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差速器结构及使用此动力差速器结构的电动推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26040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动力差速器结构及使用此动力差速器结构的电动推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差速器及电动推车,尤其是指一种动力差速器结构及使用此动力差速器结构的电动推车。
背景技术
一般于医院当中为了使医护人员可以迅速地完成检查、评估、电脑记录、治疗及给药等医护作业,医院都会配备有方便移动的工作推车,工作推车上则备置简易电脑及相关医疗用品,以方便医护人员进行医护作业。尤其是当发生紧急状况时,比如病患急需急救,工作推车能够适时地将医疗器材及药品运送至所需的地方,以供医护人员对病患进行治疗动作,对于医疗行为有很大的帮助。然而,传统上的工作推车,一般皆无动力装置,故需要通过人力进行推动或拉动。由于工作推车上所摆放的医疗器材及药品所产生的重量,还有工作推车本身的重量,相加起来的重量对于医护人员是相当大的负担。如果遇上急需将医疗器材运送至所需的地方,对医护人员来说是相当耗费体力,甚至容易出现职业伤害。因此,如能发展出靠动力装置让工作推车便于推动,将可减轻医护人员的负担,并可减少医护人员发生职业伤害的机会。

实用新型内容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力差速器结构及使用此动力差速器结构的电动推车,通过动力装置将可让使用者不需出过多的力量即可推动电动推车,以使得电动推车更方便移动。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动力差速器结构,其包括一组立座、一马达、一主动齿轮、一差速组件及两个传动轴。组立座具有一组接槽,组立座的两侧分别设置一贯孔,组立座的底侧设置一通孔。马达位于组立座的下方,马达的一端设置一动力齿轮,动力齿轮穿设过通孔并位于组接槽中。主动齿轮位于组接槽的一侧,主动齿轮与动力齿轮相互啮合。差速组件位于组接槽中,差速组件具有两个相对应的端部齿轮及两个相对应的行星齿轮,其中一端部齿轮设置于主动齿轮上,且与主动齿轮具有连动关系,另一端部齿轮设置于相对应的位置,两个行星齿轮分别以一侧啮合于主动齿轮上的端部齿轮,两个行星齿轮分别以另一侧啮合于另一端部齿轮。两个传动轴分别连接于两个端部齿轮上。根据上述构思,该主动齿轮中央形成一轴孔以对应于该组立座的该贯孔,并以该主动齿轮这一侧的该传动轴穿设过该轴孔及该贯孔。根据上述构 思,所述两个行星齿轮之间再以一轴杆穿设连接,该轴杆是垂直于所述两个传动轴。根据上述构思,该传动轴上设置至少一限位功能的垫片。根据上述构思,还包括设置一杯状体,该杯状体套设于所述两个端部齿轮及所述两个行星齿轮的外围。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使用动力差速器结构的电动推车,其包括一推车、一动力差速器结构及一电源装置。推车具有一车轮单元,动力差速器结构设置于推车的车轮单元中。动力差速器结构包括一组立座、一马达、一主动齿轮、一差速组件及两个传动轴。组立座具有一组接槽,组立座的两侧分别设置一贯孔,组立座的底侧设置一通孔。马达位于组立座的下方,马达的一端设置一动力齿轮,动力齿轮穿设过通孔并位于组接槽中。主动齿轮位于组接槽的一侧,主动齿轮与动力齿轮相互啮合。差速组件位于组接槽中,差速组件具有两个相对应的端部齿轮及两个相对应的行星齿轮,其中一端部齿轮设置于主动齿轮上,且与主动齿轮具有连动关系,另一端部齿轮设置于相对应的位置,两个行星齿轮分别以一侧啮合于主动齿轮上的端部齿轮,两个行星齿轮分别以另一侧啮合于另一端部齿轮。两个传动轴分别连接于两个端部齿轮上。电源装置提供动力差速器结构的马达的电力来源。根据上述构思,该车轮单元具有一第一轮组及一第二轮组,该第一轮组及该第二轮组各分别具有两个车轮,该动力差速器结构设置于该第一轮组的两个车轮之间。根据上述构思,该动力差速器结构的所述两个传动轴分别轴接于该第一轮组的所述两个车轮上。根据上述构思,通过该马达的运转以带动该推车前进。根据上述构思,还包括设置一刹车装置,以使该推车具有刹车功能。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的使用动力差速器结构的电动推车可让使用者方便推动前进,且由于具有动力差速器结构,将可使得推车具有转弯的功能。