理生命信号的改变,促使执行机构的运动达到自己希望的状态,形成了人、互联网、执行机构、人的闭环反馈的控制模式。控制流程见图25
[0048]集成在一体的脑电波、头部血流灌注波的信号采集换能器,连续采集额部双侧的脑电波和额部双侧框上动脉的血流灌注波,以及肢体末梢的血流灌注波。多路波形数据通过互联网无线模式传输到数据计算服务中心和数据存储中心。数据计算服务中心的服务器对各路波形数据施加云计算处理,提取出代表睡眠特征的指标。额部框上动脉是来自于眼底动脉的血管分支,眼底动脉来自于颅内动脉血管的分支。框上动脉的血流灌注和颅内血流灌注有相关性。颅内血流灌注是维持大脑功能的根本因素,也是影响脑状态的根本因素。大脑皮层的工作可以用皮层血流灌注的改变代表,现代脑部扫描和测量技术,主要观察脑部各功能区的血流影像变化。医学研究证明:脑部血流灌注的血液量,占身体血液总量的30%左右。可以说大脑皮层的工作消耗了大量血液所携带的氧成分和其他内分泌物质。血流灌注的作用主要是携带氧成分在全身循环,并不断在各器官细胞间交换氧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氧分子是细胞完成代谢功能的能量供应,产生氧化反应的主要成分。二氧化碳是氧化反应的附带产物,通过血流的运输,到达人体的肺部,通过呼吸交换到身体以外。测量头部血流灌注,特别是通过颅外血管,测量到和颅内血流灌注相关的特征指标,可以客观反应大脑皮层功能状态的改变。通过实验表明,大脑在睡眠状态中,血流灌注产生变化,躯体血流灌注也产生变化,这种变化可以利用血流灌注的测量得到反映。血流灌注的测量包含头部血流灌注测量和肢体末梢血流灌注测量,测量的结果是得到头部血流灌注指数和末梢血流灌注指数两个指标,分别命名为HPi指数和Pi指数。这两个指数是身体发出的生命体征输出信号,代表了睡眠状态下,两个部位血流灌注的变化,反过来看待,这个指数也直接代表了睡眠结构和睡眠质量的改变,是睡眠测量的定量客观表达。这种睡眠结构的表达方式,代表了生理数据直接反应睡眠质量的突破。
[0049]HPi和Pi的获得来自于额部框上动脉血流灌注波和肢体末梢血流灌注波的计算,计算采用复合算法,模式识别、波形识别、微积分和小波算法。
[0050]对于采集的血流灌注信号波,以采样频率为500 /秒、采样时间窗口为1.25秒、采样精度为10位bite的离散化处理,生成各导联波形信号的向量组:
[0051]Xi=[xlx2x3...xm-2xm_lxm]
[0052]其中,m为向量中元素个数,元素Xi —波形某点的幅值,并且相邻两元素间的时间间隔At相等。i代表导联数量。血流导联数为3。
[0053]对于上述的向量数值,求取特征组{a, b, c, d, e}的各个点的数值。对向量实施微分计算:
[0054]y(j)=x(j)-x(j-l) / At
[0055]j=0,1, 2,, m
[0056]获取y(i)中最大数值,可以获得特征指(a),其中的正负反相点,就是特征值(b)和特征值(d),特征值(C)采用模糊识别技术,对向量数据施加迭代微分算法:
[0057]y (j, i)= Σ (x(j+i)-x(j+1-l) / ( Δ t+i))[0058]i为Λ t的增量,从1..N, j是从点(b)至点⑷之间的数值序号。
[0059]对于矩阵y(j,i)中的各个向量,选取向量中最小值,对应的j点代表了图中的(C)点。
[0060]获得波形信号的时域信号向量Xi=[xlx2x3*“xm-2xm-lxm], D (a, b, c, d, e),T(i=l,2,…,M),将一个给定的模式归入C个类ω?,ω2,…,ω c中,然后根据模式之间的距离函数来判别分类。其中,T表示转置;M为样本点数山为样本特征数。每个模式类代表了多种血流灌注波形的不同形态,计算各个血流灌注波的距离函数;
[0061]Z (j) = (coj-D)j=l, 2,, c
[0062]获得一组向量Z(j),选取最小值对应的《j,计算各个血流灌注波和他的距离函数,得到:
[0063]G= Σ (D1-D1-1) i=a, b, c, d, e
[0064]作为各个血流灌注波的变异性大小。
[0065]计算点(a)和点(b)之间的斜率和积分:`[0066]H=[a_b] /At
[0067]T= / y (i) * Δ ti=a,, b
[0068]计算点(b)和点(C)之间的积分:
[0069]Tl= / y (i) * Δ t i=b,, c
[0070]计算点(c)和点⑷之间的积分:
[0071]T2= / y (i) * Δ t i=c,, d
[0072]求得灌注指数:
[0073]P=((T*H)+T1+T2)*L / G
[0074]L为点(b)和点(e)之间的距离,G为各个血流灌注波的变异率。
[0075]指数化P,得到
[0076]Pi= (1-1 / esp(P)) XlOO
[0077]同理,HPi也可以计算得到。
[0078]HPi= (1-1 / esp(P)) XlOO
[0079]脑电波的研究方法主要以功率谱分析为重点,以各频段成分的多少作为脑功能状态的分析指标。由于脑电图的个体差异,脑电波频谱功率成分的定量难于达到量值上的统一。各成分波在脑电图中的表达也不具备连续性,对于脑功能状态的分辨率极低,线性度不理想。同时由于功率谱数学算法对于非周期信号处理的窗口效应,造成数值上的随机误差。不具备人群应用的共性。即相互之间没有可比性,只有定标后自身相对比较有一定的意义。很难达到群体性研究的目地。
[0080]近期,国际上研究失眠焦虑抑郁的定量测定,利用了左右脑的兴奋程度差异的方法。采集左右脑前额叶脑电图数据,利用传统的功率谱分析技术,提取脑波中的Alpha成分的高低,代表左右脑的兴奋度。研究发现左脑兴奋度高的人,失眠焦虑抑郁的几率低。这种成分的左右脑比值,作为定量化指标,称为脑前额叶偏侧化研究。这种研究的问题在于,脑波中的频谱成分,由于人的个体差异,没有绝对值意义上的可比性。其敏感度和特异性不足。引起伪差的可能性大。应用价值有待确定。
[0081]脑电波采集一般应用于临床医疗单位的神经内科脑电图室以及其他科室的睡眠监测中,已经成为基本临床诊断的一个项目。但脑电波信号采集的条件还是比较严格的,需要良好的屏蔽或者接地。患者头部电极位置还需要处理,以便降低皮肤阻抗。达到电生理信号的采集要求。对于普及化的脑电采集应用,提出的要求是对于脑电信号采集的环境和条件降低,患者本人不需刻意处理,直接佩带电极,获得符合电生理要求的脑电信号。
