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体内植入式电生理电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25641阅读:4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动物体内植入式电生理电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动物体内植入式电生理电极。
背景技术
心律失常是心脏常见病和多发病,是人群猝死的常见危险因素。心房颤动(房颤)是人群常见的严重心律失常之一。中国房颤患者约1000万。房颤会导致患者心功能恶化、心绞痛发作,还会导致脑卒中,降低患者的预后,甚至导致猝死的发生。因此研究房颤的发生和维持机制以及治疗策略,具有重要意义。心房电生理特征的重构,即电重构是房颤发生的电生理基础,在房颤发生几个小时后即可出现,具有可逆性。电重构在房颤的发作、复发及维持方面起着明显的作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针对心房电生理特征相关数据的测量主要是采用在X线指导下,经血管径路向心内膜置入常规电生理导管;或者经心脏外科径路缝合常规电生理导管,进行电生理记录、刺激和标 测。血管径路心内膜导管在X线指导下,通过股静脉或颈内静脉穿刺将常规导管放置于心房不同部位,实现对心脏进行电生理检测,该方案常规导管穿刺困难,死亡率高,即使成功房间隔穿刺,常规导管在左房操作困难,多数不能完全顺利到达标测部位(如肺静脉),尤其是右上、右下肺静脉。常规导管只能实现单一部位标测,经过股静脉放置常规导管一般不能超过4根。因此,在多部位标测时,需要在操作过程中反复移动导管到达目标位置,实验时间过长,导致动物死亡的风险高;即使到达目标位置,由于导管自身特征和动物解剖变异,导管与心房部位贴靠较差,刺激标测时数据测量不可靠,影响数据的可靠性和真实性。由于这种导管操作需要在X线的指导下进行,实验时间过长,增加实验人员的射线爆光时间,同时也增加了医疗成本。为实现心房多部位的标测,往往需要通过心脏外科径路,将常规导管无损伤的缝合至心外膜,这种方案需要将左、右第四肋间切开,打开胸腔,切开心包,制成心包掉篮,继而将常规导管无损伤地缝合至心房各部。为实现多部位标测,需要较多数量的常规导管,由于常规导管的硬度较大,因此导管的操作和固定难度比较大。即使是将导管固定在心房各部位,易受到心脏搏动和肺呼吸频率与幅度的影响,导致导管不稳定,数据结果不可靠。由于常规导管对动物心脏影响较大,仅适用于动物心房电生理参数的急性测量,不能长期留置于动物体内,因此不能实现动物心房电生理参数的持续性测量,得不到持续性房颤或慢性房颤的电重构数据。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能够长期留置于动物体内植入式电生理电极。该电生理电极能够长期的留置于动物体内,实现对动物心脏多个部位的心房电生理参数的持续性测量。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动物体内植入式电生理电极,包括双极性电极头端,所述双极性电极头端的两个电极分别连接有电极尾线,通过电极尾线与电生理标测系统连接;双极性电极头端的两端设置有组织缝合孔;所述电极尾线为表面绝缘且细软的导线。优选的,所述双极性电极头端的个数为5个,每个双极性电极头端的电极上都连接有电极尾线。优选的,同一个双极性电极头端所连接的两条电极尾线设置在同一根线中。优选的,还包括一个连接头,所述连接头中包含多个探针,其数量与电极尾线的数量相同;所述各电极尾线的末端连接在连接头的各探针上,所述各电极尾线通过连接头与电生理标测系统连接。优选的,所述双极性电极头端两端的组织缝合孔为圆形的,其直径为2mm。优选的,所述电极尾线是直径为0.0lmm的导线。优选的,所述双极性电极头端两个电极之间的距离为2mm。优选的,所述双极性电极头端的横截面直径为2mm。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及效果:(I)本实用新型通过双极性电极头端上的组织缝合孔,将双极性电极头端缝合至心脏中需要测量的各个部位。由于双极性电极头端对所缝合心脏的伤害性较小,不会对动物正常生活产生影响,因此可以长期留置于动物体内,实现对动物心房电生理参数的持续性测量以及能够在不同时间和不同干预条件下对动物心房电生理参数进行测量。在电生理标测系统的协助下,还可以实现对心脏不同部位进行实时起搏刺激,以测量和记录在不同起搏刺激下的心房电生理参数,实现心房电生理特征的重构。(2)本实用新型通过双极性电极头端的两个组织缝合孔可将双极性电极头端良好贴靠在需要测量的各个部位;本实用新型的细软电极尾线经过心包、胸腔及皮下遂道引至体外,其受心脏搏动和呼吸影响小,因此本实用新型电生理电极的稳定性较强,可以得到可靠的标测数据。(3)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双极性电极头端可以设置的非常小,电极尾线为细软的导线,因此可以实现对多个复杂部分及常规导管所不能到达的部分的测量,可操作性非常强。(4)本实用新型的电生理电极植入动物体内后,经过外科技术和相关营养支持及抗感染干预后,动物可以长期存活,当需要进行再次测量时,不需要再次打开动物胸腔,减少对动物的伤害。