因此操作本实 用新型的使用动力差速器结构的电动推车,不但具有省力的功效,且操作上灵活不笨重。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附图式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图1是显示本实用新型动力差速器结构的立体图。图2是显示本实用新型动力差速器结构的分解图。图3是显示本实用新型动力差速器结构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显示本实用新型使用动力差速器结构的电动推车的立体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I动力差速器结构11组立座111组接槽112 贯孔113 通孔12 马达121动力齿轮13主动齿轮131 轴孔14差速组件141行星齿轮[0033]1411 轴杆142端部齿轮143杯状体1431 开孔15传动轴151 垫片2 推车21车轮单元211 第一轮组2111 车轮212 第二轮组2121 车轮22握持单元23刹车装置
3电源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动力差速器结构1,其包括一组立座
11、一马达12、一主动齿轮13、一差速组件14及两个传动轴15所组成。首先,组立座11的形状为中空立方体的形状,然而组立座11的形状不加以限定,于组立座11的内部设有组接槽111,并于组立座11的两侧设置有贯穿的贯孔112,再于组立座11的底侧形成一通孔113。组立座11的下方则为一马达12,马达12可提供动力差速器结构I的动力来源。马达12的一端设置一动力齿轮121,动力齿轮121穿设过通孔113并位于组接槽111中。于组接槽111的一侧设置一主动齿轮13,且主动齿轮13的中央成形一轴孔131,以对应于组立座11的贯孔112,且动力齿轮121与主动齿轮13为相互啮合。因此,当马达12进行运转时可使得该动力齿轮121进行转动,且动力齿轮121于转动时可带动主动齿轮13的转动,以达到输入动力的效果。差速组件14位于组接槽111中,差速组件14具有两个相互对应的端部齿轮142及两个相互对应的行星齿轮141。其中一端部齿轮142设置于主动齿轮13上,且与主动齿轮13具有连动关系,另一端部齿轮142设置于相对应的位置,两个行星齿轮141分别以一侧啮合于主动齿轮13上的端部齿轮142,两个行星齿轮141分别以另一侧啮合于另一个端部齿轮142。更详细地说,主动齿轮13于靠近行星齿轮141的一侧设置一端部齿轮142,端部齿轮142与上下两侧的行星齿轮141相互啮合。其中一传动轴15穿设过组立座11的贯孔112及主动齿轮13的轴孔131,进而连接于该端部齿轮142上,并可于传动轴15上设置垫片151以作为限位的功能。由于传动轴15相接于主动齿轮13上,故传动轴15可随主动齿轮13的运转而进行转动。于组接槽111的另一侧设置一端部齿轮142,该端部齿轮142是相对应于主动齿轮13上的端部齿轮142。该端部齿轮142的中央被一传动轴15穿设而过,该传动轴15并穿设过组立座11另一侧的贯孔112,延伸出组立座11外。传动轴15上并可设置垫片151,垫片151用以作为限位的功能。两个行星齿轮141位于组接槽111的上下两侧,并呈现互相对应的型态,两个行星齿轮141之间再以一轴杆1411穿设连接,轴杆1411是垂直于传动轴15,进而让两个行星齿轮141得以位于两个端部齿轮142之间,并且两个行星齿轮141分别与两侧的端部齿轮142相互啮合。因此,当一端的端部齿轮142进行转动时,可使得两个行星齿轮141做相对应的转动,进而带动另一端的端部齿轮142进行转动。除此之外,于两个端部齿轮142及两个行星齿轮141的外围套设一杯状体143,杯状体143并套接于主动齿轮13上,杯状体143可为中空圆柱体的形状。于杯状体143的两侧分别开设开孔1431,以使得穿设过行星齿轮141的轴杆1411能从杯状体143的开孔1431延伸而出。因此,当马达12运转时,通过动力齿轮121将动力传输至主动齿轮13上,以带动主动齿轮13的转动。此时如两侧的传动轴15所受到的转动阻抗力相同,则两侧的端部齿轮142呈现同步的转动,传动轴15的转速相同。当两侧的传动轴15所受到的转动阻抗力不同时,上下两侧的行星齿轮141会配合两侧的端部齿轮142呈现相对啮合转动,以使得传动轴15的转速不同。