[0082]上述换能器采集的左右脑半球额部脑电波信号,通过互联网无线模式传输到数据计算服务中心和数据存储中心。对于采集到的脑电波信号,施加云计算处理,采用小波分析、谱分析、波形识别、微积分等算法实时计算,获得定量表达脑功能状态的一组特征指标。计算需要采集6-10分钟的脑电波数据。获得定量脑功能状态指标如下:
[0083]1.1_35:脑放松状态指数
[0084]2.1_22:脑专注度指数
[0085]3.1_60:脑活性指数
[0086]4.1_48:脑思维强度指数
[0087]5.1_52:脑内敛指数
[0088]6.1_66:左右脑偏侧化指数(左右脑协调性指数)
[0089]7.1_45:脑稳定度指数
[0090]8.WL1:脑镇静指数
[0091]9.脑耗能:脑兴奋度水平
[0092]10.脑专注力:平均专注能力
[0093]分为:内专注——凝聚于自身的专注
[0094]外专注——凝聚于外部的交流
[0095]11.脑内敛(感觉闭锁):关闭自身输入的能力,听、看、体感。
[0096]12.脑放松:平均自我放松入静能力
[0097]13.记忆加工:脑处于记忆加工状态,主要指大脑在似睡非睡态
[0098]14.脑疲劳:脑疲劳程度
[0099]15.脑内敛:关闭感官输入的能力
[0100]16.脑稳定:维持在一种脑状态的能力
[0101]17.脑排空:大脑空明状态,自由想象状态
[0102]18.困倦睡眠:脑困倦程度
[0103]19.反应强度:脑状态之间的转换速度
[0104]20.脑当前状态:脑能力、脑健康评分总分
[0105]提取的上述定量指数是人们大脑皮层输出电位信号中的共性成分,也是相关于人的高级思维活动的共性成分。相关于脑专注状态,i_22、i_52、脑专注有规律性变化。相关于脑放松和镇静的提高,i_35、i_48、WLi有显著性数值改变。相关于失眠、焦虑、抑郁和疲劳的亚健康状态,脑耗能、左右脑偏侧化、脑疲劳、脑困倦、i_35、i_22、i_66、i_60、i_45有相关性变化。相关于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i_22、i_45、i_66、i_60、内专注、外专注、感官闭锁有特异性表现。脑状态指标的变化特性满足人群中应用的重复性、相关性。也消除了脑电图的个体差异。在不同人之间绝对值可比。同时,有良好的脑功能状态分辨率、特异性、线性度和较高的时间分辨率。
[0106]脑电波信号是人工睡眠分期的主要参考工具。临床上手工分期依据脑电波中的特征波形判断睡眠的各个分期。睡眠结构分为快相睡眠和非快相睡眠两种状态。快相睡眠伴随快速眼动的发生。非快速眼动相又分为1,2,3,4期睡眠,从浅到深。快速眼动相在额部脑电的引导电极上产生眼动肌电波,I期睡眠以8到13hz的脑波频率成分(α波)和13hz以上的脑波成分(β波)交替出现为标记,2期睡眠以一组10个左右α波成分出现为代表,或者出现单个4hz以下的脑波成分(顶尖峰、k综合波),3期睡眠以低于4hz以下的δ波成分占居一帧时间(20秒)的30%为代表。4期睡眠δ波成分占居一帧时间的50%为代表。脑电成分4到Shz之间的脑波成分称为Θ波。根据脑电成分的特征,可以人工开展睡眠结构的分期。本发明通过对脑电波数据的计算分析,利用波形识别和小波算法可以对睡眠结构实现自动分期。计算服务中心的服务器接受到两路脑电波数据后,施加云计算处理,可以提取出代表睡眠特征的神经电生理指标。从而,结合头部及末梢血流灌注波的睡眠特征指标的自动提取,精确的睡眠结构自动分期可以实现。
[0107]数据计算服务中心对于接受的脑电波信号,施加云计算处理,算法采用小波分析、功率谱分析、波形识别、微积分等算法,提取出实时反应大脑睡眠结构和当前脑状态的定量客观表达。睡眠结构的计算需要采集夜间一宿8小时的睡眠脑电波及眼动波数据。计算获得的睡眠结构指标包括:
[0108]1.睡眠总时间
[0109]2.醒觉总时间
[0110]3.醒觉次数
[0111]4.体动次数
[0112]5.睡眠潜伏期
[0113]6.深睡眠效率
[0114]7.浅睡眠效率
[0115]8.非快相睡眠1,2,3,4期占睡眠时间的比例
[0116]9.快相睡眠潜伏期
[0117]10.快相睡眠效率
[0118]11.快相睡眠周期次数
[0119]12.快相睡眠密度
[0120]13.快相睡眠总时间
[0121]14.快相睡眠占睡眠时间的比例
[0122]对于米集的脑电波信号,米样频率为500 /秒、米样时间窗口为1.5秒、米样精度为10位bite,离散化处理,生成各导联波形信号的向量组:
[0123]f i (X) = [xlx2x3...xm-2xm_lxm]
[0124]1:脑电波导联数量,m:向量元素数量
[0125]各导联脑电波数据采集1.5秒,组成每导联的脑电数据向量Ni。对向量数据做直流分量去除的预处理:
[0126]f (X) =f (X) -Av ;
[0127]Av:向量的直流分量
[0128]对于预处理后脑电波数据,施加波形识别算法、谱分析算法和小波分析算法。小波分析算法作为脑电波计算的最新数学处理工具,具有显著的计算优势。小波算法定义:[0129]若f (X)函数是空间域{-⑴,+ m }的信号,连续小波变换算法公式如下:
【权利要求】
1.依托于互联网平台的生命数据自动采集计算、实时互动及脑状态定量特征表达、睡眠结构的血流灌注定量特征表达、闭环自主生命数据驱动治疗的信息交换方法和长寿定量牵引的实现,其特征在于:构造一种疾病治疗的背景模式,闭环反馈控制大脑皮层认知功能处于抑制状态的疾病治疗模式:脑抑制疗法。实时采集头部眶上动脉血流灌注指数作为反馈参数,利用推注泵,自动反馈控制输注镇静剂量下的静脉镇静药物,使脑皮层高级认知功能的氧代谢要求降到最低,控制大脑皮层高级认知功能抑制。在此背景下,展开各种疾病的常规治疗手段。创建一种新的生命维护模式,命名为第三种生命维护模式,将疾病发生后就诊时才会作的临床诊断检查分解为生命数据的系列单一自动测量计算项目,普及到人们日常生活工作中,持续开展,形成连续的诊断检查分析报告和趋势;将自动测量计算的生命数据作为工具,以大脑皮层高级自主意识主动控制生命数据的变化(工具的使用变化)作为治疗和康复、健康长寿的定量牵引手段;以形成的检查分析报告和趋势为基础,预测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以医疗就诊轨迹中医嘱处方作为提示依据,自动短信提示居家患者的检查治疗行为,并给以无应答自动短信报警服务。