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卧式多角度牵引按摩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25642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伏卧式多角度牵引按摩床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领域内一种用于腰椎颈椎损伤的治疗设备,特别是带有多角度动态牵引功能的伏卧式多角度牵引按摩床。
背景技术
随着现在社会的发展,很多劳动者都患有或轻或重的腰椎颈椎疾病,尤其是到了中老年,病痛更加严重,对日常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目前大部分患者都到医疗单位采取牵引加按摩的传统手段进行治疗,因此市场上也出现了大量的牵引按摩医疗设备,供医疗人员使用,但是,市场上大多数医疗设备功能单一,只能进行水平直线的静力牵引,无法实现多角度动态牵引,因此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腰椎颈椎治疗设备功能单一,无法实现多角度动态牵引的技术问题,设计了一种改良的伏卧式多角度牵引按摩床,通过可旋转的后床板配合相应的水平牵引滑轮、角度牵引滑轮和悬吊牵引滑轮,实现了多角度牵引,通过设置在床架尾部的可输出动态牵引力的牵引控制柜,解决了无法实现动态牵引的问题,通过外展板及腿部牵引器,可对患者腿部进行角度牵引。本实用新型为实现发明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伏卧式多角度牵引按摩床,结构中包括床架,设置在床架上的前床板及后床板,后床板的前端与床架的中部铰接定位,并借助床架下方设置的驱动机构具有竖直方位旋转自由度,沿床架纵向轴线方向设有牵引悬吊梁及牵引组件,牵引悬吊梁两端借助支撑架固定在床架上方,在后床板的两侧分别水平增设外展板,外展板内侧与床架铰接定位,并借助限位支撑组件水平限位。本实用新型通过可旋转的后床板,对患者的腰椎进行角度调整,借助设置在床架尾部的水平牵引滑轮、角度牵引滑轮和悬吊滑轮,并通过绕过各个滑轮的牵引钢丝绳对患者进行不同角度的牵引;牵引钢丝绳与可输出动静态牵引力的牵引控制柜的输出端连接,牵引控制柜借助单片机的内部程序,可输出静态和动态牵引力,使患者的腰椎部位张弛有度,同时配合多角度牵引,腰椎的病灶部位能得到更全面的牵引治疗,提高了治疗效果,缩短了治疗时间,同时,本实用新型还可对颈椎和腿部进行牵引,集成多种功能于一体,节约了成本。

图1代表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代表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图3代表缓冲机构的局部剖视图。图4代表牵引控制柜输出的静态力示意图。图5代表牵引控制柜输出的动态力示意图。[0011]图6代表电机控制组的结构示意图。图7代表限位支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I代表床架,2代表前床板,3代表套管,4代表牵引竖梁,5代表牵引横杠,6代表横梁,7代表牵引悬吊梁,8a代表后立柱,8b代表前立柱,9代表捶击缓冲装置,9a代表定滑轮,9b代表弹簧腔体,9c代表弹簧,9d代表弹簧底座,10代表捶击沙袋,11代表悬吊滑轮,12代表牵引钩,13代表牵引钢丝绳,14代表角度牵引滑轮,15代表水平牵引滑轮,16代表牵引控制柜,16-1代表电路板,16-2代表交流电机,16-3代表减速机,16-4代表离合装置,16-5代表钢丝绳轮,17代表腿部牵引器,18代表外展板,19代表支撑柱,20代表电机伸缩杆,21代表直线电机,22代表后床板,23代表牵引挂架,24代表抽拉手柄,25代表销子,26代表弧形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伏卧式多角度牵引按摩床,结构中包括床架1,设置在床架I上的前床板2及后床板22,后床板22的前端与床架I的中部铰接定位,并借助床架I下方设置的驱动机构具有竖直方位旋转自由度,沿床架I纵向轴线方向设有牵引悬吊梁7及牵引组件,牵引悬吊梁7两端借助支撑架固定在床架I上方,在后床板22的两侧分别水平增设外展板18,外展板18内侧与床架I铰接定位,并借助限位支撑组件水平限位。