唾液吸收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25094阅读:2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唾液吸收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特别涉及一种唾液吸收器。
背景技术
口腔科进行手术操作过程中,病患因口腔受到刺激,会产生大量唾液,尤其在进行牙龈神经杀灭、填充填补蛀洞材料等操作时,需要病患保持较长时间的张口状态,此时积存在口腔内的唾液会使病患感觉十分难受。目前还没有专门用于口腔科吸收唾液的器材,一般是采用其他吸管,如吸痰管,来进行唾液的吸收。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唾液吸收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唾液吸收器包括吸液管和连接在吸液管末端的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液管前端分为两个分支,各分支端部分别设有一环形牙槽,该环形牙槽为中空结构,其上均布有与环形牙槽内部连通的吸液孔,环形牙槽包括牙床吸部和口腔壁吸部;吸液管中段上设有两处阀门,并于两处阀门之间设有一支管,该支管连接有唾液储存器;吸液管尾端与气囊连接处设有排气管,该排气管上设有单向阀。如此设计,病患将牙齿和牙床套入牙床吸取部中,上、下口腔壁紧贴口腔吸部,通过控制气囊进行唾液吸取。作为优化,所述唾液储存器与支管之间为可拆卸连接,唾液储存器下部可旋开。如此设计,便于存放和清除吸出的唾液。作为优化,所述阀门与吸液管之间为可拆卸连接。如此设计,方便清洗和消毒,可
多次重复使用。本实用新型唾液吸收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安全卫生,适合口腔科手术中作为辅助器材使用。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唾液吸收器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种唾液吸收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吸液管、2-气囊、3-分支、4-环形牙槽、5-吸液孔、6-牙床吸部、7 口腔壁吸部、8-阀门、9-支管、10-唾液储存器、11-排气管、12-单向阀。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一:如
图1所示,本唾液吸收器包括吸液管I和连接在吸液管I末端的气囊2,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液管前端I分为两个分支3,各分支3端部分别设有一环形牙槽4,该环形牙槽4为中空结构,其上均布有与环形牙槽4内部连通的吸液孔5,环形牙槽4包括牙床吸部6和口腔壁吸部7 ;吸液管I中段上设有两处阀门8,并于两处阀门8之间设有一支管9,该支管9连接有唾液储存器10 ;吸液管I尾端与气囊2连接处设有排气管11,该排气管上设有单向阀12。所述唾液储存器10与支管9之间为可拆卸连接,唾液储存器10下部可旋开。所述阀门8与吸液管I之间为可拆卸连接。本实用新型包括但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任何符合本权利要求书描述的产品,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唾液吸收器,包括吸液管(I)和连接在吸液管(I)末端的气囊(2),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液管(I)前端分为两个分支(3),各分支(3)端部分别设有一环形牙槽(4),该环形牙槽(4)为中空结构,其上均布有与环形牙槽(4)内部连通的吸液孔(5),环形牙槽(4)包括牙床吸部(6)和口腔壁吸部(7);吸液管(I)中段上设有两处阀门(8),并于两处阀门(8)之间设有一支管(9),该支管(9)连接有唾液储存器(10);吸液管(I)尾端与气囊(2)连接处设有排气管(11),该排气管上设有单向阀(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唾液吸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唾液储存器(10)与支管(9)之间为可拆卸连接,唾液储存器(10)下部可旋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唾液吸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8)与吸液管(I)之间为可拆卸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唾液吸收器。尤其在进行牙龈神经杀灭、填充填补蛀洞材料等操作时,需要病患保持较长时间的张口状态,此时积存在口腔内的唾液会使病患感觉十分难受。本唾液吸收器包括吸液管和连接在吸液管末端的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液管前端分为两个分支,各分支端部分别设有一环形牙槽,该环形牙槽为中空结构,其上均布有与环形牙槽内部连通的吸液孔,环形牙槽包括牙床吸部和口腔壁吸部;吸液管中段上设有两处阀门,并于两处阀门之间设有一支管,该支管连接有唾液储存器;吸液管尾端与气囊连接处设有排气管,该排气管上设有单向阀。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安全卫生,适合口腔科手术中作为辅助器材使用。
文档编号A61C17/06GK203042524SQ20132003108
公开日2013年7月10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22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22日
发明者刘倩 申请人:刘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