请参考图1、图3及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另提供一种使用动力差速器结构的电动推车,其包括一推车2、一动力差速器结构I及一电源装置3。在此实施例中将本实用新型的动力差速器结构I装设于推车2上,并加装电源装置3,电源装置3提供动力差速器结构I的马达12的电力,以使得推车2得以前进及转弯,动力差速器结构I与上述实施例相同,于此不再赘述。本实用新型的推车2,如`图4所示,具有一车轮单元21及握持单元22。车轮单元21设于推车2的底部,车轮单元21具有第一轮组211及第二轮组212,第一轮组211及第二轮组212中所设置车轮的数量皆为两个,第一轮组211的车轮2111可为定向轮,第二轮组212的车轮2121可为活动轮。所述握持单元22设置于推车2的一侧,具体来说,握持单元22位于第一轮组211的上方位置。然而,本实施例的握持单元22可根据实际应用的需求而变化配置的方式,换言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于此。除此之外,推车2上更包括设置一刹车装置23,以使得推车2具有刹车的功能。其中,动力差速器结构I装设于第一轮组211中,也即第一轮组211的两个车轮2111之间,电源装置3设置于推车2上,电源装置3提供动力差速器结构I的电力来源,使得马达12可以运转。动力差速器结构I的两个传动轴15分别轴接于第一轮组211的两个车轮2111上,通过马达12的运转,以使得推车2能够具有前进及转弯的功能。整体来说,使用动力差速器结构的电动推车于直线前进或后退行进时,由于两侧的传动轴15之间并没有速差,对于动力差速器结构I而言,两侧的端部齿轮142呈现同步的公转,使该上下两侧的行星齿轮141不会产生自转运动或相互啮合转动。也即两个行星齿轮141与两个传动轴15、主动齿轮13、两个端部齿轮142及杯状体143等呈现共同转动,故差速组件14并不会产生任何作用。然而,当使用动力差速器结构的电动推车转向过弯时,对于动力差速器结构I而言,由于左、右两侧的车轮2111所需的转动距离不同,造成左、右两侧的车轮2111上的两侧轮轴转速不一致,并产生出转速差,此时上下两侧的行星齿轮141会产生不同转速的旋转,上下两侧的行星齿轮141并配合两侧的端部齿轮142呈相对啮合转动。而该动力会传输至转动阻抗力小的传动轴15上,使其衔接的车轮2111可分配到较大的扭力与轮速,故可达差速作用,以使得该使用动力差速器结构的电动推车能够顺利转向。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动力差速器结构的电动推车可让使用者方便推动前进,且由于具有动力差速器结构1,将可使得推车具有转弯的功能。因此操作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动力差速器结构的电动推车,不但具有省力的功效,且操作上灵活不笨重。只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非意欲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故举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式内容 所为的等效变化,均同理皆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保护范围内,合予陈明。
权利要求1.一种动力差速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组立座,其具有一组接槽,该组立座的两侧分别设置一贯孔,该组立座的底侧设置一通孔; 一马达,其位于该组立座的下方,该马达的一端设置一动力齿轮,该动力齿轮穿设过该通孔并位于该组接槽中; 一主动齿轮,其位于该组接槽的一侧,该主动齿轮与该动力齿轮相互啮合; 