上述限位支撑组件中包括:沿床板横向方位设置的带有抽拉手柄24的一组销子25,销子25分别借助弧形钢板26定位在后床板22背面,且与弧形钢板26具有水平方向的滑动配合,并形成外展板18的支撑结构,对展开的外展板18定位,患者腿部可成一定角度放置于展开的外展板18上。上述牵引悬吊梁7两端的支撑架包括:位于牵引悬吊梁7末端的后立柱8a、位于床架I前端的横梁6借助两组前立柱Sb固定在床架I上,牵引悬吊梁7的两端分别借助连接组件固定在后立柱8a及横梁6上。上述牵引组件中包括:位于床架I尾部可输出动静态牵引力的牵引控制柜16、位于牵引控制柜16内的电机控制组、定位在电机输出轴上的牵引钢丝绳绳13、位于后立柱8a底部且定位在床架I上的水平牵引滑轮15、位于后立柱8a中部的角度牵引滑轮14、位于牵引悬吊梁7上方的悬吊滑轮11,牵引钢丝绳绳13的另一端穿过牵引控制柜16顶端的通孔,分别与水平牵引滑轮15、角度牵引滑轮14、悬吊滑轮11或其组合形成多角度牵引机构,可对患者进行多角度动态牵引。角度牵引滑轮14与后立柱8a具有竖直方位的滑动配合,并借助锁紧螺栓与后立柱8a锁紧定位;悬吊滑轮11与上牵引悬吊梁7具有水平方位的滑动配合,并借助锁紧螺栓与上牵引悬吊梁7锁紧定位,可根据不同的患者调整合适的位置。上述电机控制组中包括:固定于牵引控制柜16上部的电路板16-1和底部的减速机16-3,位于减速机16-3上部并与牵引控制柜16固定的交流电机16-2,交流电机16_2的输出端与减速机16-3的输入端连接有驱动皮带,减速机16-3的输出端与钢丝绳轮16-5之间设置有电路板16-1控制的离合装置16-4,牵引钢丝绳13缠绕于钢丝绳轮16-5上,断电时,离合装置16-4为压紧状态,牵引钢丝绳13不能拉出。上述按摩床的结构中还包括位于床架I前端的前牵引架,前牵引架的结构中包括:固定于床架I前部的套管3,与套管3插接并具有滑动配合的牵引竖梁4,牵引横杠5横向固定于牵引竖梁4上部,牵引竖梁4借助锁紧螺栓与套管3锁紧定位。上述按摩床的结构中还包括:位于床架I尾部两侧且借助支撑柱19固定于床架I上的腿部牵引器17,腿部牵引器17与支撑柱19插接配合,并具有绕支撑柱19轴心旋转的旋转自由度,对患者腿部进行角度牵引。上述按摩床中还包括锤击沙袋10,锤击沙袋10的上端设有悬吊绳,悬吊绳的另一端借助缓冲机构定位在牵引悬吊梁7上;以上所述缓冲机构中包括:固定于牵引悬吊梁7上的弹簧腔体%、设置于弹簧腔体9b头部开口处的定滑轮9a、固定于弹簧腔体9b尾端的弹簧底座9d,弹簧9c的尾端与弹簧底座9d固定连接,悬吊绳10与弹簧9c前端固定连接,穿过定滑轮9a与锤击沙袋10固定连接,使用时可减缓捶击力,使患者感觉更加舒适,提高治疗效果。上述的驱动机构包括:与后床板22底部铰接的电机伸缩杆20,与床架I底部铰接的直线电机21,后床板22借助电机伸缩杆20具有沿竖直方位、且于床架I下方旋转的自由度,形成伏卧式牵引结构。本实用新型在具体使用时,借助胸部牵引带将患者的前躯与牵引横杠5连接,患者的后驱借助腰部牵引带与牵引挂架23连接,操控牵引控制柜16上的控制按钮,调整后床板22的角度,当后床板22处于水平时,将牵引钢丝绳13绕过水平牵引滑轮15,并将牵引钩12钩住牵引挂架23,然后启动电加热装置,热敷患者的病灶部位15分钟,之后将电加热装置移走,使用捶击沙袋10对患者的病灶部位进行适当力度的捶击,使其腰部放松,此时可根据治疗需要,操作牵引控制柜16上的操作按钮,选择静力牵引或者动态力牵引,对患者进行水平牵引;其它角度牵引与水平牵引步骤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后床板22下摆一定角度时,使患者下躯下弯一定角度,牵引钢丝绳13绕过水平牵引滑轮进行角度牵引,后