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单腔双头引流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27911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改良单腔双头引流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改良单腔双头引流管
所属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颅内出血钻孔引流手术中引流管的应用,可以减少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率。
技术背景:目前,神经外科高血压性脑出血及慢性硬膜下血肿已经多数采用钻孔血肿引流术式,术后陈旧凝血块需要通过硅胶引流管注射“尿激酶”进入到血肿腔融化成血水后引出,我们现在常用为单腔单头硅胶引流管,注入尿激酶时需要反复穿刺引流管或者拔除引流袋后从引流管口注药,引流管壁较薄,经常发生引流液泄露导致逆行感染,反复拔除引流袋注药也增加了颅内感染的几率。
发明内容:我们为了降低颅内感染的发生几率,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改良单腔双头引流管。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引流管从引流管头部到引流管引流端末端的长度为40CM,在距离引流管头部IOCM处分叉出引流管注药端,分叉处距离引流管引流端末端距离为30CM,分叉处距离注药端末端长度为3CM,注药端末端用硅胶塞封闭,硅胶塞厚度为1CM,硅胶塞可反复穿刺不会泄露引流液,硅胶塞外面套有塑料螺旋帽。其特征一是:引流管引流端连接引流袋引流积血,注药端通过硅胶塞可反复注入药物,并不会发生引流液泄露,保持了引流管的密闭性,同时硅胶塞可耐高温消毒。其特征二是:引流管注药端硅胶塞外面套有塑料螺旋帽,避免了硅胶塞暴露在外面被污染,进而降低了颅内感染的几率。其特征三是:引流管注药端长度3CM,分叉处距离引流管头部的距离为10CM,使药物能充分的进入到血肿腔,减少了注射药物在引流管内的浪费,增加了药物溶解血肿块的效果。其特征四是:引流管头部设有刻度线,可以指导穿刺脑内的深度,增加了穿刺的准确性。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硅胶塞相对较厚不会发生引流液泄露,并可进行高温消毒,同时外面套有塑料螺旋帽,提高了整个注射药物过程的无菌性,降低了颅内感染的发生几率;引流管注药端长度相对较短(3CM),引流管注药端与引流端分叉处距离引流管头部相对距离较短(10CM),注药时能把药物充分的注入到血肿腔。

: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图中1:引流管头部2:刻度线3:引流管引流端4:引流管注药端5:硅胶塞6:塑料螺旋帽7:夹子。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中,引流袋连接图中引流管引流端引流积血,在注射药物时,闭死引流管引流端,拧下引流管注药端末端的塑料螺旋帽,消毒末端的硅胶塞,然后将注射器针头刺穿硅胶塞进入到引流管腔,把药物推入到血肿腔内,拔出针头,再次消毒硅胶塞,将塑料螺旋帽旋抒固定在娃胶塞上。
权利要求1.一种改良单腔双头引流管,其特征是:引流管从引流管头部到引流管引流端末端的长度为40CM,在距离引流管头部IOCM处分叉出引流管注药端,引流管分引流端和注药端两个头,分叉处距离引流管引流端末端距离为30CM,分叉处距离引流管注药端末端的长度为3CM,分叉处距离引流管头部的距离为10CM,注药端末端用硅胶塞封闭,硅胶塞厚度为1CM,硅胶塞外套有螺旋塑料帽。
专利摘要一种应用到颅内出血钻孔引流手术中的改良单腔双头引流管。引流管分引流端和注药端两个头,从引流管头部到引流管引流端末端的长度为40CM,在距离引流管头部10CM处分叉出引流管注药端,引流端和注药端分叉处距离引流端末端的距离为30CM,分叉处距离注药端末端的距离为3CM,分叉处距离引流管头部的距离为10CM,引流管注药端长度3CM,且注药端与引流端分叉处距离引流管头部距离长度为10CM,使药物能充分的进入到血肿腔,减少了注射药物在引流管内的浪费,增加了药物溶解血肿块的效果引流管,注药端末端用硅胶塞封闭,硅胶塞外套有螺旋塑料帽,通过硅胶塞可注入药物,并不会发生引流液泄露,降低了颅内感染率,塑料螺旋帽避免了硅胶塞暴露在外面被污染。
文档编号A61M25/00GK203043266SQ201320076600
公开日2013年7月10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29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29日
发明者檀巨宁, 闫利红, 刘华, 李滨, 毕艳华, 雷学, 苑玉存, 苗军, 田强, 刘秋成 申请人:檀巨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