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用于注射泡沫硬化剂的改进结构型双腔球囊导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注射泡沫硬化剂的改进结构型双腔球囊导管。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下肢静脉曲张是血管外科静脉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传统对下肢静脉曲张的治疗以外科手术将病变血管剥除为主,近年来采用了硬化剂治疗静脉曲张,其原理是向曲张的静脉血管管腔内注入化学性硬化剂,静脉管壁继发无菌性炎症反应,通过术后持续压迫使静脉萎陷,肉芽组织增生继之纤维化,使曲张静脉闭塞并最终形成纤维索条,从而达到治疗静脉曲张的目的。因液体硬化剂注入病变血管后,容易被血液稀释并被血流冲走,使液体硬化剂的效力低下,需要使用大量浓缩的硬化剂以达到所期望的较大面积的血管硬化闭塞,后来又发明了泡沫硬化剂,泡沫硬化剂是指把液体硬化剂与空气按一定比例混合而形成的新型泡沫状硬化剂物质,泡沫硬化剂注入病变血管后,可将相当于本身容量(气体+液体硬化剂)的血液从血管腔内排挤出去,而不易被血液稀释和被血流冲走,与血管内皮的接触面积增大且接触时间延长,提高了疗效的同时减少了硬化剂的用量,因此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是一种既美观、创伤小,又能达到良好治疗效果的治疗方式。但是在静脉内注射泡沫硬化剂必然存在由于泡沫硬化剂中的气体随血流回心进入肺循环而导致肺栓塞的危险。有学者研制出一种双腔球囊导管,通过手法控制将导管从大隐静脉远端送进近端,通过其中一腔鼓起球囊阻断大隐静脉回心血流,而通过另一腔注射泡沫硬化剂,注射完毕后再缓缓回收球囊撤回导管。通过这一设计虽然可以减少肺栓塞的发生率,但该双腔球囊导管远端是一个盲端,只能通过手法控制将导管送入大隐静脉,难以通过扭曲明显的大隐静脉,球囊所到位置很难定位,而且导管侧孔少,泡沫硬化剂不能均匀分布在大隐静脉壁上,疗效效果受到限制。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大隐静脉曲张的定位难、安全保障系数低等不足,提供一种用于注射泡沫硬化剂的改进结构型双腔球囊导管。该双腔球囊导管能够精准定位,防止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引起的肺栓塞;增加泡沫硬化剂在病变血管壁上的分布均衡率和利用率,提高注射泡沫硬化剂的治疗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用于注射泡沫硬化剂的改进结构型双腔球囊导管,包括双腔球囊导管,在双腔球囊导管内设有治疗腔和球囊腔,在双腔球囊导管的插入体内部分设有球囊,球囊腔与球囊的内腔相通,球囊腔的一端与球囊注射器连接,其特征在于:在双腔球囊导管的管壁上设有若干个与治疗腔相通的侧孔和三处防X线穿透的标记,所述治疗腔两端相通,治疗腔内设有引导定位的导丝和注射泡沫硬化剂的保护内芯。
本实用新型的治疗腔是双腔球囊导管的中心,通过在双腔球囊导管上设置不透X线的标记和在治疗腔内设置引导定位的导丝,先通过不透X线和引导定位的导丝将双腔球囊导管迅速、安全的送达曲张血管内的准确位置,然后取出治疗腔内的引导定位的导丝,换上注射泡沫硬化剂的保护内芯,注射泡沫硬化剂的保护内芯的一端将治疗腔的插入体内端密封,另一端与泡沫硬化剂注射器相连,且保证整个治疗腔的畅通,泡沫硬化剂通过注射泡沫硬化剂的保护内芯进入到治疗腔,再通过治疗腔与双腔球囊导管管壁相通的侧孔进入到病变血管内。由于两腔互不相通,治疗腔内物质不会进入球囊腔内,且治疗腔内套入的注射泡沫硬化剂的保护内芯将治疗腔插入体内端密封,治疗腔内物质也不会进入远端血管内。通过球囊腔向插入体内端的球囊内注射造影剂或空气使球囊鼓起从而阻断大隐静脉回心血流。进一步地:所述双腔球囊导管的三处防X线穿透的标记分别设置在双腔球囊导管插入体内部分的前、后两端和球囊处。设置在插入体内部分的前、后两端和球囊处这三处便于观察和精确定位。进一步地:所述球囊设置在双腔球囊导管插入体内部分的前端部或后端部。通过将球囊设置在双腔球囊导管插入体内部分的前端部或后端部,以适用不同的治疗需要。进一步地:若干个与治疗腔相通的侧孔均匀分布在双腔球囊导管插入体内部分的管壁上。通过采用激光雕刻技术在双腔球囊导管插入体内部分的管壁上设置细而密且分布均匀的侧孔,能使泡沫硬化剂均匀地从侧孔喷出,从而使泡沫硬化剂在病变血管壁上均匀分布、高效利用,有利于提高疗效防止复发。进一步地:所述若干个与治疗腔相通的侧孔位于双腔球囊导管插入体内部分的后端部与球囊之间,或者位于球囊的前端。球囊与侧孔的两处不同位置能够适应经大隐静脉远端顺行插入或经股静脉逆行插入大隐静脉的两种不同的治疗需要,同时达到相同的治疗目的。进一步地: 在双腔球囊导管的外壁设有亲水涂层。在双腔球囊导管的外壁上设有亲水涂层,能使导管在血管腔内顺畅通行,减少对血管壁的损伤,有利于减少手术创伤,缩短手术时间。进一步地:所述注射泡沫硬化剂的保护内芯由密封头、导线和螺旋套构成,密封头和螺旋套通过导线相连,螺旋套呈梯形,密封头与治疗腔的插入体内端相配合使治疗腔的插入体内端封闭,螺旋套的外侧与治疗腔的体外端螺接,螺旋套的内侧与泡沫硬化剂注射器连接。