床板22上摆一定角度时,使患者下躯上弯一定角度,牵引钢丝绳13绕过角度牵引滑轮14进行角度牵引或牵引钢丝绳13绕过悬吊滑轮11进行悬吊牵引;后床板22处于水平时,将患者前躯借助胸部牵引带与牵引横杠5连接,然后展开外展板18,并借助定位销与床架I边沿定位,患者将腿部放到外展板18上,然后借助腿部牵引带与腿部牵引器17连接,对患者腿部进行牵引;与水平牵引相似,只需将胸部牵引带移动到患者颈椎处,其它牵引步骤与水平牵引相同,并调整牵引竖梁4至适当高度,即可实现颈椎牵引,在牵引过程中,将紧急制动按钮交至患者手中,如出现意外或自感不适时,按动紧急制动按钮,即可保持现有牵引牵引状态,医护人员此时立刻将牵引复位。本实用新型通过可旋转的后床板22,对患者的腰椎进行角度调整,借助设置在床架I尾部的水平牵引滑轮15、角度牵引滑轮14和悬吊滑轮11,并通过绕过各个滑轮的牵引钢丝绳13对患者进行不同角度的牵引;牵引钢丝绳13与可输出动静态牵引力的牵引控制柜16的输出端连接,牵引控制柜16借助单片机的内部程序,可输出静态和动态牵引力,使患者的腰椎部位张弛有度,同时配合多角度牵引,腰椎的病灶部位能得到更全面的牵引治疗,提高了治疗效果,缩短了治疗时间,同时,本使用新型还可对颈椎和腿部进行牵引,集成多种功能于一体,节约了成本。
权利要求1.伏卧式多角度牵引按摩床,结构中包括床架(1),设置在床架(I)上的前床板(2)及后床板(22 ),后床板(22 )的前端与床架(I)的中部铰接定位,并借助床架(I)下方设置的驱动机构具有竖直方位旋转自由度,沿床架(I)纵向轴线方向设有牵引悬吊梁(7)及牵引组件,牵引悬吊梁(7)两端借助支撑架固定在床架(I)上方,其特征在于:在后床板(22)的两侧分别水平增设外展板(18),外展板(18)内侧与床架(I)铰接定位,并借助限位支撑组件水平限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伏卧式多角度牵引按摩床,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支撑组件中包括:沿床板横向方位设置的带有抽拉手柄(24)的一组销子(25),销子(25)分别借助弧形钢板(26 )定位在后床板(22 )背面,且与弧形钢板(26 )具有水平方向的滑动配合,并形成外展板(18)的支撑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伏卧式多角度牵引按摩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悬吊梁(7)两端的支撑架包括:位于牵引悬吊梁(7)末端的后立柱(8a)、位于床架(I)前端的横梁(6)借助两组前立柱(8b)固定在床架(I)上,牵引悬吊梁(7)的两端分别借助连接组件固定在后立柱(8a)及横梁(6)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伏卧式多角度牵引按摩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组件中包括:位于床架(I)尾部可输出动静态牵引力的牵引控制柜(16)、位于牵引控制柜(16)内的电机控制组、定位在动力输出轴上的牵引钢丝绳(13)、位于后立柱(8a)底部且定位在床架(I)上的水平牵引滑轮(15)、位于后立柱(8a)中部的角度牵引滑轮(14)、位于牵引悬吊梁(7)上方的悬吊滑轮(11),牵引钢丝绳绳(13)的另一端穿过牵引控制柜(16)顶端的通孔,分别与水平牵 引滑轮(15)、角度牵引滑轮(14)、悬吊滑轮(11)或其组合形成多角度牵引机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伏卧式多角度牵引按摩床,其特征在于:角度牵引滑轮(14)与后立柱(8a)具有竖直方位的滑动配合,并借助锁紧螺栓与后立柱(8a)锁紧定位;悬吊滑轮(11)与牵引悬吊梁(7)具有水平方位的滑动配合,并借助锁紧螺栓与牵引悬吊梁(7)锁紧定位。