构造全时空环境下人体生命数据、医疗健康数据的采集、无线传输、存储、计算、回顾、临床诊断检查分析报告、医疗就诊轨迹、实时互动、大闭环自主治疗、自动预警报警、自动提示、自动疾病预防预测的物联网广域人机互动系统平台,个人数字健康银行账户的建立,实现人和机器交互的生命状态表达、调整、维护的智能物联网应用信息服务模式。居家化使用,分解医疗临床检查项目成为单项标准化的生命状态定量测量,自组织分析计算生命状态信息,形成多种疾病生理、生命体症数据检查报告和健康预测报告:构造物联网模式下脑状态的实时、定量多指标提取的系统技术实现,构造人的自然睡眠结构和质量的神经电生理和血流灌注信号的综合定量特征指标提取和表达方法。通过引入血流灌注分布的测量,划定头部和末梢血流灌注为两个单元,利用血流和代谢的关系,建立一条分别降低两个单元代谢需求的训练路径和方法,使人们在疾病状态下,各器官对血流灌注的要求下降并能够耐受低灌注水平:创立生命监测维护新模式,作为疾病治疗,疾病康复,疾病预防,健康长寿的第三种生命维护模式,自主意识控制生命数据的改变,达到健康长寿的目标。在疾病治疗、疾病预防、疾病康复和健康长寿的过程中通过引入持续的生命数据、医疗健康数据定量精细测量和计算,通过改变疾病状态下人们的负向情绪为正向情绪,通过不断重复感知自己实时输出的生命体征、生理信号定量特征指标的变化,提 高疾病治疗效果、疾病康复效果和达到疾病预防、长寿的目的:引入疾病治疗、康复、预防和健康长寿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和技术作为工具的理念,以无线网络通讯为基础,帮助或直接驱动他人的疾病治疗、预防、康复和健康长寿过程的系统技术实现:利用这些数据和技术作为工具,引入游戏、竞技比赛介入疾病治疗、康复、预防和健康长寿过程的理念,在不断提高健康水平的同时,辅助带来社会有效财富的再分配的客观效果:建立健康长寿和疾病治疗、疾病康复的示范带头人的媒体播报制度,定时播报带头人的诊疗轨迹和生命数据,通过媒体实时传输,为他人提供疾病治疗、疾病康复和健康长寿过程的定量健康数据比对、学习、模仿的示范模板:系统平台由无线移动生命数据采集传输终端、数据计算服务中心和数据存储中心服务器以及移动电脑终端和固定计算机、移动通讯终端等硬件和系统软件平台组成。使用互联网通讯平台作为通讯传输媒介,使用者注册自己的健康银行网站的应用账号,并绑定使用者的个人身份信息。每个使用者在生活和工作环境中使用无线移动生命信息采集传输终端,终端临时绑定(租用)或固定绑定(购买)使用者的应用账号,日常使用中经由无线移动生命信息采集传输终端,自动采集使用者的生命数据、主观感受、用药事件等信息,通过无线方式自动发送到互联网的某一个数据计算中心服务器和账户存储服务器中。传输的数据链绑定使用者的个人身份信息,自动存储到与使用者建立的应用账号相对应的数据库中永久保存并随时呈现。数据计算中心服务器接收到数据后,采用云计算模式对大规模数据自动实时计算分析,以细化各疾病诊断所需检查分析报告中的各指标为原则,分别计算各单项生命状态特征指标,组合形成符合医疗机构对相应疾病诊断标准的检查分析报告单,在向账户存储服务器传送,并存储于使用者的应用账号并随时呈现。自主意识控制生命数据的改变,建立一套基于无线互联网平台,规模化普及应用的疾病治疗、疾病预防、疾病康复和健康长寿的精细、规范、科学、定量的标准流程和方法,使之成为并列于中医治疗、西医治疗的第三类人体健康维护和疾病治疗新模式。计算的单项特征指标结果,在同步存储保存的同时,自动实时发送至使用者的某个固定电脑、手持移动终端,或者某个实际物体的移动控制驱动单元中,驱动某项游戏进程或实际物体的移动,将生命状态特征指标的变化转化为游戏进程或实际物体移动控制的竞技比赛中。感知并学会控制游戏进程或实物的移动,伴随也学会了生命状态指标的控制,学会了如何改善和治疗疾病并保持健康的方法。这种方法的核心是利用人的游戏和竞技冒险的原始本能和挣钱的欲望,以大脑的内部奖励机制的生理特征为基础,驱动疾病治疗、预防、康复和健康长寿的持续性进程,营造一种专注、愉快的疾病诊疗和健康进程的良好心理环境。脑状态多特征指标的提取,其原始数据来源于无线移动生命信息采集传输终端的实时脑波数据,经过服务计算中心的自动数学处理计算,获得代表大脑不同状态的多项定量数字指数,通过脑状态的客观定量实时特征指数,建立起高效定量的用脑习惯,学会定量控制脑状态的方法和技巧。血流灌注分布的特征指标提取,数据来源于无线移动生命数据采集传输终端的实时血流灌注波,经过服务计算中心的自动连续数学处理计算,获得代表不同位置的血流灌注分布的定量数字指数,血流灌注是人体代谢的需要,通过降低和耐受低血流灌注的训练,学会降低人体局部的代谢需求,建立起疾病状态下人体器官保护和低灌注耐受以及康复、长寿的基础环境。个人健康数据在服务器中的存储,类似于银行存储资金的方式,建立个人生命数据账号。账号下的生命健康信息以电子化方式存储,形成个人拥有的具备隐私属性的电子医疗健康核心数据档案,数据架构以医疗临床信息化架构为标准,可以在受控制的计算机终端中以身份识别方式调阅显示、互动、处理和控制。账号中存储的数据具有实时处理功能,可以实时自动提取疾病特征指标,用于诊断技术报告的生成和疾病治疗的原数据。可以实时自动提取出治疗信息和测量 检查信息(吃药或者测量血压、血糖、体温等),并实时发送到个人的移动终端上(手机、移动电脑、固定电脑),通过语音、短信、屏幕显示等方式通知个人执行诊疗过程,如果在设定时间内,没有接收到执行的回复信息,账号自动发送短信至设定的某个移动通讯设备或固定计算机上,向其他人或机构提出关照请求,甚至急救报警请求。账号自动对一段时间段内的医疗健康信息做出初步健康预测,并定期发送至个人移动终端或指定的健康服务提供者的电脑上显示及提示。账号的拥有者以网站浏览器作为人机交互的应用窗口,操作并实现控制医疗健康数据的随时调阅显示,建立实时互动的远程互动交流窗口,选择信息并传输给被允许阅读的接收方。开辟一种媒体上日常流行的疾病治疗、康复、预防和健康长寿的信息流,作为日常人们用于健康消费的工具。建立以全时空数据为基础的多种疾病康复治疗、预防和长寿者的示范带头人引领模式,建立引领者健康信息发布平台。将正确的、逐步改善或完全康复的某种疾病治疗人的康复进程的生命数据,以及长寿者的生命数据在多种媒体上实时自动公开发布,为相应人群的模仿、对比、预测自己的疾病和健康长寿的进程发展提供日常化的客观定量引领信息和数据库。建立自适应、定量比对、市场经济行为的健康管理模式,为媒体推动正能量提供内容。