注射泡沫硬化剂的保护内芯的密封头便于封闭治疗腔的插入体内端,注射泡沫硬化剂的保护内芯的螺旋套即便于与治疗腔紧密连接,又便于与泡沫硬化剂注射器连接,保证了治疗腔内的畅通。进一步地:所述注射泡沫硬化剂的保护内芯的长度比双腔球囊导管长。便于与泡沫硬化剂注射器连接。进一步地:引导定位的导丝和注射泡沫硬化剂的保护内芯由镍合金制成。进一步地:所述双腔球囊导管呈Y型,双腔球囊导管的治疗腔和球囊腔由医用高分子材料一体化成型。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双腔球囊导管的管壁上设置不透X线和治疗腔内设置引导定位的导丝,能够将双腔球囊导管迅速、安全的到达曲张血管内的准确位置,然后通过在治疗腔内设置注射泡沫硬化剂的保护内芯便于注射泡沫硬化剂,从而有利于缩短手术时间,提闻治疗效果。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双腔球囊导管的外壁设置亲水涂层能够使导管在血管腔内顺畅通行,减少对血管壁的损伤,有利于减少手术创伤,缩短手术时间。3、本实用新型双腔球囊导管的管壁上设置细而密且分布均匀的侧孔能够使泡沫硬化剂均匀地从所有侧孔喷出,从而使泡沫硬化剂在病变血管壁上均匀分布、提高疗效,还有利于防止复发。4、本实用新型设置在两种不同位置的双腔球囊导管上的球囊和侧孔,可适应不同的治疗需求。本实用新型的双腔球囊导管既建立了治疗通道又带有保护装置,能够有效地防止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静脉曲张的最危险并发症——肺栓塞,从而使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这一高效、微创、美观的治疗方案得到极大的推广。
图1是本具体实施例1的剖视图。图2是本具体实施例1导丝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具体实施例1注射泡沫硬化剂的保护内芯的剖视图。图4是本具体实施例1横截面示意图。图5是本具体实施例2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 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具体实施例1: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的用于注射泡沫硬化剂的改进结构型双腔球囊导管,包括双腔球囊导管I,在双腔球囊导管I内设有治疗腔11和球囊腔12,在双腔球囊导管I的插入体内部分设有球囊15,球囊腔12与球囊15的内腔相通,球囊腔12的一端与球囊注射器连接,通过计算机描绘并结合激光雕刻技术,在双腔球囊导管I的管壁上设有若干个与治疗腔11相通的侧孔14和三处防X线穿透的标记13,所述治疗腔11两端相通,治疗腔11内设有引导定位的导丝17和注射泡沫硬化剂的保护内芯20,引导定位的导丝17和注射泡沫硬化剂的保护内芯20由镍合金制成。所述双腔球囊导管I呈Y型,在双腔球囊导管I的外壁设有亲水涂层,双腔球囊导管I的治疗腔11和球囊腔12由医用高分子材料一体化成型。所述双腔球囊导管I按人体大隐静脉的长度可以设置成70cm及IOOcm两种规格,双腔球囊导管I的直径是4F。所述双腔球囊导管I的三处防X线穿透的标记13分别设置在双腔球囊导管I插入体内部分的前、后两端和球囊15处。所述球囊15设置在双腔球囊导管I插入体内部分的前端部。若干个与治疗腔11相通的侧孔14均匀分布在双腔球囊导管I插入体内部分的管壁上,所述若干个与治疗腔11相通的侧孔14位于双腔球囊导管I插入体内部分的后端部与球囊15之间,或者位于球囊15的前端。所述注射泡沫硬化剂的保护内芯20由密封头19、导线和螺旋套18构成,密封头19和螺旋套18通过导线相连,螺旋套18呈梯形,密封头19与治疗腔11的插入体内端16相配合使治疗腔11的插入体内端16封闭,螺旋套18的外侧与治疗腔11的体外端螺接,防止空气进入,螺旋套18的内侧与泡沫硬化剂注射器连接,所述注射泡沫硬化剂的保护内芯20的长度比双腔球囊导管I长。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手术时,首先在双腔球囊导管I的治疗腔11内安装引导定位的导丝17,结合双腔球囊导管I上的三处不透X线的标记,对双腔球囊导管I在曲张血管内的位置进行快速定位,然后取出治疗腔11内的引导定位的导丝17,最后在治疗腔11内套入注射泡沫硬化剂的保护内芯20,注射泡沫硬化剂的保护内芯20的密封头19将治疗腔11的插入体内端密封,注射泡沫硬化剂的保护内芯20的螺旋套18为外侧与体外端的治疗腔11螺纹连接锁紧,且保持治疗腔内的通畅,螺旋套18为内侧与泡沫硬化剂注射器相连,泡沫硬化剂通过螺旋套18进入治疗腔11内,再通过与治疗腔11相通的侧孔14均匀的进入到病变血管内,而不会进入远端血管内。球囊注射器内的造影剂或空气进入球囊腔12,通过球囊腔12将造影剂或空气输入到插入体内端的球囊15,使球囊15鼓起从而阻断血流。具体实施例2: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特点是:所述球囊15设置在双腔球囊导管I插入体内部分的后端部,其他特点与具体实 施例1相同。