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伏卧式多角度牵引按摩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控制组中包括:固定于牵引控制柜(16)上部的电路板(16-1)和底部的减速机(16-3),位于减速机(16-3)上部并与牵引控制柜(16)固定的交流电机(16-2),交流电机(16-2)的输出端与减速机(16-3)的输入端连接有驱动皮带,减速机(16-3)的输出端与钢丝绳轮(16-5)之间设置有电路板(16-1)控制的离合装置(16-4),牵引钢丝绳(13)缠绕于钢丝绳轮(16-5)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伏卧式多角度牵引按摩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按摩床的结构中还包括位于床架(I)前端的前牵引架,前牵引架的结构中包括:固定于床架(I)前部的套管(3),与套管(3)插接并具有滑动配合的牵引竖梁(4),牵引横杠(5)横向固定于牵引竖梁(4)上部,牵引竖梁(4)借助锁紧螺栓与套管(3)锁紧定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伏卧式多角度牵引按摩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按摩床的结构中还包括:位于床架(I)尾部两侧且借助支撑柱(19)固定于床架(I)上的腿部牵引器(17),腿部牵弓I器(17)与支撑柱(19)插接配合,并具有绕支撑柱(19)轴心旋转的旋转自由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伏卧式多角度牵引按摩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按摩床中还包括锤击沙袋(10),锤击沙袋(10)的上端设有悬吊绳,悬吊绳的另一端借助缓冲机构定位在牵引悬吊梁(7)上;以上所述缓冲机构中包括:固定于牵引悬吊梁(7)上的弹簧腔体(%)、设置于弹簧腔体(9b)头部开口处的定滑轮(9a)、固定于弹簧腔体(9b)尾端的弹簧底座(9d),弹黃(9c)的尾端与弹黃底座(9d)固定连接,悬吊绳(10)与弹黃(9c)如端固定连接,穿过定滑轮(9a)与锤击沙袋(10)固定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伏卧式多角度牵引按摩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机构包括:与后床板(22)底部铰接的电机伸缩杆(20),与床架(I)底部铰接的直线电机(21),后床板(22)借助电机伸缩杆(20)具有沿竖直方位、且于床架(I)下方旋转的自由度,形成伏卧式牵引结 构。
专利摘要伏卧式多角度牵引按摩床,解决了现有腰椎颈椎治疗设备功能单一,无法实现多角度动态牵引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结构中包括床架,设置在床架上的前床板及后床板,后床板的前端与床架的中部铰接定位,并借助床架下方设置的驱动机构具有竖直方位旋转自由度,沿床架纵向轴线方向设有牵引悬吊梁及牵引组件,牵引悬吊梁两端借助支撑架固定在床架上方,在后床板的两侧分别水平增设外展板,外展板内侧与床架铰接定位,并借助限位支撑组件水平限位。本实用新型可实现多角度动态牵引,提高了治疗效果,缩短了治疗时间,同时,还可对颈椎和腿部进行牵引,集成多种功能于一体,节约了成本。
文档编号A61F5/042GK203029436SQ20132004017
公开日2013年7月3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25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25日
发明者李科 申请人:李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