2.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脑抑制背景下的疾病治疗模式,其特征在于:血流灌注对于健康长寿的作用是明显的。血流灌注对于疾病治疗的作用同样明确。特别是重大疾病的治疗。主动控制人体头部和躯体的血流灌注变化(头部疾病除外),可以提高治疗效果。高级皮层认知功能消耗了能量,消耗了血流中携带的氧,加大了血流向头部的灌注量。这种能量消耗对于疾病的治疗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控制大脑高级认知功能对能量的需求,暂时抑制和休眠大脑的认知功能,在此背景下,展开疾病的治疗,可以导致输送向大脑的血流灌注下降,使病灶部位灌注的血流上升,血中所携带的免疫细胞和抗体,以及氧成分更多的抵达病灶部位,对疾病的治疗产生正向影响,这种控制疾病治疗背景的方法,命名为脑抑制疗法。利用头部眶上动脉血流灌注指数特征指标作为反馈参数,闭环反馈控制推注泵的静脉镇静药物的输注,反馈控制机理是稳态调节系统,控制目标使头部眶上动脉血流灌注指数最小。利用本发明中头部框上动脉血流灌注信号采集和计算技术,利用无线移动生命信息采集传输终端,采集头部眶上动脉的血流灌注信号,信号通过WIFI模式送入处理计算机,计算机对于信号自动计算处理,得到实时灌注指数定量数值,通过标准RS232通讯接口,控制佳士比3400推注泵,由推注泵自动输注镇静药物,控制规则采用TCI靶控输注模型,自动控制眶上动脉血流灌注最小。
3.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健康长寿的定量牵引的方法和理论,其特征在于:定量化的长寿牵引,可以分解为表达核心生命质量的定量生理数据的牵引,牵引可以是利用内部生命数据的自主意识控制的定量牵引,也可以是其他具有高质量生命数据者的外部定量控制牵引。长寿的核心是内部机制的作用,外部机制是辅助的,这可以从世界各地都有长寿者,不管是生活在什么环境和条件中得到说明。自然界有一种规律,大部分的哺乳动物的寿命是其生长期的7倍,而人`的寿命是生长期的4倍。其中的差别就在于人的高级皮层认知和情感功能的进化。具备了认知和情感能力的人,可以有科学发明,可以使科学进步,提高人们的疾病治疗效果,延长寿命。但也会消耗人们生存的能量供应,影响寿命的延长。平衡的结果是人的平均寿命在70-80岁之间。认知和情感对寿命的影响是消耗了大量的能量,也就是头部皮层的氧代谢增加了,相对应的血流灌注也增加了。这种现象导致了人体其他与生命发展有关的机能器官流灌注相对减少,影响了氧代谢过程和代谢产物的排出,造成的结果就会相对减少人的寿命。长寿是一种思考,思考代表专注,专注代表大脑大部分功能区抑制了,其相应的血流灌注量减少,消耗的氧能量减少,其他器官的供给能量增加。长寿的关键因素之一,是身体的血流分布和呼吸效率。血流分布是表达氧能量在全身的分布,呼吸效率是表达血流中所含氧的总量。正确的血流分布,将会促进人的寿命,正确的呼吸方式,也会促进人的寿命。血流分布和人的睡眠有关,和人的思考有关,和人的情绪有关,也和人的运动有关。呼吸效率和人的肺活量有关,和人的运动有关,也和人的呼吸方法有关。血流对长寿的影响主要是携带的氧成分输送到躯体器官中的量的多少,或者带出多少代谢产物。呼吸对长寿的影响主要是肺中氧和二氧化碳交换的效率,每次吸入到肺中空气的总量,心跳的快慢,以及剧烈运动对氧的消耗。适当的、合理的血流分布,高效率的呼吸方式,更大的肺活量,是健康长寿的重要条件。对长寿的牵引,就转变成对血流的牵引,转变成对呼吸的牵引。血流分布的牵引,针对的是躯体血流灌注和头部血流灌注。利用本发明中血流灌注的测量方法,获得血流灌注指数的定量实时指标,测量结果表明:睡眠、冥想、瑜伽、入静、太极、适当运动等等减少了头部对于氧代谢的需求,相对减少了脑部血流灌注量,增加了躯体血流灌注量。紧张、害怕、焦虑、抑郁、失眠等等会造成血流分布的相反变化,反应出心理因素对于健康和疾病治疗所带来的影响。睡眠可以改善人们的血流分布,可以表达睡眠的定量生理数据还有脑电波,对于长寿的定量牵引,也可以转换为对于脑电波的定量牵引,脑电波反应的是脑状态变化,实时定量脑状态的测量技术,是定量牵引脑状态的原动力,对于长寿的作用巨大,也是外部具有高质量睡眠者对他人实施睡眠牵引的主要工具。长期以来,古今中外都有一些内部自主意识下脑状态的控制方法,都是人们自然摸索出来的延年益寿的非量化方法,核心意义是影响了全身血流灌注的分布,冥想、催眠、入静、瑜伽、太极、祷告和各种各样的气功都是这种方法的体现。适当运动、调整呼吸、适当加快心率、改善肺部肌肉力量,对健康和长寿有正向的促进,呼吸效率的定量牵引,肺活量的定量牵引,是增加血流中氧的总量的直接方法,是延长寿命的另一种表现。血流分布和呼吸效率对于健康长寿的作用,表现在中医理论中的气血原理,阴阳平衡原理。定量的、实时的自主牵引血流分布和呼吸效率,可以延续生命进程,达到长寿目的。
4.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通过疾病治疗、康复、预防和健康长寿的过程,重新分配社会有效财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服务需要者以低价格或者免费的方式使用生命信息采集传输终端,享受生命数据计算分析的服务。终端是居家化使用,需要支付押金,押金大部分来自于银行存款,服务提供商通过收取押金产生的利息获得部分营利。而银行的存款资金因此产生流动,减少了部分银行的存款数量,相当于银行存款利润有部分转移到普通个人的医疗健康服务中,形成了社会财富的有效再分配。同时,将疚病治疗、康复、预防和健康长寿过程游戏化和竞技比赛化,对于相关的游戏和竞技比赛建立分级制,以疾病治疗、疾病康复分类,以年龄分类,以健康程度分类,建立不同级别的竞技比赛的加权规则,人群的竞技胜负概率将偏向患病人群、老年人群,由竞技比赛产生的奖金成为个体的财富收入,部分个体财富将从健康人群向患病人群和老年人群转移,从概率上达到部分健康人群的部分财富向非健康人群的一种流动。
