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肝肾阴虚型脑中风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9412阅读:411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肝肾阴虚型脑中风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肝肾阴虚型脑中风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其各原料组分的重量配比为:瑞香花1-5、当归10-14、白扁豆13-17、追风伞10-14、生地6-10、石斛6-10、郁金4-8、栀子6-10、珠儿参4-8、五味子13-17、牡丹皮4-8、生龙骨6-10、紫贝齿13-17、凤凰草1-5、白芍10-14、菊花1-5。本发明中药具有滋阴祛风的功效,对于治疗阴虚阳亢型中风患者具有很好的疗效,针对性强,疗效好,治愈率高,无毒副作用。
【专利说明】—种治疗肝肾阴虚型脑中风的中药
[0001]【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中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治疗肝肾阴虚型脑中风的中药。
[0002]【背景技术】:
中风是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发口角歪斜、语言不利而出现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其中肝肾阴虚型脑中风的症状兼腰酸耳鸣,舌红脉细。
[0003]目前,治疗中风的方法有静脉给药、针灸和口服中西成药。但是这些方法都存在治愈率低、效率低等缺陷。
[0004]
【发明内容】
:
本发明目的就是为了弥补已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治疗肝肾阴虚型脑中风的中药,它疗效好,治愈率高。
[0005]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治疗肝肾阴虚型脑中风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其各原料组分的重量配比为:瑞香花1-5、当归10-14、白扁豆13-17、追风伞10-14、生地6-10、石斛6-10、郁金4-8、桅子6-10、珠儿参4-8、五味子13-17、牡丹皮4-8、生龙骨6-10、紫贝齿13-17、凤凰草1_5、白芍10-14、菊花1-5。
[0006]一种治疗肝肾阴虚型脑中风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其各原料组分的重量配比为:瑞香花3、当归12、白扁豆15、追风伞12、生地8、石斛8、郁金6、桅子8、珠儿参6、五味子15、牡丹皮6、生龙骨8、紫贝齿15、凤凰草3、白芍12、菊花3。
[0007]本发明的优点是:
本发明中药具有滋阴祛风的功效,对于治疗阴虚阳亢型中风患者具有很好的疗效,针对性强,疗效好,治愈率高,无毒副作用。
[0008]【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治疗肝肾阴虚型脑中风的中药,其各原料组分的重量(g)为:瑞香花3、当归12、白扁15、追风伞12、生地8、石斛8、郁金6、桅子8、珠儿参6、五味子15、牡丹皮6、生龙骨8、紫贝齿15、凤凰草3、白芍12、菊花3。
[0009]称取以上原料组分,按照汤药的常规制法,加水煮成汤剂服用,每天一剂,一剂分两次服用。
[0010]为证明本发明具有很好的疗效,列举典型病例如下:
病例一:
黄某,男,71岁。2011年初冬,突然昏倒,口眼歪斜,舌体不正。查体:舌苔薄黄,质红,脉弦细数。诊断为肝肾阴虚型脑中风。给予本发明中药治疗,4天后,面部恢复正常,一周后,患者治愈。
[0011]病例二:
郑某,女,69岁。2012年12月,突然面部歪斜,右半身不能动弹。查体:舌红,脉弦细数。诊断为肝肾阴虚型脑中风。给予本发明中药治疗,3天后,面部恢复正常,10天后,患者治愈,随访无复发。[0012]病例三:
龚某,男,65岁。主诉:2013年一月,头晕头疼,不经昏倒,面部歪斜,口语不清,还伴有腰酸等症状。查体:舌苔薄黄,质红,脉细。诊断为肝肾阴虚型脑中风。给予本发明中药治疗一周后,患者治愈 ,不适症状全部消失。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肝肾阴虚型脑中风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其各原料组分的重量配比为:瑞香花1-5、当归10-14、白扁豆13-17、追风伞10-14、生地6-10、石斛6-10、郁金4-8、桅子6-10、珠儿参4-8、五味子13-17、牡丹皮4-8、生龙骨6-10、紫贝齿13-17、凤凰草1-5、白芍10-14、菊花 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肝肾阴虚型脑中风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其各原料组分的重量配比为:瑞香花3、当归12、白扁豆15、追风伞12、生地8、石斛8、郁金6、桅子8、珠儿参6、五味子15、牡丹 皮6、生龙骨8、紫贝齿15、凤凰草3、白芍12、菊花3。
【文档编号】A61P9/10GK103599479SQ201310580230
【公开日】2014年2月26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19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19日
【发明者】陈伟 申请人:太和县中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