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寒凝血瘀证原发性痛经的中药外敷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4243阅读:309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寒凝血瘀证原发性痛经的中药外敷剂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寒凝血瘀证原发性痛经的中药外敷剂。原发性痛经属于中医学“经行腹痛”范畴,中医认为痛经的病位在子宫、冲任,以“不通则痛”或“不荣则痛”为主要病机,经前、经期治宜温经散寒,化瘀止痛。本发明选择中药草豆蔻、虎图辣、心不干、山茴芹、石瓜子莲、七里香、紫背天葵草、小铜锤、落新妇根、小叶石楠,制成外敷剂,贴于穴位,经临床试验,总有效率达到97.1%,不但治疗效果好,而且在治疗随访期间无一例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专利说明】一种治疗寒凝血瘀证原发性痛经的中药外敷剂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尤其涉及一种治疗寒凝血瘀证原发性痛经的中药外敷剂。
【背景技术】
[0002]原发性痛经(PD)是由生殖器官的非器质性病变引起的行经前后或经期出现下腹疼痛、坠胀,伴有腰酸或其他不适。西医非留体类抗炎药等疗法的出现,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痛经,但因不能治愈痛经,且副作用较多,费用昂贵等因素,在临床应用中受到限制,而中医药能对该病发挥多靶点调控作用,疗效显著,且毒副作用小,成为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主要措施。中医辨证用药,标本兼治,在治疗痛经方面较西医尤显优势,不足之处是熬制中药费时费力,且汤剂口感差,而外用贴剂恰恰避免了这方面的弊端,外用贴剂用药途径简单、有效、无创痛、副作用小,疗效显著,临床上应用相当广泛,所以受重视的程度日益凸显。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寒凝血瘀证原发性痛经的中药外敷剂。原发性痛经属于中医学“经行腹痛”范畴,中医认为痛经的病位在子宫、冲任,以“不通则痛”或“不荣则痛”为主要病机。不通为实,实者可由寒凝、气滞、湿热等阻滞胞宫,而致气血不畅,“不通则痛”;虚者可由气血虚弱、肾气亏损等而致胞宫失养,“不荣而痛”。寒凝血瘀证实经期前后感受寒凉、或过食生冷之 品,或经前、经期冒雨、涉水,或久居湿地,以致寒邪或寒湿客于冲任,血凝不行,发为寒凝血瘀。经前、经期治宜温经散寒,化瘀止痛。
[0004]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该治疗寒凝血瘀证原发性痛经的中药外敷剂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制成:草豆蘧2-4份、虎图辣0.3-0.6份、心不干1-3份、山茴芹
6-9份、石瓜子莲15-25份、七里香9-15份、紫背天葵草13-15份、小铜锤3_9份、落新妇根9-15份、小叶石捕15-35份。
[0005]优选的:草豆蘧3份、虎图辣0.4份、心不干2份、山茴芹7份、石瓜子莲20份、七里香12份、紫背天葵草14份、小铜锤6份、落新妇根12份、小叶石楠25份。
[0006]制备方法将上述中药研成粉末备用。
[0007]方中:草豆蘧温中祛寒、行气燥温;虎图辣温中止痛;心不干温中散寒、行气止痛;山茴芹温中散寒、驱风下气、活血镇痛;石瓜子莲散瘀通经;七里香、紫背天葵草活血化瘀、调经;小铜锤活血祛瘀、消肿止痛;落新妇根活血祛瘀、解毒止痛;小叶石楠行气活血止痛。
[0008]临床资料
[0009]1.一般资料收集2011年I月-2011年12月期间,在我院妇科门诊就诊,确诊为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患者,共35例,患者的年龄介于16-30岁,已婚未产15例,未婚20例,病程1-1O年。
[0010]2.诊断标准参照全国统编教材西医《妇产科学》第七版,《中华妇产科学》第二版曹泽毅主编。原发性痛经是指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疾病,月经前后或月经期出现下腹部疼痛、坠胀或伴有腰酸及其他不适。临床表现特点:青春期及未生育妇女多见,经前1-2天开始,以行经第I天达高峰,可呈阵发性疫挛性或胀痛伴下坠感,严重者可放射到腰骶部、肛门、阴道、股内侧。甚至可见面色苍白、出冷汗、手足发凉等晕厥之象。[0011]参照《中医妇科学》相关章节,张玉珍主编。寒凝血瘀证:主症: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得热痛减,或伴胀痛拒按。次症:①月经量少或经行不畅;②经血黯而有瘀块;③畏寒;④手足欠温;⑤冷汗淋漓;⑥肛门坠胀;⑦恶心呕吐;⑧舌黯苔白;⑨脉沉紧。主症必备,次症具备2项以上,结合舌脉即可诊断。