5.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无线移动生命信息采集传输终端,其特征在于:无线移动生命信息采集传输终端包含生命体征数据采集、生理数据采集、主观感受数据采集等三种类型的生命数据自动收集的能力。包含数据实时自动传输至无线互联网的能力。数据的传输绑定了数据拥有者的个人身份账号,绑定了移动信息采集终端的机器号,绑定了数据加密算法。生命数据采集包括:脑电波、心电波、脉搏次数、无创血压、血糖、脉搏氧饱和度、呼吸末二氧化碳浓度、吸入氧浓度、体温 、口鼻呼吸波、胸腹呼吸波、呼吸次数、面部肌电波、眼动波、末梢血流灌注波、头部血流灌注波、阴茎血流灌注波、阴茎周径、阴茎硬度、阴茎温度、阴茎动脉氧饱和度、相对肢体运动量(上下4肢)、体重、运动出汗量、尿量、主观感受(疼痛、呕吐、头晕、胸闷、尿频、出血、拉肚、心慌、气短、无力、眩晕、哮喘、发热、烦躁、做梦、心理等)、吃药、饮食、进水量、便量。终端设备中生命信息采集部分包含了监护电路、计算控制电路、数据处理电路、动态数据连路缓存电路、无线互联网络接入控制电路、电源电路等部分;各部分之间的连接关系如下:通过病人身上的心电、脑电、血压、血氧等感受器探头,转换病人的相应生命体征信号为电信号,该信号送入监护电路的滤波、噪音控制、放大输入部分,经相应监护模块(HXD_I)的各自计算处理、加工后,再经由模块的RS232通讯口和模拟信号输出口,分别送入中心计算控制部分的模、数转换电路和RS232接口电路中;中心计算控制部分获得数字化的上述生命数据后,分别加密、压缩;得到处理后的数据流,送入动态数据链路缓存队列中;动态数据链路缓存队列是变化的数据存储和输出结构;根据网络状态的不同,数据在存储区域内的结构不同;由计算控制电路在获得网络状态变化的中断事件触发后,控制采集到的数据的不同排列组合;在写指令控制下,写入存储队列数据;队列中的数据在计算控制电路的读指令控制下,经数据端口输出到无线互联网络接入控制电路;互联网络接入控制电路部分完成对网络的自动拨号、网络状态识别、TCP模式信号调制、分包、输出的功能;主观感受和事件信息通过配置的移动终端通讯设备,如手机、Pad等等,以互联网浏览器模式点选选择录入,自动通过通讯功能传输。
6.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电子化的智能医疗轨迹个人诊疗健康账户。其特征在于:结合了个人医疗就诊信息、日常持续的生命体征和生理数据信息、日常个人的健康主观感受和疾病主诉信息、入量和出量、个人居家化的口服药物治疗信息的个人医疗健康电子数据存储平台。数据的存储和使用以互联网浏览器的操作界面实现人机交互,搭建具有个人安全控制的类似于银行存款的医疗健康银行账户,存储医疗健康数据并调阅。医疗就诊信息通过手动方式录入个人医疗健康账户,日常持续的生命体症和生理数据经由无线移动生命数据采集传输终端采集,并实时通过无线互联网通讯平台自动上传到个人账户。个人的主观感受以及主诉、药物治疗、饭量、饮水、便量、尿量等信息通过移动通讯终端的APP应用程序输入并上传至个人账户。账户中的医疗健康信息以医疗临床信息化(CIS)架构为基础,涵盖了病案、处方、治疗、检验、影像、医嘱、体征信息。个人账户数据以数值、图像、趋势变化曲线、文字报告单以及实时波形等方式呈现,具有灵活选择时间窗口、数据组合、数据挖掘的多种数据显示方式。采集的生命数据分项计算存储,并可以按照疾病诊断检查分析报告格式及内容组合生成检查报告单,存储并调阅。账户中有关治疗和医嘱指示信息按照时间要求,借助连接的短信通讯平台自动发送至个人的通讯终端上(手机、移动电脑、固定电脑),通过语音、短信、屏幕显示等方式通知个人执行诊疗过程,如果在设定时间内,没有接收到执行的回复信息,账号自动发送短信至设定的某个移动通讯设备或固定计算机上,向其他人或机构提出关照请求和报警信息。账号自动对一段时间段内的医疗健康信息做出初步健康预测,并定期发送至个人移动终端或指定的健康服务提供者的电脑上显示及提示。账户中设立实时互动窗口,以视频、文`字、波形、数值、趋势变化等形式在包括医生、个人之间,个人和个人之间相互实时交流,实时会诊。账户的应用绑定一台电脑及一台智能移动通讯设备,以网络网站浏览方式在两台电脑上调阅及显示数据内容。
7.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建立起利用人的游戏和竞技冒险的原始本能,以大脑的内部奖励机制作为驱动疾病治疗、预防、康复和健康长寿持续性进程,营造一种专注、愉快的疾病诊疗和健康进程的良好心理环境。其特征在于:引进心理因索,使之对疾立的治疗和康复有积极的正面作用。开辟一条新的渠道,建立一种新的健康驱动体系,在疾病治疗和健康长寿、疾病康复过程中,将心理因素对效果的影响转变成正能量,将人们对疾病治疗的担心和恐惧,转化成愉快、刺激、专注,并能自觉的持续下去的行为。将愉快的心理,竞技比赛的争强好胜,进而达到利用疾病治疗的技术和效果获取财富的模式引入健康长寿的进程中,生命数据的改变是一种技术,技术可以利用作为竞技比赛技能,比赛可以获得奖励,奖励可以改善生活,增加财富,收获财富的心理促进提高比赛的技能,技能的提高伴随健康的改善和寿命的延长。过程的重复推动疾病诊疗和康复的进程。愉快、专注于训练的脑状态大大缓解疾病的恐惧和担心,生命数据的改变成为自主控制的结果。
8.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一种采用无线移动技术,居家化使用模式,分解医疗临床检查项目成为单项标准化的生命状态定量测量服务,具有自组织分析计算生命状态信息,形成多种疾病生理、生命体症数据检查报告和健康预测报告。其特征在于:改变某些疾病的医学临床检查测量流程,特别是除了影像和部分复杂的生化检查以外,对所有针对疾病诊断所做的生命状态检查测量项目,拆分分解,形成各个独立的单项、单指标的检查测量内容,结合现代无线通讯技术和自动计算分析技术,将这些检查测量普及到家庭环境和工作环境中持续的有规则的进行,自动化的提取疾病特征指标,改变目前人们在疾病发生了,才到医院检查、诊断、治疗的旧有模式,成为在疾病发生前或在疾病发生时,不管是在家庭环境还是工作环境、医疗环境中,都可以持续检查测量自己相关生命状态的各种变化,预测疾病是否发生,或者治疗效果的变化,形成预防、预测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定量科学的健康管理新模式。分类多种疾病的诊断检查项目的具体内容,在个人健康银行账户管理下,以无线移动方式下采集和计算生命数据。细分疾病的诊断检查分析报告中的各种指标为独立单元,分别采集和传输,并组成单项生命数据集。账户根据用户的操作,自动组织生命数据集中的数据,分项归类至不同疾病的生命数据子集中,获得分解的一簇指向不同疾病发展变化的特征指标群,生成特定疾病的医疗检查分析报告,以及特定疾病发生发展的预防、预测报告。建立单指标簇转换为疾病或健康分析报告的数据交换方法。账号下的数据都是以单项生命数据的格式存储,形成一套可以被单独购买的定量指向某个生命状态发展变化的医疗服务内容。