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生理电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动物体内植入式电生理电极,包括5个双极性电极头端I和一个连接头6。双极性电极头端的两个电极4、5分别连接有电极尾线,通过电极尾线与电生理标测系统连接;同一个双极性电极头端I连接的两根电极尾线设置在同一根线2里面。其中电极尾线为表面绝缘且直径为0.0lmm的细软导线。其中连接头6上包含有10个探针,各电极尾线的末端分别与连接头6的各探针连接,通过连接头6与电生理标测系统的探头7连接。其中双极性电极头端I的两个电极4、5之间的距离为2mm,双极性电极头端I为圆柱形的,其横截面直径为2mm。双极性电极头端I的两端设置有直径为2_的圆形组织缝合孔3,通过圆形组织缝合孔3将双极性电极头端I缝合至动物心脏,并测量电生理参数。本实施例电生理电极的植入过程如下:(I)麻醉动物犬,基本生命支持。(2)胸部正中切口,切开心包,将本实施例电生理电极的其中三个双极性电极头端通过其上的圆形组织缝合孔无损伤地缝合至右心房和右心耳部。游离右上和右下肺静脉,另两个双极性电极头端通过其上的圆形组织缝合孔无损伤地缝合至右上和右下肺静脉。(3)缝合完成后,先将与双极性电极头端I电极连接的电极尾线通过皮下遂道引至体外,然后将电极尾线末端的连接头6与电生理标测系统的探头7连接上,开始测量及记录心房电生理参数。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 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动物体内植入式电生理电极,其特征在于,包括双极性电极头端,所述双极性电极头端的两个电极分别连接有电极尾线,通过电极尾线与电生理标测系统连接;双极性电极头端的两端设置有组织缝合孔;所述电极尾线为表面绝缘且细软的导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物体内植入式电生理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极性电极头端的个数为5个,每个双极性电极头端的电极上都连接有电极尾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动物体内植入式电生理电极,其特征在于,同一个双极性电极头端所连接的两条电极尾线设置在同一根线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动物体内植入式电生理电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连接头,所述连接头中包含多个探针,其数量与电极尾线的数量相同;所述各电极尾线的末端连接在连接头的各探针上,所述各电极尾线通过连接头与电生理标测系统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物体内植入式电生理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极性电极头端两端的组织缝合孔为圆形的,其直径为2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物体内植入式电生理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尾线是直径为0.0lmm的导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物体内植入式电生理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极性电极头端两个电极之间的距离为2mm。
8.根据权利要求1 所述的动物体内植入式电生理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极性电极头端的横截面直径为2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动物体内植入式电生理电极,包括双极性电极头端,所述双极性电极头端的两个电极分别连接有电极尾线,通过电极尾线与电生理标测系统连接;电极头端的两端设置有组织缝合孔;所述电极尾线为表面绝缘且细软的导线。由于双极性电极头端对所缝合心脏的伤害性较小,不会对动物正常生活产生影响,因此可以长期留置于动物体内,实现对动物心房电生理参数的持续性测量。有利于检测出动物心脏所存在的慢性疾病。
文档编号A61B5/042GK203138489SQ201320040109
公开日2013年8月21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24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24日
发明者林玉壁, 李海瑞, 李自成, 张东东, 杨庆生, 邢会杰, 傅江南 申请人:暨南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