权利要求1.用于注射泡沫硬化剂的改进结构型双腔球囊导管,包括双腔球囊导管(1),在双腔球囊导管(I)内设有治疗腔(11)和球囊腔(12),在双腔球囊导管(I)的插入体内部分设有球囊(15),球囊腔(12)与球囊(15)的内腔相通,球囊腔(12)的一端与球囊注射器连接,其特征在于:在双腔球囊导管(I)的管壁上设有若干个与治疗腔(11)相通的侧孔(14)和三处防X线穿透的标记(13),所述治疗腔(11)两端相通,治疗腔(11)内设有引导定位的导丝(17)和注射泡沫硬化剂的保护内芯(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注射泡沫硬化剂的改进结构型双腔球囊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腔球囊导管(I)的三处防X线穿透的标记(13)分别设置在双腔球囊导管(I)插入体内部分的前、后两端和球囊(15)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注射泡沫硬化剂的改进结构型双腔球囊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囊(15)设置在双腔球囊导管(I)插入体内部分的前端部或后端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注射泡沫硬化剂的改进结构型双腔球囊导管,其特征在于:若干个与治疗腔(11)相通的侧孔(14)均匀分布在双腔球囊导管(I)插入体内部分的管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注射泡沫硬化剂的改进结构型双腔球囊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个与治疗腔(11)相通的侧孔(14)位于双腔球囊导管(I)插入体内部分的后端部与球囊(15)之间,或者位于球囊(15)的前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注射泡沫硬化剂的改进结构型双腔球囊导管,其特征在于:在双腔球囊导管(I)的 外壁设有亲水涂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用于注射泡沫硬化剂的改进结构型双腔球囊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射泡沫硬化剂的保护内芯(20)由密封头(19)、导线和螺旋套(18)构成,密封头(19)和螺旋套(18)通过导线相连,螺旋套(18)呈梯形,密封头(19)与治疗腔(11)的插入体内端(16)相配合使治疗腔(11)的插入体内端(16)封闭,螺旋套(18)的外侧与治疗腔(11)的体外端螺接,螺旋套(18)的内侧与泡沫硬化剂注射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注射泡沫硬化剂的改进结构型双腔球囊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射泡沫硬化剂的保护内芯(20)的长度比双腔球囊导管(I)长。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注射泡沫硬化剂的改进结构型双腔球囊导管,其特征在于:引导定位的导丝(17)和注射泡沫硬化剂的保护内芯(20)由镍合金制成。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注射泡沫硬化剂的改进结构型双腔球囊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腔球囊导管(I)呈Y型,双腔球囊导管(I)的治疗腔(11)和球囊腔(12)由医用高分子材料一体化成型。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用于注射泡沫硬化剂的改进结构型双腔球囊导管,包括双腔球囊导管,在双腔球囊导管内设有治疗腔和球囊腔,在双腔球囊导管的插入体内部分设有球囊,球囊腔与球囊的内腔相通,球囊腔的一端与球囊注射器连接,其特征在于在双腔球囊导管的管壁上设有若干个与治疗腔相通的侧孔和三处防X线穿透的标记,所述治疗腔两端相通,治疗腔内设有引导定位的导丝和注射泡沫硬化剂的保护内芯。本实用新型通过不透X线和治疗腔内设置引导定位的导丝能够使双腔球囊导管快速精确定位,有效地防止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静脉曲张的最危险并发症——肺栓塞,从而使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这一高效、微创、美观的治疗方案得到极大的推广。
文档编号A61M25/10GK203139358SQ201320061409
公开日2013年8月21日 申请日期2013年2月1日 优先权日2013年2月1日
发明者林少芒, 张智辉, 萧剑彬, 李阳勇, 李强, 刘金玲 申请人: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