9.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采用云计算模式对采集的医疗健康数据自动实时计算分析,其特征在于:建立分布式树状数据计算服务中心,每个数据计算服务中心绑定1-10万台无线移动生命数据采集终端,每个数据计算服务中心对于接收到的个体生命数据处理计算,计算架构为分解多任务模式,中心的每个计算节点完成国定的计算任务,并对计算结果绑定个人账户信 息,发送至中心的管理服务器,管理服务器对于各节点传送的绑定了个人账户信息的数据归类打包,绑定数据计算中心的特征码上传至使用者账户所在的数据服务器中存储。数据计算中心由数据管理服务器、任务管理服务器和一组计算机组成,计算机可以分布于不同地点,计算指向不同疾病发展变化的特征指标群中的各个生命数据,计算结构为过滤模式。原始数据经过一级节点计算机计算后,获得一组结果,绑定个人账户信息后上传至二级节点计算机,以此类推,每级计算后数据量都大为减少,形成过滤式数据计算模式。数据管理服务器负责接受采集终端传送的数据,并向任务服务器转发数据,接受任务服务器最终发送的一簇计算所得的特征指标,绑定个人账户信息并上传至个人账户所在的账户存储服务器。数据管理服务器可以由若干台服务器据或计算机组成,根据绑定的无线移动数据采集传输终端的多少决定。任务管理服务器负担监测各节点计算机的状态,接受数据管理服务器转发的原始数据和各节点计算机发送的中间结果数据,分配数据给节点计算机和数据管理服务器。任务管理服务器根据分类规则自动分配各个终端传送的数据至不同节点的计算机,分类规则以生命数据类型划分,自动分解,分解的各项独立生命数据发送到第一级节点计算机中。任务管理服务器对中心的节点计算机实时监测,以判定计算机所处的状态,发送数据以计算机的状态决定,通过监测状态,决定发送还是缓存数据。数据的发送循环进行,将低级别节点计算机回传的结果数据,再向更高级别处于空闲状态的节点计算机发送,最终的计算结果发送至数据管理服务器。计算机以固定算法自动计算所接受的数据,获得的计算结果回送至任务管理服务器中。任务管理服务器将生命数据计算结果还可以同步实时传输至其它有需求的网络上任意节点的计算机中,作为转换成被身体感觉器官所能接受的信息交换数据。
10.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作为疾病治疗,疾病康复,疾病预防,健康长寿的第三种生命维护模式,自主意识控制生命数据的改变,达到健康长寿的目标。其特征在于:建立一套基于无线互联网平台,规模化普及应用的疾病治疗、疾病预防、疾病康复和健康长寿的精细、规范、科学、定量的标准流程和方法,以娱乐、竞技比赛作为应用载体,使之成为并列于中医治疗、西医治疗的第三类人体健康维护和疾病治疗新模式:以大闭环模式,细分生命数据种类并计算处理,提取特征指标,转换成为大脑感觉信息。大脑实时感受自体的有关生命数据的变化,并不断重复这个过程,形成自主意识下学会如何控制这些数据变化的方法,学会被人体遗忘或没有学会的如何调动大脑潜意识并激发这些数据所代表的人体某些潜在的能力。标准流程的建立,首先,挖掘出代表身体健康和疾病治疗效果的信息内容,这些信息是可以测量的、实时的、定量的,具有普适性的,对所有人绝对值重复。这些信息来自于人体,来自于医疗诊断和治疗效果评价中的各项医学技术检查指标,以定量化数据方式存在,这些指标的变化是医生对疾病和健康过程的判断依据。将这些生命检查指标从医院医疗行为中剥离出来,改变这些医疗检查指标数据仅仅作为医务人员使用的信息内容的惯例,使之作为人们的日常娱 乐和竞技比赛、冒险的核心内容。其次,经由居家化采集、互联网传输、计算中心云计算、特征指标生成,以及指标数据经过娱乐化、竞技化转换的大闭环加工处理,这些指标成为人们利用它来开展居家化娱乐和竞技比赛、刺激冒险行为的工具。娱乐和比赛具有奖励机制,创造一种治疗、康复、预防、长寿的过程融合在人们热衷于娱乐、冒险和追求奖励的本能行为中。游戏和竞技比赛包括实物控制和网页游戏。使用的呈现平台是计算机和手机,计算机可以是移动平板、移动电脑、固定电脑等。使用的生命信息采集设备是便携式无线移动生命数据采集传输终端,针对不同种类的疾病治疗、康复、预防以及健康长寿的目的,采集的生命信号不同,计算提取的检查指标不同,指向的疾病发展变化和健康水平不同,选取的终端也不同,但转化的娱乐游戏载体是一样的,其中,网页游戏主要用于自我训练,提高技艺,以电子游戏为主要的呈现方式,包含了音乐、光闪、视觉和嗅觉的变化。实物游戏以控制实物机器人的行走路线和速度作为主要的游戏内容呈现。主要用于竞技比赛和日常训练两个方面。网页游戏是在个人电脑或手机上直接上网实现游戏过程。实物游戏也是通过个人电脑或手机上网实现游戏过程,但实物机器人设置于机器人思维控制中心,由服务提供商负责管理。游戏过程采用远程视频直播方式,在个人电脑或手机上展示机器人移动的全景视频,使用者可以分布于全国范围内的任意地点,使用条件对于两种游戏是一致的,就是佩戴无线移动生命数据采集传输终端,上网,进入网站,开始完成一个经由生命数据采集、无线传输、云计算指标提取、反馈控制驱动网页游戏或实物机器人动作的闭环游戏过程。实物机器人思维控制中心根据用户数量设置机器人的数量,每个机器人的使用按30分钟作为一个机时,分配给一个用户使用,每个中心的设置匹配一个数据计算服务中心,管理256或512个生命信息采集移动终端,每天按32个机时计算,需要匹配8到16个实物机器人。