[0012]3.治疗方法患者使用本发明所述中药外敷剂,称取草豆蘧3g、虎图辣0.4g、心不干2g、山茴芹7g、石瓜子莲20g、七里香12g、紫背天葵草Hg、小铜锤6g、落新妇根12g、小叶石楠25g,将上述中药研成粉末,以蜂蜜调制,制成大小为2.0cmX 2.0cm,厚约1.5cm的敷贴,纳入神闕穴位,胶布固定。月经来潮前5日开始贴敷,每日I次,每次2-4小时,连续贴敷一周,3个月经周期为一个疗程。
[0013]4.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I)临床痊愈:腹痛及其余症状全部消失。(2)显效:腹痛及其余症状明显减轻。(3)有效:腹痛及其余症状减轻。(4)无效:腹痛及其余症状无改变者。
[0014]5.治疗效果治疗一个疗程后观察疗效,其中痊愈25例(71.4% ),显效6例(17.1% ),有效3例(8.6% ),无效I例(2.9% ),总有效率97.1 %。在治疗随访期间无一例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0015]6.典型病例患者刘某某,女,20周岁,未婚,学生。初诊日期:2011年5月18日。主诉:“经行腹痛5年余,加重I年”来诊。患者既往月经规律,月经初潮年龄为14岁,经期4~6 / 28~30天,经量正常,色黯,有瘀块,经前即出现小腹疼痛,前两日最为明显,持续4天左右,伴恶心、呕吐,经后诸症消失。平素手足凉,畏寒。近I年疼痛逐渐加重,曾先后服多种中成药治疗,未见明显效果,故来我院门诊治疗。末次月经时间是2011年5月10日,小腹及腰骶部疼痛,得热痛减,痛时冷汗出。带下:量多、色白、无味,无阴痒。平素:饮食睡眠正常,二便和。舌质黯红边有齿痕,苔白,脉沉紧。查体:一般情况良好,腹部平软,无明显不适。B超报告:子宫及双附件区未探及明显异常回声。西医诊断:原发性痛经。中医诊断:痛经(寒凝血瘀型)。治法:使用本发明所述中药外敷剂,称取草豆蘧3g、虎图辣0.4g、心不干2g、山茴芹7g、石瓜子莲20g、七里香12g、紫背天葵草Hg、小铜锤6g、落新妇根12g、小叶石楠25g,将上述中药研成粉末,以蜂蜜调制,制成大小为2.0cmX 2.0cm,厚约1.5cm的敷贴,纳入神闕穴位,胶布固定。月经来潮前5日开始贴敷,每日I次,每次2-4小时,连续贴敷一周。叮嘱其下次行经前一周左右来本院复诊。复诊:2011年6月3日,患者称用药后经行小腹疼痛明显减轻,经量正常,色红,血块明显减少。无恶心,呕吐。手足欠温有所缓解。查体:舌质红略黯,苔薄白,脉沉弦。嘱患者继续于经前5天使用本发明所述中药外敷剂,连用一周。2011年6月21日三诊,痛经基本消失,自述仅经期前两天腹部略有不适,经量正常,血色鲜红,无血块,5天净。查体: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一般状况良好。效不更方继续外敷巩固疗效。2011年8月I日第一次随访患者,自诉月经量、色、质均正常,经行腹痛消失,无其他伴随症状,持续5天净。后继续随访二个月,未见该患者痛经复发,临床基本治愈。【具体实施方式】
[0016]实施例一:称取草豆蘧3g、虎图辣0.4g、心不干2g、山茴芹7g、石瓜子莲20g、七里香12g、紫背天葵草14g、小铜锤6g、落新妇根12g、小叶石楠25g,将上述中药研成粉末备用。
[0017]实施例二:称取草豆蘧4g、虎图辣0.3g、心不干3g、山茴芹6g、石瓜子莲25g、七里香9g、紫背天葵草15g、小铜锤3g、落新妇根15g、小叶石楠15g,将上述中药研成粉末备用。
[0018]实施例三:称取 草豆蘧2g、虎图辣0.6g、心不干lg、山茴芹9g、石瓜子莲15g、七里香15g、紫背天葵草13g、小铜锤9g、落新妇根9g、小叶石楠35g,将上述中药研成粉末备用。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寒凝血瘀证原发性痛经的中药外敷剂,其特征在于该中药外敷剂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制成:草豆蘧2-4份、虎图辣0.3-0.6份、心不干1-3份、山茴芹6-9份、石瓜子莲15-25份、七里香9_15份、紫背天葵草13-15份、小铜锤3_9份、落新妇根9_15份、小叶石楠15-35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寒凝血瘀证原发性痛经的中药外敷剂,其特征在于该中药外敷剂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制成:草豆蘧3份、虎图辣0.4份、心不干2份、山茴芹7份、石瓜子莲20份、七 里香12份、紫背天葵草14份、小铜锤6份、落新妇根12份、小叶石楠25份。
【文档编号】A61K36/9062GK103656434SQ201310697524
【公开日】2014年3月26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11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11日
【发明者】张宗花 申请人:张宗花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