一差速组件,其位于该组接槽中,该差速组件具有两个相对应的端部齿轮及两个相对应的行星齿轮,其中一端部齿轮设置于该主动齿轮上,且与该主动齿轮具有连动关系,另一端部齿轮设置于相对应的位置,所述两个行星齿轮分别以一侧啮合于该主动齿轮上的端部齿轮,所述两个行星齿轮分别以另一侧啮合于另一端部齿轮;以及两个传动轴,其分别连接于所述两个端部齿轮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差速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主动齿轮中央形成一轴孔以对应于该组立座的该贯孔,并以该主动齿轮这一侧的该传动轴穿设过该轴孔及该贯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差速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行星齿轮之间再以一轴杆穿设连接,该轴杆垂直于所述两个传动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差速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传动轴上设置至少一限位功能的垫片。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差速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一杯状体,该杯状体套设于所述两个端部齿轮及所述两个行星齿轮的外围。
6.一种使用动力差速器 结构的电动推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推车,其具有一车轮单元; 一动力差速器结构,其设置于该推车的该车轮单元中,该动力差速器结构包括: 一组立座,其具有一组接槽,该组立座的两侧分别设置一贯孔,该组立座的底侧设置一通孔; 一马达,其位于该组立座的下方,该马达的一端设置一动力齿轮,该动力齿轮穿设过该通孔并位于该组接槽中; 一主动齿轮,其位于该组接槽的一侧,该主动齿轮与该动力齿轮相互啮合; 一差速组件,其位于该组接槽中,该差速组件具有两个相对应的端部齿轮及两个相对应的行星齿轮,其中一端部齿轮设置于该主动齿轮上,且与该主动齿轮具有连动关系,另一端部齿轮设置于相对应的位置,所述两个行星齿轮分别以一侧啮合于该主动齿轮上的端部齿轮,所述两个行星齿轮分别以另一侧啮合于另一端部齿轮;以及两个传动轴,其分别连接于所述两个端部齿轮上;以及一电源装置,其提供该动力差速器结构的该马达的电力来源。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使用动力差速器结构的电动推车,其特征在于,该车轮单元具有一第一轮组及一第二轮组,该第一轮组及该第二轮组各分别具有两个车轮,该动力差速器结构设置于该第一轮组的两个车轮之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使用动力差速器结构的电动推车,其特征在于,该动力差速器结构的所述两个传动轴分别轴接于该第一轮组的所述两个车轮上。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使用动力差速器结构的电动推车,其特征在于,通过该马达的运转以带动该推车前进。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使用动力差速器结构的电动推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一刹车装置,以使该推 车具有刹车功能。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动力差速器结构,其包括一组立座、一马达、一主动齿轮、一差速组件及两个传动轴。组立座具有一组接槽,组立座的两侧分别设置一贯孔,组立座的底侧设置一通孔。马达位于组立座的下方,马达的一端设置一动力齿轮,动力齿轮穿设过通孔并位于组接槽中。主动齿轮位于组接槽的一侧,主动齿轮与动力齿轮相互啮合。差速组件位于组接槽中,差速组件具有两个相对应的端部齿轮及两个相对应的行星齿轮,两个行星齿轮分别以一侧啮合于主动齿轮上的端部齿轮,两个行星齿轮分别以另一侧啮合于另一端部齿轮。两个传动轴分别连接于两个端部齿轮上。本实用新型另提供一种使用此动力差速器结构的电动推车。
文档编号A61G5/10GK203146751SQ201320047819
公开日2013年8月21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28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28日
发明者郭明清 申请人:长庚医疗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长庚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