奖励机制是整个疾病治疗、康复、预防、健康长寿过程的必备内容,游戏过程是愉悦人的精神和心理过程,随着游戏进程的逐步完成,同时也伴随着生命健康指标的改善,获得奖励积分的不断累积,计分方式以生命健康指标的改变大小为依据。刺激和冒险永远是人们的天性,在这种应用过程中,刺激和冒险性体现在引进博彩的属性,利用游戏的技术参与竞技比赛,并伴随赢得巨大财富的机会。筹码、押注等等博彩的所有方法都可以整体平移到这种应用过程中。实物机器人的控制游戏是竞技比赛的主要载体,比赛以网上邀请对手的方式展开,允许观众押注,并赢得积分。服务提供商定期举办有奖竞技比赛,可以分区、分时,奖品由低到高价值分布。实物机器人包括机器人和实物汽车,比赛胜利者可以赢得实物汽车。比赛可以分级、分病种,但不分年龄、男女,所有男女老少都可以参与,不管你是患者还是正常人,你是成人还是儿童,都可以成为对手,不需要年龄对等、男女对等,健康对等。只要利用自己某项生命健康指标的控制能力参与竞技,赢得比赛就是合理的,体现公平、广泛、普适、隐私的特点。比赛选手可以分级,分级原则上考虑年龄因素、健康因素、疾病因素,分级的基本规则是,年龄越大、健康条件越差或者疾病越严重,相应级别就越高,比赛的规则具有加权属性,级别越高,得分的加权系数也高,体现疾病治疗和儿童、老人优先的理念。比赛的双方可以是群体组合,组合中每个人可以利用自己对于某项生命数据的控制专长分别控制实物机器人的一个运动维度,比如,前进、后退、左转、右转、低速、高速、动左手臂、动右手臂等等,都可以是不同人的独立控制,大家合作,完成一项具体的任务。比赛参与者可以分布于各自的居住地点,无需到达实物机器人控制中心,随时随地通过无线互联网就可以实现竞技比赛的完整过程。服务提供商定期举办的有奖竞技比赛需要参与者现场参与比赛,体现真实、客观、公正和影响力。通过这种持续的技术学习和竞技比赛,并且是在愉快和刺激状态的心理模式下,将生命状态特征指标的变化转化为游戏进程或实际物体移动控制的竞技比赛中。感知并学会控制游戏进程或实物的移动,伴随也学会了生命状态指标的控制。
11.如权利要求3中所述,脑电波、末梢血流灌注波、头部血流灌注波的采集及传输,一种结合脑电波及头部框上动脉血流、末梢血流分布实时测量的实现。其特征在于:集成在一体的脑波、额部血流波信号换能器和独立一组末梢血流波换能器,包括集成于一体的双导脑电波、双导头部框上动脉血流波,以及4导独立末梢血流波换能器单元。通过血管的血流携带的红细胞产生变化,血流对血管壁产生作用,形成搏动。传感器中的近红外激光发射器,照射血管并产生反射波`,设置在一侧的激光接收器接收到反射信号,作为输出。同时,设立在血管部位的压力换能器接受血管壁的搏动波,作为输出信号。两种信号输出,经控制电脑芯片的处理后,得到血流波。脑电传感器以干电极金属片作为媒介,附着于头部额头部位,传导头部的电信号作为输出。一体化换能器固定在12X 1.4X0.4cm范围内的柔软硅胶上。具备弹性,条状,可以行成环状,以医用创可贴的粘性胶布固定。末梢血流传感器只有血流信号采集,固定在体积为3X1X0.3cm的柔性硅胶上。以医用创可贴胶布固定于不同肢体末端。换能器的输出信号通过电子信号转换放大单元转化为可识别的模拟电信号,包括脑电波信号采集放大模块、血管血流波信号采集放大模块,将换能器采集的微小信号放大并去除干扰和无效成分,分别传送至模数转换器中,离散并转换为数字信号,经控制电脑芯片完成分配、计算、加密、压缩的数据处理流程。得到处理后的数据流,送入动态数据链路缓存队列中。动态数据链路缓存队列是变化的数据存储和输出结构。根据网络状态的不同,数据在存储区域内的结构不同。由计算控制电路在获得网络状态变化的中断事件触发后,控制采集到的数据的不同排列组合。在写指令控制下,写入存储器队列。队列中的数据在控制电脑的读指令控制下,经数据端口输出到无线互联网络接入电路。互联网络接入电路部分完成对网络的自动拨号、网络状态识别、TCP模式信号调制、分包、输出的功能。
12.如权利要求1和6中所述,自动获得分解的一簇指向不同疾病发展变化的特征指标群中,于睡眠结构、睡眠质量、健康状态相关的脑电波和睡眠中头部及躯体末梢血流灌注分布的特征指标提取的数据交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神经电生理测量方法和头部血流灌注测量方法的结合,提取出直接表达睡眠质量变化的生理信号:头部血流灌注和末梢血流灌注信号指数,创立一种定量表达睡眠过程状态变化以及睡眠结构、睡眠质量的生命数据表达方式和特征指标。以头部血流灌注和末梢血流灌注作为睡眠测量的主要生理信号基础,辅助脑电波信号,完成睡眠质量的客观描述,揭示睡眠过程头部血流灌注和躯体血流灌注的相对变化,反映睡眠如何对疾病治疗、健康长寿影响的定量生理变化过程。通过对采集的多导脑电波和多导血流灌注波的实时计算,自动提取出定量描述睡眠结构变化的脑电特征表达指标,自动提取出定量反应睡眠质量变化及健康状态变化的头部和躯体末梢血流灌注分布的特征表达指标。指标的提取计算是实时的,定量客观反应大脑睡眠状态,进而反应健康状态的生理和病理变化。利用脑电波、头部血流波和末梢血流波信号采集换能器,采集不同状态下人的多导脑电波和多导血流灌注波,接受到这些实时数据的计算机系统对数据计算处理,获得实时的定量特征指标数据。采用波形识别算法、模糊控制算法、谱分析算法、小波分析算法、多元回归算法,以及微积分等数据预处理算法实时计算数据。对于脑电波数据,采用时间窗加权,实施谱分析算法和小波算法,计算特定窗口下时域脑电波信号的频域功率和相位变化,以及特定母函数下的多尺度小波分解尺度空间的多元成分,在经过重构时域成分的反变换算法,对于得到的变换和反变换的一簇数据,施加模糊算法和阈值提取算法,得到一簇小波离散数值。经过结合睡眠状态的多元回归算法,并经加权指数化,得到一系列代表不同睡眠状态的定量脑电特征指标。对于血流灌注波形数据,采用特定母函数的多尺度小波分析算法,获得多导血流灌注波形的多簇时域血流灌注波形的波形变异点,在此基础上,施加微积分和拟合计算,得到血流灌注波形的动态时域功率和相对速率,生成能够表达睡眠状态 下不同睡眠质量、睡眠结构的头部及末梢血流灌注信号的定量特征指标。
13.如权利要求1及6中所述,构造物联网模式下脑状态的实时、定量多指标提取的系统技术实现,于脑状态相关的脑电波和头部血流灌注变化的特征指标提取,其特征在于:利用生理信号两导脑电波、两导额部框上动脉血流灌注波的采集,获得多序列脑电和血流灌注的离散数据,对脑电波数据施加小波算法、谱分析算法、波形式别算法、模糊算法的结合,计算对象包括一次数据,以及一次计算所获得的结果数据,多层次计算,多元回归迭代,拟合于手术麻醉状态下脑电波的变化特征基数据加权因子序列,最终得到代表大脑在清醒时不同状态下的一组定量实时特征指标,分别代表专注度指数i_22,放松度指数i_35,思维强度指数i_48,感官敏感度指数i_52,准备度指数i_20,记忆加工指数i_60,左右脑兴奋比指数i_50,镇静度指数WLi (小波指数)。对额部框上动脉血流灌注信号采用小波分析算法和微积分算法,得到一组定量实时特征指标,分别代表思维离散度指数g_10,抑制度指数g_12,额肌动作指数g_15。上述实时定量数据作为数据集,施加多元迭代加权算法,在规定任务的实时语音提示下,得到在静息时大脑的一组状态指标,分别代表大脑的左右脑偏侧化指数、内专注指数、外专注指数、反应速度指数、脑内敛指数、脑放松指数、脑活性指数、脑疲劳指数、困倦指数、记忆加工指数、脑耗能指数、脑稳定指数、思维强度指数、脑静息时间t匕、脑分神次数、闭眼时间比、睁眼时间比、眨眼次数、眼肌震颤时间比、左脑兴奋时间比、右脑兴奋时间比、外专注时间比、内专注时间比等一系列定量数据分析结果。实时数据分辨窗口为1.2秒,脑状态结果时间窗口为6分钟至12分钟,数据单位为无量纲指数化0-100变化。脑电波和血流灌注波信号经由换能器(上述权利保护9中描述)进入前置电信号放大电路,信号经过模拟电路的整合滤波放大后,进入模数转换电路,变换为一组离散化的计算机数据集,经过CPU芯片的数据流控制、加密计算和数据身份地址绑定整合,包装后的数据送入无线通讯控制电路中,经由数据缓存,通讯控制电路的互联网接入自动识别、连接和TCP / IP的数据打包,发送到无线互联网平台。计算机端通过网络实时接收到数据后,解码并对数据实时计算处理,在实时语音指导下,完成一次脑状态的定量分析计算,提取出一组定量、普适、可比的脑状态特征指标。 ` 1.1_35:脑放松状态指数 `2.1_22:脑专注度指数`3.?60:脑活性指数 ` 4.1_48:脑思维强度指数 `5.1_52:脑内敛指数 `6.1_66:左右脑偏侧化指数(左右脑协调性指数) `7.1_45:脑稳定度指`数 `8.WL1:脑镇静指数 ` 9.脑耗能:脑兴奋度水平 `10.脑专注力:平均专注能力 分为:内专注——凝聚于自身的专注 外专注----凝聚于外部的交流 ` 11.脑内敛(感觉闭锁):关闭自身输入的能力,听、看、体感。 ` 12.脑放松:平均自我放松入静能力 `13.记忆加工:脑处于记忆加工状态,主要指大脑在似睡非睡态 `14.脑疲劳:脑疲劳程度 `15.脑内敛:关闭感官输入的能力 `16.脑稳定:维持在一种脑状态的能力 `17.脑排空:大脑空明状态,自由想象状态 `18.困倦睡眠:脑困倦程度 ` 19.反应强度:脑状态之间的转换速度 `20.脑当前状态:脑能力、脑健康评分总分。
14.如权利要求1及6中所述,一种从形态学上反应脑状态的散点图表达。其特征表达为:对于采集的左右实时专注、放松指数(i_22、i_35),实时思维强度指数、放松指数(i_48、i_35),实时感官关闭指数、思维强度指数(i_52、i_48)生成散点图,表达脑状态的左右脑变化的形态学改变。坐标以i_22、i_48、i_52为纵坐标,i_35、i_48为横坐标,分别在i_22的刻度240和i_35的横坐标刻度40处、i_48的横坐标90处设定纵线和横线,将坐标区域分为4个象限。每一个i_22、i_35、i_48、i_52数据点在散点图上显示为一个点。通过散点的密度和分布,表达出不同的脑状态变化。通过左右脑散点图可以从图像上明确脑状态,并从散点的分布上提取聚散率、簇团等信息定量化提取。
15.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建立一种媒体上日常流行的疾病治疗、康复、预防和健康长寿的信息流,作为日常人们用于健康消费的工具。建立以全时空数据为基础的多种疾病康复治疗、预防和长寿者的示范带头人引领模式,建立医疗健康知识定量化精细普及教育和自我培训模式,建立引领者健康信息发布平台。其特征在于:以个人的健康银行账户为基础,在媒体上(网络、电视、平面),每天定时公布某些自然人的完整医疗轨迹和生命数据,这些人通过一个医疗委员会的筛查和生命数据竞技比赛的优胜率高低,选择出来,以有偿方式,完全公开他们的医疗轨迹和生命数据。这些人代表了某种疾病的正确治疗和正确康复的过程,包括各种癌症的康复者,慢病控制的优秀者,健康优秀的怀孕过程的优良妇女,以及百岁以上的长寿老人。他们代表了正确的疾病治疗方法,正确的疾病康复过程,正确的慢病管理方法,正确的生活轨迹和饮食内容,正确的生活心态和情绪变化,正确的体育锻炼和劳动轨迹,正确的疾病就诊方法和老年照看。利用无线移动生命信息采集传输终端和个人健康账户,采集实时的生命数据和医疗就诊数据,自动上传至媒体的展示窗口,定时向全国的人群播送。这些数据包括,医疗就诊信息,治疗信息,主观感受信息,运动量信息,饮食信息,排出量信息,生命体症信息,生理参数信息,居家化的简单生化测量信息。这些数据作为人们模仿、比照、预测自身疾病发展和健康长寿过程的参照内容,前后比对、拟合自身的对应生命数据和医疗轨迹,找到自己疾病治疗、慢病康复和健康长寿的参照模板,建立起人们在自然生活工作环境中实现科学、定量的正确健康长寿的生存目标轨迹,在不断的生命数据、生活数据的定量化比对中,得到疾病和健康知识的获取和自我培训。实现自适应的、市场经济行为的健康管理模式,为媒体推动正能量提供内容。将造星、追星、大V、选秀等等时尚界的影响力模式融入到健康长寿和疾病治疗康复的过程中。这些示范人员,作为健康示范带头人,成为健康明星、健康达人,以定量数据的基础,引领人们科学、理性的健康长寿过程。同时,为自己带来名和利的合理收获。
【文档编号】A61B19/00GK103793593SQ201310566688
【公开日】2014年5月14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15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15日
【发明者】吴一兵 申请人:吴一兵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